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教养,父母要知道的教育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以包容心参透爱养真谛

◆以奖代罚的“无错原则”

◆给孩子预留反思时间的“延迟反应”

◆区分“有意”还是“无意”

孩子穿衣服很慢,责备孩子一通……

孩子总是被周围的东西吸引而耽误去某地时间,责备孩子一通……

孩子在某种题型上总是出错,责备孩子一通……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犯错是难免的,但有的父母总是求全责备。在他们看来,孩子身上处处都是毛病,所以,只要孩子的行为不顺他们的心,马上就开始责备、呵斥。

心理学家认为,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求全责备的父母,很容易使孩子自我封闭,消极抵抗,这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父母对孩子的问题、错误等若能宽容忍耐,让孩子打开心扉一诉衷肠,许多错误反而会成为孩子成长为优秀者的良机。

放学后,一个男孩抢另一个男孩的足球踢,惹得这个男孩的母亲非常不快,拽着孩子便气呼呼回家了,并且还将整件事情说给孩子父亲听,说孩子这种行为实在丢脸。男孩的父亲看了一眼充满担心、害怕但又有些不服气的孩子后,走过去摸摸他的头并坐到他旁边说:“儿子,你是不是非常喜欢踢足球?”

“是。我今天报了学校组织的足球训练班,老师还说我有足球天赋呢。只是,我没有足球。”孩子说着,低下了头。

第二天,爸爸将一个崭新的足球放在了孩子面前,而两个星期后,孩子就当选为足球训练班的队长,之后又带领队员代表学校拿下了好几个大奖,小学还没毕业,学校就优先推荐孩子进入了全市最专业的足球学校。

案例中母亲的做法,很可能从此就埋没了一个足球天才,而父亲宽容的做法,恰恰成就了孩子。

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他的天,妈妈笑了,天就晴了,爸爸怒了,天就塌了,父母对孩子的问题或错误若不够宽容,孩子就会变得小心翼翼、缩手缩脚,进而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力、行动力的发展。这是因为父母动怒时,孩子会调动所有情绪来害怕和抵触,而不能平静地反思自己的问题和错误,如此不但不利于孩子纠正错误,还容易让孩子形成逆反性格。其实,孩子犯错,此时最需要的就是一份包容,但是包容并不是纵容孩子犯错,更不是无原则地忍让,而是源于父母心中对孩子负责的爱。

有不少父母因为在教育孩子时屡屡受挫,家长权威一次次被挑战,于是干脆破罐子破摔,不管孩子,不与孩子沟通,任由孩子肆意妄为,想打游戏你就打,想逃学你就逃,反正未来的一切要孩子自己面对。然而这不是宽容,是不负责的行为,作为父母,对孩子就应尽心尽责,保持包容之心的同时,也不能放弃父母的职责。因此,面对孩子的问题、错误等,父母的包容还需要智慧,既让孩子认识到问题所在,又利于孩子成长。那到底该怎么做呢?

◆以奖代罚的“无错原则”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校任校长期间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男孩拿泥巴正要打班上的男生,刚好被陶行知先生看到了,随即他便喝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他办公室去。放学后,孩子早早就来到校长办公室等着挨批,结果没想到校长将一颗糖果送到了他手上,原因是陶行知先生迟到了,而孩子却早早出现在了办公室。紧接着,陶行知先生又拿出一颗糖给孩子,说是因为他让他住手时,他马上就停下了。男孩既感动又后悔,连连说自己错了,不该拿泥巴打同学。

陶行知校长的教育方法实在高明,他这种“无错原则”、以奖代罚的包容,没有一句批评,没有一句指责,却深深触动着孩子的心灵,让孩子能心悦诚服知错。作为父母,也不妨学学陶行知校长的包容胸怀,认识到孩子是正在成长且尚不成熟的个人,要以客观、发展的角度发现和理解孩子的这些错误在某些方面所体现的价值,允许、容忍孩子犯错。当然,父母也不一定什么事都要以奖代罚,但一定记住要心怀包容,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完美的人格,让他们以健康心态去面对挫折。

◆给孩子预留反思时间的“延迟反应”

孩子犯了错,不要疾声厉色地训斥孩子,而是给孩子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去反思,并将犯错的原因讲出来,并引导孩子改进。

曾有个学生因为和同学约好去玩儿,于是临出门前,妈妈问他作业是不是都完成了,他随口就说了一句完成了,结果晚上临睡前,他又忙不迭地继续写作业,原来他的作业并没有真的完成。妈妈有些生气,但是她什么也没说,一来,时间确实很晚了,不让孩子写完作业就会影响他休息的时间以及第二天上课的状态;二来,他想等孩子写完作业,听听孩子自己怎么说。而当孩子写完作业说起这件事时,他说:“妈妈,我撒谎确实不对,不过当时我和同学约的时间马上就到了,我不能让同学认为我是一个不守时、不讲诚信的人。下次我再遇到这样的事儿,我一定将时间分配好,提前将作业完成。”而妈妈呢,在听完孩子的叙述后,对他守时、讲诚信这点表示了赞赏,并且表示她相信孩子以后一定不会再撒谎,而且会合理分配时间,而孩子此后也确实是那么做的。

◆区分“有意”还是“无意”

不少父母肯定都抱怨过自家孩子太具“破坏性”,家里只要能拆的东西,基本上都被孩子拆开过,有些能按原样组装好,有些就彻底不能用了。但其实这些时候,都是孩子强烈的好奇心、试探以及自觉锻炼的表现,并不是蓄意破坏。

当然,像一些故意寻隙滋事、打架斗殴、骂人等不良行为,父母就要好好教育孩子了。

父母的包容,孩子其实是完全能感受到的,而在这种包容的爱之下,孩子更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