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孩子听话,是因为我们有“希望孩子听话”这个前提
在上面的三种场景中,其实就包含着我们希望孩子听话的三个前提。
前提一
妈妈的核心点是:“把作业做完了才能去玩。”这个话对不对呢?这个观点非常正确,而且也是为了孩子着想。可是孩子是不明白的,也是不理解的。我们回头想想,我们小时候,父母对我们说过多少话,是父母认为正确的,而且是为了我们好,但是我们当时是不能理解的呢?在我的咨询案例中,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来到我这里,告诉我:“我最讨厌我父亲跟我交流了,而且最讨厌所有交流开头的第一句话,你知道是什么吗?”我很好奇,问这个已经身高一米八几的青年人:“是什么?”“我爸爸第一句话总是跟我说:‘我都是为了你好!’然后在这句话之后,才开始讲别的,所以我特别反感与他交流。”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父母和孩子交流的第一个前提是:我们作为父母,是为了孩子好,我的话是正确的。
前提二
第二个场景中,我们又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前提假设呢?那就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因为妈妈从她的经验来看,孩子刚刚休息完,吃完东西,是不可能会累的。那这是妈妈的经验和感受,而孩子还是觉得累,所以说这位妈妈否定了孩子的感受,而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强加给了孩子。也许我们从小也是被这样教育长大的,因为我们的感受没有被我们的父母所尊重,是被父母所否定的,所以我们也学会了这种否定孩子感受的方式。这是我们的第二个前提,就是总说:“孩子你要听话,因为我理解你的感受,知道你的感受,你没有自己的特别的感受。”
前提三
我们再看第三个场景。在第三个场景中父母的核心点是,姐姐就应该让着妹妹,应该照顾妹妹。这是一个社会道德规范,这个规范是从各个方面来要求我们的。比如父母、老师、长辈,我们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长辈尤其是父母总教育我们说,姐姐就是应该照顾妹妹,然后我们把它内化成我们自己身上的一种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当我们说这种话、孩子又不听的时候,我们会非常生气,因为否定这些就是否定了我们自己,否定了我们的价值观。所以我们觉得这样不对,孩子是不听话的。这就是让孩子听话的第三个前提:孩子不听我们的话,就是不尊重我们、否定我们。
总而言之,我们希望孩子听话的三个前提如下。
(1)“你要听话,我们是为了你好,我的话是正确的。”
(2)“我理解你的感受,我知道你的感受,你没有自己的特别的感受。”
(3)“如果你不听话,就是不尊重我们、否定我们。”
我们常说,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救人,也可以伤人。在人类进化的历史过程中,原本是没有语言的,远古时期的人类会发出一些警报或声音作为信号,比如原始社会的部落里发现有野兽来了,他们想用尖叫、手舞足蹈、做出很大的动作等方式来告诉同伴有危险,让同伴快跑,远离危险。那么这个部落的人,可能就会幸存下来。随着人类的进化,我们可能越来越多地使用工具,然后随着大脑的发展,语言慢慢地开始精细化,所以我们发展语言的目的是满足传递信息的需要。
我们说孩子不听话,首先我们要反思的是自己说的话,我们这样说是为了表达什么?你要传递一种什么信息?既然我们说的话孩子不听,也就是说你这种信息的传递是无效的。所以我们不应该先去追究信息接收者的问题,而应该思考信息发出者的问题,就是说话者自己本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