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报告
2020年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
2020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既经历了新冠肺炎的突然暴发,也迎来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在这一年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圳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要交出优异答卷,为深圳推进文化建设和全民阅读工作指明了方向。在这一年里,深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一手抓阵地建设,一手抓服务创新,不断提升全民阅读的社会影响和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打造全民阅读的“深圳模式”,较好地满足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为深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2020年深圳全民阅读工作回顾
2020年,深圳以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在全面回顾40年开展全民阅读取得辉煌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不断夯实全民阅读基础,加大服务创新力度,并在建立长效机制、拓展活动影响、深化区域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实现了新跨越。
(一)围绕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主题,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
深圳全民阅读是随着经济特区的发展而不断成长壮大的。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历届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包括全民阅读在内的文化建设工作,较早建成了深圳书城、深圳图书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培育了深圳读书月等阅读推广活动品牌,出台了全民阅读专项条例,形成了浓郁的书香城市氛围,深圳也因阅读而成为受人尊重的城市,并荣获“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全民阅读经验受到全国瞩目。
2020年,深圳以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策划举办了系列主题全民阅读活动,回顾经济特区发展的辉煌成就,推动其在更高起点上更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更好地为经济特区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二十一届“深圳读书月”作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系列活动中重要的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紧扣主题主线,以阅读的微观视角生动展现经济特区“四十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吹响“新征程催人奋进”的时代号角。“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主题书展在六大书城同时举办,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主题组织展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等近300种主题出版物,掀起新一轮学习庆祝热潮。主题图书《为什么是深圳》获评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之年度特别致敬图书,在深圳书展上大受欢迎,引起广泛共鸣。“‘阅读让城市更有温度’特区40年历程回顾展”首次全面梳理特区阅读文化的发展成就与精彩瞬间,展出历届书市、书展门票、“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证书等珍贵实物,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展。“40年,奋斗在特区”则通过知识分享和真人秀的创新形式,邀请马立安、胡野秋、张梁、孙霄、王诺诺等在不同领域与特区共同成长的奋斗者代表,以个人化的叙述带领读者从不同角度认识深圳,了解城市改革发展的生动脉络。各区各系统也紧扣主题主线,组织开展了共读分享、征文演讲、知识竞答等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庆祝氛围。
