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三拷
昔,民间流传一奇境,名曰“三拷”。流传惟有赤子之心方可一览奇妙之地,一时举世动荡,纷纷搜寻。或言其内有黄金珠宝,数不胜数、或言其乃前朝古迹,遗物古玩琳琅满目;或有昂价值欲知其实,或有夸夸其谈似有所知者。世间百态,众云纷说,一目难穷……后,皆劳神无所得。
余以其无不信,自则天下尘土之一埃,纵一星之于苍穹亦不敢言渺也。而思绪行空之时,竟天地流转,如梦似幻。
是时,余身外无一物,惟一镜临于吾前,余异之。其内出一人,余观而愕——人与吾一般无二。其言:“镜中人耳。”
我嗤之:“汝既知为镜,安敢立于吾前?”其不语,而面露言语状。既罢其言:“人之仪颜,岂能自知?光鲜亮丽,非吾映照则凌乱矣。”
余颔首,其面露骄矜。余则又言:“但其表也,世人道‘知人知面’,皆由汝故。然迷失其中,不知心也,虽有容貌之整雅却道貌之岸然也。不知根本安知心往?汝映光而反,自诩‘明镜’,可知明镜不明!?”镜中似欲再言挣扎,顷而面色坦然:“善矣,我本名‘镜’,‘明’字之称,世人所加也。其以己明而假吾寄托也。”
吾笑之:“尚差自知。太宗一代明君,自是以人为镜暂不敢明,汝知否?”不管有他,径直离去,而镜亦已不知所往。
未几,余止步于一湖,湖水似镜而非镜,时生涟漪冷冽非常。吾见岸上蝴舞杨柳拂,堤下影动水晕圆,心赞其美,傲然出尘之心油然而生,喃道:“此乃西子湖耶?”
顿时朦胧处雾撒高山,青云间燕雁追逐。原上骏马踱步,离离草随风,湖面清且和。显风和之于不显,知凌冽这非也。
烟消云散去,余观湖面倒映,其言:“湖者非镜,世人爱胜景,携亲带友纷至沓来,则以为美;若踽踽独行,便觉身单影孤,寂寥生也。”
余又笑:“汝甚多情,人赞水波或壮阔静美。壮阔至极非浪花波涛,滚滚奔流而不息。”湖者眉头轻挑:“然,而若静美清澈将不映人?人情寓景,又多情乎?”言语似有不服。
余摆首而嗟:“人言湖水清,非倒影栩栩如生。实俯视恰似看世界——几许鱼儿嬉,藻植、鱼蟹历历在目。”
“那‘寄情’二字何解?”湖者执着。余曰:“柳河东苏子之流,人间失意至此,而放眼山水天地,感怀天地博大却不堕人之无力,是为放纵;魏武帝枭雄之姿,以水观‘日月之行、星汉灿烂’是为包容;杜少陵垂老之身,尚且放眼‘吴蜀东南坼,乾坤日月浮’。汝自比小石潭、沧海、洞庭湖如何?”
湖者默默无语,吾缓言:“水之博大,在于包容日光、人影、情怀,洒脱寄傲又何适而非快?”湖者散去,一片晶莹。
烈阳出云丛照晶莹,刹那渐无。照于吾身,地上显化一影。其快言快语:“世俗之间,约束礼教繁杂腐朽,我辈之人所求,乃是快意恩仇,逍遥自在!”
余言:“规矩成方圆也,众人求不同,则世乱。”影言他:“吾附汝身,于光方现,世人晓汝作为,无人知吾!”
余摆首:“高堂之上,金碧辉煌,众影洒落,其实人心向背。”未等其他,余再言:“晨光初升,暮光下落之时,阴阳平分、又如门里门外,半明半暗。浅尝辄止,似是而非,岂不如你我人影二者各执己见?汝之臆想我之压抑,人岂无贪婪之欲?岂无名利之心?若其绝对,不如相对。”
影思绪良久,曰:“吾乃汝之恶念。”余轻笑:“非也,汝既吾。”影亦笑,长笑中蕴洒脱抑却铿锵坚定,日光再闪,影亦化作晶莹,而不散——非日光闪动,杨柳抚影而已,晶莹化吾影。
此时之吾乃真我,烈阳之下,终于吾汗滴湖岸土……镜再现,湖未散,影随吾动。
“将去。”吾轻言,于镜曰“修仪容”、于湖诉“品纯情”、顾影笑:“省己身”……
念回星空仰望,浮生未歇,恍隔三世。须臾,余似有所思,问书童:“何时?”书童漫不经心:“公子只小憩片刻。”
余目光更盛:佛曰“显化之意为像”,若心下分毫思绪,便是三世、佛曰“三摩地”
——唏嘘其择镜则无知,善湖则难情,惟直面性邪之影,方可完善。感叹镜之无知却易沉浸迷失,湖之狭隘而形广可寄而之情;影虽偏执,却是朝气之本,或本我。
其“三拷”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