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行为
感觉行为是指某一感觉和它引起的行为的一致性关系。这一定义从生理学的角度解释是指,某一感觉功能和它引起的行为(或运动)功能之间有神经联结,而且感觉行为事实上是人类大脑中一个非常重要和强大的联结。虽然这一理论是以生理性为基础,但我们的目的却是将它建成一个心理学的应用性的理论。例如,在定义中我们用感觉和行为这两个心理学名称,而没有用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这样的生理学名称,由此就可以在语言和行为上探索其心理学意义。接下来,我们列出一些感觉行为理论的说明:
(1)感觉是一种动力功能,行为是一种执行功能。感觉和行为之间的功能关系在心理上是一种因果关系。
(2)在语言分析中,在某一句子中与感觉功能对应的功能词汇和与行为对应的功能词汇之间一般是一种因果关系。
(3)在行为分析中有两种行为,一种是外显行为,另一种是内隐行为,后者一般可以由语言中的行为功能词来表示。这两种行为都符合感觉和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4)通过改变感觉就可以改变行为。
在生理学水平,感觉功能和行为功能是两个不同的功能,同时这些功能可以表征化,如感觉表征和行为表征。根据等效原理,感觉功能和行为功能都有与之对应的语言水平的词汇以及外显化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理论按照下面的三个步骤建立:
(1)发现功能间联结。
(2)表征化。
(3)语言分析和行为分析。
上述三个步骤是进行理论建立时所采用的,一旦新理论建立起来应用的时候就必须将这三个步骤反过来。在进行语言分析和行为分析时,从中找到与之对应的功能间联结的模式。当然在建立理论的时候还必须有一步就是实验证明,而在应用的时候则不需要,这一点体现了心理学既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也是一门应用性的科学。前面提到的功能间联结的语言化,有些联结可以找出与之对应的关系词,如感觉和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所以我们可以使用“因为……所以……”等关系词。
在生理学水平,感觉和行为是两个功能,并且之间存在联结。举一个例子,饥饿在我们的理论中可以划入感觉功能中,如饥饿感;吃饭属于运动,也就是行为功能。
饥饿(感觉功能)—吃饭(行为功能)
(1)饥饿—吃饭指的是感觉和行为之间的联结,在心理上是一种因果关系。
(2)饥饿和吃饭都指的是功能,从更广泛的角度讲也包含了与其相关的范畴,因为在语言水平上它必须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现在我们根据三大原理将生理性功能间联结进行语言化和行为化:
生理学:饥饿(感觉功能)—吃饭(行为功能)
心理学:因为我很饥饿(感觉),所以我要吃饭(行为)
这是一个完整的生理性功能间联结的心理化。需要说明的是,在语言化过程中加入了“我”,这表示自我作为感觉和行为的主体并不影响理论的实质。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关于理论应用泛化的问题,例如在感觉—行为中不仅仅只有饥饿—吃饭,还有大量的其他感觉—行为的例子。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就是所有的这种感觉和行为的关系都可以用感觉—行为模式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