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天才一样记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大脑记忆的几种模式

记忆的模式也算是记忆类型的一种维度。上文是记忆的时间维度,从记忆模式的维度上来看,记忆可以分为声音记忆、逻辑记忆、图像记忆、体感记忆、情绪记忆等。

对于刻意记忆来说,记忆模式通常是指声音记忆、逻辑记忆和图像记忆。

我们有必要再对“刻意记忆”做进一步的解释。所谓刻意记忆,就是我们有意识地要记住的东西。背诵课文、记单词、学习和复习等都属于刻意记忆。

1.声音记忆

对于常见的文字类信息,大部分人采用的传统的记忆模式是声音记忆模式。所谓声音记忆,就是“读背”模式,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死记硬背”,主要是通过反复地读、反复地背的方式来达到记忆的目的。

声音记忆,主要是通过声音反复地刺激听觉器官来完成的记忆。其实很多的人对这一点有一些误解,认为我们之所以能记住是因为反复地读了很多遍。其实能让我们记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嘴巴读,而是因为耳朵听。

比如在你耳边反复地放一首歌,时间长了你就会自然地记住这首歌的歌词。如果在你耳边反复在播放一段录音,比如《三字经》《千字文》等,即使我们自己的嘴巴不曾说一遍,只要听的次数达到一定的量,我们的大脑依然可以记住所听到的内容。

所以,声音记忆是因为我们听到了。听的次数越多,记忆的效果就好。

另外,对于有些没有文字的信息,只能通过这种模式来记忆。

比如我们要记一首曲子的旋律。还记得很多年前流行的神曲《忐忑》吗?如果我们想记住这首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反复地听。听一段时间后,自然就记住整首歌的旋律了。当然,你能不能唱得好、唱得像,这就和记忆没有关系了。

声音记忆也是最简单好用的记忆方法。我们从小开始学习说话“爸爸、妈妈”,就是声音记忆。通过听到“爸爸、妈妈”,到自己开始模仿“爸爸、妈妈”,到自己能听到自己清楚地说“爸爸、妈妈”,这整个过程其实就是声音记忆在起作用。

很小的孩子开始学儿歌“两只老虎、两只老虎”“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等,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也都是通过声音记忆教会刚刚开始学说话的小娃娃。

2.逻辑记忆

所谓逻辑记忆,就是老师们常说的“理解记忆”。逻辑就是理解和推理,在记忆一段信息资料之前,先理解它的真正意思,发现它的规律,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

并不是任何的材料都能通过逻辑记忆的模式来进行。比如,前面我们说的神曲《忐忑》似乎就不能采用逻辑记忆的模式。但是有些材料就适合用逻辑记忆来完成。比如这样一首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像这样的诗,在记的时候,除了开头的两行,后面的五个短句,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先是“鱼戏莲叶间”,然后紧跟着四句分别是“东西南北”。

只要我们能找到这样的规律(逻辑关系),那一首七句的长诗只需要记三句就可以把完整的七句全部记完了。

对于很多更复杂的文字内容,在记忆的过程中如果能准确地找到文字间的规律(逻辑关系),记忆起来难度就会降低很多。

比如物理学上的很多公式、定理,如果不能做到理解,而是纯粹地死记硬背(也就是前面说的仅仅靠声音记忆),往往记忆的效率特别低。就算是能勉强记住,也很容易遗忘,或是在回忆的时候出现混乱或者错误。

但是如果能真正地理解了公式、定理的原理,记忆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比如,物理电学知识中,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U=IR”。如果能够理解这个公式的意思,与之相关的很多定理、规律就可以自然地记住了。而不用反复地去背诵“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那通过电阻的电流就会越小”。

国内著名的实战派记忆导师林彼得老师曾经有句非常有名的话,叫“凡是通过理解就能记住的知识点,不要启用记忆法”。后来林彼得老师把这句话总结为六个字,叫:

无理解,不记忆。

可见,就算是记忆大师已经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记忆方法,拥有了超强的记忆力,仍然不能忽视理解记忆(逻辑记忆)在记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图像记忆

图像记忆是目前国内被全脑教育界吹捧得最厉害的记忆模式。其实图像记忆是大脑本身就固有的一种记忆模式,也是人类的大脑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拥有的记忆模式。一个只有几个月大的小宝宝,可以分辨出谁是自己的爸爸妈妈,谁是陌生人。一个不识字的孩子,能够记住很多玩具的特征,能够记住很多本画册的不同。这些都是靠图像记忆。

我们看一场电影、看一场大型的演出、看一场画展等,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大部分是靠图像记忆完成的。图像记忆也是记忆速度最快,记忆信息量最大的一种记忆模式。

我们还是以看一场画展为例来说明图像记忆的优越性。比如有一幅画,画得非常好,可惜现场不让拍照,你该如何向没有来过画展现场的朋友描述这幅画呢?

