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1]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澹泊无以明志[3],非宁静无以致远[4]。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5],险躁则不能治性[6]。年与时驰[7],意与日去[8],遂成枯落[9],多不接世[10],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点评
在后世的戏曲、小说中,诸葛亮是被神化的人物,特别是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问世,“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于是一个燮理阴阳、神机莫测,能够呼风唤雨的虚幻人物就诞生了。其实作为历史人物的诸葛亮就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与军事家,至于文学地位,其人其文虽不及“三曹”彪炳后世,但《出师表》脍炙人口,一片忠心可鉴!澹泊与宁静作为人生修身之要,为治学者所必备,否则将一事无成。耐得住寂寞,静心澄虑,不为外界声华所干扰,是成大事者的必由之路。《淮南子》卷九《主术训》:“君人之道,处静以修身,俭约以率下。静则下不扰矣,俭则民不怨矣;下扰则政乱,民怨则德薄;政乱则贤者不为谋,德薄则勇者不为死。”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当与《淮南子》的这一段话有关联。
[1] 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曾隐居于隆中(今湖北襄阳西),有“卧龙”之誉。刘备三顾始见,后辅佐刘备立业蜀中。曹丕代汉后,刘备称帝于成都,以诸葛亮为丞相。后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 俭以养德:谓有所节制以修养德性。
[3] 澹泊:恬淡寡欲。
[4] 宁静:谓清静寡欲,不慕荣利。致远:实现远大的目标。
[5] 慆(tāo滔)慢:怠慢;怠惰。励精: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事业或工作。
[6] 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心养性。
[7] 年与时驰:谓年纪随时间的流逝渐长。
[8] 意与日去:谓意志随时间而消磨。
[9] 枯落:喻人年老衰残。
[10] 接世:谓为社会所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