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语言与人性的奥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致性原理

人的心理虽然复杂,但它是一个有效的整体。最大的问题是作为一个整体,它却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语言和行为。语言和行为是如此不同,以至于任何一个试图将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的人都会感到这是一种无法逾越的障碍,但是随着新技术对大脑功能进一步的认识,我们知道语言和行为的共同基础是大脑的功能/范畴。在功能/范畴的水平上,语言中的行为词与实际行为所表达的心理内容从意义的角度是一致的,这也就是第三个原理:一致性原理。

首先要搞清楚两个概念,我们知道语言是由一系列的词汇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语言中的动词是对动作或行为的描述,而实际的动作或行为则是指现实中发生的动作或行为。通过功能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地激活大脑中的运动皮层,实际的动作也能激活运动皮层,两者是等效的。它们之间唯一的区别是语言中的动作或行为少了一个执行的过程。现在的问题是,对具体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分析时如何才能去除这一障碍,使两者具有一致性。

要对自我或他人的实际行为进行分析就必须先对其进行描述。可以从两个角度描述实际行为:一个是动作的角度,另一个是意义的角度。例如,踢足球从动作的角度来讲是指抬脚、看球、踢出去等一系列动作,从意义的角度来讲只需要用“踢足球”对其进行总结性的描述,而不需要列出每一个动作。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语言表征对大多数实际行为的描述并不是从动作的角度,而是从意义的角度进行的,所以从心理意义的角度来讲语言中的行为和实际行为是一致的,没有实质性区别。

一致性原理最大的贡献是将行为分析统一到语言分析中,也就是说,只要语言正确地从意义的角度描述了实际行为,那么所有的行为分析只需要通过语言分析就能实现。将语言和行为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表现做一种统一的解释和牛顿物理学中将天上和地上两种完全不同的力学现象统一起来是相似的。唯一的区别是:一个是关于精神的,另一个是关于物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