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艺术经典与文化传承
第一讲 源远流长的艺术中国
王邦雄
一、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艺术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在晚清到民国时期有一次大的学术转型。是什么转型呢?就是我们的“四部之学”和“七科之学”的争论。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经史子集;西方的文化讲科学,科学就是学科的分类,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史学、哲学、医学、农学、法学,等等。后来越分越细,我国现在所有大学的建制大概都是从这个学科的大争论、学术的大争论以后开始的。
像我们戏剧学院,虽然戏剧是个整体,但是我们仍分成表演系、导演系、戏剧文学系、舞台美术系。舞台美术系里面还要分学化妆的、学灯光的、学舞台设计的。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分下去,越分越多,就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中国的传统是讲道。所以我在外面讲课的时候说,《道德经》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是哲学还是文学?是艺术学,还是养生学?或是修炼学?都是,都不是。不是而是,仿佛如是。
那么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东西?因为近200年以来,我们对自己的文化都不太熟悉了,而且我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间,也感到很惭愧。一是繁体字都不认识,因为现在都是简化字;另外是文言文读不懂,更不要说学古文了,读古文大概更加困难。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一些人,自己过去在中学里面稍微学了一点古文、文言文,但还是很不够的。
所以在同大家讲“艺术中国”的时候,我感到我们这一代人真的是要重新启蒙。古人编的书都很经典的。在跟中学语文老师聊天时,他们说《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这些书读下来以后,你识字的数量已经大大超过我们现在五六年级的学生。
因为中国的字是单音节的字,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是没有“艺术”这个词的。“艺”是艺,“术”是术,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现在说“经济”,其实“经”跟“济”也是不一样。又比如“文化”的“文”跟“化”,“舞蹈”的“舞”跟“蹈”,“音乐”的“音”跟“乐”等,我们现在把这些东西都搞混了。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大都是在讲“道”。艺,“艺道”;书,“书道”;茶,“茶道”;武,“武道”;剑,“剑道”。我们最重视指向“道”,而不是转向“学”。现在我们将事物归为学,如艺术学、哲学、文学、表演学、舞台美术学、编剧学等。实际上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学是什么东西?学就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道是什么东西?道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但是现在我们在“学”这个概念里面,很多东西没办法对接。所以对于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今天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对于艺与术,中国讲“艺”。中国的“艺”实际上不是西方的“绘画、音乐、舞蹈”,而是“六艺”,有大六艺和小六艺之分。大家都知道,《论语》里面具有纲领性的一段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在最后。什么是“游于艺”?这里面有很多可以来讲的。
(二)现代大众文化中的“艺术”
我们一直讲的艺术、美术,其中美术这个概念是从日本进口过来的。当今我们出现的很多当代艺术,与美不太有关系的。过去我们讲美是对称的,平衡的,比例的,节奏的,但是现在很多当代艺术一点都不美,不讲比例、节奏和平衡的。那么这算不算美术?
我在前几年参与了上海(引进的)很多“双年展”。最早上海双年展的名称叫“上海美术双年展”。过几年发现,我们讲的美术不是美的技术,很多是不美的当代艺术。那怎么办?就改成“上海艺术双年展”,或叫“艺术双年展”。这里面概念的演变有很大的区别。到如今,又改为“上海双年展”,把艺术两个字都拿掉了。因为艺术现在与生活同步,当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时候,艺术就很难界定了。双年展里面有音乐,有舞蹈,还有人体的、环境的,这算不算艺术?所以很难界定。我在学校讲课就怕学生问我什么叫艺术。因为当今的艺术真的很复杂,尤其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出来以后,杜尚把小便池拿到展览会里面去了以后,大家都认为这个是艺术作品。那么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与艺术展览会里面的作品,它们到底怎么去区别?
