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前1%的秘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部分 屏蔽的力量

第一章 不要被平均数欺骗

平缓的成功只存在于“平均数”里。

教室后排的灯被熄灭了

中美洲最南端是贫穷的渔村凯米托港。你可能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出生在此地的人们。渔夫、修船工、生鲜加工厂的工人或者市场里贩卖生鲜的人,这里的人们不过就是干这些活的穷人。这里的一切都与生鲜有关,而这里的人都靠着吃生鲜挨日子。

在这里,一吨生鲜产生的利润只有一美元。对于在如此贫穷的地方长大的孩子们而言,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摆脱成为渔夫的命运。为了摆脱贫穷,每个人都苦寻各种方法,但最终还是会在父亲的船上继续干着父亲曾经干过的活。就在这群人中有个名叫马里安诺·李维拉的小船员。18岁的少年拥有挺拔而健壮的体魄。

汹涌的浪涛逼退所有渔船的时候,父亲会独自落帆,优雅地将最后一条鱼收进渔网中,这是作为船长的父亲留给李维拉最深的印象。

“渔网在船上是无法挣钱的。渔网在水中才能挣到钱。”这是父亲最经常念叨的一句话,李维拉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但因为渔船事故,渔业受到影响,李维拉放下渔网拿起了他最心爱的球棒。

这是相当明智的选择。他身上隐藏着令纽约洋基队球探们垂涎的控球能力。他不仅没有放弃自己的才华,更是有针对性地加以苦练。他日趋闪耀的才华终被球探们发现,并登上了纽约的大舞台。连一句英语都不会说的黑脸李维拉并没有在数万名美国观众面前表现出紧张。

“按说渔网在船上是无法挣钱的,而且我喜欢棒球……”

他轻松回应着他的粉丝们并创下了652次救援成功的纪录,他把降临在自己身上的机会和幸运优雅地收入了囊中。这是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史上名列第一的历史纪录。

“曾经在父亲的渔船上干活,现在却在美国职业棒球大赛上大获全胜。这一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呢?”对于记者的提问,他用自己独有的谦逊态度回答:“我没想过自己是第一,相比之下,为了成为第一我曾不断地努力。”他在一周7天工作制的文化中,发现了自己的才华,并在才华消失前明白了利用一周7天来好好磨炼自己的硬道理。如果才华和努力结合得如此完美,在某一领域声名远扬就是早晚的事了。我们不清楚我们身上到底潜藏了多少才华,所以作为成功的第一条件,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你付出了多少努力,就能得到多少结果。但,确实是如此吗?社会在谈论一个人成功的时候,会把这个人付出的努力看作最重要的因素。努力的重要性听得我们耳朵都要起茧子了。当然,努力之外也会有其他因素。社会需具备能够准确评价个人所付出努力的评价系统。而对于起跑线比较低的人群,我们的制度应适当放宽其基准线,以形成更合理的制度。而且我们自认为目前的社会制度就相当不错。

我会用李维拉真实的例子来说明我想要阐明的内容。球探奇科·赫伦一直认为李维拉并不能胜任游击手。但电话那头要求奇科·赫伦再一次去确认李维拉的才华。

“作为游击手,李维拉的才华已经被我试过了。”

赫伦对克劳迪诺·埃尔南德斯和埃米利奥·盖斯说道。

“从没当作投手看过吧,有必要再看一次。”

中外野手盖斯如此说道。

“相信我。我接过他的球。不管什么方位这小伙子都能随意扔出好球。”

作为投手,李维拉的可能性最终被赫伦肯定。赫伦也认识到自己的判断失误,立马提出要和李维拉签约。

可见社会系统并没有糟糕到错过那些真正有才华的孩子们。

大联盟最后一次打击率0.400的击球员泰德·威廉斯这样忠告大家。

“接下来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我挥棒挥到手上起的水泡都被磨破了。我逼迫自己练习,直到手掌上起了又硬又厚的老茧。现在,你们可能见不到那么可怕的茧子。也可能是因为很多选手都带着高尔夫手套练习击球,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人能像我一样疯狂地练习。这一点非常重要。”

