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转型入宫
在祝松枝是山野村夫时,他的女儿们自然是山野村姑,一夜之间祝松枝升级成了祝老爷,身份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的女儿们也升级成了小姐,身份地位自然发生天壤之别的变化。
祝家女儿成了小姐后都住进了闺楼,这闺楼就是原来的楼阁装修了一下。不过祝家正在着手盖一栋小姐楼。
她们做了十几年村姑,做得得心应手,忽然转型成小姐还真不知如何做起。她们听说过大户人家的小姐却从没见过人家小姐,人家小姐都关在楼阁上足不出户。
不会做小姐可以学着做,祝家招来了识文断字的、行为举止的、化妆保养的各样师傅教导她们,培养她们成为大家闺秀。
祝可茵从村姑到小姐,身份变化不能带动她形象改变,师傅的教导对她没起作用。她反感把自己变成小姐,非要保持原来的假小子本色。
头发高高束起不戴任何物,上穿对面襟的寸衫下穿大筒子的折腰裤,颜色要么一色的青要么黑搭白。
脚蹬一双皂色鞋子,由于原来干农活习惯打赤脚,一时半会改不了,常常卷起裤管打着赤脚一扇板一扇板拍打着地面。
生人见了她真分不清她的性别,看她的衣饰活脱脱一个后生家,尤其是她那双毫不遮掩的男脚。
她很不喜欢关在狭小的房子里听别人说教,学这学那、用心用脑。她向往在那广阔天地里体力活动。
母亲苦口婆心劝她:你是个女儿身就要有个女儿样,现在贵为小姐更要有个小姐样。看你这样女扮男样,男不男女不女的,外面传闻你是个阴阳人也不是空穴来风。
“月大让他们多说一天,月小让他们少说一天。”可茵说,依然我行我素。
在接到圣旨后祝松枝高兴之余多了一份忧虑,他对夫人说:“我们辜负了皇上,给他养了这样一个没有女人味的男人婆。”
“皇上赐婚不知是祸是福,她连一个富家女人都不会做,如何会做一个皇家女人呢?”
“富家女人还是皇家女人不是生来就会做的,都是慢慢学会的。”
“关键是她还不接受调教。”
俩口子正在呱啦着大小姐,蓦然闪出一个秀丽的身影,只见她长长的浓浓的黑发挽成一个盘髻在头顶,一根金簪子卡住,发髻上带了一支珠花,斜插一支凤步摇。
往下看,只见眉似新月,眼睛明净清冽像春天的一泓碧水,小巧精致的鼻子,如樱桃般薄如蝉翼的双唇。
一条金光闪闪的璎珞披挂在胸前。一袭翡翠色长裙及地,外披拖地的翡翠色薄纱。
好一个妙人儿!张氏一时眼睛转不动,脑子也停止活动。
这是自己的大姑娘吗?面对这个让自己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她怀疑自己眼睛不诚实欺骗自己,于是脑子出现幻觉。
“母亲这个样子,可是见了怪物?”祝可茵问。
“不,是见了仙女,贵妃仙女!”张氏这才回过神来。
“什么仙女,只是包了一层锦缎佩戴一些耀眼珠宝而已,还不是原来那个农女?”祝可茵说。
“贵妃娘娘本就天生丽质,经这么打扮更是锦上添花。”
“不管添多少花还是掩不住天生的缺陷。”
“裙子做长些遮住脚。”
“怎么走路?脚尖踩着裙摆会跌倒。”
母亲的建议给了祝贵妃一些灵感,她发明了一双高底鞋。取来紫檀圆木,削成高五寸长三寸的牛角状鞋子模型,用绣花布包住模型,把她的绣花鞋钉在模型上。
裙子恰到好处遮住她的脚尖,露出三寸底部,一点也不会绊倒她。
这鞋子不是那么好穿的,跟刚学走路的孩子一样由人扶着。即便是有人扶着也免不了跌跟头,崴脚踝。
刻苦练习后祝贵妃走姿跟三寸金莲的走姿不分上下。母亲见了说:“从头到脚十全十美了,你父亲也安心等着做囯丈了,。”
“你们安心可女儿现在寝食难安了。”
“皇上封的贵妃何等显贵,何等荣耀,何忧之有?”
“母亲可知女儿连农家女人都做不好,又如何去做一个皇家女人?伴君如伴虎,稍有差池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去学做贵妃。”
“跟谁学?贵妃在皇宫里。”
“贵妃言之有理,先头请来教小姐的师傅教不了贵妃,得让你父亲到皇宫里请师傅。”
刚想瞌睡枕头就来了。
说话间有下人来报外面有骑马坐轿的一队人往府上来了,祝老爷连忙领着家人到门口迎接。
领头的滚鞍下马给祝老爷道了万福并禀报老爷:皇宫里派来了奶妈、太监、宫女、女官、护卫一行三十余人,这些都是皇帝身边亲近的人,就差少一个贵妃。
祝贵妃的生活起居由这些人照顾,为的是让贵妃提前体验宫里的生活。
有这些宫里人言传身教加上贵妃勤学苦练,很快她就掌握了宫廷礼节。
她的仁爱孝悌得到奶妈肯定,她诚信知报受到太监们敬重,她笃实宽厚深受女官、护卫们的交口称赞。
宫里人一致说她是一位称职的贵妃。
她知道身边人都敬畏她,巴结她,奉承她,不过她没有被花言巧语冲昏头脑。她知道自己缺点:胸无点墨、丝竹不通。
她清楚自己跟皇上没有共同话题,她只会谈扶梨掌耙、纺纱织布、挑花秀朵,而皇帝口里离不开琴棋书画。她说得皇上不懂,皇上说得她一窍不通。
然而世上谁又生而知之,从娘肚子里带来本事?还不都是后天学到的。
她决定此后从师习文,丰富自己,提升自己,跟皇帝的距离进一步算一步。
祝老爷花重金请来了满腹经纶的教书先生、琴艺高超的乐师等满堂的师傅,恶补女儿后天的不足。
大概是过了学知识的那个年龄段,贵妃感觉不管学什么都很吃力,没有姊妹们那么得心应手。
不过她有信心,太公八十遇文王成了大器。反正习文不是为了赶考,练琴也不是为了比赛也无需着急。一点点积累有收获有进步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