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老年病的针灸推拿预防和护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老年病的预防和护养

一、养生保健有原则

1.重治未病,防患未然 《黄帝内经》中说:“上工治未病”。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代人民就明白“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重要性。“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老年人要重视调理体质,使自身正气充实,则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种防重于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防止复发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瘥防复”的“治未病”思想对现代老年人的日常保健养生、老年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老年人的气血阴阳都不如青壮年时期充实,正气的恢复、组织的修复、功能的重建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无论是平时的养生保健还是病后的调养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要循序渐进的调养,调养的量和度都要掌握好,不可一味拔苗助长,最好先从较低的量开始,逐渐发展加量,并且在调养加量的过程中还要观察体质和调养引起的变化,以修订调养的措施。循序渐进的调养方式量小,几乎没有不良反应,如春雨润物无声,缓慢渗透。这样达到的效果更易巩固住,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难以成江海”,无论是平时的养生保健还是病后的调养都是非常考验耐心和恒心的,万事贵在一个“恒”字,只有坚持不懈地长时间调养,才能积薄成厚,使身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修复,否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能达到调养身体、养生保健的效果的。有些老年人急于求成,妄图一劳永逸,总是想马上就能看到效果,不希望用一直坚持的方法来慢慢达到调养的作用。但是,身体是多么微妙啊,不慢慢地、踏踏实实地耕耘怎么会收获效果呢?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都没有所谓捷径可言。当然,在选择调养的方式时,也要注意选择简便易行、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长期实施。

3.适应自然,顺天避邪 自然界的四季循环,昼夜更替,阴晴圆缺,都直接影响着人体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运行。《黄帝内经·素问》中说“顺四时而适寒暑”,是指人体应根据自然变化的规律,主动适应自然的变化,人体只有顺应自然的这种变化,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运动。春、夏、仲夏、秋、冬分别对应生、长、化、收、藏,春夏要养阳,秋冬要养阴,这都是传承几千年的养生四时顺应原则。老年人自身的调节适应能力差,更应注意四时气候的变化。此外,还应注意四时气候的反常,如冬季应寒反暖,春季应暖反热,超越了自然规律和人类所能适应的范围。这时老年人因抵抗力下降,往往不能适应外界的变化,更易引起疾病。

4.劳逸适度,动静结合 如同自然界太阳朝生夕落,老年人的起居作息也应顺应自然,按时有规律,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黄帝内经·素问》就有:“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起居无节,故半百而哀也”,也就是说起居一定要适当安排而具有规律性。一般来说,老年人宜早睡早起,不要黑白颠倒,切忌夜里晚睡或不睡,白天大睡。

人到老年,气血亏虚,体力减退,原本静多动少,久而久之容易造成气血壅滞,运行不畅,阳气匮乏。因此,老年人更要坚持适宜的运动,劳动和体育锻炼都是运动。《老老恒言》指出:“老年惟久坐久卧不能免,须以导引诸法,随其坐卧行之,使血脉流通,庶无此患”。适当的劳动能调节精神,消除疲劳,使经脉通畅,气血运行,增强机体抵抗力。但应注意不要过劳,活动量过大、活动幅度过大或不良的运动方式易耗伤元气,气血两耗,反而致气血虚损,还容易伤筋动骨,加速衰老。太极拳、八段锦、各种气功、行走、慢跑等均是很好的锻炼方式。此外,梳头、擦面、叩齿、舔腭、咽唾液、提肛等运动,也是促进健康长寿的方法。

老年人的机体功能下降,适应能力也不如青壮年,因此一定要戒除吸烟、喝酒、赌博等对健康有损害影响的生活嗜好。同时,还要在色、情、名、利4个方面节制欲望。“五十而远房帷”,这是中医对大多数老年人总结出的长寿秘诀,对于体虚或高龄的老人就更具有意义了。老年人要注意养血填精、补益肾气,尽量避免引起欲火妄动,那些违背正常生理规律的行为无异于竭泽而渔,有百害而无一利。

5.饮食有节,注意调养 进入老年期后,老年人脾胃的消化功能明显下降,出现明显的胃纳减少,食之无味,食后难化,因此临床上常可见老年人的消化不良和便秘。无论有无明显的病理表现,饮食的调养都十分重要。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在后天只有通过饮食的调养才能充养肾之先天之本,并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中医养生强调饮食有节。①饮食要有节制适度,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的适度,少食多餐,而不要暴饮暴食,否则会引起伤食伤饮,脾胃功能更加衰弱。②饮食要有节律,即一日三餐要定时。老年人必须平衡膳食,老年人的饮食要内容丰富,种类齐全,营养均衡,这并不是指要大鱼大肉、多吃高脂高蛋白的食物。恰恰相反,由于社会的进步,在各个时节都可以吃到各种食物,而现代有很多疾病都是由于营养过剩、垃圾食品吃得太多引起的。老年人还是倡导要吃时令的蔬菜食物,重视食品搭配合理,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禽蛋奶都需要。最重要的是均衡和适度,不要偏听偏信。有些老年人病急乱投医,被人误导,盲目选择所谓营养品来保健身体,殊不知这些所谓营养品都是人工合成或提取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并不能真正完全替代平时正常必须的饮食。食物营养的摄入是大自然赋予的天然成分,这与人工合成的成分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天然食物到底含有多少成分,进入人体后整个代谢过程是怎么在人体内产生作用的,这些以现代社会的科技水平仍是难窥一斑。因此,人工合成的营养品又怎么能和天然食物比较呢,又如何能代替正常的饮食呢。鉴于此,老年人的饮食调养,要重视天然食物的均衡搭配。

