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了解腿脚经脉循行,掌握腿脚穴位功效
腿部经脉循行和腿部保健
一、腿部所体现的身体疾病
了解腿部的经脉运行,可以知道腿部的问题发源于哪里。比如,如果上楼时,小腿肚有抽搐的感觉,可能因为膀胱经经气不通;腿脚经常发麻,可能是脾气不足引起的;下楼时大腿感到疼痛,可能是由胃经的问题引起的。另外,膝盖也由胃经所主,膝盖肿痛,也可能是因为胃经出现了问题。
二、腿部保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去做腿部的保健呢?
1.按摩运动法
首先,应该掌握一个最基本的按摩原则:那就是一定要揉大腿的内侧,这是因为大腿内侧都是阴经,阴经主血,不容易疏通;还要揉血海、三阴交这些穴位,因为这些穴位也是不容易疏通的地方。
清晨锻炼身体的时候,经常看到跑步停下来的老大爷敲打自己大腿的外侧。若是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也不一定说得出来,只是一种“习惯”。其实这样做对于老年人来说很有好处,大腿的外侧分布着胆经,敲打胆经能够有效振奋阳气、提高活力。
大腿周围重要的经脉非常的多,不光敲打内外侧有好处,经常敲打大腿前后,对调理脾胃也有帮助。
此外,膀胱经的拉伸可以在跑步锻炼中得以实现。总的来说,不要总是待着,要动起来,在运动中就能对各种经脉的活动有所裨益。
2.盘腿保健法
我们在欣赏武侠片的时候,总会看到些武林高手盘腿而坐以保存真气。传统医理上讲这是很有道理的,盘腿正是将丹田之气蕴于体内,不致外泄,从而起到固本培元的效果。
盘腿作为我国功夫的一项基本功,对于练气练功之人有诸多好处。进入现代社会,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而不少传统的东西走向没落。回头看看,其实不少的传统事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华,需要好好保护与利用。
脚部经脉循行和相关疾病
双脚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人体的每一只脚每天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根据中国医学研究,脚部可能会患上的病症大概有300余种,尽管如此,很多人依然认为脚部的毛病只是小毛病,但是现在这种想法就应该改一改了。
我们的脚上分布着大量的经脉,如足三阳,足三阴经。它们与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相关联,在这种情况下,脚的某个部位出了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此外,很多时候,脚部的不适,正是我们身体内疾病发出的信号。
一、脚部所体现的身体疾病
足跟痛、拇趾外翻等是最常见的脚部疾病。这些疾病表面上看是小病,但是它们却可能是糖尿病、循环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的表征。
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患者很容易患糖尿病足,而糖尿病足主要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感染等因素导致的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病变。主要的表现是四肢麻木,就像是很多蚂蚁在身上爬,这种症状在夜间更加明显,有些患者甚至不能够安然入睡。所以,在足部出现问题的时候,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就诊,查看身体是否存在其他的疾病。
还有一部分人,在脚部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去修脚。但是这只能保证脚部看起来没有问题,然而脚部问题往往只是表征,可能表征之下的内部问题依旧存在。
而且,如果修脚之前的消毒工作没有做好,还会导致脚部受到细菌的感染,这个时候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使下肢的重力线发生改变,使踝关节、膝关节受力不均匀,加速关节磨损。长此以往,还会导致髋关节和腰部的代偿性损伤,患者可能出现慢性腰肌劳损,甚至骨质增生病。
二、脚部保健
既然知道了脚部问题可能反映多种疾病,我们就要防患于未然,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不要忽视脚部的疼痛感。其实脚部疼痛不一定是走路过多引起的,还有一些可能是身体中隐性疾病的表现,所以一旦出现脚部不适,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查明病因。
