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光通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哥白尼———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

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年),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哥白尼确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从而掀起了一场天文学的根本性革命,是人类探求客观真理道路上的里程碑。哥白尼的伟大功绩,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开创了整个自然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

1492年,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来麦哲伦和他的同伴绕地球一周,证明地球是球状的,使人们开始真正认识地球。

1496年,哥白尼到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学习教会法,同时努力钻研天文学。在意大利期间,哥白尼熟悉了希腊哲学家阿利斯塔克斯(公元前3世纪)的学说,确信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这个日心说是正确的。

哥白尼对地球的形状,曾多次做过间接观测。1500年11月6日,他在罗马近郊的一个高岗上观测月食,研究地球投射在月球表面的弧状阴影,从而证实了地球星球状的论断。他也多次站在波罗的海岸边观察帆船,通过观察,他得出“就连海面也是圆形的”的结论。

151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经过多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这一著作,列举了许多观测资料,证明了地球是球状的,根据相对运动原理,解释了行星运行的规律,并说“地球虽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但比起宇宙来却微不足道”。他的这些论述,否定了教会的权威,闪耀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光辉,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

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到,“所有的物体都倾向于将自己凝聚成为球状,如同一滴水或一滴其他的流体一样,总是极力将自己形成一个独立的整体”“物体呈球状的原因在于它的重量,即在于物体的微粒或者说原子的一种自然倾向,要把自己凝聚成一个整体,并收缩成球状”。他的这一结论为后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开辟了道路。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讲演,论述了他的学说要点,但因害怕教会的迫害,他的书在完稿后,迟迟不敢发表,直到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在哥白尼去世的那一天,出版商才寄来他写的书。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是伽利略(1564—1642年)和开普勒(1571—1630年)天文发现的序幕,也是物理学家牛顿(1643—1727年)发现行星运行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伽利略用自己1609年发明的天文望远镜观察日月星辰,发现月球与其他行星所发的光都是太阳的反射光,银河系原是无数发光体的汇总。开普勒利用其老师多年积累的火星观测资料,仔细分析研究,发现火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并且提出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即椭圆轨道定律、面积相等定律、行星公转周期定律。从历史的角度看,《天体运行论》是当代天文学的起点,也是现代科学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