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6

《庐山记》是中国文学史上流传最早、最完整的庐山游记作品,开辟了以游踪为主线写山水散文的新模式。本文记叙了庐山的地理位置、得名由来、景色风物以及相关传说,是了解晋宋之前庐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珍贵资料,曾为郦道元《水经注》所引用。

山在江州浔阳南,南滨宫亭,北对九江。九江之南为小江,山去小江三十里余。左挟彭蠡[1],右傍通川,引三江之流而据其会[2]

《山海经》云:“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一曰天子障。”彭泽也,山在其西,故旧语以所滨为彭蠡。

有匡续[3]先生者,出自殷、周之际,遁世隐时,潜居其下。或云续受道于仙人,而适游其岩,遂托室岩岫,即岩成馆,故时人谓其所止为神仙之庐而名焉。

其山大岭凡有七重,圆基周回,垂五百里,风雨之所摅[4],江山之所带。高岩仄宇[5],峭壁万寻[6],幽岫穿崖,人兽两绝。天将雨,则有白气先抟[7],而缨络[8]于山岭下。及至触石吐云,则倏忽而集。或大风振岩,逸响动谷,群籁竞奏,其声骇人。此其化不可测者矣。

众岭中,第三岭极高峻,人之所罕经也。昔太史公[9]东游,登其峰而遐观,南眺五湖,北望九江,东西肆目,若登天庭焉。

其岭下半里许有重岩,上有悬崖,傍有石室,即古仙之所居也。

其后有岩,汉董奉[10]复馆于岩下,常为人治病,法多神验,病愈者,令栽杏五株,数年之间,蔚然成林。计奉在人间近三百年,容状常如三十时,俄而升仙,绝迹于杏林。

其北岭两岩之间,常悬流遥霑[11],激势相趣。百余仞中,云气映天,望之若山有云雾焉。

其南岭临宫亭湖,下有神庙,即以宫亭为号,安侯世高[12]所感化,事在《安侯传》。

七岭同会于东,共成峰崿[13],其岩穷绝,莫有升之者。昔野夫见人著沙弥服,凌云直上。既至,则踞其峰,良久乃与云气俱灭,此似得道者。当时能文之士,咸为之异。又所止多奇,触象有异。

北背重阜[14],前带双流,所背之山,左有龙形,而右塔基焉。下有甘泉涌出,冷暖与寒暑相变,盈灭经水旱而不异。寻其源,出自于龙首也。

南对高峰,上有奇木,独绝于林表数十丈。其下似一层浮图,白鹤之所翔,玄云之所入也。

东南有香炉山,孤峰独秀起,游气笼其上,则氤氲若香烟。白云映其外,则炳然与众山殊别。将雨,则其下水气涌出如马车,盖此龙井之所吐。其左则翠林,青雀、白猿之所憩,玄鸟之所蛰。

西有石门,其状似双阙,壁立千余仞而瀑布流焉。其中鸟兽草木之美,灵药万物之奇,略举其异而已耳。

——东晋/释慧远/《庐山记》

*慧远(334—416):东晋高僧,净土宗始祖。俗姓贾,雁门郡楼烦(今山西省原平市沿沟乡茹岳村)人。二十一岁出家,师事释道安,后辗转徙居庐山,在此讲学传道三十余年,同居于长安的鸠摩罗什分庭抗礼。庐山至此成为南方佛教中心。学问渊博,善属文,曾与陶渊明、谢灵运交往。有集十二卷,多已佚,山水文学仅三篇传世。

[1]彭蠡(lǐ):鄱阳湖的旧称。

[2]会:汇。

[3]匡续:古代隐士,字君平,一说名俗或作裕,字子孝、君季。传说中为避战乱,隐居庐山,后学道长生。

[4]摅(shū):播散。

[5]仄宇:倾斜狭窄的空间。仄,倾斜而狭窄。宇,空间。

[6]寻:古代长度单位,成年男子张开双臂为一寻,长七到八尺。

[7]抟(tuán):盘旋。

[8]缨络:缠绕。

[9]太史公:此处指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公元前126年,司马迁曾登庐山考察大禹治水遗迹,并在《史记》中记述此事。这是“庐山”在典籍中的最早记录。

[10]董奉:东汉时期的名医,又名平,字君异,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少年学医,曾为小吏,后归隐回乡行医。

[11]悬流遥霑(zhān):瀑布从高处落下,远远地也能打湿人衣。霑,沾湿。

[12]安侯世高:指东汉时西域来华高僧安世高。安世高出家前为安息国(位于今伊朗高原与两河流域)太子,故来华后被称为安侯。

[13]崿(è):山崖。

[14]重阜(chóng fù):重叠的高山。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