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离不开的思维导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导图一定要……

如今的思维导图已经不仅仅是用于学习,它被运用于各个领域,但一张合格的导图,我们认为它应该具备以下的特征:

1.导图一定要“美”

追求美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性,我们不得不承认颜值高的人总会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获得更多的机会,得到更多的照顾;从人到小动物,从风景到小物品,美的东西才能停留在记忆当中更久,我们才会从内心感到舒服。思维导图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道理,试想,看一张色彩鲜明、线条流畅、明暗协调、文字工整的导图,我们会带着欣赏的心情去看它的细节,随着分支的走向看完这张导图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它所总结的知识点,也收获了愉悦的心情;相反,如果看一张制作粗糙、墨迹斑斑、文字潦草的导图,大脑会自动屏蔽这样的信息,觉得它没有吸引力,从而命令我们的身体去做更有吸引力的事情,这样也就错过了导图的内容,错过了学习的机会。当然,这里我们应该分清一个概念,导图“美”不“美”和一个人是否会画画,有没有美术功底没有绝对关系,有一定绘画基础固然可以给导图加分,但一个完全不会画画的人也能画出一张“美”的导图,关键在于用心。所以,这里所指的“美”更多地体现为“认真”二字。中心图哪怕是简笔画,一个几何图形,不带任何颜色,只有几条线,很少的关键字,这都不是问题,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只要是经过认真思考所画出的线条,想出的关键字,画出的中心图,它就是一幅“美”的导图,大脑更乐意欣赏我们自己认真劳动的成果,对自己而言,这就是一张合格的思维导图。

2.导图一定要运用“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本质方式,我们的脑子里总是跳出一些关键词,然后基于我们的常识、认知、逻辑性地思考将这些词连成前后关系、因果关系然后行动。举个例子,听到“马尔代夫、婚纱、七折”三个词,大多数人会潜意识地想象为“马尔代夫婚纱之旅,限时七折报名。”但如果我们更换其中一个词变为“马尔代夫、婚纱、台风”,也许你会潜意识地判断为“在马尔代夫新婚拍照的夫妇遇到了台风。”这正是我们大脑思考问题的基本机制,思维导图就是将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完美结合并将其可视化的方法,它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思维,将我们的想法变成“地图”。发散思维的体现就是“关键字”,有的导图写满了句子,有的导图寥寥数字,要画一张合格导图,就必须懂得如何抓住重点,将句子变成词语,在导图的枝干上写上关键字。当然,有时候图也能代替关键字,所以你也会看到一个字都没有的思维导图。

3.导图一定要有“分层结构”

桌子乱了我们会清理,头发脏了我们会冲洗,但是我们的大脑和思维很少有人知道如何梳理。在导图中,我们利用主干和分支来表示这种分层关系,思维导图正是利用由大分类想到小分类,由大概念想到小概念,由笼统到细化的分层思维方式,达到梳理知识、归纳总结的目的。试想,我们买一本名为《超实用记忆力训练法》的书,分析书名,即使你不明确它的具体分类,但你也不可能到艺术、计算机类书柜去寻找,根据书店规模,它有可能被分类在心理学,有的可能被分在励志类。如果明确要买一本佛教相关的书,我们一定会直接询问工作人员宗教类的位置,而不是大海捞针。思维导图具有强大的分类归总的能力,它能将我们左右脑结合起来,将图像思维和逻辑思维统一,协调地呈现在纸上,正因为这样,思维导图画得越多就越觉得好用,大脑越清晰。

我认为,思维导图是激发潜能制造创意的完美工具,因此,本书搜罗的导图我或多或少进行了一些形式上的创新,意在不拘泥,新思维。总而言之,“美”是一种态度;“发散”等于高度概括;“分层”类似逻辑推理能力,三者结合起来,无论何种表现形式,它就是一张合格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