深圳图书馆策划举办“从文献看深圳——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地方文献展”“筑迹——基建工程兵拓荒记忆照片展”“特区40周年·深圳知多少”线上答题活动、《深圳文献·深圳人著作目录》(文学卷)新书发布暨“深圳文学四十年”研讨会、“阅读·深圳”经典诗文朗诵会、“深圳记忆”文化之旅、“鹏程礼赞”大型原创诗书画巡回展、主题图书展等系列主题活动,以高品质的文化活动献礼特区40年。其中,“从文献看深圳——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地方文献展”分为寻根、崛起、融合、风物、示范等5个部分,以实体文献+图文展板+多媒体播放的形式,通过110幅展板、280余幅图片、3.5万文字和现场展出的80余册/件珍贵文献,勾勒出深圳从6700多年前发展至今的脉络,并创新推出“VR看展”,展出2个月参观读者8万人次,随后还在光明区、佛山市等地巡展。《深圳文献·深圳人著作目录》(文学卷)收录949位深圳著作人的3615部文学作品,以著作目录的形式汇集深圳文学累累硕果,系统反映特区40年文学成就,是“深圳学派”建设的重要成果展示。
(二)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用阅读的力量温暖城市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圳广大市民经历了极度恐慌、茫然无措的心路历程,中小学停课,公共场所停业,给市民的生活带来诸多困难与不便。全市图书馆、书店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闭馆停业。在宅家生活中,广大市民也慢慢在阅读中找到慰藉和精神力量。为满足宅家市民和广大青少年的阅读需求,全市全民阅读服务机构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开展“以读攻毒”系列活动,让阅读慰藉人们恐惧紧张的心灵,从阅读中汲取知识的力量点亮精神灯塔,也让大家足不出户畅游书海。
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公共图书馆在落实防控措施后有序恢复开放,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深圳图书馆完善“图书馆之城”到馆预约系统,方便读者实名预约进馆。采取动态管理模式,科学控制在馆人数规模。会同全国公共图书馆制作《共战“疫”不孤“读”》抖音视频表达祝福与关切,为武汉加油。与深圳晚报社联合发布安心家书,向为抗疫作出突出贡献的深圳援鄂医护人员和深圳一线医护工作者赠送“安心读书卡”。全方位宣传普及防疫知识,提供精准抗疫舆情信息服务,征集资料保存“深圳记疫”。精心策划推出健康专栏、系列数字资源推介专题、线上“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安全”公益课、心理“抗疫”系列公益直播课程等活动,提升市民健康信息素养。官方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服务不间断及时发布消息,解答读者疑问,举办线上活动。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在疫情特殊时期开展主题为“深圳记疫·人间有爱”的文献资料征集,征集文献与文艺作品3000余件。
深圳图书馆积极拓展线上服务助力市民宅家阅读,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为读者不间断地提供优质服务和丰富的数字资源。暂停到馆服务期间新媒体服务图文阅读量达1051.2万人次,粉丝总数突破120万人,其中微博粉丝数46万人,位列全国公共图书馆微博粉丝数第2位,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发布的长微博《宅在家里怎么“天天向上”?不急,深图海量数字资源满足您!全免费!》阅读量达16.6万人次,创单条原创长微博阅读数新纪录。2020年3月,基于微信小程序端建立的“数字阅读馆”开通,整合QQ阅读、云图有声数字图书馆、哪吒看书、龙源期刊网、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等9家数据库,集成“深图视听”“深图记忆”“深图书单”等本地资源,数字资源总量超30余万种,其中电子图书近8万册,期刊3万期,各类听书资源近19万集,截至12月底访问量达143.2万人次,资源总访问量达790.4万篇次。深圳市阅读联合会还在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的时期,组织会员开展一系列线上阅读活动,倡导以“读”攻毒,引领市民读者获取知识力量,积蓄前行动力。
深圳书城、简阅书吧等实体书店依托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打造直播荐书、线上讲座、社群运营等文化菜单。深圳晚报社联合喜马拉雅开展“众志成城 圳在声援——深圳市民抗击疫情全民朗读行动”,用声音引发广泛共鸣,传递共克时艰的情感和力量。三叶草故事家族推出“共读:书香少年 知识战疫”线上科普系列讲座,科学讲解病毒知识。深圳读书会聚焦心理健康教育,推出“战‘疫’不焦虑指南”系列公益直播分享,帮助读者缓解疫情带来的负面情绪和压力。
(三)创新举办第二届深圳书展,掀起深圳阅读新热潮
在成功举办首届“南国书香节暨深圳书展”的基础上,深圳积极筹办第二届深圳书展,着力打造新的全民阅读品牌。经周密策划,2020南国书香节暨第二届深圳书展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于2020年11月27日至12月6日成功举办,为深圳市民读者带来持续10天的图书盛宴。通过图书展销和配套文化活动,掀起又一次全民阅读热潮。据统计,主分会场共吸引48万余人次参与,图书销售交易笔数超过10万单,码洋2018.6万元。在疫情影响、电商冲击等多重不利条件下逆市上扬,成为当年全国时间最长、模式最新、销量最高的城市书展,充分展示了深圳市民购书、读书的热情。
本届书展以“全面小康 书香芬芳”为主题,设有深圳书城中心城及外广场1个主会场和5大书城、3个书吧分会场,通过“1+5+3”布局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区域均衡化发展。书展期间,主分会场集中展销全国500家优质出版机构约20万种精品图书,联动开展100余项阅读文化活动。全城关注、全民参与,再次展示了深圳实体书业领跑全国的实力与韧劲。书展期间亮相名家近30位,共开展活动50余场,刘震云、蒋方舟、李文儒、阎晶明、黄灯、沈石溪、曹文轩、伍美珍等亮相书展,中信出版社还邀请知名作家、医生、设计师、音乐人和教育工作者进校园、企业和社区,为市民奉献了精彩的暖秋阅读盛会。