当今的艺术趋势很复杂,关键是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太快,我们的价值标准把经济同艺术搞在一起了。这样来了解传统文化,大概就比较困难了。而且西方现在讲艺术,它是从“大众文化”这样角度解释的。所以我在学校里面与学生讲视觉艺术时,告诉他们要了解西方的艺术,就要了解三个字。
第一个字是“快”。现在节奏越来越快了,不像过去做传统的东西很慢,尤其是数字化技术产生尤其是电影产生以后,它一个镜头接着一个镜头。像007詹姆斯邦德,一开始画面就是很激烈,马上就吸引了你的眼球。到后面你心跳加快、情绪高涨。不然的话,它就没有票房的价值。所以我说这个快就是越来越厉害,慢的话可能年轻人不会看。而且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这一代人都是从小就是在电视机旁、在电脑旁诞生的一代,所以他们对图要求越来越厉害。
第二个字是“感”。即感性的感,感官刺激的感,感动的感。
我们这一代是在图像文化中诞生的一代,所以我们讲这是看图的时代、是读图的时代。大家都知道,现在上海很多东方书报亭都关闭了,纸质媒体越来越少了。地铁、公交上的乘客都在看手机上面的图像,而不是看文字。所以好几年前给研究生上课,上完课以后我会开很多书目。后来我想,这个做法大概已经不合时代的节拍了。现在如果把西方的很多名著转化成为电影、电视,在两个小时之内学生还是喜欢看的。但看文本的文字的大概已经不太有这个效应了,为什么?是因为强刺激产生的快感,即感官的满足,感性的东西代替了理性,理性都没东西了。所以我现在不讲美感,只讲快感。如王朔写的几本小说,就很有代表性的,如《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我是流氓,我怕谁》。很多女性作家的标题就很刺激,如《你有快感你就叫》。这种文化同我们传统文化有品位的、慢条斯理的、温文尔雅的,完全就不一样了。
第三个字是“性”。现在的消费和艺术都是一次性的,不需要源远流长,所以有些历史学家讲,现在很多的历史剧都不符合历史的情节,随意编造。因为很多艺术家认为不需要深层地对过去的很多东西去做什么考证,完全就是以娱乐性和快感为目的。所以我认为这种现象在当代的艺术中出现,是一个大众文化的现象,一定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我认为记住了这三个字,就理解了当今所谓的艺术。“大众文化”是什么?就是快、感、性。只要记住这三个字,基本上就记住了我们所谓的当今的“大众文化”。
二、艺者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比较讲究一个“慢”字。比如喝茶,我们通常叫品味。茶是一口一口地喝,而且茶杯很小,这样的喝还要源远流长。但是现在这样喝“慢茶”不行了,大家都比较喜欢喝饮料,广告的镜头中也都是饮料。广告在短时间里面节奏很快,不可能很慢。为什么现在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困难?一方面是西方的、国外的环境已经影响了我们,使我们心静不下来。高科技产生以后,把大家的眼球深深地吸引住了,所以很多人会觉得老祖宗的文化很落后。中国的水墨画是没颜色的,线条也没有什么体积感,然而如果你真的深入进去以后会发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老祖宗的很多文化和艺术样式与西方的大不一样。
关于这一点,我自己有点体会,现在与大家分享。中国文化到底是在讲什么?现在所讲的艺术,如琴、棋、书、画,或者诗词,或者戏曲,或者是其他的音乐等,我认为都还是“小技”,是“雕虫小技”。尤其是在我向我的老师学习以后,深受启悟。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最精华的部分就是要我们生命不断地提升,在另外一个境界里面能够获得一些东西。而且要把自己的心性修养到一定程度以后,把自己内在的智慧开发出来。所以现在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讲,所有的教育,最后的根本是唤醒人人所具有的内在智慧,是开发我们的自性。所以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巨大的差异。当然现在我们学的知识告诉我们,西方有它的优点,但现在我想问大家中国文化到底是什么?大家可以思考这样的问题。
人是一个整体,西医把我们人分成很多门类,所以现在的医院越做越大,专家越来越多,门类也越分越细,如神经科、泌尿科、心脏科、肺科、消化科,还要分肠道科。但是大家会觉得现在分得越来越细,毛病越来越看不好。人是个整体,即使从表象看你的肺有毛病,真正的病因说不定不在肺里面。
中医与西医是不同的,中医是讲医道。医道是从更加宏观的层面来把握人的总体,把握人的生命。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我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个观点。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前面讲到是提升生命的境界,这不是在三维空间的境界,而是突破了三维时空的境界,所以外国人不懂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中国画,它不是对景写生的,它是散点透视的,不像西方的画,你坐在那个地方,焦点透视、比例、结构完全是科学的。所以中西画有巨大差异,中国画不是对景写生,而是在另外一个层面上的东西,是与心有关。
所以我们讲中国文化,讲到后来就一个字“心”。中国文化的文字里面都是单音节的词,意就是意,说就是说。今天我讲艺术中国,就讲艺者意也,艺者易也,艺者医也,艺者一也。
第一,艺者意也。意字结构在上是“立”,中间是“日”,下面是“心”。所以中国文化艺者意也,这几个字就将中国文化与西方艺术的距离拉开了。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中国文化写意,西方文化写实,你看一个字就解决问题了。
第二,艺者易也。这里的易就是《易经》的易。我们讲阴爻、阳爻,里面可以分成很多卦。
第三,艺者医也。大家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艺术的艺与我们医学的医同一个读音?
