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尘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2章 牵霞织锦

李宏在现实中并不是一个擅长交际的人,而在网上则不同。他不仅在亲友间组建了几个聊天群,而且积极穿梭期间穿针引线,促进大家的相互联系。在战友群中是如此,在同学群中也是一个不甘寂寞的活跃分子。他在积极转发佳文美图的同时,亦抒发自己的心声。如在一次同学聚会前夕,他就即兴作了一首《同窗颂》:

八十年代事纷繁,电大首开中文班。

教学手段称先进,学员参差更无双。

家业虽异志趣同,不肯辜负好时光。

拖儿带女老书生,意气风发少年狂。

不问前程但耕耘,唯愿此生了无憾。

数载艰辛度学海,一朝登岸也昂扬。

时过境迁真意在,师生情谊传美谈。

网络联通虽无碍,素面未谋终有憾。

同窗相约会狮城,把酒吟风兴味长。

从此时空难阻隔,天南地北颂安康。

尽管李宏的不少诗作被饱读诗书的同学笑谑为“打油诗”,但他却毫不介意,仍乐此不疲。他也知道自己的即兴之作虽有古诗之貌,却不合格律之规,只是形似而已。但打油诗也是诗,据说发源于唐朝,之后经久不衰,在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即使如鲁迅、郭沫若那样的大文豪也曾运用过。

李宏认为:人们的所思所想不论寄寓于何种语言形式,只要能表情达意就行,与其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鹦鹉学舌,倒不如随心所欲、直抒胸臆来得更便捷畅快!

由于李宏时不时地会在群里发些即兴之作,渐渐地也影响到了一双儿女。

女儿李亦婷正读初三,面临中考,压力山大。一天晚上,家人都睡了,她还在做作业。疲倦的她,推开窗户,让清凉的夜风吹拂自己热胀的头颅。望着星光点点的夜空和四周寂静昏暗的楼房,心中忽有一股思绪袭来,便在桌旁的白板上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曾经逍遥意气高,

如今书卷把人熬。

终年俯首如一日,

只为一搏战中考。

李亦婷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在去年有六百多人参加的全市中学生知识竞赛中名列前茅,因此进入了学校特设的培优班。但也正因为如此,她比一般的同学更辛苦,一天要做两份作业(本班和培优班的),最迟的一次做到凌晨四点多,当她站在临街的水槽前刷牙准备就寝时,街上已出现了零星的晨练者。学习的艰辛并没有吓倒李亦婷,因为她一直牢记着这句名言:“知识的根是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的。”她希望自己眼下的辛苦能换来日后的甘甜。

父亲和姐姐的诗情也影响到了年方9岁的李亦斌。有一次,他在看完抗日电视剧《马上天下》后,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日本歁中国,

中国时当弱。

一旦中国强,

狗日见阎王。

李亦斌喜欢看电视,也善模仿,记忆还特别好。比如电视剧《马上天下》的主人公——八路军某部旅长陈秋石,在喝粥时唱的家乡歌谣:“大米稀饭似白银,沉在碗底亮晶晶,舌头一舔刮肚里,勤俭持家不丢人。”他听后就记下了,还模仿他的动作一反往常粗枝大叶的习惯,将饭碗舔得溜滑精光。孩子的好学和稚嫩的模仿,让李宏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光明前景。

眼下,李宏全神贯注于写作。他喜欢到有山有水的地方去放纵自己的文思。一方小木凳,一个文件夹,一支自来水笔,就是他写作的全部家当。随意地坐在湖畔溪侧,一边欣赏水光山色,一边构思编织着自己的文字锦缎。渴了,喝一口山泉水;累了,站起来四处走走,随手拾起一颗小石子抛向绿波荡漾的水中,欣赏那乍然四溅的水花和颤微微地向外扩散的涟漪,仿佛在影影绰绰的粼粼波光中重新审视那如梦如幻的似水年华……

写作,是份没有退休的职业,只要你活着,脑子运转正常,你的工作就永远不会结束;写作,如同种庄稼,却不受季节气候的影响,收获也永无定期,只要你辛勤劳作总有收割的那一天。想通了,看开了,也就心平气和了,离收获的日子大概也就不会很远了……李宏如是想,如是望,又觉得这想望似乎虚无飘渺的不近人间烟火。于是,他轻轻地摇了摇头,嘴角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重新坐回小木凳,继续精心织造着他那如山岚如涟漪般的华彩乐章。

“爸,您想让这本书出版吗?”李亦婷不知什么时候背着书包牵着弟弟站在李宏身边。她这一问,问醒了正沉迷于遐想中的李宏。

“想呀,做梦都想!”李宏毫不隐讳地回答女儿,“不过,那得让人家认可才行,不是光想就能实现的。否则,岂不成了一厢情愿和孤芳自赏?!”

李宏不失幽默地承接和圆转了这颗来自孩子的“霹雳球”。

“我想您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写得又是真实的生活体验,一定会有人慧眼识珠的!”李亦婷善解人意地安慰道。

“对、对,老爸是最棒的!”正在往水中扔石子的李亦斌也适时地插了一句。

“嗬,你们对老爸倒是满有信心的嘛!”李宏望着眼前已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女儿和虽未长成但却神气十足的儿子,欣慰地说道:“谢谢你们的美言和支持!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愿能感动上帝,也派个神仙什么的来助我一臂之力才好!”

“哈哈哈……”父子仨不约而同地爆发出开怀的笑声,在这阳光明丽、波光闪烁的峡谷间久久地回旋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