每一个成功人士都强调自己付出的努力。“我不是聪明,只是研究问题研究得久一点而已。”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斩钉截铁地否认自己的天赋。“才华比餐桌上的食盐还要稀松平常。”斯蒂芬·金气度非凡地修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

比尔·詹姆斯调查了数千名明星选手的统计材料之后画出了著名的“老化曲线”(图1-1)。

这个老化曲线与我们的直观并不相左。如果觉得这个曲线仅仅是画出了身体的老化过程,那么请再来看看图1-2,它不仅指出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平均获奖年龄,还展现出了世界级天才们取得成功的过程。

比尔·詹姆斯的成功曲线好比公式,它适用于所有领域。生物学中大脑处理能力最强的时期是15—20岁之间。奥林匹克赛事中展现最强身体技能的年龄是二十几岁。能成为数学家、物理学家的最高年龄不超过三十几岁。作为医生,救死扶伤率最高的鼎盛时期是四十几岁。而能在全球范围内运营最多资本的世界级CEO的平均年龄是55岁。

但只要过了这一年龄区间,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都将走向衰败。而我们的社会体系也是随着这一规律运作的。小学到大学按年级区分优等生和差生,名校在人类智力水平的最高点大量录取学生。在奥林匹克赛事中,运动员只要过了平均获奖年龄26岁,就开启打烊模式。对超龄学生,大学招生办感到为难。而公司会用简历轻松地过滤掉这些“超龄的”人。

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没有错过什么呢?教室后排昏暗的灯光下的孩子们、那些没被球探们发现“才华”而消失的选手们,还有无名的科学家和三流音乐家,他们得到了应有的公平对待吗?难道他们没像李维拉那样努力,或者确实是自己不够优秀才被淘汰的吗?

我想通过此书来揭示关于这个问题的崭新的答案。为此,我们要了解心理学家们的新理论并要探访他们的实验室,还要给坐在昏暗灯光下的孩子们重新点亮心灯。

为什么亚裔学生在美国特别擅长数学?因为亚裔学生的成绩过于优秀,常春藤都开始限制亚裔学生的入学配额。但为什么亚裔学生间相互竞争的时候,大家都变成再普通不过的学生呢?亚裔学生真的天生擅长数学吗?努力的结果都相同吗?

我们在羡慕第一名的同时,却灭掉了自身的光芒。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到底错过了什么。

流畅的成功曲线,以及它的谎言

黑框眼镜、头发稀疏的纳特·西尔弗,一点都不像三十几岁的人,他每次接受采访时总给人留下眼神迷离的印象。但他正是美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统计学预言巨星。2008年他准确地预测了奥巴马赢得选举的具体细节和数据。他甚至在当选结果公布前,早已准确地预测到了35个参议院席位全部获胜。有几个记者称他有“神力”相助,《泰晤士报》直接将西尔弗列入“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人”。

谁能入主白宫呢?在解答这类具有影响力的问题前,西尔弗建议我们到一所中不溜的普通高中,观察几天某一个班级的学生。

“我们来猜一猜这群孩子中谁将来能当医生、律师或企业家,又有谁仅仅能够勉强糊口度日?或许你会查看学生们的校内成绩和SAT分数,可能也会查看谁交的朋友多。不管怎样,大部分情况下你也只能‘依赖估算’。”

而得到答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谁最后考上了哈佛。但是,这样的预测大概率上依然是错误的。哈佛的前院长哈利·路易斯说过,“无数个学生在进入哈佛后,原地打转虚度1—2年后才能真正打开眼界。这些学生根本不明白他们这么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这句话听起来有那么点让人感到失望啊。

但昏暗的灯光下,身处艰险的逆境中孩子们也可以成为未来的律师或企业家,而他们的成功才更具意义,西尔弗关注的焦点也在于此。他在判断哪位选手能成为超级巨星,谁能入主白宫,哪一位候选人能重振企业的时候,不会依赖先前我们提到的直观的成功曲线。

那么,让我们重新研究一下詹姆斯的成功曲线吧。詹姆斯指出的“平均数”选手们在27岁时迎来自己的鼎盛时期。所以,球探们都在寻找27岁之前能够画出完美而平滑的上升曲线的选手。名校在选拔学生的时候,企业在录取新人的时候,都怀有与这相似的期待心情。它们都在寻找以过去为基准的拥有流畅的上升趋势的选手。