第四,艺者一也。中国的汉字里面很有奥妙。如果大家要学传统文化,那么里面最精华的体现就是中国的汉字,汉字实在太美。过去我崇洋媚外,以为汉字一点都不科学,不如拉丁字母。然而一旦学进去以后,却感到我们老祖宗创造汉字确实很伟大。每一个汉字里面包含了无穷无尽的意味,很多奥秘如果揭示出来的话一定很有意思。
中国最高的艺术门类是书法。中国的传统文人对书法特别感兴趣,认为它是艺术里面最高的一个,有的甚至认为是文化核心的核心。有两部纪录片,一部叫《中国汉字5000年》,一部叫《中国书法5000年》,都是在讲书法的伟大。中国的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中国的汉字中,唯一能够成为艺术的就是书法。你看我们很多的老祖宗和文人墨客,都把书法作为宝贝。王羲之写的书法作品很多,原来的一些原版手迹都遗失了,现在我们见到的都是后人临摹的。
为什么说中国的书法具有最高的境界,是艺术的最高门类?因为汉字用书法写东西出来,所以就成为最高的门类。按照西方的思维,艺术最高的境界是神的物化。我认为最能够体现精神物化的,就是存在于我们写字过程中的心性流露。一个字写下来的过程,完全是精神物化的呈现。不像西方对景那样一笔结构,中国汉字的书写过程完全是一种心性的内在体现。关于这一点,我认为中国文化最高的境界就是提升我们的生命。
那么什么叫生命?
三、精、气、神
中国文化可以用三个字概括我们的生命,即“精”“气”“神”。因为“精、气、神”三个字高度概括了我们的生命结构。现在西方对于生命讲的是身体,健身,锻炼身体;而我们叫养生,生命的“生”,生生不息的“生”。所以你们不要小看生命这个词,中西方差异极大,表现为生命的“生”与身体的“身”。身体实际层面就是化学的分子结构层面,如果能够大概相近,就是我们讲“精”的层面。如果你掌握了生命体,对其他东西就理解了。很多人认为中国文化不是在讲底层的物质结构,而在看得见与看不见的中间层面,是“气”的层面,“神”的层面。
学中国文化,就要抓住中间这个层面。“气”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这里所说的气不是我们现在讲的空气,而是“炁”(qì),即道家的“炁”。我们为什么要练气养气?如果你气色很好,你的气韵就会生动,这个气是在另外层面的。
中国文化中不太强调看,而强调“观”。观是《心经》中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是从上面关照下来的。所以一定要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它是从上面下来的,不是从底层往上爬的。中国文化与西方的最大差异是在另外境界层面呈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叫心法。
心法与技法是不一样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它从更加宏观的层面来看所有事物。所以如前面所讲,它既是形而上的,又是形而下的。“形而上者谓之道”。所以我们讲画画也好,书法也好,练武术也好,搞中医也好,最后的指向都是道。道是最高的境界,这与西方不同。所以我们讲很多小技不在大道里面走,是有差异性的。如果我们把这个东西理解透了,我们再看西方很多东西大概就有很大的不同了。比如中医与西医这个问题,西医是讲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现在我们讲教育,第一就是要改革教育的内容,改革教育的方式方法。我认为,教育里面最主要的问题并不是内容,也不是方法。教育最重要的是时机。“机”这个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重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所以你看为什么很多文人墨客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儿童教育上,并且编了很多启蒙书。并且启蒙特别强调0岁到3岁和3岁到7岁,7岁到13岁最晚到17岁,过了这阶段,要造就一个人就很困难了,因为最佳的时机失去了。
四、中国传统文化对“智慧”的解读
我们既强调知识的“知”,更加要强调智慧的“慧”。什么叫开慧?我们有第三个眼睛叫慧眼,为什么叫慧?因为慧的下面是个心。所以凡是带心的汉字,大家一定要注意。慧的上面像“雪”的字,雪洁白无瑕的,此刻我们才能够进入到慧的境界。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不是讲知识,因为知识这个词是外来的。
老子《道德经》里面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过去我们听不懂,如果我们要进入慧的境界,一定要把我们后天很多知识都忘记掉,把原来一颗纯粹的、纯洁的心展现出来,才能够开慧。
我带的研究生在谈到现在的很多戏剧,搞到后来舞台美术越来越多,整个的表演中演员淹没在五颜六色、眼花缭乱的充满高科技的花花世界里了。当然这样做也有它的好处,但是我们演员表演的东西丢失了。所以我在给舞台美术专业的同学讲课时说,我们过去的传统戏是没有舞台美术的,演戏的最高境界是在演员自己身上。
西方格洛托夫斯基提出了“质朴的戏剧”的说法。纵观整个演剧史,到后来舞台美术都搞不下去。因为我们的戏剧是动态的,舞台美术是静态的,是用幕布、台阶、虚拟的样式来呈现舞台。这其实跟我们东方的智慧不谋而合,因为中国传统的戏剧,它强调的不是物理空间,而是心理的空间。
