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延长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健康长寿,事业有成

生命是头等重要的,但生命的价值不能以生命的长短,而应以生命的质量和厚度为衡量标准,50年的精彩人生胜过100年的庸碌生活。

健康的人体指“发育良好,功能正常,有健全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体。健康,第一要活得长,第二要活得好。如果人类的寿命能普遍健康地延长5~10年,而且能较好地保持着认知和行为功能,那将是多么巨大的一笔财富,将给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重大的影响。

健康是人体的第一生产力,有健康才有未来,有健康才有事业,有健康才有精彩的人生。为了证明此言并不夸张,我们借鉴几则名人故事。

1849年,27岁的路易·巴斯德到斯特拉斯堡大学任化学教授。在此期间他与斯特拉斯堡大学校长的女儿玛丽相爱了。他写了这样一封求婚信给玛丽的父亲:“……我是没有财产的,我所有的只是身体健康、工作勇敢以及我在大学的身份。……我计划把一生都献给化学研究,并希望能有某种程度的成功,以这些微薄的聘礼,请求您允许我和您的女儿结婚。”请看,雄居巴斯德聘礼首位的是“身体健康”。巴斯德不仅以“身体健康”收获了爱情,而且以“身体健康”辛勤地工作,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法国人选举19世纪的伟人时,巴斯德名列第一。事实上,巴斯德(1822—1895)是长寿的。毋庸置疑,正是健康的身体和长寿为巴斯德事业上的巨大成功奠定了基础。

中国历史上多的是病恹恹、有气无力的短命皇帝(平均寿命不超过40岁)。但清圣主康熙(1653—1722)的身体和精神都十分强健,活了69岁。试问,如果没有身体和精神的强健,他哪来足够的精力处理复杂的西藏和蒙古事务,解决治理黄河、淮河和疏通漕支等重大问题,而且大多卓有成效,功泽后世?他哪来足够的精力驰骋“木兰围场”?他生平仅猎虎就达153只,且精研“西学”和“国学”,成为特别有学问、也特别重视学问的一位中国皇帝。

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1874—1965)的健康秘诀就是善于睡眠。他有一句名言:“能躺的地方绝不坐着”。即便是在二战期间,他躺下就能睡着,上床时如释重负,从不失眠,睡得很香。不是小睡,而是酣睡,而且他还特别喜欢睡午觉。丘吉尔喜欢运动(尤其是骑马)和艺术(绘画和文学),平时也喜欢养花种草。试问,如果没有身体和精神的强健,他哪里来那么多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可以奉献?如果不是长寿,他哪里来的时间和精力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著作,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邵逸夫先生,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一生出品过逾千部华语电影,他旗下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惯称无线电视)主导着香港地区的电视行业。自1985年以来,邵先生通过邵逸夫基金与教育部合作,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学设施,截至2012年赠款金额近47.5亿港元,建设各类教育项目6013个。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亿港元。2002年,邵先生创立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天文学方面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以资奖励。邵逸夫是全球最长寿、任期时间最长的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生活规律,并创有一整套适合自身、坚持一辈子的锻炼方式。邵先生如果不擅科学养生,焉能享年107岁?又如何能有如此绚丽多彩的人生?

杨振宁先生,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2003年他回到清华大学时已经是年逾80岁的耄耋老人了。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一个82岁的老人怎么能给大一的学生上基础课?没有睿智的头脑,他回国后以清华大学为作者单位发表的27篇论文、2部专著和一大批中英文学术论文如何完成?倘若不是“天赐耄耋第二春”,哪里有机会和精力组建和领导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

杨绛(1911—2016),永远的女先生,她为了翻译《堂吉诃德》47岁开始自学西班牙语。在女儿和丈夫相继离世后,以惊人的意志力和雷打不动的信念,打扫其丈夫留下的“现场”,出版了《钱锺书手稿集》,完成女儿遗愿,创作、出版了《我们仨》,96岁创作、出版了《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还以103岁高龄创作、出版了《洗澡之后》,世间几人能与之比肩。我们在赞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之余,也不能不研究她的科学养生之道,不得不感谢上苍对她的眷顾,使她享有健康和长寿,使她得以践行“你放心,有我呢”的承诺。假如钱锺书先生能像杨绛先生一样的健康和长寿,毫无疑问会给世人留下更丰富的文化成果。

