跟师录:国医名师周耀庭临证实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长期发热,湿热化燥证

初诊记录 2009年7月24日

袁某,女,81岁。

主诉:间断发热1年2个月。

现病史:患者间断发热1年2个月,最高39℃,需服消炎药才可退烧,发烧昼轻夜重,无汗,口干,大便干。

舌象:舌质暗红,有裂纹,苔黄腻。

脉象:脉弦滑有力。

既往史:干燥综合征;高血压,药后130~140/80mmH g。

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纵隔淋巴结肿大。颈淋巴结肿大。

中医诊断:发热。

西医诊断:不明原因发热。

辨证:湿热内蕴,外感风邪,化燥伤阴。

治法:散风利湿,凉血解毒,滋阴润燥。

处方:防风6g,秦艽10g,威灵仙10g,黄芩10g,炒栀子10g,北柴胡15g,青蒿10g,赤芍10g,丹皮10g,茵陈15g,滑石10g,青黛(包)10g,元参15g,生鳖甲10g,白薇10g,银柴胡10g,地骨皮10g,白芍15g,郁李仁30g,连翘15g,生地黄15g,寒水石20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医嘱:忌食辛辣、生冷、油腻。

【继承人按语】

患者间断发热1年2个月,发热日久,热郁成毒,热毒深入阴分,伤及阴血;发热时无汗,是因兼感风邪;舌质暗红,是热毒深入,血分有瘀;舌有裂纹,大便干燥,是化燥伤阴;舌苔黄腻是体内有湿邪。故辨证为湿热内蕴,外感风邪,化燥伤阴。治以散风利湿,凉血解毒,滋阴润燥为法。

方义分析:防风、秦艽、威灵仙三药散风兼可除湿。生地黄、元参、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青蒿、生鳖甲、白薇、银柴胡、地骨皮,清透阴分伏热。北柴胡、黄芩,清泻少阳,和解表里。茵陈、滑石、青黛、炒栀子、连翘,清利湿热。白芍养阴。郁李仁润肠通便。寒水石清热退烧。

复诊记录1 2009年8月22日

因患者年事已高,亲自就诊有困难,故家属前来代替其就诊。

家属代述:药后发热退至正常,现口干,足肿,夜寐不实,大便已不干。希望周老继续给予调理。

治法:证治同前。

处方:青蒿10g,北柴胡10g,秦艽10g,防风6g,黄芩10g,炒栀子6g,茵陈15g,青黛(包)10g,连翘15g,生鳖甲10g,赤芍10g,丹皮10g,白薇10g,银柴胡10g,地骨皮10g,川黄连3g,冬瓜皮15g,茯苓10g,泽泻10g,生地黄10g,寒水石20g,石菖蒲10g,珍珠母20g,郁李仁20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医嘱:忌食辛辣、生冷、油腻。

【继承人按语】

处方为2009年7月24日方的基础上,减去威灵仙、滑石、元参、白芍,加入冬瓜皮15g,茯苓10g,泽泻10g,珍珠母20g,石菖蒲10g,川黄连3g,北柴胡、炒栀子、生地黄、郁李仁药量酌减而成。

体温已退至正常,便干已缓解,故北柴胡、炒栀子、生地黄、郁李仁药量酌减。现患者足肿,是水湿下注的表现,故加入冬瓜皮15g,茯苓10g,泽泻10g,以利水消肿。夜寐不实,为心肝有热,痰湿内扰所致,故加入珍珠母20g,以平肝潜阳、定惊安神;石菖蒲10g,化痰安神;黄连3g,清心安神。为了使药力更加集中,方中有秦艽,故去威灵仙;有茵陈、青黛等,故去滑石;体内有湿邪,滋阴药物尽量少用,故去元参、白芍。

因患者发热日久,目前体温虽然退至正常,但仍需巩固治疗,予服7剂。

本例患者发热已1年多,虽经多方治疗,亦不见好转。周老认为,此患者发热为多病因所致,是风、湿、热毒合邪所致。因有湿邪掺杂,热毒之邪不易清除,导致患病日久不愈,则毒热深入血分,日久又化燥伤阴,导致阴血不足。病情非常复杂,所以患者虽经不断治疗,发热仍不得好转。

思考患者之所以得以痊愈,治疗乃有几个关键点。

1.湿与热合,祛湿较为关键:湿与热合,湿性黏腻,热不易清除,祛湿较为关键,但热也不能不治。故选用清热燥湿、芳香化湿、清热利湿、祛风胜湿的方法,湿热并治。

2.热毒深入,热在血分,药物作用层次是关键:患者发热日久,毒热潜伏较深,已及阴分(营血),用一般的清热方法难以除之,需要用凉血、清阴分热的药物,如赤芍、丹皮、元参、生地黄,以及地骨皮、白薇之类。此外,北柴胡枢转少阳以透邪,青蒿透阴分邪气外出,这两味药物的配伍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薄荷、芥穗虽然可以透邪,但作用部位在卫分,本病用之则显太过轻浅。

3.湿热与阴伤并存,配伍是关键:患者体内既有湿热存在,又有阴虚不足的表现。此时单纯祛湿则易伤阴,单纯滋阴又易妨碍湿邪的祛除。周老在药物的选择上是非常讲究的,祛湿时选用多种祛湿药物,防止伤阴;滋阴时选用滋而不腻的药物,防止敛邪。

由于周老辨证准确,选药合理,所以治疗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老师评阅意见

此又是一例长期发热病例,西医诊断不明,来诊后,经过详细了解病史以及症状体征观察,按湿热化燥、深入阴分治疗迅速获愈,说明在病因病机分析的前提下,正确辨证的重要性。李明老师在总结中重点指出湿与热结合的复杂性及解决方法,以及湿热化燥和化湿与润燥矛盾的统一,深得我意。

周耀庭

2010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