我们是从第一个境界步入到第二境界,再步入到第三境界。到了第三境界以后,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观众在欣赏这个戏的时候,戏剧赋予观众一定的想象空间。中国很多东西是留白的,不赞成填得很满。像齐白石画的很多虾,水没有的,留下很多的空白。西方的油画,背景的色彩都是涂满的,整个一块画布全都涂满。中国的画或书法作品留很多空白,需要欣赏者去想象填补。这就是最高的境界。
写意是通过我们的心意,由内在的东西转化出来的。关于这一点过去我不理解,我以为中国很多设计不像西方那么科学。后来在向老师学习以后才有所感悟。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去看看一部园林著作《园冶》,其中首先讲的就是相地。所谓相地是指在布置乡地的时候,首先不是在纸上画图,而是要到实地考察,哪个地方高,哪个地方低;哪个地方有景,哪个地方风水好。实地考察好了以后还要感悟,再由感悟升华到体悟,通过内在的转化,才能一步步来完善造园的景致。
相地是从意境出发,由意境到情境,最后到环境。西方是反过来的,首先是环境,最后、最高的境界是情境与意境,他们走了与中国相反的路径。所以之前我讲的“意”,关键要加一个“心”。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之所以流传了这么长时间,关键就是《尚书》里面的四句话,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中国文化注重内学、内敛、内修、内经、内丹,全是强调内。为什么强调“内”?因为这些东西是看不见的,但这个“内”我们每个人都有。
佛教进入中国以后,中国也产生了自己本土的禅宗,以慧能大师为主要代表。他说:“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旦(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我们每个人内心原来都是自在的,有很多东西就像厨房里的电灯泡全被油腻包裹着,只要擦干净,就会散射出来光芒。
所以教育最根本的是要恢复每个人本身具有的自信、智慧,这样才能够胜任你所有的专业。现在我们讲专业,在中国不叫专业,而是指从上到下要以修身为本。内在东西练好了以后,你学任何东西都不会困难。所以我们叫雕虫小技。
中国最高的境界不是通过逻辑概念来理解的,而是通过悟道。一个竖心旁加个“吾”,关键是“吾”。中国文化不是学来的,而是靠智慧开发出来的。进入到这个“吾”(上面是个“五”,下面是个“口”),就是五行进入其中,你才能够把你原来的天性开发出来,这叫开悟。我们学西方文化,我们的艺术不是靠教会的,而是悟到的。很多东西要通过内在的心性化合以后,才会突然之间开发出来。
我一直思考这样的问题——到现在为止,我们有没有很好地研究艺术?什么叫艺术教学?艺术教育中的很多秘密,现在我们还没揭示。为什么中国叫心法,称一带一的老师叫“口传心授”,这其中还有很多奥秘。中国文化不像西方文化理论那样讲了很多东西,中国文化都是口诀,是通过口诀的形式,如以押韵的、诗韵的口诀形式来传递的,而且一两句话就把很多复杂的问题讲清楚了。汉字“戏”不是现在的写法,戏的繁体字“戲”左上一个“虚”字头,左下是个“豆”,右边是戈。用中国的四句话来形容什么叫戏,不像不是戏,真像不是艺,悟得情和理,是戏又是艺。这四句话我们艺术的、戏剧的本质揭示出来了。因为戏是虚的东西,边上是戈,舞剑是武术上面的东西,虚戈,做戏,不像不是戏,真像不是艺,要悟得情和理,是戏又是艺。我们老祖宗用四句话把现在西方艺术全讲清楚了。
现在一直在讲表演学、艺术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等,讲到后来越讲越复杂。中国文化不同,我们把复杂的问题用“道”讲明。为什么我们四书五经里面,把《大学》《中庸》这么短的文章包含里面?因为其中很多的心法已经有了。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能得。”
先讲知止先要定,你知止不定,就不能静,不能静了就不能够思,不能够虑,不能够得道。所以中国文化讲到最后,讲到底就是心法,所以很多东西你要把心收回来以后定下心来,才能够慢慢地步入到中国文化具体的门类。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对中国的文化很陌生,包括我们的用词,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是我们不是无限制地要拔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我们毕竟生活在高科技的时代,现代化文明的时代,我们一定要有世界的目光,所以第一句话叫世界观,有全球的目光;第二句话叫本土情;第三句话是科技脑;第四句话是人文心。这四句话中重点在本土情,人文心。我们一定要有全球的目光,但是立足在我们本土上面;一定要有高科技能力,但是最后又是人文心。
最后讲心的问题。心定下来以后,我们所有东西才能够闪现出来,那么我们就有文化自信,就能把我们文化推向世界,与西方做一个很好的交融,走向世界,把我们中国的文化逐步推广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