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net 27
Weary with toil, I haste me to my bed,
The dear respose for limbs with travel tired;
But then begins a journey in my head
To work my mind, when body's work's expired:
For then my thoughts, from far where I abide,
Intend a zealous pilgrimage to thee,
And keep my drooping eyelids open wide,
Looking on darkness which the blind do see;
Save that my soul's imaginary sight
Presents thy shadow to my sightless view,
Which like a jewel hung in ghastly night
Makes black night beauteous, and her old face new:
Lo, thus by day my limbs, by night my mind,
For thee, and for myself, no quiet find.
此诗开启了一个同主题系列,是5首十四行诗的头一首,主要是关于孤独的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不少人猜测当时诗人正好远离友人,相思成灾,辗转难寐。在爱河中思念对方的感受是许多人的共鸣,诗人能表达出何种不同的滋味与情绪呢?
这首诗中,莎士比亚将人的白昼和黑夜交替不止的相思折磨表达得淋漓尽致:白日为劳作所累,可急忙上床后,原本想在安适的床上(dear repose,第2个词这里表述为休憩的地方,即床铺)放松旅途劳顿的四肢,脑子里的思绪又开始了马不停蹄的旅行(第1—3行)。因而诗人叹息道:“劳力刚刚完毕,劳心又开始。”(第4行)
诗人离开友人路途遥遥,可是路程的距离挡不住思绪的飞奔,思念不辞遥远地从诗人这里朝圣般地飞向了友人(第5—6行)。
读到这里,我不由想到秦观在《鹊桥仙》的那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里的意思正好相对,秦观的诗词中强调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分离后的思念、彼此的真诚相爱甚至比朝夕相处更可贵。可是莎士比亚的思念强调时刻不离,对朝朝暮暮的相思更多是苦楚的感受。相对照之下还真是意趣横生。
第7—8行中,诗人说自己难以入睡,睁开沉重欲睡的眼帘,望着如同盲人眼前的一片黑暗。意义的深入在下面的表述中:诗人的想象纵横驰骋,他的心灵依然能靠想象看见一切,可以在眼前投射友人的身影(第9—10行)。
爱人的身影比海市蜃楼更玄妙美好,照诗人的比喻,“好像宝石在可怕的夜空放光,黑夜的古旧面貌也焕然一新”(第11—12行)。
在此,我的阅读期待是诗人在心里想着友人美好的身影,而后满足地睡去,可是我猜错了,那美好的幻想并不能使他望梅止渴,最后两句是深深的哀叹:“看,我白天劳力,夜里劳心,为你,为我自己,我不得安宁。”
看来,这美丽的、如宝石般璀璨的幻像并不能平息思念,反而进一步激发了渴望。这里与之前忘我投入情感的知足似乎有了些矛盾冲突,我猜想最大的原因可能是诗人对友人的情感不断加深,患得患失的担忧也在加重。他之前的潇洒狂放似乎有了拘谨苦涩的收缩,而我在原本自然的“两情若是久长时”的过渡中诠释的期待受挫,多少感觉到这段情感的命运多舛。
我再次思考一个问题,单向的爱、不求回报的情感投入,其幸福感真如诗人所感慨表达的吗?再读此诗,几番思量,我似乎释然,时间是最长情、公平的,这种思念难寐的痛苦、担忧失落的焦虑、自尊反复受折磨的情爱屈服,在一定时长中是极大的痛苦,身心皆是。可是,就在这些强烈的感受中,在超负荷的情绪张力下,诗情哲思才得以畅快表达宣泄,那是诗人必然经历的猛烈震撼,是寂寞至深的情爱孤独,唯此,艺术创作的痛感,以及由此而生的畅快和大幸福才会来临吧。
夜不成寐的相思泛滥,其实对于诗人,对于读诗的我们,实质是艺术创作的大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