本届书展创造性地采用室内与户外相结合的形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为读者打造全新的文化生活方式。书展将深圳书城中心城5000余平方米的乐园广场搭建成书香弥漫的露天盛会,邀请68家优质出版发行机构“出摊”展销近20万册精品图书,辅以琳琅满目的文创精品、趣味十足的互动游戏、读书品茗的休闲区域,以及音乐会、电影放映、名家分享等精彩纷呈的公共文化活动,营造了全新的、开放的美好生活方式体验空间,成为亲子家庭周末出行的热门目的地,展现了先行示范区的文化品位。书展还首次将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10点,更有24小时书吧为市民读者彻夜服务,不但为市民读者提供了丰富温馨的文化夜生活,而且对实体书业参与“夜间经济”新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中信出版集团负责人表示,晚上9点之后仍有不少读者在书展现场读书选书,温馨的景象让所有出版人深受感动,也备感振奋。
国内各大主流媒体持续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纷纷围绕“读书月进入‘书展时间’”展开专题报道,中国新闻社刊登《这个排名,深圳又位列全国榜首》文章,盛赞深圳充满活力的阅读文化生态,《晶报》发表社论《深圳书展用阅读与文字搭建了一个巨大的“场”》。全市投入近4000个户外移动终端高频传播书展资讯,开发主题条漫、大V直播、名家VLOG、互动H5等产品,运用市民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形式和渠道扩大宣传,全网阅读量突破1.96亿人次,使书展成为重要的城市话题。
(四)积极拓展全民阅读阵地,城市阅读空间更加丰富多彩
全民阅读阵地建设是全民阅读服务的物质基础,是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载体。2020年,深圳不断拓展全民阅读阵地范围,统筹推进全民阅读阵地建设,加快推进“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建设和“图书馆之城”建设,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城市阅读空间。
高标准规划建设湾区书城,概念设计获市主要领导肯定。深圳书城光明城、大鹏城完成立项,盐田城、坪山数字出版总部基地以及深汕书城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公共书吧加快布局,新建开业南头古城、市人才公园等10家书吧,全市书吧达50家。深圳书城中心城北区经过升级改造,以全新面貌于2020年10月28日重新开业。新增特色文艺建筑书海梯田、光之塔、书墙等配套设施,成为市民文化休闲新打卡点。改造后的中心城作为国内首个AI智慧书城,新增智能机器人、听书瀑布屏、智慧大数据、儿童多媒体互动等AI科技体验设备。其中,书海梯田成为中心城美丽的景观,读者可在错落有致的梯田上看书休息,从不同高度俯瞰书城。在书海梯田还设立了深圳市首个听书瀑布屏,点一下屏幕上的书可在线听书,也可通过扫码将选定的书“装”进手机里,边走边听。经过全新改造,中心城科技感和体验感更强,阅读空间更加舒适、时尚。
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夯实基层阅读服务基础。全市除坪山区4个新成立的街道外74个街道均已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市街道、社区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95%、100%。各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架构基本建成,宝安、盐田、龙岗等区在全国率先实现总分馆人财物垂直管理。各区区级图书馆全部建成图书馆理事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决策水平和服务效能稳步提升。深圳第二图书馆正式开工兴建,深圳图书馆“南书房”完成升级改造。新采购30台自助图书馆陆续提供服务,完成13个服务点的优化调整。
创新建设高品质文化生活空间,积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旅游中心融合发展试点、“粤书吧”建设试点工作,全市6家书吧被列入全省首批“粤书吧”试点名单:盐田区以文旅融合理念创新打造“灯塔图书馆”,成为市民“网红打卡点”;罗湖区悠·图书馆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坪山区近年创设的多家“城市书房”成为城区文化亮点;龙华区吸引社会力量共建共享20所“城市书房”;光明区布点51台“书香亭”自助图书机;大鹏新区联合网红民宿精心打造“书香民宿”为市民打造高品质文化生活空间。
各大书城创新经营思路,使用腾讯看点直播等新媒体,开展阅读ING、对话大家等直播荐书和文化交流活动,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在全国大书城排名中,深圳书城中心城、南山城、罗湖城分别位列第三、第五和第七,其中南山城、罗湖城排名较去年均有提升。首次组织实施了深圳“实体书店赋能计划”,开展深圳特色书店巡礼,展现“书店之都”风采。发起“40年40家深圳最美书店”评选,参与人次超30万。举办“深爱书店·圳在赋能”转型升级经验交流会,共吸引100多位实体书店的从业者、行业专家到会参与。实施实体书店扶持计划,16家书店(书城)获得2183万元资助,帮助书店克服困难稳步发展。
(五)精心策划深圳读书月活动,进一步激发全社会阅读热情