其次,要经常洗脚,保持脚部卫生很重要。同时还要经常的观察足跟和趾甲是否有变化。平时要避免赤足行走,以免损伤足跟。
第三,要为自己的脚选择合适的鞋子。在运动的时候,尽量穿柔软合脚的运动鞋,减少脚部磨损和受伤的可能。
最后,患有糖尿病的人,要经常进行脚部检查。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
脚被称为人体的第二个心脏,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脚部肌肉有助于血液循环
在我们的身体中,血液先通过我们的左心室、左心房,然后通过大动脉和小动脉流经到身体中的各个毛细血管中,向细胞组织输出相应的养分;返回的时候,血液会携带着二氧化碳经过经脉流回右心房。
在人体中,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从心脏开始输出到脚尖,然后再从脚尖流回心脏,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脚的位置是身体的最下端,流到脚部的血液,压力会变得很低,很难顺畅地流回心脏,但活动脚部肌肉可以促进脚部毛细血管中血液的流动,帮助血液流回心脏,促进血液循环。
二、脚部运动能够改善心脏功能
人们往往认为,只要心脏功能提高了,那么血液循环也就会变得顺畅。但是,想提高心脏功能很不容易,而脚部保健却很容易。我们可以通过脚部保健来提高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想要提高心脏的功能,走路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尽量不要长跑,也不要做激烈运动。
在走路过程中,脚在离开地面时,脚尖会弯曲收缩,当脚完全落地时,脚尖就会舒张开来,这样的过程就好像是抽水泵,脚部肌肉活跃会加速血液的流动,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涌泉穴——生命的泉眼
涌泉穴是足底穴位,在脚部的凹陷处第二和第三趾缝的头端与足跟连成一条直线的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我国古老的医书《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肾经的气血就像是山上的泉水,是从足部涌出,然后才能伸展向四肢。所以,涌泉穴在养生、防病、保健等方面均有奇效。
推搓涌泉穴也叫“搓脚心”,是非常传统的按摩方法,能够防治多种疾病,尤其是老年性哮喘病、便秘、腰间盘突出等问题,主要有如下原因。
中医的经络理论就是通过四经八脉把全身的气血贯通起来,进而与五脏六腑相连。而涌泉穴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穴位,“肾出于涌泉”,而肾气是人体生命活力的根源。肾气不足就会使人的精气神严重下降,导致多种疾病,比如神经衰弱、头顶痛、易疲劳等。通过推搓涌泉穴,可以达到对肾、肾经及全身起到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和整体性治疗的目的。推搓摩擦出现的热感,就是一种良性的刺激,而且推搓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形体导引运动和身心修养过程。
脚底部位还存在复杂的毛细血管和神经网,这些组织将身体的每一个部分紧密联系起来。经常对涌泉穴进行揉搓,可以改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之间的通透性,促进血液的循环和人体的新陈代谢。
既然了解到涌泉穴在我们身体保健中的巨大作用,我们就要在生活中通过刺激涌泉穴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具体的方法不尽相同,大致有药物浸泡、灸疗和按摩三种主要方式。它们在刺激涌泉穴防病治病方面都有一定的功效。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简单实惠的方法,那就是按摩刺激法。
按摩是我国很古老的保健方法,行之有效且方便使用。具体的做法是:坐在床上,双脚自然向上伸开,也可以盘腿而卧。然后用两个拇指从足跟向足尖的涌泉穴位置反复的推搓;之后打开手掌,轻轻的拍打涌泉穴,直到脚底部位出现热度。
然谷穴——保持好胃口
然谷穴是肾经的荥穴,属火性,肾经属水性,因此然谷穴的作用就是平衡肾脏的水火,专治阴虚火旺等相关疾病。
“然谷穴”是肾经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该穴位在脚的内侧,将手放在脚的内踝骨上,向斜前方两厘米的地方滑动,就会看见一个凸出的骨头,然谷穴就在这块骨头下面。
