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学习力要素【目标】学习兴趣从一个好目标开始

对很多父母来说,孩子学习的短期目标是期末考,中期目标是小升初或中考,长期目标是高考。有一张在网上流传甚广的照片,摇篮里的宝宝身旁放了块牌子,“离高考还有6500天”——虽然是玩笑,但由此可见高考目标给每个家庭带来的压力。

那么,你做事情,是讨厌有目标,还是喜欢有目标?

有人喜欢目标,因为方向清晰,也因为实现目标后的成就感。有人则不希望太强调目标,因为目标意味着压力。还有人不相信目标,因为很多公司、单位也会定目标,但大家都不当真。

其实这几种感觉并不矛盾。目标会给人方向,也给压力;实现目标会让人有成就感,实现不了就会有挫败感。

不如我们换一个问法:追求轻松、享乐、自在,和追求目标、使命、意义感,哪个更快乐?

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两个人都隔离在家,都不用担心收入或其他事,也就是说,什么都不用做。其中一个,就确实是什么都不做,想睡觉就睡觉,想看电视就看电视,想锻炼身体就动一动,一切都随性。另一个人,他跟着视频学习无器械健身,给自己设定目标“四十天练出单手俯卧撑”,他还每天挑战烧一个新菜,拍照发朋友圈。你猜两个月下来,这两个人谁更开心?

肯定是第二个。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麦格尼格尔讲过一个研究结论:那些追求意义和使命的人生远比追求轻松享乐、逃避压力的人生更加幸福和快乐。强调一遍,我们的人生要想更快乐,应该是追求目标,而不是逃避压力。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玩电子游戏的原因。不仅是孩子,不少成年人也喜欢游戏,因为游戏里总是有清晰的目标,而他的人生呢,有很多要做的事,却未必有目标。

我们要记住第一点:有目标,才有方向感。目标实现了,就有成就感。

目标没实现呢?那更好,就可以继续这个游戏,继续走在追求目标的路上。你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孩子玩电子游戏时绝大部分是一次又一次失败,只有极少数时间才是实现目标的时刻。可为什么孩子玩游戏不怕失败?我们先记下这个问题,在后面的【应试力】一章中再深入讨论。

总之,很多父母缺乏定目标的意识和标准,也不具备跟孩子谈目标的能力。

学习任务安排≠目标

下面的表格是某个假期孩子完成假期作业后的学习时间安排表。

有些父母可能会说:“这个好呀,我也要给孩子做个任务表”,也有人会说:“我们早就列过这样的表,根本没用,你要不催还是不学”。

学习任务清单或者叫学习时间安排表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这些学习任务背后有没有设定目标,以及父母有没有就这些目标与孩子进行沟通。

如果在工作中,你接到领导交付的一张满满当当的待办清单,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大部分人看到一堆待办事项,只会充满压力,而不是意义感。

但是,一定如此吗?每个成年人看到排得满满的任务表都会感受到很大压力吗?不一定,有些人会两眼发亮,看到任务之后肾上腺素飙升,像公司老板、高校导师、创业者们一般会是这样的反应。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差别在于,他们看到的不是一堆要费心去想、费力去做的任务,而是看到了实现目标的一系列步骤。对他们来说,这些待办事项是拉近现实与目标之间距离的必要安排。

上面两者会有不同反应的区别只在于,任务背后有没有目标。

下面表格中是我儿子道道的假期学习目标,之前列的学习任务都是实现下列目标的必要安排。当这些目标是孩子认可和期待的,他才会对学习时间排表产生认同。

对成年人来说,有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或值得实现的使命,会让工作和人生都更加快乐、充实。对于孩子更是如此,孩子喜欢玩游戏是因为游戏中精心设计了目标,孩子讨厌学习、听到学习任务就厌烦,常常是因为学习目标出了问题。

目标没有设定好

目标没有沟通好

目标没有跟进

这些跟目标有关的事情,我们不能期待孩子自己搞定,这就需要学习力教练了。关于学习力的第一个要素【目标】,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掌握。

给孩子定一个好目标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些目标都有什么问题:

“多多努力提升语文成绩”

“增加原文阅读量,培养语感”

“两周内完成所有暑假作业”

“6个月背过3000英语单词”

“每天练习跳绳”

作为目标,这些都不合格。

我从前在阿里巴巴管培训,给新员工第一天上课的时候都会强调一个基础习惯:做任何事,在行动之前,先定目标,并且设定的目标要符合SMART原则。

我们常常感叹,定目标的技能不该在工作第一天才学习,应该在幼儿园就训练。

正因为学校从来不教这个,所以大量的人厌烦定目标,害怕讨论目标。

如果我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目标都符合SMART原则,那么我们一定会打心底觉得目标是个好东西。