但詹姆斯的曲线准确无误地落入平均数的“陷阱”里。西尔弗断言这就和“平均拥有1.7名子女的美国家庭”的表达方式一样,是个毫无意义的平均数。最重要的是,他指出我们已知的成功曲线其实包括了“很多噪声”。他甚至强调“多到令人难以置信”。

在底层咬紧牙关重整旗鼓的人的未来和我们崇拜的偶像的陨落,这些都无法用“平均数”来解释。所以,加里·哈科比在去掉“平均数”后,重新分析了数千名选手的数据,其结果如图1-3所示。这里藏着很多出乎意料的故事。

第一,让大家翘首以待的选手们并没有超出我们的预期,相当一部分人因顶不住压力而被淘汰。第二,当初以为是泛泛之辈而被灭灯的选手们,反而显示出快速的上升曲线,突飞猛进。第三,我们固有的有关成功的想法是错误的。平缓的成功只存在于“平均数”里。

美国心理学领域的殿堂级人物、达拉斯大学的托马斯·韦斯特教授指出,“大部分创意非凡的人会在年少时——按平均来讲会在20岁之前将自己最无与伦比的创意构想出来。但与此相反的模式也有必要‘深入’地研究一番”。

为此我们要回顾一下全球知名的物理学家兼化学家迈克尔·法拉第的一生。因为极度贫穷,他没有经历过学校生活,所以他只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20岁之后,他有幸接触到化学的入门书,随之被这门学科深深地吸引。他并非天赋异禀。因为直到最后,他在数学方面也只会简单的代数运用,甚至连三角函数都不会运用。法拉第的文化课水平还不如一个小学生,当二十几岁的法拉第闯进科学领域后,有的科学家甚至质疑道:“去看看这家伙到底是不是认真的?”但是法拉第坚定的意志让他忽略了他人的看法。韦斯特教授说道:

“现如今随便一个街头的流浪儿都比小时候的法拉第幸福。但比这更重要的是法拉第疯狂地热衷于自我启发。他几乎没怎么上过学,但从少年时期开始,他狂热地嗜读艾萨克·瓦茨的《精神启发》等自我启发类书籍。”

在线条流畅的曲线中,其实很难捕捉到类似的能够冲破逆境的坚强的意志力。法拉第在科学领域并没有得到迅速的发展,但他的成就推动了人类的生产力。当他的成功曲线达到转折点以后并没有开始下滑。相反,他的成就所包含的意义反而变得更加深刻。

法拉第在30岁的时候完成了电磁转动实验,在他40岁的时候发现了电磁感应,在他54岁的时候发现了磁光效应和抗磁性。通过后者的发现,他55岁才得以信心百倍地发表自己的磁力线概念。

与这相反,有不少人从小被当作神童,但成年后仅仅在固有的思维上有所进展(甚至能猜到其发展方向),要不然就是固执地坚守原有的立场。他们的人生轨迹就如同哈科比的曲线,他们原本是我们翘首以待的选手,但因顶不住压力最终免不了被淘汰的命运。

让我们再次回到高中教室,看看这群学生中谁将来能当医生、律师或企业家,又有谁仅能够勉强糊口度日吧。和谨慎的西尔弗一样,对这个问题哈佛也只是谨慎地做出了自己的推测。嘴上说着只是推测而已,实际上,我们对于一流大学筛选出的孩子们赋予了过多的含义。

当我们推测谁能考取名校的时候,或在选拔未来球星的过程当中,有多少“法拉第”们没能等来自己头顶上的灯光亮起,而早早地被放弃了呢?流落到三流大学后,孩子们可以重新怀抱腾飞的希望吗?事实上,大部分孩子会认为自己已经失败。

罗伯特·罗森塔尔的手指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罗森塔尔在旧金山市的一所小学随机选出其中20%的学生,并把名单提交给了他们的老师。他声称他们是高智商的学生。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被选中的学生的平均成绩大大提高,其程度超过了其他所有同学。

罗森塔尔在实验过程中无须做任何事情,但这次的实验依然成了罗森塔尔最伟大的实验。我只是说了“我是哈佛教授,认为这些孩子们很特别”这句话,然后随便挑了几个孩子,可被我选中的孩子们的命运却发生了变化。

或许根本没必要让西尔弗预测哪个学生能成功,这还不如借用罗森塔尔的手指选出几个孩子来得有效呢。社会传递给我们的信号如此强烈地影响着我们。但试想一下,如果罗森塔尔的手指并没有指向我们,其结果会怎么样呢?

