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征求意见
李宏这次参赛,虽未实现出书的愿望,但收获还是不小的,起码知道了自己在写作方面还有些基础,可以朝这方面努力。此外,在探索人类深层情感方面也多少有些收获。
这年中秋,李宏在“新华园”(新华书店同事群)里发了这样一段祝词:
当年,
我们萍水相逢于书山学海;
如今,
我们劳燕纷飞于异地城厢。
虽然,
我们天各一方,
俗事缠身,
然墨香浸染的身躯,
书魂萦绕的心灵是不会改变的。
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嬗变,
不论你走到哪一步,
过得怎么样?
请多珍重!
在中秋、
国庆双节来临之际,
我祝愿各位:
节日快乐!
家业兴旺!!
幸福安康!!!
昔日的同事们纷纷给予热烈的回应。其中,周静兰的表现令人喜忧参半。她先在给李宏的微信中发了一帧一颗红心在两个男女胸间轮跳的动画;继而,在朋友圈里发了一篇题为《坠满相思的月亮》的文章;之后,又发了一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动画图标。此举让李宏浮想联翩……如果当初我不那么任性、冷漠,不那么执着于学业,又有网络信使相助,结局是不是还有别的可能?然也仅此而已,因为两人均已结婚生子,各有自己的家庭……往事如风,春梦如烟,又岂是若干个“如果”能够界定?
事到如今,李宏才真正理解和体会到南宋著名爱国词人陆游那几声穿透人心的无声呐喊:“错、错、错!”、“莫、莫、莫!”
出于对作品所涉事项的严谨和准确性的考虑,李宏想征求一下女主角原型之一周静兰的意见,但又不无顾忌:她会怎么看,会不会以为自己“贼心不死”,还在向她腆脸示好?或会因为文中涉及当年的伤心事而心存芥蒂——不予理睬?这样的想法着实让他纠结了好一阵子:不征求她的意见,可以保持应有的自尊,但却难以知道作品的得失和分寸;征求她的意见,或能得到相应的反馈,但颜面却有可能不保,甚或陷于被拒、被冷漠的难堪。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因为他想通了:只要对完善作品有好处,个人受点委屈又算什么?人家之所以有这样或那样的反应,还不是因为自己当年给人家造成的创痛太深?你自己当年也曾暗自许诺:只要对方好,自己就是受再大的委屈也是理所应当的!这样一想,心里就平衡了,而且无论对方作出怎样的反应,对于完善作品无疑都是大补之药,因为这才是正常的人物心理表现,是不可多得的活生生的写作素材。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他通过微信向周静兰发出了这样的信息:
“静兰你好!拙作拟更名为《重生之旅》,另加一副标题——与死神擦肩而过者的心路历程。不知你对拙作初稿的印象如何?有何修改意见?”
微信发出之后,李宏就在耐心地等待着,期间每隔十多分钟就要查看一下,以免错过可能的交流时机。
微信是上午9:05发出的,直到下午2:26才收到对方的回复。两者相距5小时21分。期间,究竟是因为对方未及时看到信息,还是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局外人不得而知,但回复的内容却大大地出乎李宏的预料:一个微笑图标+大拇指图标。
这样的回复似乎什么都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就单个图标而言,微笑的含意有些隐讳,不好界定;竖拇指,则通常表示赞赏。将二者并列,意思就好理解得多了,那就是一个“OK”。舍此,难道还会有别的什么解释?想到此,李宏无声地笑了:这静兰还真是与众不同,她怎么就会想出这样出人意表的神回复呢?古人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大概也就是这个境界了!无论怎么说,自己还是比当年的陆游要幸运得多,至少“落井下石”还是有回声的……
“爸,您这儿写得不好!”
正当李宏还在咂摸那个神回复之际,上初中的儿子放学回来了。他指着电脑屏幕上一段人物描写的文字一本正经地提醒道。
“哪儿不好?”
李宏一怔,随即反问。
“小说要把人写活,主要通过神态和动作描写,让读者能清楚地知道这个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身份,文化修养等等。”
“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套在读者身上,要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判断,只要描写到位,就能让人一目了然。关键要引起读者的思考。”
“嗬,真看不出来,你还有这一套!”李宏不禁对儿子刮目相看,“谁教你的?”
“嗨,我们老师就是这么说的,书里也是这么写的!”李亦斌理直气壮地说。
“行,儿子好样的!”李宏竖起拇指夸儿子,“好好学,将来你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对于这调皮捣蛋的老二,李宏夫妇平日里没少伤脑筋。但这小家伙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喜欢看书,尤其对三国、水浒、史记故事中的人物更是烂熟于心。所以,他能对小说中的人物描写侃侃而谈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刻,李宏的眼里是满满的欣赏与爱意。
亦斌见父亲肯定了自己的想法,也是一脸的得意。他眉毛一扬,嘴唇一嘬,一曲悠扬的哨音伴着轻快的跨栏动作飘向左近的书房。而李宏则盯着电脑,思谋着如何修改当前的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