然谷穴之所以叫“然谷穴”,其中“然”字通“燃”字,而“谷”字的含义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个穴位的具体位置,同时也暗涵着该穴是精气埋藏得很深的地方,因而得名“然谷”,意思就是说,在人体的溪谷中,有一团火在燃烧。所以“然谷”也叫做“燃谷”,也就是将谷物燃烧的意思。当然,这里的谷物是指我们吃进胃里的食物,燃烧也就是消化的意思。所以说然谷穴是一个可以促进食物消化的穴位。
然谷穴也叫龙渊穴或龙泉穴,对此穴进行针灸能够辅助治疗很多疾病。
1.糖尿病。
在古代,人们将糖尿病叫做消渴症,然谷穴可以治疗消渴症。然谷穴的作用就是平衡水火。所以糖尿病患者经常按摩此穴能够缓解口干舌燥症状。
2.烦燥口干。
若是经常觉得口干舌燥,饮水不能解干渴,很可能是因为内心过于焦虑,也就是心火过于旺盛,这时,若是揉一揉然谷穴,就会将火降下来。
如果在半夜的时候睡不着觉,总觉得心烦,喉咙发干,很可能是心火旺盛导致的。不妨揉一揉然谷穴,口干症状就会得到缓解,就会不那么想喝水,不那么烦躁,可以安安心心地睡觉。
当然,不是说然谷穴的主要作用是治疗阴虚火旺,就一定要通过按摩然谷穴来改善其症状。其实,中药的补阴气的药丸效果虽然不是很显著,但是去火功效比较强。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去火能力就会越来越差,火气越大,那么人的身体就会越虚弱,因此这个时候就要通过按揉然谷穴并配合补阴气的药丸了。
3.咽喉肿痛。
人在心烦的时候,就会上火,喉咙就会胀痛、发炎、说不出来话。
喉咙痛的时候,可以通过按揉然谷穴来治疗喉咙的问题。若是某一天,你突然说不出来话了,一般来说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因为喉咙干燥,说不出话,另一种是因为有气无力。然谷穴适合的就是第一种情况。
大敦穴——快速恢复神经功能
大敦穴最早出现在《灵枢·本输》一书中,又叫水泉或大顺,位置在足拇趾的最后一节靠近第二根趾头的方向,甲根边缘大约十分之一寸的地方。
大敦穴主要针对的疾病是: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等。除此之外,自古以来大敦穴还是恢复神智和镇静的主要穴位。
人到了中年有时会难以入睡,第二天醒来焦躁不安,这并不同于年轻人晚上不睡觉,白天睡不醒的症状,睡眠不足与无法睡眠的性质不同,若是人们以为这是很一般的失眠,那么就大错特错了。用手指按压“大敦”穴,这个症状就会得到缓解,焦躁的情绪也会得到改善。具体做法是,将手指放在大敦穴处,按压7~8分钟,先吸气,然后再慢慢吐气,这样就能够缓解焦躁。
用手指按压大敦穴是一个能够防止晚上睡不着觉的有效方法。
除此之外,大敦穴的治疗作用还包括:
一、能够治疗疝气。《玉龙歌》中说“七般疝气取大敦”,《胜玉歌》中也说“灸罢大敦除疝气”,这里提到了大敦穴有治疗疝气功能,“灸罢大敦”意思就是可以通过艾灸大敦穴来达到治疗疝气的目的。最有效的是配合太冲、气海、地机等穴,能够疏肝行气,治疗疝气。
二、治疗出血症,主要是下焦出血的症状,比如月经。在大敦穴的旁边,还有一个重要的穴位,叫做隐白穴,这个穴位也是止血要穴,若是将两者配合着按摩,效果会更好。
三、大敦为木经木穴,主要作用是疏肝理气,可治疗因气血不调而引起的各种妇科疾病,如闭经、痛经,更年期症状等。
四、经常按摩大敦穴,可以使大便通畅。
五、俗话说得好“病在脏者取之井”,脏器出了“故障”,可以通过调节它所对应的井穴来改善,大敦穴为肝经的井穴,所以,按揉大敦穴还可以治疗慢性肝炎,因此若是患有慢性肝炎的患者,就可以经常按摩大敦穴。
行间穴——调理身心
行间穴的位置是足背侧,大拇趾、二趾缝之间的凹陷处,靠近大脚指边缘。取穴时,可将身体坐正,也可采用仰卧的方式。
行间穴可辅助治疗宿醉不适、夜尿症、遗尿、癃闭、腿抽筋、眼部疾病、肝脏疾病、月经过多、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粘膜炎等症、癫痫、头晕目眩、疝气等。
行间穴是足阙阴肝经上的重要穴位。通过了解它的位置,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穴位紧挨着大敦穴,因为二者所归属的经络是相同的,所以他们所主治的疾病也是基本相同的,因此,对于相同的疾病,也可以相互使用这两个穴位。
当然,由于穴位又是相对独立的,因此,行间穴也有其医治的疾病。
行间穴是火性穴位,擅长治疗头面之火。如:面赤胀痛,面热鼻血等。在按摩此穴的时候,眼睛会出现胀痛的感觉。
行间穴的主要作用就是泻火,若是经常出现两肋胀痛,并且伴随着嘴苦的症状,就是肝火过于旺盛。若是出现牙痛,口腔溃疡等症状,就是心火太盛的症状。这种时候按摩行间穴,就可以有效的消火。明代医书《类经·图翼》中说:“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
三、行间穴还可以治疗心情烦躁、嗓子干哑、失眠多梦等病状。
四、因肝经环绕阴器,所以行间穴能够治疗生殖器官的疾病,如小便热痛、阴囊湿疹、阴部瘙痒等。
太白穴——健脾
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在第一跖骨小头后面凹陷的地方。取定穴位时,可以采用仰卧或者是坐立的姿势。