*如需本书所有图片的高清图,请与作者联系。

不管你用什么样的语言,哪怕是300字、500字甚至5000字,不管你是向别人描述3分钟、5分钟还是50分钟,都很难完整地向别人描述出这幅画上的所有信息。

但是如果现场允许拍照呢?你只需要拍一张照片,给没机会来到现场的朋友看照片就可以了。哪怕看照片的时间只有3分钟、1分钟甚至几秒钟,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和信息量也会远远超过我们用几百字、几千字来描述的信息量。

这就是图像记忆的力量。

记忆大师们为什么能够在十几秒钟的时间内记下一整副被洗乱的扑克牌的顺序?因为这些扑克牌都被转换成图像保存在大师的脑海中,而不是“红桃5,草花7,黑桃Q”这样的文字符号信息。

有的人之所以能在一天之内背诵下全文5400多字的《道德经》,是因为把生涩枯燥的古文转换成了生动形象的图像保存在大脑中,而不是像传统的记忆模式那样靠声音记忆来死记硬背。

关于这些记忆大师们是如何把扑克牌、古文转换成图像来记忆的,我们将会在后面的章节中给大家进行系统的、详细的介绍。在这里,大家先了解这样的一个概念,在声音记忆、逻辑记忆和图像记忆这三种记忆模式中,图像记忆的速度和效果都是很好的。

4.体感记忆和情绪记忆

除了上面的几种记忆模式外,大脑还有另外的几种记忆模式。

一是体感记忆。何为体感?就是人的身体的感觉。比如视觉中的刺眼、黑暗,听觉中的噪音、音乐,触觉中的软、硬、冷、热、疼、痒,以及身体内部的失重、恶心、眩晕等感觉。这些都属于体感,这些感觉也是有记忆的。

比如我们的大腿曾经有过被针扎破流血和疼痛的经历,如果有人拿着针对着我们的大腿比画几下,即使没有被扎到,我们仍然会在大脑中记起曾经被扎时的那段疼痛的经历。这种记忆就是体感记忆。

二是情绪记忆。那情绪记忆是什么?就是受外部刺激的影响,给我们的情绪造成的一些强烈变化而形成的记忆。比如我们常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情绪记忆的真实写照。“被蛇咬”就是外部事件,它对我们的大脑造成了强烈的情绪反应——“恐怖和被惊吓的情绪”。所以以后凡是看到蛇或者与蛇类似的物品(井绳),都会重新把我们带回到当时的那种强烈的情绪中,这就是因为情绪是有记忆的。

每一个人曾经经历过强烈的开心、兴奋、愤怒、生气、悲伤、痛苦、思念、恐怖、惊吓、绝望、欣慰、满足等各种情绪,对于各种情绪都会有记忆。

对于体感记忆和情绪记忆,由于相对来说比较难把握,所以很少有人把它应用到记忆方法中。但是在利用记忆方法将信息转化成图像并进行记忆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巧妙地把体感记忆和情绪记忆也融合进去,将会使记忆图像的牢固性有很大的提升,记忆的效率会更高,记忆的图像会更加清晰。

5.记忆的最佳模式

声音记忆是最简单、易用的,逻辑记忆是基础的,图像记忆是速度最快、效果最高的。那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哪种记忆模式最好呢?

我们要根据记忆材料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记忆模式。有些材料可能采用声音记忆模式的死记硬背来得更快,效率更高。有的记忆材料可能更多的是要靠理解、归纳和总结其规律。有的材料可能画个图就记下来了。

但是在这里,我更倾向另外的一种记忆模式,如果能够按照这样的模式来解决很多材料的记忆问题,我想记忆的效率一定会大有提高。这种记忆模式,我们管它叫:三种模式同时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