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笑小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东西南北一家人(7)

看着奶奶的身体再一次一天天好转起来,老四和老大家从每天一来变成了三天一来。为了照顾奶奶,二伯停下了手头所有工作,这段时间外里忙外的他,瘦了不少,因为不愿意请护工,想以此来惩罚自己,他看上去很憔悴。出院前他特意发了一张和奶奶的自拍照到群里。

照片里他胡子拉碴,眼白泛黄,青紫色的脸上写满了疲倦。反观奶奶则是红光满面,咧开嘴的笑容露出了她洁白如玉的假牙。两人鲜明的对比,无疑在告诉所有人,这次多亏了二伯,奶奶才能起死回生。

二伯感慨万千,她居然救了自己母亲,而且是两次。他的功劳被他举的高高的,生怕别人看不见似的;回去的路上每遇一个熟人,他便会和人家侃侃而谈他的英雄事迹。见的人多了,二伯在讲故事的时候也难免添油加醋。

奶奶在二伯家康复的期间,二伯的亲家来看望奶奶,他告诉他老丈人,其实在很久以前自己就预测到母亲会住院。还特别分析了大伯家的风水,奶奶的门正对着厕所的门,相冲,会影响健康。高低床上堆满了杂物,被他解释为奶奶时常被鬼压床。

他告诉老丈人说母亲一直觉得最孝顺的人莫过于自己,所以也只有我才能和母亲有真正的感应,那天在拍她后背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她的魂魄归位了,母亲的命其实是被我拍回来的。

老丈人默不作声,他看到奶奶一直点头肯定他说的话,便赫赫乐了起来,说人没事就好,你有没有事。二伯拍着胸脯就说,我怎么可能有事,这十多天都是我在医院照顾妈妈,我可不能倒下!我倒下了,谁来给她养老。

老丈人:“你别忘了,你都是当爷爷的人了。”

二伯:“没办法!爸爸!您看看现在,只有我在照顾我妈啊。”

老丈人:“那他们两个是怎么回事?”

二伯:“呵呵,别提了。”

奶奶是我见过最聪明的老人之一。以往逢年过节每家的媳妇都会给老人添置衣物、首饰挂坠等。她每到一家,都会换上那家媳妇给买的衣服,脱掉上一家媳妇买的。然后夸这个有心、夸那个孝顺,在她眼里其实每个人都是好人,只不过不能同时一起说罢了。奶奶换装不换药的做法,也不是没有出现过纰漏;在上了年纪后,她经常记错儿媳妇们给买的衣服。穿着老四媳妇买的,在老大媳妇面前夸她真会挑。穿着老二媳妇买的,又在老四媳妇面前提这颜色真显年轻。

媳妇们起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最终大娘忍不住因这事还和奶奶吵了一架,她生气的说你要觉得我买的不好,就把我给你买的衣服全还回来,不要穿着别人买的还来我面前炫耀。自此之后,奶奶为了杜绝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她特意在衣服里秀上了特别的符号。一条斜线代表老大家,横线代表老二家,竖线代表老四家。

看似整日喜笑颜开的老人家,其实内心里却提心吊胆的。三个儿子当中她都不敢得罪,不然真就成孤家寡人了。老有所依,她希望这个年纪的自己能有一个依靠,她不在像以前那样我行我素,城乡两地说走就走,身体的退化速度越来越快,自身的能量是用一天少一天,她心知肚明,离开的日子在渐渐逼******日里,二伯和奶奶的交谈都离不开其他两个儿子。以前住在乡下的她,三个儿子每天都掐着饭点给她打电话嘘寒问暖。如今已经在老二家待上一周了,老四和老大一个电话都没打来。

老二对她说:“他们是不想管你了!”

几天后迎来了奶奶的生日,家人群里炸开了锅,以大伯为代表的编辑组,第一时间就在没有奶奶的群里发声,祝福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话像粘贴复制一样在群里刷屏。可最后在给她过生日的照片里只看到了奶奶和老二一家,照片里的她还是笑眯眯的模样。

生日后的第二天,二伯就跟进了一条消息,他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赡养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

我母亲看到这条消息后火冒三丈,他立马把手机递到了我父亲眼睛面前。父亲让她别对号入座,人家又没指名道姓。母亲却反驳道,就两家人,如果不是在说我们,那就是在说你大哥一家,他总不可能说他自己吧。

原来在家人群外,三兄弟还偷偷建了一个兄弟群。奶奶出院的第一天,二伯就邀请两位兄弟随时来家里看望老人。一周后,眼看没人来,二伯便提出要和两兄弟商量母亲的养老问题,可群里却没人回答。等到奶奶过生日的前一天,他再次邀请两兄弟到家做客,却没想到还是无人问津。

“他们可能真不想管你了!”

这是二伯经常对奶奶说的一句话。她决定给老四和老大各打一个电话;打给老大的时候他立马就答应明天就来家里看她,打给老四时,他显得有些不耐烦,说自己正忙着炒菜呢。母亲问她,你是不是还在生我的气,那一万块钱我迟早会给你的。

“妈!您可别说这样的话,搞得好像您给了我多少一样。”

次日的老大刚来到老二家里见到奶奶后就露出一副委屈的模样。大伯痛苦的三连拍被二伯传到了家人群里,群员们纷纷在问大伯为何而哭,有的人猜测他遇到了难事,更多的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说了一些安慰人的话。

大伯在母亲面前痛诉自己无能,没有能力照顾好她,哭诉着自己这一生身残志坚的故事线,从失去爸爸,失去手指,再到抚养孩子,抚养患病妻子,又到自己身患重病却没有钱去医治。最后一张照片里我看到了奶奶和大伯同时抹眼泪的情形。

