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胡治兵语录全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鲁仲连收复聊城

胡林翼说:“不明方略,不知布置,不能审势,不能审机,即千万人终必败也。”这就是为将者的全局观念与意识。陈澹然在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中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句话被近现代军人推为“大战略思想格局”。胡林翼用“不明方略,不知布置,不能审势,不能审机”四句阐发,生动、凝练。

战国齐闵王时,燕国乐毅攻下齐国七十余城,齐国仅剩莒县、即墨两城。后来,燕国君臣嫌隙(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历来如此),齐国田单趁机率军反击,驱逐燕军于境内,尽收失地七十余城。可是在收复聊城的时候,田单攻打了一年也没有能够夺回来。田单就求助于鲁仲连。

鲁仲连只写了一封信,齐国就把聊城夺了回来。鲁仲连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了解到燕国占领聊城的将领叫乐英,他现在形势不妙,燕国国君猜忌他,他不敢回燕国;可是他在齐国聊城,又受到越来越多的齐国军队的攻击;这使他焦头烂额,前途困穷。

鲁仲连写完信,就用箭射到聊城城头。乐英收到信,打开一看,信上说:“现在您是不敢回燕国了,可是聊城您是守不住的,齐国军队越来越多。我替您打算,无非有两条路,一是投降齐国,二是回燕国被杀。”

乐英看完信后,悲痛不已,燕国不敢回去,可是他在齐国又杀人太多,投降也怕没有好结果。于是,他长叹一声,说:“与其死于别人之手,还不如我自杀。”说完就自杀了。田单趁机收复了聊城。

田单虽善战,却陷于局中,反不如鲁仲连站在局外看得清楚。鲁仲连把聊城攻守之势置于燕齐两国全局下剖析,从大处着眼,然后小处入手,聊城唾手可得。

【原文】

蔡按:古人论将有五德,曰:智、信、仁、勇、严。取义至精,责望至严。西人之论将,辄曰“天才”,析而言之,则曰天所特赋之智与勇。而曾胡两公之所同唱者,则以为将之道,以良心、血性为前提,尤为扼要探本之论,亦即现身之说法。咸、同之际,粤寇蹂躏十余省,东南半壁,沦陷殆尽。两公均一介书生,出身词林,一清宦,一僚吏,其于兵事一端,素未梦见。所供之役,所事之事,莫不与兵事背道而驰。乃为良心、血性二者所驱使,遂使其“可能性”发展于绝顶,武功灿然,泽被海内。按其事功言论,足与古今名将相颉颃而毫无逊色。得非精诚所感,金石为开者欤?苟曾胡之良心、血性而无异于常人也,充其所至,不过为一显宦,否则亦不过薄有时誉之著书家,随风尘以殄瘁已耳!复何能崛起行间,削平大难,建不世之伟绩也哉!

【注释】

①古人:当为孙武。《孙子兵法·始计篇》:“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②责望:要求和期望。

③唱:同“倡”,倡导,主张。

④探本:探求根本。

⑤咸、同之际:咸、同,分为咸丰(1850—1861)、同治(1862—1875,1861年登基)的年号。太平军于咸丰元年(1851)起事,于同治三年(1864)被剿灭,其存续时间跨越咸丰、同治二帝。

⑥粤寇:此指太平军。粤,旧地名,即广东、广西。

⑦词林:即翰林。

⑧清宦、僚吏:清宦是指曾国藩,曾国藩由进士而庶吉士,寿翰林院检讨、侍讲、校理,后升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兵部和工部左侍郎,基本是一路清贵做到了从二品大员。僚吏是指胡林翼,道光二十年(1840)胡林翼因为江南乡试主考作弊,受到牵连被降级。道光二十六年起复时,是花了一万四千余两银子捐纳的知府。

⑨颉颃(xié háng):本意为鸟飞上飞下,引申为不相上下,可相抗衡。语出《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颃之。”颉,上飞;颃,下飞。

⑩殄瘁(tiǎn cuì):枯萎,凋谢之意。

【译文】

蔡锷按:古人评判将才用五种品德,即智谋、信实、仁义、勇敢、严明。概括至为精当,对为将者素质之期望甚高。西方人评判军事人物,脱口即是“天才”论调,分析这种论调,也无非是说,天才拥有异于常人的智与勇的天赋罢了。而曾胡二公所主张的,以良心、血性为前提的为将之道,实在是抓住要害、探及根本,这也是二公身体力行的结果。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侵扰、践踏十数省,东南半壁江山尽陷贼手。二公本一介书生,后被选为翰林,一为清宦,一为僚吏,他们对于日后统兵征战这样的事情,那是做梦也不曾想到的。他们所担任的职务,所从事的工作,无不与统兵作战相去甚远。可是被自身良心、血性所推动,竟将潜在的军事才能发挥得登峰造极,以至于武功赫赫,举国上下无不受其恩惠。就他们的功勋而言,足以与古今名将媲美而毫不逊色。这难道不就是所说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吗?假如曾胡二公的良心、血性与常人无异,则充其量不过一达官显贵罢了,要不就是一略有薄名的著书家,只不过身去名亡烟消云散。又怎么能崛起于行伍之间,起兵靖难,建立不世之功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