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从烽火六镇到盛世长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荡寇方知于谨强

公元525年,六月,五原。

北讨大军的中军帐内,于谨正在同贺拔胜等人聚在一起讨论突围方案。

元渊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筹莫展。

五原城外到处是破六韩拔陵的部队。他们已经被包围很多天了。

跟西面平叛过程有攻有守的局势不一样,北面的官军一直处于战略防守状态。破六韩拔陵虽然痛失副帅卫可孤,但势力依旧在迅速发展。现在六镇的大户,东西部敕勒共十几个部落,均已归附叛军。

唯一一个特殊的,是斛律金所在的敕勒斛律部。斛律金当初放走贺拔胜之后,回去只说没追上,当时卫可孤也没有深究。但斛律金暗地里已经做好了离开的准备。去年十月卫可孤被刺之后,叛军内部一片混乱,斛律金趁机带领本部落族民离开怀朔,投奔了驻守云中的朔州刺史费穆。

当时朝廷的北讨大军全部退回长城以内,只留费穆一只部队固守云中,作为官军在长城外的最后一个据点。费穆这段时间招抚离散,四面拒敌,局面非常艰苦,但依旧在勉力支撑。前不久,贺拔胜刚来投奔,告知他宇文肱组织乡勇偷袭卫可孤得手,现在卫可孤已死,请他趁机出兵攻打武川。费穆高兴的同时又默然苦笑,卫可孤死了固然是好事,但武川毕竟还在叛军手里,云中的兵力太少,守城都捉襟见肘,主动出击基本就别想了。不过派人过去接应下宇文肱还是可以的。于是便下令召集骁勇之士跟贺拔胜赶去武川南河。结果人还没集齐,贺拔允和贺拔岳随后就到了,大家这才知道后续战事不利,贺拔度拔战死,其他人已经逃散。贺拔胜大哭一场,但事已至此,再回武川已经没有意义。兄弟三人便留在费穆军中。

斛律金率部来到云中之后,费穆喜出望外。斛律金的部落也是敕勒的大部落,这次能够离开叛军回归朝廷,意义重大。于是费穆立刻将喜讯上报朝廷。朝廷也很高兴,不再计较以前斛律金投敌的事情,还给他升了官,封为第二领民酋长。

领民酋长职位由北魏所设,主要授给依附朝廷的少数民族首领,分为第一领民酋长(从三品)、第二领民酋长(从四品)、第三领民酋长(从五品)三种。相比之下,斛律金原来所任的军主只不过是从七品。

斛律金谢过费穆,随后见过贺拔胜三兄弟,互相寒暄感慨一番,之后便带领本部族民在云中附近驻扎下来。

这段时间,官军也一直在遵循元渊的策略,在长城内积极练兵布防,没有主动出击。

从今年三月开始,北方形式出现了新的变化。原来胡太后再次临朝之后,觉得北方叛乱问题已经拖得太久了,为求迅速解决问题,想到了一个很大胆的主意。

她决定请柔然来帮忙,共同剿灭六镇叛军。

防御柔然可是当初设置六镇的主要目的,现在居然要请求曾经的敌人来对付六镇,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柔然可汗阿那瑰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六镇一直是柔然的眼中钉肉中刺,有这样的好机会焉能放过。于是阿那瑰亲自带领十万柔然精兵,出其不意,突然从后方对六镇的叛军发动袭击。

破六韩拔陵没料到北魏政府会做出这样的疯狂决定,加之柔然过来的都是精兵,战斗力强悍。叛军措手不及,从武川到怀朔接连战败,只好纷纷弃城撤退,最后一直被打到老家沃野。柔然连胜多场,开始停下来犒赏士卒分配战利品,暂缓了进攻的节奏,破六韩拔陵得以稍事喘息。

这时,元渊坐不住了,他毕竟才是正牌的北道大行台剿匪总司令,匪徒要是就这样被柔然给打没了,自己还能干啥?他即刻率众从平城出发,越过长城,一路向西扫荡叛军残余部队。

破六韩拔陵很生气,柔然欺负我也就算了,官军居然也敢趁乱过来打秋风。我打不过柔然还打不过你元渊么?他听闻元渊已经到达五原,便调集兵力,回头开始猛攻。叛军们把对柔然的怒火都发泄到官军身上,将元渊的部队打得落花流水,只好退守在五原城内不敢出来。