七千块钱的事也在这次哭诉里化成了泪水有去无回。回到家的大伯回应了今天在家人群里关心他的人。他说谢谢大家的关心,我会坚强的活下去的。

看到这条消息的我母亲,差点把手机给砸了。“演戏演到家了!”她说。“他应该拿奥斯卡影帝啊。”

大伯走后的几天,奶奶开始准点给我父亲打电话,每到饭点父亲的电话就响了。她继续给她儿子道歉,每到最后都会阐述一堆道理,告诉儿子要学会孝顺父母,潜台词是你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扔掉我。

挂掉电话后,她看着坐在旁边的二伯说道,老四好像很忙的样子。

奶奶的账本一直是家里人最为关心的问题,她名下只有一套房产,其余的就是她个人的存款。对于房子而言,大家在十多年前就达成了一致,等她走后,房子会过户给老三的儿子。

现最大的问题便是老人的存款,三兄弟都非常了解母亲是个节俭的人。关于钱的去向和收支问题一直都是老大在管理。

这次住院大家才发现卡里的钱已经寥寥无几,老二和老四把这事也都看在了眼里。哭诉完回自己家的大伯被二伯在兄弟群里三连问。第一,请公布老人上次住院的所有费用清单,其二,请公布老人近两年的银行收入支出明细,最后他想知道老人把这些钱都花在什么地方了。

三连问后的兄弟群沉浸了好多天,二伯发的消息一直在对话框里置顶。老大好像躲起来了一样,和外界断了几天联系;紧接着没过几天他又开始在家人群里开始长篇大论,论自己对母亲的好,论自己的孝,论自己的功劳。

此时的老二陷入了困境,并不是他不想抚养母亲,而是他觉得这不公平。他思来想去给老四打了电话,他想试着把三个人约到一起坐下里好好谈谈老人养老的问题,可老四却反问他,母亲辛辛苦苦把我们四人拉扯大不容易。我作为最小的,什么都没得到,自己买房买车,自己攒钱结婚!自己带孩子,如今你们想把老人推给我,凭什么?

老二:“你是他的儿子,凭什么?你不该管吗?“

老四:“我愿意抚养母亲,可是再怎么轮也轮不到我啊。”

老二:“你什么意思。”

老四:“老人家在你们忙事业的时候,把你们的儿子女儿都带那么大了,我想不通你们居然还忍心让她这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去带你们的孙子。”

老二:“我打电话来的目的是想让你和老大,我们三人协商解决问题。”

老四:“这事好办!以前母亲养你们,现在换你们养她了,天经地义我觉得!抚养老人的期限,你们两家每家少说六年不为过吧。”

老二:“请你考虑一下实际情况。”

老四:“谈实际情况!你以前风光的时候是谁为你在背后撑腰的!我背后有人推一把吗?你们两个作为家里的长子次子,你们轮完了我再来接手。”

没等老二讲完,老四就挂掉了电话。

奶奶知道了这件事后,带着情绪给老四打了电话;她没想到老四的态度依旧强硬。往日那个软弱、经常出力不讨好的好人突然间成了反派,顿时让人觉得反常。

听到母亲的不满后,我父亲强压的火一下倾泻了。他觉得自己这么多年对母亲的照顾没有半点偷奸耍滑,即便在成长路上他没有得到相应的帮助,他也不贪图母亲的任何东西。可母亲搬弄是非,在事情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就误认为自己是不孝子,难道单凭一些人的流言蜚语就想把我抹黑?之前为您所做的点点滴滴全都是假象吗?

这些话在老四的脑海里相互缠绕着。可他最后只说了一句,妈!您把人家孩子,孙子都领那么大了,老大老二即便没能力养您,他们的孩子却可以照顾您。我也老了,我的孩子还没结婚呢!

后面听母亲说老人在电话里失声痛哭,父亲也哭了,只不过没让她听见而已。奶奶的崩溃意味着她内心的愧疚和亏欠被老四的话推向了爆发点。此刻的她突然明白,伤害自己儿子的根本就不是那七千块钱,而是这几十年来大大小小的事情。

在这之前,老人还预想过等自己好一些就去把工资卡要回来,靠着高额的退休工资,要不了多久,一万块钱就可以还给老四。

事情就这么平息了一阵。老二开启了奶奶第二轮的网红生涯,这次没人再去关注老人的状况,至少我是这么做的。而大伯为了证明他的存在,每天都会在群里发一条鸡汤式的链接,题材大多围绕家庭、父母、子女。

在退群的前一天晚上,我告诉母亲说我准备离开这个家人群了。她看着我没说话,后来我解释道是因为这样毫无意义,奶奶根本不在群里。

你能想到接近二十个人的家人群里居然有亲家两口子的存在吗?不知道他们看了一个又一个的笑话后是不是已经不舍得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了,毕竟群主是他们的女儿,整个家里最大的官。

有一天在吃饭的时候,父亲告诉了我,说他和妈妈退群的消息;我只是‘哦’的回答了他。对于家里事情我早已放下,谁过的好,过的不好都与我无关,不过我始终相信因果轮回。

坐在饭厅吃饭的我转头看向了书房,那里曾经的样子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书房里有几把椅子、笔筒放在哪、书柜里有什么东西、格子桌布上的墨水印记等等,都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自从听说奶奶准备搬来我们家住,父母在没和我商量的情况下改造了我的书房。

如今已经十三年了,房间里悬挂的电视机像个烟灰缸一样,每年都会攒下不少的灰尘和蚊子的尸体。

父亲:“你不是喜欢看书嘛!过两天我找人把那清理出来,再给你做书房。”

我:“那以后奶奶来家里她睡哪?”

父亲:“已经过去十三年二百六十四天了,她要来早就来了。”

我默默地吃着碗里的饭,继续回忆着书房以前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