老年人的胃纳功能本来就较弱,消化系统也比较脆弱,所以老年人的食物烹煮方法也要注意。不要食用过硬、过油、过咸、过辣的食物,烹饪时以清淡为主,不要为了所谓打开胃口而添加大量调味品,或油煎火烤,这样虽然可能提高口感、增进食欲,但容易加重脾胃的负担,对身体健康的调养不利;尤其在老年人病后,身体的消化功能更加虚弱,调养更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不要加重胃肠的负担。

老年人必须戒烟,烟中含大量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有毒物质。酒也要基本戒除,偶尔尚可,但不可饮烈性酒,不要贪杯。老年人饮茶有益,但不宜贪饮过浓的茶,茶中含有的咖啡具有兴奋作用,睡前不宜饮用,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6.夜寐安宁,做个好梦 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与大自然的规律相适应的,受日月运动的影响,日出而动、日落而静是正常的生活节律。在白昼,我们认真工作,享受生活,积极运动;进入夜晚,我们就要顺应自然,好好休养生息,修复身体,让身体维持良好的生命状态。睡眠是阳入于阴的过程,失眠往往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阴阳失衡,阳不入阴而导致的病理状态。人们在青壮年时期阴阳气血都比较充沛,阴阳互根互济,即便有阴阳失衡的状态出现,身体的适应性也比较强,常常休息一下就可以调整过来;而人到老年时期,阴阳气血都进入日渐衰退的状态,阴阳失衡,阳不入阴的情况也较青壮年普遍和严重。夜寐不安可能是引起老年疾病的病因,也常常是疾病的伴随症状。因此,在出现失眠的症状时,首先要搞清楚因果关系,失眠到底是疾病的病因还是疾病导致的结果,治疗时要考虑是直接服用一些安眠药物,还是要先治疗原发疾病,然后失眠也会跟着好转,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这样治疗的目的性更强,也更有针对性。

二、心理健康价更高

常有人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老年人越接近死亡,越会恐惧死亡,这是老年人的一大心理特征,也是人之常情。这种心态常常会让老年人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中,不自觉地放大自己的病情,稍有不适,就怀疑是不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症、疑难杂症,马上就会出现吃不香、睡不着的表现,更加加重怀疑,疑窦丛生,惶惶不可终日。对于这种恐惧心理,老年人不可讳疾忌医,要多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转归都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老是疑神疑鬼,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增强自我保健和调养的能力。生老病死是生命的正常规律,是每个人都要走的必经之路。老年人要抱着乐观豁达、泰然处之的态度,减少不必要的恐惧和紧张情绪。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老年人会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不整体分析对待问题,自认为自己经历的事情多、阅历广、经验足,听不进别人的话,也对他人的意见不易接受采纳,不配合、不信任。甚至还会觉得是他人处处和自己过不去,逆反情绪严重,感情用事,我行我素。这种老年人不容易认识到自己的心态出问题了,需要周围的人耐心倾听和理解,老年人也可以主动寻找周围的人或者心理医师,倾诉自己的困惑和烦恼,或者保持与他人的联系,主动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锻炼等有意义的事情上,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如社会调查、绘画、跳舞、学习等,也可参加各种老年学习班或老年大学,增加自我保健和调适意识。

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由于朝夕相处的环境变化,容易形成孤独、抑郁、急躁、激动的情绪。老年人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后,生活情况骤变,尤其是领导干部,昔日“众星捧月”,而今“门可罗雀”,岂能心如止水,无动于衷?不需要每日按时上班下班,昨日还起早贪黑,今朝便空闲无事,生活规律被打破,这种生活习惯和心理习惯的双重改变是需要一定的再适应过程的。适应不好有的人就常出现所谓的“老年离退休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精神无所寄托,坐立不安,心烦意乱,激动易怒或抑郁、失眠等。此外,家庭环境的变化也是老年人常遇到的问题,进入老年,儿女皆已长大成人,或自立门户,或留在身边。自立门户者,老少分居,即便有心,也很难时时理解和宽慰老人心里的苦闷,自然难以照顾到老人;留在身边的,也还有小夫妻自己的事,交流沟通的时间并不多。总之,不能尽解老人的寂寞,导致老人性格越发孤独寂寞,思想不外露,社交活动减少。子女成才还好,若不成才,不能自立,则更增加老人精神上的压力,更无力、无处、无机会去争取解决。对于这样的情况,老年人要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多参加社区活动,例如老年大学、跳舞、小区活动,还可以多参加社会的志愿者活动。在舒畅心情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别人,发挥余热。在和同龄人或相同处境的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感同身受,老年人常常能找到很好的舒解途径,产生终于被理解的心情,同龄人的陪伴也更适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活动。因此,老年人在步入老年前就要注意避免产生孤独感,永葆心理青春。

中医学认为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密切相关,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也会影响精神情绪,例如老年肝血渐衰,未免生性急躁。肝主疏泄,是五脏中对情志影响最大的脏腑,一切情志不畅的病证都与肝脏的疏泄失调密切相关,调养肝血、舒畅肝气,是保持情志活动正常的重要手段。调养肝脏的方法不仅是用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需要心理疏导,结合饮食、起居、运动、睡眠等各方面的调适,在心态上既要认老,又要不服老,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才更有益于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