SMART原则源自管理学,强调合格的目标要符合如下五点:

第一,Specific明确具体,不能含混。“多多努力提升语文成绩”这个目标不够具体,“期中考试语文成绩不低于85分”这个目标就是具体的。

第二,Measurable可衡量,也就是定量。“增加阅读量,培养语感”这样的目标没法度量,“每周读两本英语分级读物”就能度量了。你一个月读了8本书,就算100%完成了任务,读了5本就已经完成了目标的60%。

第三,Achievable可实现。一个好的目标,是孩子努努力能够实现的。有挑战性,但挑战又不至于大到令人丧失信心。这需要结合自己孩子的情况在难度上进行调节。“两周内完成全部暑假作业”,很可能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难以实现。也许父母想的是“期乎上得乎中”,两周做不完的话,三周做完也挺好。但这会养成唱高调的坏习惯,本质上是定目标的时候就不够尊重目标。

第四,Relevant相关性。订立的目标和其他目标或计划有一定关联,不是孤立的。“6个月背过3000个英语单词”,可是背过3000个单词这个目标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如果跟其他任何事情都没有关联,那它更像一件苦差,难以得到发自内心的认可。其实,背单词可以跟阅读更轻松关联,跟考试取得高分关联,跟孩子能帮奶奶解释电器按钮上的英文关联。

第五,Time-bound时限性。没有规定完成时间的目标,不能称之为目标,叫“美好的愿望”更适合。“每天练习跳绳”就没有体现时限,在孩子看来就像一个无期徒刑。如果改成“一个月内,每天练习10分钟跳绳,直到能每分钟连跳90下”,这样就好多了。另外,年龄越小的孩子,目标时限要越短。五六岁的孩子很难盯着三个月的目标去努力。

应用实例

一位妈妈给上三年级的孩子精心拟定了学习目标,但效果不好。

1.按时高效完成学校的作业

○遇到难题,先自己想,不会时求助妈妈或老师

○写作业做到“三个一”:一尺、一拳、一寸

○写作业做到“三个不”:头不抬、笔不停、嘴不动

2.读书:每天至少阅读30分钟(早起阅读30分钟+晚上 8:40~9:15)

3.英语阅读打卡:早起学完20分钟有效时间,下午学完20分钟有效时间

我们讨论之后,这位妈妈对学习目标进行了修改,请注意升级版计划中SMART原则的体现。

1.在4月30日前,把每天写作业的平均时长从2.5小时压缩到2小时。

2.每月读一本《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每晚散步时跟爸爸妈妈讨论主要角色的成长。

3.请爸爸网上搜索或求助专业人士,找到能解决孩子厌烦读英语、排斥背单词的方法。在一周内找到至少5条可行的做法,周六晚上家庭会议跟孩子一起讨论和规划。

跟孩子沟通目标

新冠疫情期间,孩子们在家上课,为了督促学习有几位家长建了“互助打气群”,结果没几天这个群就变成了“吐槽出气群”。一位妈妈说,刚开始在家学习的时候,她给孩子精心拟定了学习目标和每日时间安排表,“语数外、读写背,一三五、二四六”。孩子答应得也挺好,可真到学习的时候不催不动,催也不一定动。真可谓不学习母慈子孝,一学习鸡飞狗跳。为什么孩子的主动性这么差呢?

另一家的孩子比较小,刚上一年级,爸爸给儿子制订了每天一页纸的练字计划。结果,只有第一天完成了,后面每天顶多写半页,或者几行。爸爸很生气,要求儿子写不完不准起来。但当看到孩子坐在那儿磨屁股,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这位爸爸又生气又心疼。最后他干脆放弃管孩子学习了,说反正孩子还小,网课期间就当放长假了。

所以,当我说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要从定目标开始时,总有些爸妈会说,“我都能猜到我家孩子看到这些目标后的反应……”

在很多父母的经验中,很少有给孩子设定了一个目标,孩子会欢呼“太好了!我有一个目标了!我有奔头了!我有方向了……”的。

你以为这是他讨厌定目标?其实不是的。他只是讨厌你强加给他的目标。

怎样让孩子接受学习目标?爸爸妈妈往往会陷入3个常见误区。

第1个误区 听之任之 关于学习目标,有些父母完全听孩子的意见,美其名曰尊重孩子。但小学阶段的孩子,自己不可能定出合适的目标,家长若完全由着孩子的喜好来,实际上是放弃了作为父母的责任。

