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4年/列文虎克的微观世界
安东尼·范·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1632—1723)
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
图为1982年南非特兰斯凯的邮票,展现了安东尼·范·列文虎克的头像,他是第一位观察并描述单细胞有机体的科学家。
精子(1677),细胞核(1831),细胞学说(1838),电子显微镜(1931)
1674年,荷兰科学家安东尼·范·列文虎克发现了一个充满未知物种的新世界,其中的居民数量超过了一亿兆。也是在这一年,他观察到了单细胞有机体,将它们称为微生物和小动物。他是最著名的生物科学家之一,也是微生物学的创始人,但他只接受过有限的正规教育,只会用一种语言书写—即他的母语荷兰语,并且从未撰写过任何著作或科学论文。
列文虎克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市出生,并且几乎在那里度过了一生。他与著名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生活在同一时代。列文虎克经营布料生意,但是他真正热爱的是自己的业余爱好:研磨透镜。据说,他是在阅读了博学的英国人罗伯特·胡克于1665年所著的《显微观察》之后,才得到启发开始钻研显微镜。胡克在这本书中普及了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他是第一个观察软木塞显微切片的人,并据此创造了“cells”(细胞)一词。
自1673年起,40岁的列文虎克开始与伦敦的皇家学会通信,他用非正式的荷兰文写了数百封信件,描述他的显微观察结果。这样的通信维持了50年,直至他去世的那一天。他观察的对象包括原生生物(1674)、细菌(1676)以及毛细血管、肌纤维、植物组织,还有各种生物的精子。这些观察结果的细致详尽要归功于他高超的透镜研磨技巧,它们的放大倍率高达样本实际大小的275倍,而且影像清晰明亮。相反,早期的显微镜只能达到20~30倍放大效果。终其一生,列文虎克手工制作了400~500面透镜,以及大约25台显微镜,他的专业技术始终处于保密状态。
放大透镜的使用可追溯至古亚述及古罗马时期。大约在1590年,第一台使用多个透镜的复合显微镜就已发明面世,这些显微镜是胡克使用的基本工具,并且直至20世纪,生物学家们也是使用这样的显微镜。如今的光学显微镜拥有1 000~2 000倍的放大倍数,而生物学领域使用的电子显微镜甚至可以放大两百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