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畅,五脏六腑都跟着受伤
脾胃,作为身体的仓廪之官,其将人体摄入的水谷,进行精微运化,从而满足五脏六腑营养所需,使得人体清浊、升降、营卫、气机有序,从而达到濡养全身的作用。因而如果脾胃不好,会“牵连”五脏,使整个人都不好。
脾胃虚,先伤肺
中医认为:“脾为肺之母。”在中医五行中,脾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故而脾为母脏,肺为子脏。如果脾气虚弱,脾土不能生养肺金,肺气也会跟着虚弱,就会导致肺气不足、皮毛不固,使人容易感受外邪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中医里也因此有“脾气一虚,肺气先绝”之说。
肺主气,脾益气
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泉,而肺主气、司呼吸所需要的津气依赖与脾运化水谷精微来充养,故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气的强弱。脾气健运,则水谷精微源源不断,可助肺益气。若脾气虚弱,运化无力,肺之津气无以充养,则会影响到肺司呼吸的功能。
脾与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一的,肺气是否强健也会影响到脾。这是因为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必须依赖于肺气的宣降才能输布全身。两者之间任何一个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气的生成而容易出现脾肺两虚之证。
肺通调水道,脾运化水湿
脾与肺还是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
肺主行水而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两者缺一不可。
肺主行水,那么水从哪里来呢?主要来源于脾运化的水湿。脾运化的水湿上输于肺后,依赖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将精微输布至全身,人体不需要的水湿则下输至膀胱而排出体外。脾肺相互配合,共同参与水液代谢。
中医里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气虚了,运化失健,水湿不化,聚湿成痰,痰湿又可上泛于肺,就会影响到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导致咳喘、痰多等呼吸道问题。脾虚不能运化水液,肺气虚则不能通调水道,痰湿排不出体外,又可泛溢肌表,让人的四肢、脸部等位置出现水肿。这些在中医里又被称为痰湿阻肺之证。
所以当出现感冒咳嗽等问题时,不要简单地认为就是肺出了问题,别忘了从脾上找根源。也可以说,要想预防和缓解呼吸道疾病,首要的任务还是补益脾气。
脾胃虚,肾也虚
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和后天是相互滋生、相互促进的,两者在生理功能、病理上密不可分。
精血互生,脾虚肾也虚
肾藏精,脾所运化输布的水谷精微,恰恰是肾所需要藏的精。如果脾胃虚弱了,它们所产生的后天精微必定不足,这时,肾便会因精气不足而导致肾虚。所以要想肾不虚,就得要有强健的脾胃来做保障。
肾的强弱也会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功能。肾主全身阳气,如果肾阳虚弱,不能温煦脾胃,脾胃的也会日渐衰弱,运化失常,使人出现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四肢冰凉、阳痿早泄、大便次数多、倦怠乏力等脾肾阳虚的症状。
土能制水,脾肾协作
中医认为,脾属于土,肾属于水,在五行关系上土克水,脾克肾。这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方面:脾运化水湿,依赖于肾阳的温煦蒸化;肾主水液代谢和排泄,又依赖于脾气及脾阳的推动;脾肾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人体水液的新陈代谢。中医里把这种关系称为“土能制水”。如果两者之间任何一个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另一方,使身体出现水液代谢紊乱的症状,例如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
脾肾在生理上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其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因而在调理脾肾时,需要两手都要抓,治疗脾肾方面的病症也需要重视“脾肾同治”。
脾胃弱,肝郁闷
肝与脾胃同属中焦,共同协作掌管人体气机升降、消化吸收等重要事务。它们在“工作”中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脾土滋养肝木,脾弱则肝郁
《黄帝内经》称肝为“将军之官”,因为将军需要多方面谋虑,同样需要气血的滋养,气血不足,则容易出现会肝气郁结。所以中医里有“土得木而达”“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的说法。
在中医看来,肝与脾是相克的,因为脾五行属土,肝五行属木,肝木克于脾土。当一个人肝气不舒时,脾胃功能就受到影响,这是因为肝气郁滞影响了脾胃气机的升降出入。而脾胃虚弱,气血的生成就会受到影响,于是肝气更加不顺。
现代生活中,由于节奏紧张、思虑过多,很多人常常会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这就很可能是因为肝气不舒影响到了脾胃功能造成的。这时需要疏理肝气,从而使脾胃得养,消除不适症状。
脾生血,肝才有血可藏
肝主藏血,脾主生血统血。脾之运化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而肝所藏之血,又来源于脾胃化生水谷精微为血液。脾气健运,血液的化源充足,生血统血机能旺盛,则肝有血可藏,方能满足人体生理活动对血液的需求。如果脾胃虚弱,血液化生不足,则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失眠多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眼睛干涩模糊、肢体倦怠无力、毛发枯萎、月经不调等不适之症。
肝与脾的特殊关系,决定了我们平时调养脾胃时,要疏肝健脾、肝脾同调,以避免肝气犯胃,同时使脾胃健运,气血化生有源,则肝气舒畅、肝血充足。
脾胃弱,心受伤
《黄帝内经·灵枢》中说:“心者,五脏六脏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脏是脏腑中最为重要的器官,它的地位很高,功能显著。而就是这样一个统领全身脏腑的器官,也要以脾胃为后盾,没有良好的脾胃功能作保障,心脏就没有办法在人体中央机构运筹帷幄。
心脏主血脉,人体气血在全身运行皆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而脾主统血摄血,协助心脏完成血液的周身运行。这就是中医常说的“脾为心之子”。可见脾对于心是有所取但又能回报于心。
心主神明,与胃之间也关系密切。“胃不和则卧不安”,一个人如果胃里不舒服,就很难休息好,神明得不到静养,又怎么会有精神呢?很多人晚上睡不好,于是就吃镇静药、安神药,实际上都是不正确的。对于这种因胃不舒服导致失眠的患者,要解决根本问题,还得从调理脾胃入手。脾胃运化自如,心神自然安静,入睡就不是什么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