让我们重新回到李维拉的棒球场吧。当大家只关注像李维拉一样的明星选手的时候,我们来简单地拜访一下昏暗的休息室吧。

休息室最里面的角落里坐着一位选手,名叫达斯汀·佩德罗亚。年仅25岁的他身材瘦小,而且秃顶。略紧的队服使他的大肚腩更加明显。就他这样的样貌,即使他拿出选手名牌也没有工作人员相信他是选手,反而会叫来安保人员制止他入场。

甚至第一次见到佩德罗亚的教练一脸凝重地给球队经理人打电话问到,难道这就是新选出的运动员?况且,他也不像其他“丑小鸭”们,有着深藏不露的独门秘诀。

“佩德罗亚的爆发力和挥棒速度不足以对抗其他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的投手们,而且他也不属于力量型选手。如果佩德罗亚能维持0.26的打击率,那他还有发挥空间。但也只能成为替补三垒手或游击手。”

评估未来之星的杂志《美国棒球》(Baseball America)选定了100位新人选手,而他仅仅排在第77位。

他在棒球界毫无存在感,乔治·布莱特批评他时就像是在教训考试考砸的学生一样。

“矮个子佩德罗亚的挥棒幅度非常大。如果身材矮小,就应该采取相应的动作。比如压低挥棒动作,把球往地上打,这样会更好些。”

“随你!无所谓!我现在只在乎球棒和球。”佩德罗亚不顾周围的无视与质疑,只留下这么一句话,之后他连续打了15个安打。佩德罗亚的这一招屏蔽方法将落到0.15的赛季打击率,直接提高到0.36,他开启了詹姆斯的平均数曲线无法说明的崭新的成功公式。

2007年,佩德罗亚荣获“美国联盟新人王”称号,次年他轻松碾压美国的其他精英选手荣获MVP(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最有价值球员奖),随之“一亿美元”的合同也送到了他的书桌前。

最终,布莱特承认了自己的失误。而佩德罗亚用实力证明了布莱特的失误。但为什么之前谁都没有发现佩德罗亚的潜能呢?(作者注:纳特·西尔弗准确地预测到佩德罗亚能成为伟大的选手。但佩德罗亚连续几次的失误,让西尔弗也对他逐渐失去信心。)哈佛录取一名新生、苹果录用新员工,其冷血程度和客观程度都无法与棒球产业的选拔过程相比。因为,这是一个仅凭一名选手就能左右几千万美元的商业帝国。也正因为如此,哈佛、耶鲁的经济学毕业生们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为的就是不放过任何一名选手的潜在可能性。

这些世界级的精英们,为什么判断佩德罗亚是个“身体素质一般”、个矮、挥棒姿势怪异的,再普通不过的选手呢?为什么数千万美元的预测失算了呢?

当然,佩德罗亚的秃顶与此毫不相干。这和我们迄今为止都未曾了解过的核心部分有关。为了得到答案,我们有必要在最根本的地方寻找蛛丝马迹。

除此之外没有更重要的

佩德罗亚是击球员。在棒球界,能成为优秀的击球员意味着什么呢?对于击球员的打击,威廉斯如下定义。

“我想说的是,‘打击’必须要自己领悟。慎重考虑,掌握状况,分析对方。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为了认清自己,要不懈地努力。在球场上,击球员是最大的变数。”

但是现在,就如同威廉斯所说,击球员们“很难”聚精会神地打球。如果你挥出漂亮的一棒,账号内就会多出几千万美元,那么你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态呢?一想到这么多钱,想做的事儿应该是不计其数了吧。而那些哈佛的毕业生们,就像狗仔队一样对你的一举一动评头论足。而那些记者们会不停地按相机的快门。但一想到这一切都有可能化为乌有,你就会时刻感到不安。还有,休息室里到处都是盼望着你退役的年轻选手们。