被誉为第一代中国考古学者和中国考古学泰斗的石璋如先生,享年104岁。他70岁以前发表的都是单篇的研究论文,70岁以后才开始发表著作,愈老愈努力,愈老愈有成就。设想,如果石璋如在70岁以前去世,或者不是“考古人瑞”,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吗?

与石璋如成为对照的是董同龢。董同龢是汉语音韵学的大家,是赵元任、王力的弟子。石璋如先生说:“董同龢先生是我们同辈中最聪明能干,也最用功的人,常有自己的主张,连傅(斯年)先生也说服不了他。”在抗战大后方,他还是副研究员的时候就获得过杨铨奖学金,可见才气之高,大有“目空天下士”的气势。可惜天妒英才,不幸患了肝癌,仅享年53岁,至堪扼腕。倘若天假以年,董先生必将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9年,97岁的古纳迪夫成为世界上最年长的诺贝尔奖得主。对一般人而言,他这个年龄即使还在世,头脑一定不会太清醒了。可是古纳迪夫不想退休等待死亡。他还在继续研究一种可以完善电动汽车和清洁电力的超级电池。古纳迪夫1946年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时并没有受到友好的欢迎。在考入芝加哥大学前,古纳迪夫在美国陆军工作了一段时间。他依然记得芝加哥大学一位教授的冷嘲热讽,“我不明白你这个老兵来这里干嘛?你难道不知道在物理学方面卓有建树的那些人,他们到了你这个年龄都已大功告成了?”其实,那时古纳迪夫才24岁。古纳迪夫一生取得诸多成就,他说自己一生都像乌龟一样奋力爬行。古纳迪夫的得奖给予我们四大启示:①大器可以晚成,尽管起步晚,前进的速度也慢,只要奋力爬行,仍然可以成就大事业;②你必须健康,否则你没有力量来克服爬行中的一路艰辛,你也活不到你的贡献被公认的年龄;③有目的、有追求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而有目的和有追求的人生则可能是长寿的重要因素;④你必须有一个赖以维持生存的环境和职业。值得注意的是,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年龄在上升,1931年至1940年期间物理学奖得主的平均年龄是41岁,最近10年则是68岁。在我国,大部分当选两院院士的年龄都在50~60岁,相当一部分还在60岁以上,40岁以下的则凤毛麟角,而且仅见于数学。可见,要奋斗成为一名院士,一定要有一个好身体,要能熬得住。

与上述事业大成而长寿者成为对照的是那些像彗星一样的卓越人物。《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1949—1992)临终前,对前来探望他的作家贾平凹说:“看我这熊样,你要引以为戒,多用心啊!”如果他不抽那么多烟,生活、作息制度再正常一点,以他的才气和对事业的追求与执着,中国的文坛将会在较长时期闪耀一颗更加璀璨的明星。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经过无数先烈和仁人志士的艰苦奋斗,中国人告别了“东亚病夫”,迈步走向全民健康的伟大历程。国民强,则中国强。要实现“全民健康”,首先要让国民知道哪些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哪些是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能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乐观、平衡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进取的人生和明确的生活目标,健康的睡眠、饮食、运动习惯,这些攸关健康的任何环节都不可忽视,任何一个短板都可能致命。做到这几条,大多数人都能长寿。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将为维护人民健康奠定坚实基础,消费结构升级将为发展健康服务创造广阔空间,科技创新将为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将为健康领域可持续发展构建强大保障”。

人到晚年,拼的就是健康,各种预防性保健措施十分重要。健康不仅是你自己的,而且关乎你爱的人以及爱你的人。存健康比存钱划算多了。有了健康,不仅你自己生活会愉快、充实,你爱的人以及爱你的人生活也会变得愉快、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