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项目一 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案例导入

患者小王,19岁,女大学生。来院就诊时面部可见密集的炎性丘疹,头部部分丘疹化脓,面红瘙痒,咽痒胸闷,口干烦渴,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浮滑数。

患者主诉:喜食辛辣食物。诊断为痤疮,试以藏象学说为依据,分析该患者症状之间的联系,并提供生活护理指导。

分析提示

痤疮易发面部与肺的功能有关,可从肺与形体官窍的关系入手分析患者的症状。生活护理可结合患者日常习惯给予对症指导。

藏象学说是关于人体生理和病理生理的理论,主要研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关系,以及人体内外环境之间联系的学说,它是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概括总结形成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藏象”一词,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藏,指隐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指隐藏于体内的内脏实体及其对外表现出来的生理活动和病理现象。藏象学说的构建与《周易》象的理论和方法颇有渊源。其“以象测藏”的方法,由表及里地将脏腑的生理功能、系统联系及其与自然界相呼应的规律有机联系成一个整体,构成了中医藏象学说的核心内容。人体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内脏虽然隐藏于体内,但是它的各种变化会在体外表现出一定征象,人们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外在的征象,了解内脏的情况。

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依赖于三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古代的解剖知识。《灵枢·经水》中已提及解剖之说,《灵枢·肠胃》及《难经·四十二难》等古医籍更是详细描述了人体脏腑的解剖形态、重量、色泽、容积等。藏象学说中的脏腑概念与西医学中内脏的解剖名称有差别,但其理论构建是以初始解剖概念为基本依据的。二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中生理、病理现象,来研究内脏的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例如因皮肤受凉而感冒,会出现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因而认识到皮毛、鼻窍和肺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三是长期医疗经验的总结。如从一些补肾药能加速骨折愈合的认识中产生了“肾合骨”之说。

藏象学说阐释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内脏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二是五脏与形体官窍之间的关系,如五脏与五体及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系等;三是脏腑之间的关系。藏象学说以脏腑为基础,脏腑是内脏的总称。依据脏腑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脏即五脏,包括肝、心、脾、肺、肾。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腑即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则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中医藏象学说与阴阳五行学说一样,将人体视作一个有机系统,通过维持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达到健康状态。因此,在学习藏象学说的过程中需要采用联系和整体的观点。藏象学说中的脏腑并不单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而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着现代解剖生理学中多个脏器的生理功能;而现代解剖生理学中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则可能分散在藏象学说的某几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中。中医五脏的实质是人体与天地自然相对应的五大功能系统代名词。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记述了五脏六腑的轻重、大小、长短、阔狭、容量等,并且将五脏、五时(春、夏、长夏、秋、冬)、五方(东、南、中、西、北)、五体(筋、脉、肉、皮、骨髓)等共同纳入五行的范畴,说明脏腑器官之间以及与自然界之间的整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