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人士的经络养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白领怎样养生

白领是既忙碌、压力大,又懂得享受、爱惜自己的一个群体。可是,享受不一定要最好,一定要最适合你自己。总的来说还是四个方面:饮食、起居、情志和中医养生。

(一)饮食方面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要吃对!注意,是吃对,而不是吃好。中医非常强调个体,治病讲究辨证论治。个人体质不同,则个体形态、心理特征与性格特点都会不同,每个人所应该采用的饮食习惯、养生方式、治疗方法都会有差别。

现代很多人很爱吃美食,很会品美食,可是很多人不一定吃得对。《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是《黄帝内经》的膳食指导原则,也是非常适合中国人体质的饮食指导原则。五谷泛指五谷杂粮、碳水化合物(糖类)食品,能够为人体提供基本能量。现在很多女孩子为了减肥,尽量少吃或不吃碳水化合物类,改用全蛋白质类减肥法、水果减肥,有可能是瘦下来了,身体却大大伤害了。古代人因为肉类食品不丰富,则以五谷为主提供身体基本所需能量,辅以蔬菜、水果,以肉类补益五脏精气,而且结合自身体质,这样才能起到“药食同源”的作用。可是现代人不分温热寒凉,只讲理论上的有效成分,或者以偏概全,吃错了还不自知。比如,痰湿体质应多食健脾化痰之品,不吃滋阴润燥之类。可是有的人痰湿咳嗽,医生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吃梨,他当着你面记住了,回家照吃不误,下次见了还说:“医生,我咳嗽怎么还不好?”你问:“告诉你不该吃的东西都戒了吧?”“就吃了点梨汁,不是说梨汁可以止咳嘛”……唉,白说了。还有的女孩子胖胖的,脸上都是痘痘,成天冷饮不离手,嘴唇环周发紫,伸开舌头一看,舌苔厚腻,舌体胖大,你问她一定是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冷、痛经、腹泻。

中医的养生饮食观念和中医治病一样,也是辨证论治,个体化饮食指导,包括吃补品也是如此。人的体质有九种,分别为平和、阳虚、阴虚、气虚、血虚、痰湿、湿热、气郁和特禀体质。我们吃的所有食物都有其寒热温凉偏性,正确的吃法是应该根据自身体质和机体脏腑状况来配相应偏性或中性的食物。药食同源,食物也是药物,一定要吃和自己身体状况匹配的食物。跟自己身体状况不配的食物,再新鲜、再好、再有营养,都不要去吃。比如阳虚者应多食温热类食物,生姜、肉桂、牛羊肉之类可适量进补。生冷瓜果、生菜沙拉、冷饮冰糕、海鲜、大闸蟹之类都应该少吃或不吃。有的人常年吃素,体检却是高血脂,其实不是因为胖,而是因为体内阳气虚,运化功能不足,不能有效利用血液里的营养成分,堆积下来就成高血脂了。脾胃虚弱痰湿者应少吃凉的,多吃蔬菜、粥、面条等易消化食品,注意健脾养胃。可以多吃山药、萝卜、薏米、茯苓等。爱喝茶的人就可以喝红茶、普洱茶、生姜茶等。阴虚的人不是多喝水就可以解决的,因为缺的是津液,是比较滋润、稠厚的“水”,可以多吃山药、银耳、梨、百合等,同时还要避免吃煎炸油腻厚味之品。

除了吃对体质,还要吃对时间。现代人由于工作繁忙,是早上马马虎虎;中午随便对付,晚上好吃好喝伺候。完全是颠倒过来了。正确的理念大部分人也都知道,就是做不到,早上时间太宝贵了,争分夺秒要多睡5分钟,这就又牵扯到睡眠的问题了,后面再讲。不过还是说下饮食习惯,早上吃饱,营养均衡;中午吃好,既补充上午的能量流失,又要储备下午工作所需的养分;晚上吃少,要清淡简单易消化,让脾胃可以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而且这样吃,是不会发胖的!爱吃甜品的人也可以在上午补充一点巧克力什么的,体质阳虚的人可以早上煮杯姜枣茶,养胃散寒,帮助阳气升发,坚持1个月,就会发现身体明显变好了。但是晚餐这种吃法,是在按时作息的前提下讲的。一般一餐饭胃完全排空消化需要4个小时左右,如果你晚上6点左右吃饭,10点左右休息,那是没问题的。如果你睡得更晚,就会感到饥肠辘辘了,那你还坚持不吃东西也不好,可以适当补充一些。