第2个误区 强加于人 基本上不给孩子拒绝的权利,当孩子表示不愿意接受目标时,父母想方设法地说服——威逼利诱、金钱诱惑、卖惨诉苦,用各种方式要求孩子接受目标。

第3个误区 只看数字 重分数、看定级——孩子学个钢琴,父母要求得学到几级;孩子学数学,父母要求得考到多少分……

以上这些做法,都跟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背道而驰,效果当然好不了。所以,我们在给孩子制订了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后,一定要重视跟孩子就目标进行沟通,沟通时要注意三个要点:

自主性 让孩子感觉目标是“我选择”的,一旦他对目标的难度、时限、达成方法等有了选择权,就会对目标更认同。

自主性的根本是尊重孩子,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其实道理不难理解,就像在工作中,如果领导直接扔给你一张表,说我给你订了今年的目标,你要是能完成奖金是多少,完不成的话……这种做法肯定会让你觉得很不舒服,对吧?但我们给孩子目标的时候,却往往会忘记这一点。

“自主性”不意味着完全放手由孩子自己制订目标,那样的话孩子很可能会把目标定在自己的“舒适区”,以现在的能力不怎么费力气就能完成。要和孩子讨论目标,甚至鼓励孩子跟你谈判。

胜任感 让孩子面对目标感觉“我能行”,努力一下是能做到的,而不会觉得太难、太累、太恐惧。

让孩子对目标有胜任感的关键是难度调控。好多父母总觉得制订的目标不难实现:一天30道数学题,不难啊;一天背20个新单词同时复习旧单词,不难啊;一星期写两篇作文,不难啊……结果发现孩子已经抗拒了,已经恐慌了,不相信自己能做到。

这些父母忘记了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关键不是你觉得难不难,而是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舒适区”原地踏步固然不好,但走得太远,孩子觉得太难,那就到了“恐慌区”。身处恐慌区是更不利于学习的,孩子不仅看到那个高不可及的目标会恐慌,见到你也会恐慌,根本无心学习。

学习通常发生在孩子现有水平往前走一步两步的地方,也就是“学习区”。只要将目标定在学习区,孩子就会有胜任感。

价值感 让孩子通过实现目标感觉“我有用”。注意这里的“有用”,不要说得太大太远,跟孩子讨论一下目标实现后会对他人(尤其是家人)产生什么帮助(他人需要),或者是否会增进和某人的关系(关系连接)。

譬如,你要求孩子数学每天要刷题30道,这个目标实现了能怎么样呢?你似乎只能说,做题多了考试才能得高分,以后能进好中学、好大学,再以后能找好工作……对于十来岁的孩子,“几年以后”跟“遥远的将来”是没区别的,这个目标的价值感就体现不出来。

“数学每天要刷题30道,然后出一页题考爸爸”,这样的目标,就有点我们说的“价值感”了。至少要做30道题,才能熟悉当天学习的内容,才会出题,才能考爸爸。考爸爸这件事,增加了关系连接,孩子就觉得这件事有价值感了。

学英语有什么价值感?可以在母亲节给妈妈写一张英文卡片,可以给奶奶翻译生活中遇到的英文单词,可以给妹妹讲英文故事。

学跆拳道有什么价值感?我儿子学跆拳道快三年了,至今热情不减,每周三早上都会主动提醒妈妈,“今天晚上有跆拳道课,别忘给我带衣服!”他的热情为什么能持续这么久呢?最重要的原因是,爷爷每隔几个月见到他都会问:“你学了什么新招式?赶紧教给我!”你看,孩子学跆拳道不是为了考级,什么黑带、红带、蓝带对他意义不大,“教给爷爷”这个目标增进了关系连接,让他觉得“我有用”。

总结一下,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从制订一个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开始,之后一定要注意跟孩子就目标进行沟通,保证最终确定的目标能让孩子感受到“我选择”“我能行”“我有用”。

应用实例

三年级男孩小林,作文很差,妈妈想让他多练笔,但一跟他商量读书练笔的事情,小林就排斥,根本不愿意谈。

后来,小林妈妈遵循沟通目标三原则,最终跟小林说通了。下面看看她是怎么灵活应用三原则的。

【自主性】

1.孩子,妈妈有些困惑,想跟你探讨一下。我最近听了一门课,是关于学习的。学过之后我发现,从前我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你,所以很多时候你并不乐意接受。现在我知道了,我需要学习尊重你的想法,相信你的判断和决策。但我初学乍练,很多时候肯定还会带出老习惯来。你要是愿意帮我,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就给我指出来:“妈妈,你这样可是强加你的想法给我啦。”

2.我先说我的想法和期待,以及我为什么这么想。我说这些不是为了强迫你接受,而是希望跟你探讨。你看可以吗?

3.我很期待你的作文能力可以提升。我的理由是:从长远来说,写作有助于整理思路、表达思想,是非常有价值的能力。就眼下来说,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比很大,如果你写作文一直这么困难,那必定会拖后腿。

4.为此,我查资料、问老师、咨询专家,给你做了墙上这些计划表、生活习惯记录表。但我刚刚意识到,我没有尊重你的意见。对写作文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能说说看吗?