读书月作为城市的重要文化名片,也是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和城市的“文化闹钟”。读书月举办20年来,一直坚持服务创新、内容创新和方式创新,内容日益丰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全城瞩目的文化盛典。
本届读书月立足建设“城市文明典范”的战略定位,围绕“读书让生活更加多彩,阅读让城市更有温度”年度主题,加强统筹策划,注重质量提升,在新形势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发挥阅读关怀个人成长、推动城市发展的温暖作用,彰显“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示范效应,展现了特区建立40年来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精神。
本届读书月站在新十年的新起点上,大力实施品牌提升计划,通过资源整合与统筹策划巩固经典品牌、扶持各区精品,促成了深圳读书月与深圳书展两大市级阅读品牌的首次联动,推出了“特别推荐:金秋阅读菜单”的品牌矩阵,建构了“一周一主题”“一区一品牌”的创新架构。共开展各类阅读活动290项,丰富多彩的阅读文化活动以各种方式吸引1000余万人次参与。读书月期间,深圳再次面向市民发放10万张、价值400万元的“惠读书”文惠券,以“真金白银”落实文化惠民,引发“抢券”购书热潮,广受市民好评。
本届读书月结合各区实际和发展特色,打造与都市生活、海洋文化、自然资源、诗词朗诵、劳动者文学等相结合的精品阅读项目,邀请各区承办单位“一把手”分享推荐,形成了鲜明的阅读亮点,形成了“一区一品牌”特色。首次走进深汕特别合作区,策划开展的“飞跃深汕:朗诵之星,闪亮未来”朗诵大赛吸引了全区四镇25所学校师生踊跃参与,在合作区建设热土上扬起阵阵书香,真正实现了“10+1”区书香满城的全面覆盖。本届读书月还首设“一周一主题”板块,通过设立社区、青年、校园、企业等四大“读书周”主题,深入基层单位、走进基层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文化活动。上千场基层阅读活动均可在创新推出的“深圳读书月”微信小程序上浏览查询,大大提升了活动参与率。小程序上线以来,浏览量突破118万,培育活跃用户近11万人。通过资讯阅读、活动查询、直播互动、打卡积分等多元功能,开辟了全新的、永不落幕的线上参与平台。
本届读书月十分重视品牌提升和品牌引领。“年度十大好书”“年度十大童书”评选突出阅读品位引领,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评委坐镇,受到出版界广泛关注,获奖信息第一时间被各类图书电商网站列为“热搜”,被称为国内最公平、最具影响力的选书活动,被誉为全国书业风向标。强化在细分领域的阅读引领作用,打造多层次、立体化风向标。连续6年举办的“晨星杯”中国原创科幻大赛,已成为全国科幻圈最具影响力的顶级赛事之一。第三届“全国十大劳动者文学好书榜”已由小规模活动成长为受到全国关注的重点项目,与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相得益彰。“自然博物图书奖”“自然童书奖”等主题图书评选,在全国率先倡导自然阅读、博物阅读,成为专业领域的重大奖项。主宾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围绕“我所看到的未来”年度观念,邀请尤瓦尔·赫拉利、悉达多·穆克吉、苏世民、吴军、薄世宁等16位嘉宾展开4场5G跨国连线和9场沉浸式演讲,吸引近3000万网友在线观看。此外,施瓦布、马未都、樊登等名家也以短视频的形式为读书月鼓与呼。
(六)策划举办系列全民阅读活动,进一步彰显“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风采
尽管受疫情影响,大型活动举办受限,深圳还是创新思路,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系列阅读主题活动,传递阅读温暖,激发阅读热情。
第五届“共读半小时”活动首次联动湖北,粤鄂澳近150家图书馆、超过430个共读点,用共同的阅读活动,传递文字蕴涵的理性与大爱,以优秀文化凝聚共识、积聚力量,传递对抗击疫情主战场的湖北人民的祝福和关爱。活动以“我愿”为主题,以“自发自主,一人阅读,不限形式,读出精彩”为口号,开启“1+4+N”多会场阅读模式,首次引入“AR”技术,实现线上共读,并通过新华社、网易云、今日头条等新媒体进行直播,在线观看人次超过53万,各类新闻媒体报道230余篇次。第四届“阅在深秋”公共读书活动围绕“知识服务”“分众阅读”“特色馆藏”“公共空间”“深圳记忆”等关键词开展活动,举办时长较上年翻了一倍,参与人数再创新高,吸引近140万人次参与,读特App直播观看近4万人次,新浪官方微博相关博文阅读总数达125万。深圳图书馆、福田区图书馆“绘本嘉年华(深圳·福田)”项目分别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颁发的“阅读推广星级单位”“阅读推广优秀项目”称号。
成功举办2020年粤港澳“4·23世界读书日”“阅读,伴我成长”创作比赛,联动开展全国“图书馆故事”短视频作品征集活动、“签·约世界”2020年青少年书签设计交流活动、第十届“书香岭南·悦读生活”摄影作品征集、第二届全国“图书馆杯”主题图像创意设计征集活动等,深化大湾区全民阅读合作。策划举办2020“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发布及推介、少儿“阅经典”系列活动、“王牌讲书人”线上活动等。策划举办“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人文讲坛·儒家/道家文化研习社”等活动。
