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至今还保留着袁隆平院士写的一些亲笔信。这是20世纪80至90年代,我在他手下担任分管科研和外事的副主任时,他写的一些信函,主要是写给我的,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原件,是很珍贵的资料。那个时候的情况是:
1.20世纪7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研发在中国取得成功,引起国际关注,袁隆平开始成为国际名人。他除了在国内继续引领杂交水稻新发展外,还向国外传授杂交水稻技术,开展国际合作。在国内外忙碌奔波的同时,他收获了诸多国际奖项。
2.杂交水稻研究从籼型三系杂交稻向两系杂交稻,尤其是亚种间杂交稻发展,逐步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和进展。虽然还有很多难关,但袁隆平一直以科学的策略稳稳地把握着它的发展方向。
3.成立不到十年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还处在边建设边组织和培养人才、推广科研成果、协调国内协作攻关等多项工作的繁忙阶段,很多具体决策都压到了袁隆平头上。
4.由一个偏远山城农校的普通教师,转换为统领有100多名职工的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专业研究所的领军人这个角色,袁隆平还需要积累经验,需要培养得力助手,需要建设人才队伍。
5.处于55到65岁这个年龄段的袁隆平,由于常年劳累,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他患有多种疾病,如肩背肌肉劳损、过敏性胃肠炎等。他一直在进行治疗。加上当时他的家属还在安江,他只好在长沙和安江两地之间奔波,而更多的时间是在国内外出差。
6.当时交通、通讯不太方便,长途电话也很难打。通过信函进行联系,成了我们之间沟通的主要渠道。一封平信从安江寄到长沙,顺利的话需要三四天。
这些信函牵涉的内容繁杂,大多是与工作有关的。不了解一点背景,想读懂这些信函里的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虽然是当事人,但也只能选择重点,结合当时的情况作简要说明,希望可以帮助读者尽可能了解得多一点。
毛昌祥
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