太白穴主要能治疗的疾病是: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是人体足太阴脾经上很重要的一个穴位。
此穴也是健脾的主要穴位,能够治疗各种各样的脾虚疾病,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脾肺气虚等,并且太白穴的调节方向是双向的,揉此穴可以止泻,还可以治疗便秘。此外,太白穴还可以调整脾胃兼补肺,其健脾的功能可与山药薏米粥相媲美。
有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叫做穴位外敷法,把人参切成小片,用医用纱布折叠成一个小方块,然后将一小片人参放在纱布上,贴在太白穴位上,之后用纱布固定。记住,两侧的太白穴都要贴。每次贴上去后,要持续12个时辰才能拿下来,隔天贴一次就可以。这种方法能够治疗痢疾、胃痛、腹胀、吐泻等疾病。
有些人喜欢发脾气,尤其是女性,经常发脾气很可能会出现月经不调。爱发脾气导致的月经不调很可能是肝系统出现问题所致,平时的时候也可以用三七切成片或者是打成粉,贴在太白穴的两侧,当然也可以将人参和三七这两种物质混合贴在太白穴上,这对养肝健脾很有好处。
有些人对医用纱布过敏,那只有用按摩的办法了。在按摩太白穴的时候要注意力道,以穴位上微微胀痛的时候为宜,不要太用力,每天按摩五分钟左右就可以了,坚持不懈,健脾功效显著。
太冲穴——养心降火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在第一、二趾骨中间的位置。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到动脉跳动最快的地方,就是太冲穴了。取穴时,可以采取正坐或者仰卧的方式。
太冲穴主要医治的疾病是:肝病、眼病、消化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此穴位是足厥阴肝经上一个很重要的穴位。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这里的“原”通“源”,是源头,发源的意思。太冲穴是肝经的总闸,一旦太冲穴打开了,那么肝经的气血就会变得很旺盛。若是经常按摩太冲穴,可以提高心脏的供血能力,降低肝火,同时还可以调节情绪。
太冲穴也是一个双向调节穴,可以补也可以泻。
“肝主筋,易生内风”,若是中风的患者,手脚会出现痉挛的症状,这种时候就证明患者的肝脏已经受伤。
“肝开窍于目”,同时,肝脏还能影响眼睛的健康,肝血供应不足,眼睛就会变得干涩,看不清事物。肝火太旺,眼睛就会有胀痛的症状,并且会伴随着眼睛变红肿。
有一些人晚上睡觉总是多梦,晚上两三点钟醒过来之后就很难再睡着,这些也都是肝脏的浊气太多而引发的症状,可以通过按摩、艾灸太冲穴进行调理。
太冲穴也可以说是身体的天然的排毒工具。若是想要把身体内的毒素排干净,首先就要将身体中的肝系统调节好,而太冲穴是肝的原穴,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个问题。
有些人经常会出现头晕的症状,变得有气无力的,这可能是肝脏供血不足而导致的。肝属木,心属火。自古用木头生火,若是木头的数量不够了,那么火自然也就不会旺盛,这种时候就需要补肝,但是肝脏不受补,很容易上火,那么这种时候就需要调理,将肝脏调理好了,心脏的功能自然就好了,那么要怎样调理肝脏呢?答案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中医讲“百病从气生”,可是气又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呢?气的发源地是肝脏。因此有一个说法:“气大伤肝。”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谁会有不生气的时候呢?既然无法避免生气,就要学会让自己消气,一旦生气,就想方设法将这些“气”排出体外,那么这个时候就要用能够消气的太冲穴了。
按摩太冲穴,气就会随之散去。在生病的时候,首先要了解病因,若是生病的根源是因为生气,那么我们就要多按摩太冲穴,让气排出体外。
太溪穴——温暖手脚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的后面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取穴时,可以用正坐的方式,也可以将双足放平,采取仰卧的方式。
太溪穴可以疗治肾脏病、牙龈肿痛、咽喉支气管疾病、手脚冰凉、女性生理问题、类风湿关节炎、体力不济等。这个穴位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一个重要的穴位。
若是我们用手指轻轻的按压太溪穴,就会明显感觉到脉搏在跳动。古代的很多医生面对病人的时候,就喜欢用这个穴位来“补肾气”、判断生死。如果太溪穴上的脉搏仍然在跳动,那么就说明这个人还可以治疗;若是这个穴位上的脉搏不跳动了或者跳动很微弱,那么这个人就是药石无灵了。