实施“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推广计划”, “抗击疫情全民朗读”“青工读写素养提升计划”“阅读推广人下基层”等39个项目吸引了约180万人次参与。深圳书城中心城创新策划重磅文化活动“名家私人书单”,聘请文化学者、知名作家、媒体人担任“选书顾问”,为读者开具更多高品质、高水准、个性化的“私人书单”,进一步建构名家与读者深度交流的路径,提升读书品位与文化氛围。深圳书城南山城创新开展“轻松学会发明创新”系列科普讲座,以发明知识科普、创新方法讲解、创意灵感启发为主要内容,通过宣扬科普阅读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本来书店策划举办的“深港共读,双城同感”深港青年阅读交流活动,首次推动深圳出版、深圳选书在香港20余家实体书店设立专柜大规模展销,并组织两地作家学者与市民读者围绕共读人物金庸、张爱玲展开分享交流,吸引6000余人次线下参与、上万名读者线上观看。时间行者文化书店创新打造“阅行深圳”城市文化公益导览活动,结合深圳主题读物与深圳文化地标策划设计多条主题导览线路,并配套多语种服务,为游客、来深建设者及深圳市民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深圳文化搭建桥梁。
(七)加强未成年人阅读服务,全力提升未成年人和弱势群体阅读服务水平
未成年人阅读关乎城市的未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领域,也一直是深圳全民阅读推广的重点。2020年,深圳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推广计划。
深入实施中小学图书馆“常青藤”行动计划,新增前海小学、宝安区崛起双语实验学校、洪湖小学等加盟,已有146所学校加盟“常青藤”项目。积极开展基层业务辅导,支持中小学学校图书馆升级改造项目。开展阅读推广人/作家进校园活动,邀请刘耀辉、伍美珍、葛竞、庄海燕、郭翔、谢倩霓等作家及阅读推广人前往学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参与活动师生达15000人次,受到广大学校师生欢迎。采用线上结合线下的方式举办公益讲座,邀请国内著名阅读推广人、儿童文学专家、省特级教师、专科医生、心理学家等名家为广大家长普及家庭教育、儿童心理、科学育儿等知识,内容涵盖了亲子关系、儿童阅读、儿童情绪管理、青春期教育、小升初、多动症、自闭症等多个主题,受到广泛好评。
深入开展“亲蓓蕾”早期阅读培养计划,推出“红姐姐讲故事”“智慧宝宝手工”“卡通乐园”“放飞梦想小舞台”“Fun Party”等系列幼儿阅读活动。继续开展亲子共读经典公益大讲堂,秉承“经典生活化,生活经典化”的理念,组织孩子和父母一起参与,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通过持续3年的共同学习,让孩子在爱与鼓励的互动中变换多种形式诵读经典。继续开展“喜阅365亲子共读推广活动”,更新和补充了共读推广内容,增加了0至3岁读物、专供家长学习如何指导儿童阅读和亲子教育类的书籍,并在每周六下午举办“梧桐树下”故事屋活动。策划举办名著新编短剧大赛,推动中小学生经典阅读和戏剧普及。积极组织“梅、兰、竹、菊 、荷”国学社、国艺团活动,弘扬文学、国乐、棋弈、书画、舞蹈、茶艺插画等传统国学与国艺。继续开展“少图义教——名师讲堂”主题活动,邀请更多优秀教师参与,通过视频讲述故事的方式分享推荐图书。
加强特殊群体阅读关爱,推进实现文化权利公平。进一步关爱帮扶弱势阅读群体,组织开展贯穿全年的阅读关爱活动。彩虹花公益小书房“梦想书包”为流动儿童家庭提供书籍及儿童阅读指导,为10所来深建设者子女聚集学校投放书籍近两万册,受益流动儿童家庭超过1万户。爱阅公益基金会“阅芽计划”上线“爱阅公益”小程序,发放“阅芽包”35201个,5年来累计发放“阅芽包”13万多个,受益家庭超10万户。幸福慈善基金会“悦读童年”童书共读公益项目服务龙岗区29所来深建设者子女聚集学校,5年来共送出优质童书超两万册,阅读课程460场。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和市群众文化学会等发起援建隆麻村图书馆,助力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隆麻村精准扶贫。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等援建的广东紫金县凤安镇佛岭小学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启用了“人人阅共享图书系统”,并为当地孩子举办了读书会活动。
(八)加快推进阅读载体创新,为市民提供全民阅读信息和优质数字阅读资源
疫情产生了新的阅读需求,催生了众多新业态,对全民阅读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2020年,深圳因势利导,加强阅读载体创新,较好地满足了市民的阅读需求。
读书月期间,深圳创新推出“深圳读书月”微信小程序,打造集新闻资讯、书目推荐、预约报名、活动打卡、直播互动、票券申领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线上平台。读者可通过小程序按时间、按区域查询读书月活动,亦可智能查询当前距离最近的活动情况。读者每日登录、浏览分享、参与投票、观看直播、打卡活动均可累积“阅读积分”,兑换“阅读好礼”,用小程序记载每一次阅读行为。联合喜马拉雅、腾讯看点、新浪深圳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策划开展新阅读活动,提升数字阅读的覆盖面与吸引力。传统品牌活动“经典诗文朗诵会”首次采用5G传输技术,向多个分会场的读者奉上视听盛宴。读书月经典品牌活动“赠书献爱心”也创新探索线上参与模式,联合腾讯看点共同发起“阅过山川,益起读书”公益活动,鼓励读者累积数字阅读时长,为贫困地区与困难群体换捐纸质图书,在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交互联动中推动全民阅读全面持续深入开展。为适应消费场景向线上转移的趋势,深圳书城推出“深圳书城VIP”小程序,通过汇聚品牌文化资源,整合线上线下业务,进一步创新商业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书城由图书供应商向知识服务商转型。
