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旗袍的女人很“嗲”
服装店 | PLUS设计师品牌集合店上海市黄浦区泰康路190弄2号
在这片喧闹的街区,居然隐藏着一家这样的店,这是意料之外的。可能是这个地段的商品太过于琳琅满目了,每一家店铺都呈现一种争奇斗艳的姿态。在所有店铺招牌里,“PLUS”的白色标签显得有些黯然失色。只有独具慧眼的人,才能从店门上朱红色木推手上的凤兽里寻得几丝与众不同来。
凤兽守护的世界便是精致、富丽的旗袍,从原先的清代宫廷女子服饰到近代曾一度风靡上海的时装,旗袍是最能够代表中国女性形象的服饰了。梳着云鬓的女郎,耳畔有珠坠,手上带着浪琴牌手表,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申报》上。穿着织金绣眼、镶着盘花的旗袍,出现在小说中的女子,那种婀娜多姿的身影也使一代女性作家张爱玲的作品长留人心。
从清末的宫装到摩登时代的旗袍,从袖口长短、腰身大小、开衩高低的细微变化中将女性的束缚逐渐解开,这种转变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自动和自愿。旗袍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也吸收了西式服装的裁剪方式和理念。
1926年纽约的服装店里,“不知道怎样兴起了一种新鲜的花样。女子们都穿起中国女子穿的旗袍来”。在这里,一天竟售出一百来套旗袍。这款来自中国的服饰既可以尽量体现人体的线条美,也不用担忧褶皱,兼顾实用性和美观性,从而让女性美更多地被衬托了出来。这种美伴随着女性的步伐从家的空间走向社会的大环境中,时代的车轮滚动着,女性步入了更多她们早前不曾走入的场景。这些独立的女性变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所仰望的偶像。
“PLUS”的旗袍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中西合璧的产物,设计师生长于西方文化环境之下,原本就学服装设计的她们,看到中式旗袍的瞬间也被吸引了,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做起了这服饰的“奴仆”来。不同于传统的旗袍,她们做了形式上的改良:面料是来自英国的,款式是按照旗袍的特性来剪裁的。这样的旗袍有了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不再一味地寻求色彩上的艳丽。它整体上呈现了一种气息,这样的气息透露了一种现代的旗袍语言。它成形于这片地域的文化,融入了两位年轻人的体会,她们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艺把这种东方的美展现给更多的女子,让更多的女子认同她们对东方服饰美的诠释。
在熙熙攘攘的闹市里,很多人会错过这样的“PLUS”。在进门听到一声“宝贝”的称呼,加上简短却很有个人见地的介绍后,有人选择继续翻看这里的衣物,也有人选择推门离去。“PLUS”还在那里等待着,等待着每个有缘的欣赏者。
旗袍出现的原因不外乎是想要跳出那个时代的沉闷,连接起新潮,也可能因为当时的时局,这样的创造力也只能够通过服饰来表现。纵使人们在那个时代无法改变他们的生活情势,但依旧可以创建他们最为贴身的私密。
夜幕降临,对街的琉璃博物馆墙上开出了一朵鲜艳的红玫瑰。纵使周遭各色光线、广告灯牌此起彼伏,花开花落,动静之间它也能演绎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