(二)起居方面

起居包括睡觉、衣着保暖、居处环境和运动等几个方面。白领们是白天忙,工作压力大,忙碌、焦虑,本来就又累又烦,晚上该好好休息了,静心养神,可是有的人就要晚上去唱歌,熬夜,这样透支身体,怎么会有好身体,睡眠怎么会够,怎么会起床就精力充沛、神清气爽呢?尤其有的人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说是自己的生物钟规律养成的习惯,其实是肝胆经出问题啦!都知道肝胆是排毒器官,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肝胆经当令的时段,这段时间经气血液运行到肝胆经,修复肝胆的功能,同时促进肝藏血。可是你不去睡,不休息,肝胆经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人体的修复一定是在睡着的时候,而且一定是在晚上以肝胆经最为重要的。因为白天你要工作,要清醒应付各种事情,神是在消耗的,是没有能力去修复身体的,只有晚上大脑和身体都不再耗神了,精神潜藏,血液归经,才能修复身体。《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所以能够判断事物,作出决断,是胆的功能,且胆主阳气生发,你长期休息不好,胆气伤了,该起的时候不起,该睡的时候不睡,精力也不好,工作也难出成绩。午睡也是非常重要的。夜晚11点至1点为子时,是胆经当令的时间,阳气开始升发;中午11点至1点为午时,是心经当令的时间,阳气最旺,开始转阴。午休有利于养心气,子午相交,有利于交通心肾,更能保障下午的工作充满精力。

衣着保暖方面,主要是与衣服的宽紧、厚薄、质地、颜色等密切相关。古今养生学家认为,服装宜宽不宜紧,并提出:“春穿纱,夏着绸,秋天穿呢绒,冬装是棉毛。”内衣应是质地柔软、吸水性好的棉织品,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节气变化认真选择。要顺应四时,既要顺应昼夜,也要顺应四季。随着自然界季节变化增减衣物。要防寒避暑,冬日防寒,夏日避暑,天冷了就要及时增加适量的衣物,天热了也要适时减少衣物。同时,要特别强调“春捂秋冻”的养生措施。即春末夏初的时候,天气渐渐转热了,此时不要急着减衣物,因为春末夏初,温度还不稳定,有时还会倒春寒,过快减掉衣物容易受风寒感冒。而且春夏养阳,由春到夏是一个阳气生发渐长的过程,我们不急着减衣,保持身体的温暖,有利于阳气的生发,更好地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如果减衣太快,阳气遇寒冷则收隐损耗,不利于养生。秋冻是指由秋天转到冬天的时候,阳气渐渐减弱,而阴寒渐渐增多,慢点加衣物让机体可以逐渐适应天气的变化。同时,机体在这一过程中,阳气需要内敛收藏起来,穿得过暖的话,不利于阳气向内走,也不符合自然界的规律。

平时一定要注意五个关键部位的保暖,一个是颈部、一个是上背部、一个是腰部、一个是腹部,还有膝盖部位。现代人伏案工作非常多,上下班之余又抱着手机盯着看,颈椎本来就很疲劳,如果保暖再做不好,颈椎受风寒后,寒性收引,颈部肌肉紧张痉挛,进而会牵拉神经血管,引起颈椎胀痛不适、神经压迫、供血不足手麻、头晕等一系列症状。而且外感风寒之邪的重要门户风池穴位于颈部发际处,不做好保暖就容易感受风寒之邪而生病。上背部属于上焦,主要有大椎、风门、肺俞等重要的穴位,大椎为阳经交会之处,风门、肺俞都是风寒之邪容易侵犯的入口,同时也是我们治疗的重点部位。因此,上背部一定要做好保暖,不能穿过于低领的衣服,特别是有颈椎不适的人们,一定要做好颈部保暖,可以穿高领的衣服或者系上围巾,否则就是门户大开,邪气可以长驱直入。腰为肾之府,腰部有肾俞、命门、腰阳关等非常重要的养生大穴,是肾气生发长养的根基所在,这些穴位做好保暖,才有利于先天之本肾的功能的发挥。很多腰椎疾病,特别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腰部受寒,所以腰部一定要保暖。小腹部,冲、任、肾经循行的部位;气海,元气汇聚之海;关元,潜藏元阴元阳之处;神阙,先后天联系之根本。这些重要的经脉和穴位都集中在小腹部,所以穿露脐装、低腰裤,把这些养生关键的穴位暴露在邪气之下,实在是太危险了。可以观察到,经常这样穿着的女性,十有八九都有腰酸、痛经、不孕、腹泻等症状。还有一个就是膝盖,秋风瑟瑟,一些爱美的女性还依然穿着夏季的短裙,把膝盖暴露在外面。其实每次看到这样穿的人,我都想跟她说以后会得老寒腿的,现在年轻不觉得,等上了年纪,走路、爬楼梯都腿痛的时候就后悔莫及了。