深圳图书馆发布“深图视听”读者活动库,整合该馆优质讲座资源,并面向馆员开展“我来荐书”短视频活动,与抖音平台、“创客云课”等项目结合,不断丰富视频内容。启动“云上图书馆·码上阅读”进社区活动,全市110余台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率先开通扫码阅读电子图书功能,市民持手机扫码即可免费阅读数字资源。联合喜马拉雅、海恒智能跨界合作,推出“王牌讲书人”线上讲书活动,吸引5400余位读者关注。推出“深图网络公开课”线上艺术名师课系列活动,包括弹钢琴、吹葫芦丝、跳恰恰舞、学工笔画、弹古琴等艺术类视频资源,丰富市民文化休闲生活。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开通 “读联体”数字阅读平台,面向青少年儿童群体,提供有声绘本、国学经典、益智启蒙、历史名著等方面的视频、音频资源近百万册(集),满足青少年儿童的阅读学习需求。开展“‘真是没想到’奇趣科学知识大展览”“悦享动漫,快乐阅读”等读者线上活动。
(九)加快推进精品出版和数字出版转型,丰富本土全民阅读内容
2020年,深圳积极实施精品出版计划,支持本土出版社提高原创出版能力,深入打造青春读物类、地理人文类等主流产品线,推出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精品图书。
海天出版社围绕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主题,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方面策划了《为什么是深圳》《向深圳学习》《深圳先行示范丛书》《深圳》《鹏城飞歌》《深圳,深圳》等28套47种主题出版物。《为什么是深圳》入选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这是该社选题首次入选,实现了海天入选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零突破”,发行量超过5万册。《中国汉字美学史》获第三十三届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李诚全集》《造就中国人:阅读与国民教育》《寒门之暖》《笨蛋,问题在战略》获第三十三届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为什么是深圳》荣获第二十一届深圳读书月2020“年度十大好书”年度特别致敬图书。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围绕“我们深圳”的主题策划推出系列主题好、文本好、质量较高的纪实作品,出版了《袁庚传奇: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纪念版》《城中村:消失中的城市》《光影之城:电影中的深圳》《园岭叙事:深圳社区记忆》《深圳已然是故乡:街巷志》《钢琴城事:但昭义和他的弟子们》《漂洋过海来深圳》等有一定影响的深圳原创精品,策划出版的《深圳大事记1978—2020》成功入选广东省委宣传部主题出版项目。
(十)深入开展全民阅读研究,为未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进入新时代,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长,城市发展定位对全民阅读也提出了新要求。2020年又是“十三五”和《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的收官之年,需要加强对全民阅读开展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和回顾,在分析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擘画未来发展蓝图。
深入开展全民阅读理论研究,发布《2020年深圳阅读指数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深圳阅读指数近3年稳步提升,整体阅读环境日臻完善,居民阅读习惯不断养成和强化,图书阅读率、报纸阅读率、期刊阅读率及数字化阅读率远高于全国水平,阅读者数量也持续增长。随着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的日趋成熟,居民阅读认知、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的不断强化,阅读文化开始悄然形成并滋养和汇入深圳的城市文化精神。编著出版《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0》蓝皮书,汇集2019年深圳全民阅读领域的推广成果、先进经验、发展研判等,从特稿、总报告、阅读综合研究、“深圳读书月”研究、数字阅读研究、图书馆研究、阅读平台研究和阅读空间研究等8个板块探讨阅读研究与实践,成为了解深圳全民阅读的窗口和必读书。
科学编制《深圳读书月发展规划(2021—2030)》。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要求和建设城市文明典范的定位,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开展规划研究,起草了规划草案,在阐明规划制定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读书月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了未来10年读书月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规划将在征求各方意见后正式发布,将引领深圳读书月高质量发展。