更狠的是,破六韩拔陵在攻打五原的同时,还派遣另一支部队绕到西边去攻打云中。元渊出发的时候,信心满满,为提高战斗力,他把贺拔三兄弟和很多精兵都从云中抽调到自己帐下。现在的云中城内已是无兵无将、弹尽粮绝的状态,很快就支持不住了。费穆思虑再三,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弃城南逃。他没敢直接回朝廷,而是先到秀荣投奔了尔朱荣。尔朱荣当时正在招募贤士,听闻费穆大名,遂热情款待,还主动花钱替他在朝内疏通。一切安排妥当之后,费穆回朝请罪。由于尔朱荣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费穆也确实独自坚守云中很长时间,功劳卓著,所以朝廷也没有追究。

不过对于元渊而言,云中失守,相当于回平城的主要道路被封死了。他现在孤军深入,有进无退,形式非常不妙。

元渊读过兵书,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如果不能尽快打破局面,很有可能会挂在这里。

打仗原来只是在兵书上看着好玩而已,真的亲临沙场进入角色,当真是处处凶险,步步杀机。自己厉兵秣马准备了这么久,依然出来就打了败仗。也怪自己过于自信,如果李崇老爷子在的话,不知道会怎么处理,但至少应该不会这么被动吧。

好在他身边还有于谨。

于谨依然沉静如水,并没有任何慌张的神情。他不仅熟读兵书,而且实战经验丰富,是个真正见过大世面,直面过生死的人。

当年于瑾曾率轻骑百人出塞侦察,在一座小山附近突然遭遇敌方数千名敕勒铁骑。于谨知道众寡悬殊,逃是逃不掉的,只能智取。便让手下众人分散到山坡各处策马扬尘,又派人到山顶假装指挥,显示己方人数众多,且已做好埋伏,想用空城计把敌方吓跑。敕勒骑兵虽然怀疑有伏兵,但这帮人平素骁勇善战,根本不知道害怕,依然继续进逼。

如果是一般人,这时候基本就大脑短路绝望等死了。

于谨不是一般人。

一计不成就再出一计,于瑾知道自己在塞外颇有威名,敌方就算不认识他的人,也应该认得他的马,便命两名手下骑自己的两匹战马突然冲了出去。于谨的战马一紫一黄,很容易辨识,敕勒骑兵以为是于谨本人要逃跑,便争先恐后地去追。于谨等敌军都过去之后,立即集合本部人马从后面冲出,射杀追兵。敌军来不及回马组织防守,顿时队伍大乱四散奔逃,于谨的部队大杀一通之后从容撤退。

眼下的形式虽然不是太好,但远没有当年那么严峻。

于谨盘算了一下,当下官军只是士气不太高而已,人数依然够用,粮草辎重也很充足,现在又有柔然作为援军,如果好好筹划,足以一战。眼前的问题是部队都挤在五原城内,调动部署非常困难,战略战术也难以施展。既然怀朔已经被柔然给打下来了,官军还是到那里更好。

贺拔胜等人同意于谨的观点。他们在怀朔防守了一年多的时间,比于谨更了解那里。

于谨把建议报告给元渊,元渊也同意了。既然没有更好的办法,就走一步看一步吧。

可是现在外面已经被破六韩拔陵给围得严严实实,想出去恐怕不太容易。

贺拔胜是突围专业户,这种露脸的机会绝不会让给别人,于是拍拍胸脯站出来说,小意思,我来给大家开路就行了。

贺拔胜于是在军中招募两百多名骁勇之士,打开云中的东门出战,大败破六韩拔陵的围城部队,斩首上百人。破六韩拔陵的部众都听过贺拔破胡的威名,眼见贺拔胜如此神勇,谁也不想让自己的人上前送死,纷纷后退,在东门外让出一个缺口。

于谨趁机调动大军,出东门向东北方向的怀朔进军,贺拔胜领军殿后。破六韩拔陵派人追击数次,均被贺拔胜击退。

叛军依然不依不饶,一直尾随在官军后面寻找袭击的机会。

于谨觉得这样不行。怀朔镇城距离五原大概百里有余,官军辎重甚多,行军较为缓慢。时间长了恐怕会有所闪失。必须狠狠地打一次歼灭战,彻底断了叛军追击的念头。

于是于谨和贺拔胜在退路两侧设下伏兵,等后面的追兵进入包围圈之后,三面夹击,三下五除二就将追兵歼灭殆尽。

这队倒霉的追兵是敕勒的斛律野谷禄部,一向以彪悍闻名,没想到这次撞到于谨的枪口上了,顷刻之间精锐尽灭,斛律野谷禄本人也死在乱军之中。其他追兵见此情景,再也不敢靠近。元渊的部队得以顺利进入怀朔。

