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卒病论集》[1]
论曰[2]: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3]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4],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5]荣势,企踵[6]权豪,孜孜汲汲[7],惟名利是务,崇饰[8]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9]?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慄,降志屈节[10],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11]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12]。咄嗟[13]呜呼[14]!厥[15]身已毙,神明[16]消灭,变为异物[17],幽潜[18]重泉,徒为啼泣。痛夫[19]!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20]不能爱身知己[21],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憃)[惷][22]若遊魂[23]。哀乎!趋世之士,弛竞[24]浮华,不固根本[25],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校注】
[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无此序。兹据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中国中医科学院藏本《仲景全书》补。
[2]康平本“论曰”作“集论曰”三字,旁注于正文“余每览”句右侧,较正文低一字位。
[3]叹:赞叹。《玉篇》:“叹,叹美也。”
[4]怪:恼怒;怨恨。表示对人及事物的强烈不满。曾(zēnɡ)不:连……都不。
[5]竞逐:努力从事。同义连用。《尔雅·释言》:“竞、逐,彊也。”
[6]企踵:仰慕追逐。近义连用。《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盖企及进取。”吕向注:“企,羡也。”《说文·足部》:“踵,追也。”
[7]孜孜汲汲:急急忙忙迫不及待的样子。同义连用。《说文·彳部》:“彶,急行也。”段玉裁注:“凡用汲汲者,乃彶彶之叚借。”《广雅·释训》:“孜孜、彶彶,剧(遽)也。”王念孙《疏证》:“《问丧》云:‘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汲与彶通。”《汉书·扬雄传》:“不汲汲于富贵。”颜师古注:“汲汲,欲速之貌。”
[8]崇饰:崇尚。同义连用。与“忽弃”对文义反。
[9]康平本下接“哀乎!趋世之士,又弛竞浮华,不固根本”十五字。
[10]屈节:弯腰。《伍子胥变文》:“子胥行至颍水旁,渴乏饥荒难进路。遥闻空里打沙(纱)声,屈节斜身便即住。”又:“子胥屈节看文,乃见外甥不趁(追赶),遂即奔走,星夜不停。”又:“落草獐狂似怯人,屈节攒刑(形)而乞食。”《李陵变文》:“身虽屈节凶(匈)奴下,中心不望(忘)汉家城。”《降魔变文》:“和尚力尽势穷,事事皆弱,总须低心屈节,摧伏归他。”
[11]赍(jī):拿东西送人。
[12]康平本“恣其所措”作“而恣其所措”。
[13]咄嗟:怒斥声。
[14]呜呼:哀叹声。
[15]厥:其。
[16]神明:神志。同义连用。
[17]异物:鬼的讳称。
[18]幽潜:埋葬。同义连用。《尔雅·释诂》:“瘞、幽、隐、匿、蔽、窜,微也。”郭璞注:“微謂逃藏也。”《尔雅·释言》:“瘗,幽也。”郭注:“幽亦薶也。”
[19]夫: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乎”,盖楚方音。《信阳长台关竹书》“呜呼”作“於夫”。
[20]进、退:出仕为官,退居为民。
[21]爱人知人、爱身知己:关爱他人,爱护自己。知亦爱也。鲍照《咏双燕》:“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爱、知互文。《宋书·羊欣传》:“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宋书·谢灵运传》:“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从叔混特知爱之。”《文选·谢灵运〈游南亭〉》:“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吕向注:“知,友也。”《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汉书·王莽传下》:“安友于兄弟。”颜师古注:“友,爱也。”“知”、“友”同义,“友”、“爱”同义,故“知”引伸有“爱”义。爱人知人、爱身知己,骈偶。古人行文为了强调某种意思,或者为了凑足音节,使句式和谐、整齐,往往使用骈偶。骈体偶句在以形取胜,即所谓“能使意寡而视之如似多也”(钱锺书《管锥篇》,中华书局,1986,324页)。
[22]惷:原本上从“舂”,“惷”的俗讹字。俗书“春”、“舂”往往相误,此据文意录正。惷,通“蠢”,动也。《尔雅·释诂》:“蠢,作也。”郭注:“蠢,动作也。”《说文》:“蠢,虫动也。”段注:“引申为凡动之称。”《抱朴子内篇·金丹》:“万兆蠢蠢,唯知贪富贵而已,岂非行尸者乎?”
