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O进阶之路:从安全工程师到首席安全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信息化与企业伴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设备在中国企业广泛使用,信息化便开始了。所谓的信息化是有主语的,它是一个企业运行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国企业信息化大体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85年前后的会计信息化,当时中国的产业主要是来料加工委托制造,在这样的业务场景下,最先被信息化的是企业财务流程,即把会计制度要求嵌入软件中,这样就容易把钱、税、银管控起来。会计信息化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的办公信息化,随着珠三角大发展、建设浦东战略、开辟长三角经济,市场经济活跃,企业收费软件、计费软件和会计核算软件得到大力发展。在90年代后期,尤其1995年之后,Windows 95发布,图形UI易于学习和操作,计算机也大降价。这时企业办公人员的信息化市场才算有规模地发展起来。此时Windows 95能进行局域网联网,微软还发布了SQL Server共享型大型关系数据库,这样的技术条件有利于私营企业进行各部门和各岗位联动,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防止“跑冒滴漏”。

第三个阶段是21世纪的内部流程信息化,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是关键事件。从此,中国企业规模性发展起来,企业数量多了,企业规模大了。不过,大量企业要依赖出口制造。所以,彼时中国很多企业都依赖外向型资本、技术和订单。而外国公司为了管控中国本土合作伙伴,实现全球资源整合、联动,会强制要求一些大的合作伙伴必须上线ERP,以形成良好的产供销计划、数据的同步变更。所以,ERP于2000年之后在中国大地流行起来。所以,这个阶段是通过ERP、CRM等软件将企业内部流程进行了信息化。

第四个阶段是2005年前后,当时中国最普遍的问题就是“电荒”。为什么会出现电荒?因为当时生产速度快,到达了生产产能最高峰。当然,这也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前夜。中国企业不仅数量多了,规模大了,并且走出本地、本省,开始全中国发展了,有的甚至多行业发展。与此同时,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政府要求大力发展宽带、WiFi,后者的普及、提速、降价,为中国企业全国信息化打下了联网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大型企业发现原来各地子公司各自为政的信息化建设已导致通信交流不畅,由此,中国企业信息化进入新阶段—系统大集中,即借助全国化、集团化、Web B/S软件这样的机遇,统一集团财务、统一集团HR、统一集团工作流审批协同。这样的信息化进程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使得企业集团总部上收权力,所以这个阶段的信息化可以称为权力集中信息化,这一进程使得总部的高管可以跳过中层,直接下达任务并考核企业的一线神经末梢岗位,实现扁平化管理。

第五个阶段是2010年左右的产品销售信息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大量企业需要甩库存。正好,中国互联网具有人口规模红利,互联网技术拥有聚合全国消费者的天生优势,于是中国电子商务在大规模甩货的背景下发展起来了。淘宝第一届“双11”正是2009年11月11日,这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尝到甜头的中国企业纷纷在网上开店甩货、投放数字营销广告。产品销售信息化让中国企业跳过了中间商,开始直接触达消费者。

第六个阶段是2015年前后的IT设施云化。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互联网+”战略。在过去的5年,中国企业已经尝到了电子商务的甜头,而2015年这一年,一个中国本土概念也在迅猛试验,那就是O2O,即线上线下融合。拥有大量线下实业的中国企业趋之若鹜。滴滴打车、滴滴代驾一时风头无两。而中国企业信息化在这一年也到达一个高潮,那就是中国云计算的大力发展。基于IaaS、PaaS和SaaS,不同的企业利用不同的云计算服务来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业务流程移动化,BYOD让员工用自己的设备办公,也进一步加速了业务流转效率。而随着云计算带来的集聚效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使下一波信息化蓄势待发。

回顾40年来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信息化与业务开拓正是中国企业能够超高速发展的内在双核驱动,在业务高速发展、市场飞速扩大的时候,信息化是有效支撑组织从小变大的经脉;而当业务受挫、竞争加剧时,则信息化前移成为转型升级的探路灯,正是这种交互升级使得企业得以升华。因此,最早是全球环境变化要求中国企业必须信息化,但后来,中国企业得益于信息化,解决了一个个问题,迈过了一个个沟壑。综上所述,信息化与企业伴生,信息化加持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