到了怀朔之后,于谨分遣队伍安营扎寨,镇城内外协同一体,防守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同时,他对下一步的战略也已经有了初步的筹划。

于谨找到元渊,跟他说,现在叛军人数众多,光用武力是无法彻底解决的,总不能把六镇的人全杀光吧。我知道叛军内部有很多部落造反的意愿并不坚定,只是单纯的头脑发热或随大流而已,不如派人去悄悄劝说他们,跟他们讲明白利害关系,肯定可以离间成功。到时候破六韩拔陵变成光杆司令就好处理了。

元渊一听,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乃兵法中的上上策啊。不过这个只在书上见过,现实中真会有这种好事么?另外派谁去也是个问题,那帮叛军野蛮的很,各个部落语言又不通,别说劝降了,能顺利打个招呼不被砍死就不错了。

于谨说大王别担心,这个我也想好了。不用别人,我去就好。

原来于谨还有一手本事没跟大家展示过,就是精通北方多个部落的语言。他没带随从,也没带武器,单人独骑去拜访各个叛军部落首领。

于谨很了解这些叛军,他们都是尚武的部落,敬重英雄豪杰,因此越是这种大胆的行为反而越安全。况且此时叛军已经处于劣势,先是被柔然打得锐气尽失,上次斛律野谷禄部被歼也让他们心惊胆寒,现在正是劝降的好机会。

不出所料,劝降的过程相当顺利,除了被卫兵吓唬了几次之外,于谨基本没遇到任何危险。于谨口才过人,充分利用了现在的局势以及叛军内部存在的诸多矛盾,对叛军酋长晓以恩威祸福,很快就说服了西部敕勒酋长乜列河,乜列河决定即刻率本族三万多户投降元渊。其他还有几个部落表示要考虑考虑。

元渊闻言大喜,马上要过去亲自迎接乜列河。

于谨说大王你先别急。兵不厌诈,这个乜列河是不是真投降还不好说,大王贸然过去可能会有危险。即使是真投降,这么大的动作也肯定瞒不过破六韩拔陵,他势必会带兵阻止。如果叛军先占据险要地形,我们打起来会很困难,不如顺势用乜列河部作为诱饵,等破六韩拔陵离开险要之地,击败乜列河回营的时候我们再出击,必能一战成功。

元渊一脸懵圈地看着于谨,心说这个家伙咋如此腹黑,怎么啥鬼点子都能想出来?这不是拿乜列河跟破六韩拔陵兑子么?不知道乜列河发现自己被卖了会不会找他拼命。

不过既然于谨都计划好了,而且看起来很周密,元渊也就同意了。

不出于谨所料,破六韩拔陵得到乜列河倒戈的消息之后大怒,率众在路上据截击乜列河。破六韩拔陵的部队人多,而且占据了险要地形,很快就结束战斗,把乜列河的部众全部俘虏。就在叛军准备押着俘虏带着战利品准备回营的时候,于谨和贺拔胜突然领兵从侧面杀出,叛军刚打完胜仗正在松懈之际,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结果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队伍很快就被击溃,破六韩拔陵无奈只好下令扔下战利品撤退。于谨大获全胜,领着乜列河的部众回到怀朔向元渊复命。

乜列河不知自己刚被当了诱饵,只道是于谨领兵来接应他,救他部众于水火之中,因此对于谨感激涕零千恩万谢。他又到大营见过元渊,俯首谢罪。元渊安慰了几句,让他仍带着本部族人在附近驻扎,协助官军防守。

有乜列河作为榜样,后续又陆陆续续有多个部落投靠元渊,形式开始发生逆转,破六韩拔陵越来越被动。

这时,柔然那边也休整得差不多了,开始全力进攻沃野。破六韩拔陵硬着头皮领兵出战,被柔然打得大败,部下将士死伤甚众。破六韩拔陵觉得实在打不过柔然,没法再待在黄河以北了,便集合剩下的部队以及愿意跟随他的六镇镇民,打算南渡黄河再谋出路。

于谨敏锐地发现了叛军的动向,知道给叛军致命一击的时刻已经到了。他说服元渊出动了全部兵力,又联络了将军李叔仁的部队在黄河南岸作为配合。当破六韩拔陵部众渡河将近一半的时候,两岸官军同时杀出,纵兵邀击。两面夹击之下,叛军再也无力抵抗,只好大批大批地丢掉武器投降。破六韩拔陵势穷力竭,带着数百亲兵逃入大漠深处。

这一仗干净利落,叛军前后投降的总人数超过二十万,破六韩拔陵的叛乱终于在元渊和于谨的手中被彻底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