[23]遊魂:形体为魄,神气为魂。阳神为魂,主思想情感。阴神为魄,主生命的自主运动。游魂,思想情感游离于身体之外,比喻没有思想头脑的人,犹言“行尸走肉”。
[24]驰竞:追逐。同义连用。《希麟音义》卷三“湍驰”条引《玉篇》:“驰,逐也。”《小尔雅·广言》:“竞,逐也。”康平本“弛竞”句上有“又”字。
[25]康平本“哀乎!趋世之士,又弛竞浮华,不固根本”十五字在上文“毛将安附焉”后。
余宗族素多,向馀[1]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2]往昔之沦[3]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4]脉辨证[5],为《伤寒杂[6]病论》[7],合十六卷[8]。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校注】
[1]馀:超过。动词。
[2]感:为……伤感;为……悲痛。《三国志·魏志·邴原传》裴松之注引《原别传》:“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悲”、“感”、“伤”三字同义。鲍照《与荀中书别》:“连翩感孤志,契阔伤贱躬。”“感”、“伤”同义对举。
[3]康平本“沦”作“伦”。
[4]平:读若“辨”。《书·尧典》:“九族即睦,平章百姓。”《尚书大传》“平章”作“辨章”。“平”、“辨”同义而用字不同者,乃古人书写避复之例。《文心雕龙·练字第三十九》云:“是以缀字属篇,必须练择: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诗》《骚》适会,而近世忌同,若两字俱要,则宁在相犯。故善为文者,富於万篇,贫於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
[5]康平本“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作小字,其上出一加圆圈的“注”字,提示以下为夹注。
[6]康平本“杂”作“率”,盖“卒”之误。
[7]康平本此句上出一加方框的“经”字,提示以下为经文。
[8]康平本无“合十六卷”。
夫天布五行[1],以运[2]万类;人禀五常,以有[3]五藏;经络府[4]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5]。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6]。观今之医[7],不念思求[8]经旨,以演其所知[9],各承家技[10],终始[11]顺[12]旧;省疾问病[13],务在口给[14];相对[15]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16],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17];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髣髴[18];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19]。夫欲视死别生[20],实为[21]难矣[22]!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23]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校注】
[1]康平本自“夫天布五行”至文末“请事斯语”低正文两格书写。提示与顶格书写的经文有别。下同此例。
[2]《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卷一《理病第三》引张仲景《方论》“运”作“植”,《真本千金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引《方论》作“殖”。
[3]《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卷一《理病第三》、《真本千金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千金要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引《方论》“有”均作“为”。
[4]《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卷一《理病第三》引《方论》“府”作“腑”。
[5]《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卷一《理病第三》、《真本千金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千金要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引《方论》“变化难极”下均有“《易》曰:非天下之至赜,其孰能与于此”十四字。
[6]《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卷一《理病第三》、《真本千金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千金要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引《方论》均无“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五十六字。
[7]《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卷一《理病第三》、《真本千金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引《方论》“观今之医”均作“观今名医”。
[8]《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卷一《理病第三》、《真本千金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引《方论》“不念思求”均作“未能深思”。
[9]《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卷一《理病第三》引《方论》“所知”作“智”,《真本千金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引《方论》作“知”。
[10]《真本千金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引《方论》“技”作“伎”。
[11]《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卷一《理病第三》、《真本千金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千金要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引《方论》“终始”均作“始终”。
[12]《千金要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引《方论》“顺”作“循”。
[13]《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卷一《理病第三》、《真本千金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千金要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引《方论》“省疾问病”均作“省病问疾”。
[14]《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卷一《理病第三》、《真本千金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引《方论》“务在口给”均作“禦人以口给”。
[15]《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卷一《理病第三》、《真本千金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引《方论》“相对”均作“呼吸”。
[16]《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卷一《理病第三》引《方论》“按寸不及尺”作“案寸未及尺”。
[17]《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卷一《理病第三》、《真本千金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引《方论》“动数发息,不满五十”作“动数未发,息不满五十”。发,明;息,至也。
[18]《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卷一《理病第三》、《真本千金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引《方论》“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髣髴”均作“诊其九候,曾无髣髴”。
[19]《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卷一《理病第三》、《真本千金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引《方论》均无“所谓窥管而已”。
[20]《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卷一《理病第三》、《真本千金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引《方论》“夫欲视死别生”均作“欲知死别生”。
[21]《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卷一《理病第三》、《真本千金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引《方论》“实为”均作“固亦”。
[22]《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卷一《理病第三》引《方论》“难矣”句下有“此皆医之深戒,病者不可不谨以察之而自防虑也”二十字,《真本千金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深戒”作“深惑”。
[23]知:谓“生而知之”。《论语·述而》“知之次也”下邢昺疏云:“能如此者,比天生知之可以为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