【胜任感】

1.作文的本质是表达。先有素材,再有思路,再铺展成文。

2.分解目标,具体到每一步你都觉得自己努力一下就可以做到。咱们一起来试试,怎样分解比较靠谱。

3.比如,我们的大目标是每周一篇300字的作文。周一,定下话题。周二,我们一起散步半小时,就这个话题瞎聊,聊什么都行,不急着写下来。只要好玩,有意思,随便聊。周三,完成五张便签,每张便签上只要写一个词或一句话就行,这些词可能会出现在后面的作文中。周四……周五……

我们不求用这个方法能马上把作文写到多好,只要这样来个四周,你会发现写作文其实没那么痛苦。你觉得怎么样?你对每天的目标分解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

【价值感】

1.我能感觉到,一想到要写作文,你就很烦。你知道吗?妈妈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就是每年年底一到写工作汇报的时候,我就头疼。不过我比你轻松点,一年只有一次。

2.后来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首先,虽然这件事让我很痛苦,但不做不行,不做我的领导会批评我。其次,你爸爸帮我了呀!我写汇报的时候,他陪着我、跟我聊、帮我出主意、逗我笑,还给我捶背。写作文这件事让你这么痛苦,我也想陪你一起攻克。

3.你希望我怎么陪你呢?

4.你看这样好不好,你写,我也写,咱们写同一个主题。我们不是比赛,我只是希望能体味一下你的痛苦……哦,你不想这样啊。那这样好吗,你不感兴趣的作文,我替你写,你只要自己誊写一遍就可以交作业?同时,你要想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来写一篇,比如说,给×××写一封信,写什么都行,然后我陪你去邮局贴邮票寄出去。这个主意怎么样?……

target 工具【学习目标跟进挂图】

确定了目标,就要跟进。不然目标就是个假大空的笑话,孩子也会养成不尊重目标的坏习惯。但要是每天追问孩子,不仅麻烦而且惹人生厌,所以用上这个工具吧。

举例:为孩子背诵20首古诗而定的目标挂图

学习目标跟进挂图的要点:

1.醒目 挂图要够大(A3纸或A2纸大小),最好手绘彩色的,挂在墙上。

2.简明 只体现目标的关键数据。比如案例中这个挂图,主要体现记住的古诗的数目,而没有体现每天花的时间、背诵的熟练程度等。

3.胜败 找一个“对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来体现进度是超前还是落后。在这个案例挂图中,虚拟了一头毛驴,它每天都会背一首古诗,而我们要打败它。

4.更新 设定一个每天重复的闹钟,定时和孩子一起更新数据。这一点很重要,目标需要天天被提醒。

教练任务

1.我家孩子现在要定一个关于_______________的目标

2.对这个主题具体设定目标,并检查是符合全部SMART要求的

□Specific明确具体

□Measurable可衡量

□Achievable可实现

□Relevant相关性

□Time-bound时限性

3.跟孩子沟通目标

“我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能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学习目标跟进挂图”草图,然后跟孩子一起手绘大图,贴到墙上。

关于【目标】常见问题

问:任何学习都要定目标并且做“目标跟进挂图”吗?

答:并不是。

一个阶段只要定一两个重要的目标并跟进就可以了。目标多了,反而重点不清,顾此失彼。

有些学习,孩子已经乐在其中,养成了好的习惯,那就不用定目标了。

有些学习,现在着急也没用,那么可以暂时放一放,下个阶段再重点定目标攻破。

有些学习,父母心里有目标就好了,不用让孩子知道,不用提醒孩子盯着目标。

有个山东的家庭,孩子英语成绩很差,妈妈开始的做法是:督促孩子完成学校作业,每天陪孩子背单词半小时,每周让孩子上两个小时辅导班。一年下来,孩子提起英语就厌烦。后来妈妈调整了做法:首先降低难度,将目标定为每周学3个新单词,且不用记写法,只需认读。每天分三到五次学习加提示,总时长也不超过半小时。为了不让孩子反感,妈妈没有跟孩子强调目标数字,也不强制检测学习效果,只是自己心里有数。几个月下来,孩子找回了自信和兴趣,跟上了班级的节奏。

所以,我们做孩子的学习力教练,不是生搬硬套方法,而是在理解原则和前因后果的基础上,结合孩子的特定情况来实施。

真正的“因材施教”,只有父母才能做到。

问:孩子根本不愿意跟我讨论目标,我也没办法呀。

答:那你得先就“让孩子愿意跟我交流”定一个目标了,可以参考第4章的【倾听技能】,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