此外,太溪穴还能够治疗手脚冰冷。女性们最常见的疾病就是“手脚冰冷”。有些女性甚至因为手脚冰凉而造成严重的失眠症,还有很多的女性,就算是夏天也离不开厚衣服,同时手脚冰凉还会使女性出现痛经、生理不调等症状,严重的还会造成不孕不育。
造成手脚冰冷的原因通常是贫血或者是血压低,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内部的神经失调,神经失调就会使血液供应不足,因而四肢的供血量就会减少,刺激太溪穴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四肢血液供给量。
与一些药物相比,按揉太溪穴治疗手脚冰冷的功效是最佳的。因此女性不用为手脚冰凉而感到烦恼,在睡觉前按摩此穴,坚持下来,每天重复按摩,手脚冰凉的问题就得到缓解。
太溪穴还可以治疗脱发掉发,有美发的功能,这是因为常按此穴,可以促进血液的流动,使头皮的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旺盛,头发的营养充足,从而起到固发的作用。
申脉穴——驱寒暖身
申脉别名阳跷,属足太阳膀胱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肠神经和外踝动脉网,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之功效。
申脉穴主要治疗的疾病有头痛头晕、癫痫、腰酸腿疼、失眠多梦、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是足太阳膀胱经上很重要的一个穴位。
一般人所说的怯寒症,是有不同的症状的。有的是腰部发冷,有的是脚部发冷,还有的是双肩和手腕发冷,每个人的怯寒部位不同,不同部位的祛寒症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那么按摩的穴位也就有所不同:全身发冷,可以按摩气海穴;脚部发冷,可以按摩梁丘穴;肩膀及手腕发冷,可以按摩申脉穴。
按摩申脉穴还可以缓解身心压力,有效地平复人们心中的烦闷,使情绪更加稳定平和,记忆力也会变得更加集中,做事情事半功倍。按摩申脉穴时,要配合着做深呼吸,这样才能将烦闷之气呼出体外。
丘墟穴——醒脑减压
丘墟。丘,土堆或土坡也。墟,故城遗址或废墟。丘墟名意指在胆经的风气作用下,地部的脾土为空虚之状。本穴物质为悬钟穴降行而至的水湿风气,在风气的吹刮下穴内脾土为空虚之状,只有皮骨而无脾土(肌肉),故名丘墟。
丘墟穴在足外踝前面的下方,在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取穴时,可以采取仰卧的姿势。按摩丘墟穴可以醒脑清神,提高记忆力,缓解身心压力。这一穴位是人体足少阳胆经上很重要的穴位。
人的脑部和脚部是有关系的。大脑的反应变得迟缓,工作效率就会变低。而脑部变迟缓的原因可能是脚部存在淤血,因脚部活动不足而使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影响大脑工作。
按摩丘墟穴是使脑部清醒的最好的办法之一,此外,脚踝正后方还有一个昆仑穴,也有这个疗效。在按摩前要先将身体的肌肉放松,然后再进行按摩,坚持按摩就会有效果。
按摩丘墟穴能够刺激胆经,进而补充肾气。肾气能够提高人的精神活力,使头脑变得冷静,判断力也就会变得敏锐。
足临泣穴——调理气血
足临泣穴位于体足的外侧,在第四个脚趾关节的后面,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足临泣穴是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对头痛、怕冷症、腰痛、眼疾、高血压、腹气上逆、肠结石等症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在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中,有一个非常神奇的方子,叫小柴胡汤。这个方子有清热解毒、疏肝和胃的作用,能够治疗食欲不振、心情烦躁、口干目眩等症状。其实,我们的身体上也有类似于这种药物功效的穴位,就是足临泣穴。
足,就是指这个穴位的部位在足部。临,则是居高临下的意思。泣,就是眼泪。这个穴位的根本意思是胆经上的湿气由上而下开始降临,血气的运行也会像泪水一样滴落下来,故而得名临泣。
道家认为人的原始祖气就是少阳胆经之气,主升发。若是阳气升发不足,那么人体的血气就不能够正常向全身发送,就会引起很多的疾病。足临泣穴在胆经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连通带脉和胆经,调理好这个穴位,能梳理全身的血脉。带脉是环绕人体肚脐一圈的一条经脉,也可以说成是人体的玉带子,能够约束纵行的经脉,能够增强经脉与血气之间的关系。
若是早上起床后感觉口干舌燥,可能是胆经出现了问题,体内有热,就可以按摩足临泣穴,以清热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