现在的棒球选手们被这些眼花缭乱的干扰因素包围着,所以在他们还没认清自己的情况下,周围反复的评价已经替他们塑造了个人形象,而选手们也把这个塑造出来的形象当作其本人。

相反,威廉斯活跃的20世纪40年代,选手们坐10个小时以上火车是常有的事。没有智能手机,火车上的大部分时间都被选手们用来探讨棒球和“打击”。就在这一列列的火车上,诞生了殿堂级的王牌击球员和职业打击率历史排名第二的击球员等超级巨星。其中有一位名叫乔克·罗宁的教练,他是选手们选出的最优秀教练。他经常和选手们一起讨论“打击”方法,从而引导选手们思考并教选手们如何提升自我。

“当时没有电视。因为收入不多,所以也没有闲钱做投资。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都只专注于棒球。”佩德罗亚谨遵威廉斯的教诲。波士顿红袜队里,他永远是第一个出现在赛场的选手。禁酒是必须的,除了棒球之外,他甚至没有任何其他嗜好。他以惊人的毅力屏蔽了周围一切扑向自己的杂音。

詹姆斯如此说道:“幸运的是,佩德罗亚是充满自信的人。如果是一个怯懦的容易听信他人的性格,他早就消失了。这家伙从不听别人的话。他很固执,只一心一意地练习打击。其结果是,他迎来了新的局面。”

在佩德罗亚还只是个普通选手的时候,他也从来没有一边研究詹姆斯的成功曲线,一边忙着计算退役年龄和账户余额。也没像其他选手那样斤斤计较每一次的胜利能带来多少奖金。

相反,佩德罗亚的种种行为总能让业界所有的人感到不可思议。获得MVP后,他就随便签订了价值4050万美元的合同,然后直接回到球场继续练习。连球队领队西奥·艾普斯坦都因为“合约金太低”而深感内疚。关于薪资问题,佩德罗亚的态度很明确,他认为长期的薪资谈判只会让自己分心而已。

有一次队友大卫·欧提兹在破晓时分去球场训练,发现佩德罗亚早已在球场开始训练。欧提兹佩服地说道:“在我的职业生涯里,我从没见过像佩德罗亚一样完全沉浸在棒球里的人。”

如果能屏蔽杂音,就可以专心致志。而这个“专心”可以超越被一些人断言的“平庸”。这就是威廉斯给出的教训。佩德罗亚获得MVP后,记者们问了佩德罗亚成为超级球星的秘诀。

“您知道吗?我对那些数据或统计统统不予理会。我只在乎胜利和失败。除此之外,没什么更重要的了。”佩德罗亚直言不讳道。通过一些采访,我们也能看得出佩德罗亚曾被伤过心。佩德罗亚打破所有人的预期,如彗星般崛起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采访中把故乡加利福尼亚的伍德兰比作“垃圾场”,它曾评价佩德罗亚只是个泛泛之辈。

“我会对我说过的话负责。我真的不在乎。”

错过佩德罗亚的伍德兰的球探曾匿名表示,非常惋惜自己错失的一亿美元。

“我们评估的依据很明确,当时佩德罗亚连变速球技术都不会使用,他的比赛成绩说好听点能达到平均水平,说难听点其实很多时候都在平均水平以下。如果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我还执意要在第一轮选秀中选中佩德罗亚,没人会认为我是正常的。错过佩德罗亚虽然很可惜,但当时佩德罗亚确实是平均以下的水平。”

果真如此吗?球探必须开诚布公地回答这个问题。“是,我当时的评价就是这样的。但这家伙居然能成功,该死的,还真的成功了。”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佩德罗亚完全忽视了专家们苛刻的评价。这一屏蔽举动,让佩德罗亚画出了全新的成功曲线。佩德罗亚斩获MVP,毫不在意球探们惊讶的神情。因为他只专注于球和球棒。而专心致志让他成为超越所有曲线的新星。

把一亿美元收入囊中的第二天凌晨5点,当人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一如往常,独自一人在球场挥棒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