人离不开自然环境,中医很早就提出了人与自然相生相应的“天人相应”学说。《黄帝内经》在总结环境对人体健康与长寿的影响时指出:“高者其气寿,低者其气夭”。说明住处地势高的人多长寿,而地势低的人多早夭。为何地理环境不同,寿命长短不一呢?因为地区不同,水土不同,水土与水质对食物构成成分及其对人体营养的影响很大。同时,气象条件的差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不一样。在寒冷的环境中,细胞代谢活动减慢,人类的生长期延长,衰老过程推迟。

运动方面,适当的运动能使周身的血液畅流不息,不致瘀滞;能改善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保证脏器细胞正常活动;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人体保持旺盛的活力,是预防疾病、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获得健康长寿的要素。要有锻炼意识,更要锻炼得法。锻炼不可一曝十寒,也不可过度。就像弹簧,平时不拉它会锈、僵化,一旦拉的时候又拉得很猛,结果收不回来。锻炼也要讲究时间,不可太早,亦不可太晚,要顺乎大自然天地之性。《黄帝内经》中就讲到了:“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夕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晚上百鸟归巢,万物静寂,精气神内敛,阳气收藏,毛孔内闭,这时再拉筋练骨,跑跑跳跳就是背道而驰。要顺应大自然天地之性,白天主动,我们就要运动以养阳,活动就是顺其性,夜晚主静,安静以养阴,就是顺其性,顺其性就能养其真,不懒惰,不熬夜,就是顺乎自然。

春天、夏天可以晚睡早起,秋天可以早睡早起,但冬天一定要早睡晚起,而且一定要等到太阳出来才起床。特别是秋冬季节,不是说起得越早锻炼,对身体越好。锻炼还要避开大风大雨、大寒大暑。此外,锻炼还要动静有衡,静以养神,动以养形,要劳逸适度。运动保健应讲求性命双修、形神俱养和心身并育。平时可以多做做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养生功。三国时的华佗,根据中华传统文化所说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理论,创造了“五禽戏”,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促进体魄的强壮。除此之外,还有太极、八段锦等都是锻炼的好方法,持之以恒必然可以达到很好的保健效果。

(三)情志方面

很多人都会认为身体与心理是分离的,岂不知身体与心理是相辅相成的,身为器,心为用。现代心理学也证明身体与心理息息相关,中医更是早就提出了五脏与情志的关系:“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主思”等等。五脏的病变会引起情绪的变化,反过来,情绪的变化对五脏气血阴阳的影响更大。喜伤心,恐伤肾,怒伤肝,多思伤脾,悲伤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多悲多思之人,终日郁郁寡欢。《黄帝内经》中讲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中医非常强调“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调养情志之法,排除各种如恐惧、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在思想上能够情志和畅,肝气条达,心神内守,则神安体质自会强健。修炼自己“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同时养神还要“和于四时”,不同季节让神气顺应四时阴阳盛衰的变化,使五脏与阴阳变化同步协调。如春季应肝气,肝喜调达恶抑郁,所以养护肝气应像对待春季树苗发芽一样,要和缓喜悦,使其生发;夏季应心,夏三月谓之“藩秀”,生长茂盛的样子,所以夏季应保持心态开朗,精力旺盛;秋主肃降,天地之气开始收藏,人也应该安宁神志,收敛神气,不可耗伤;冬主藏,阳气收藏以待来年生发,人也需要收藏神气,避免耗泄。

所以养生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爱护自己,包括身体、心理与精神等各方面,慢慢养成好习惯,坚持下来就可以了。

(四)中医养生

除了以上饮食、起居、情志调畅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中医养生了。现在中医养生已经深入人心,但各种养生场所水平良莠不齐,各类养生书籍也铺天盖地,让大家无从分辨和选择。很多门诊患者常要求我们推荐相关的养生书籍,这也是我们这套丛书编撰的出发点。本书介绍了中医最常用的一些养生方法,如艾灸、按摩、刮痧、拔罐等,非常简便实用,而且无不良反应,很多方法用起来都是效如桴鼓。大家可以自己多了解一些中医相关理论,对照书上的方法,多多练习实践,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