发布《2020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之后,通过大数据分析,从服务使用情况和读者性别、年龄、阅读喜好等角度,多方位揭示深圳市民的阅读习惯和特点,展示深圳人的各项阅读之最。完成《深圳市“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少儿阅读数据分析报告》,对全市3至13岁少儿读者在2019年全年的借阅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布《2019年度“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报告》,涵盖全市650家公共图书馆的事实数据,展示深圳“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历程。完成《深圳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研究编制工作。通过“十三五”评估、对标分析和用户调研完成发展现状研究,通过城市发展环境、文化发展环境和行业发展环境扫描完成发展图景描绘,在此基础上形成规划草案并经理事会审议通过。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建立青少年阅读大数据分析平台——阅读榜,通过收集青少年阅读大数据,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分析并掌握青少年的阅读现状、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以深入分析深圳地区少年儿童阅读指数。召开首届深圳“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未成年人服务研讨会暨“少儿智慧银行”总结会,总结6年来“少儿智慧银行”项目的工作成果,分享全市各馆未成年人服务情况及经验,共同探讨未成年人服务发展路径。
2020年,深圳全民阅读工作稳步推进,在一些方面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较好地满足了市民的文化需求。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深圳全民阅读工作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定位和市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足,需要下大力气通过加大投入和工作创新不断加以解决。
一是全民阅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原特区内外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的现象仍很明显,全民阅读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升,发展不够充分,全社会参与全民阅读的潜力释放不够,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全民阅读服务的效率还有待提升。
二是全民阅读政策保障还存在薄弱环节。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公益事业,需要政府持续有效地投入,需要随着城市发展和市民文化需求水平提升不断提高服务供给水平。目前,全民阅读工作虽具备了基本的保障条件,但持续投入的长效机制还未建立,基层服务保障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筹划多年的项目建设如“全民阅读基金”还未切实落实。
三是全民阅读服务的效能有待提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技术快速迭代,市民阅读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发展变化的趋势。特别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后,高质量发展成为全民阅读发展的主题,全民阅读服务也需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需要根据市民阅读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提升服务的精细化、精准性和有效性。
四是全民阅读的统筹协调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全民阅读作为重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涉及党委、政府多个部门,需全社会动员、参与。目前,市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各部门、单位之间沟通协调机制还不够顺畅。
五是全社会参与全民阅读的积极性还需进一步激发。深圳社会组织发达,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服务的积极性较高,需进一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建设,搭建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全民阅读的平台,更好地集聚全社会资源,进一步打造“政府倡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媒体支持”的“深圳模式”。
六是对全民阅读前瞻性和理论性问题研究不够充分。当前,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们休闲方式不断变化,市民阅读的内容和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形成城市文明典范的示范作用,需加快构建与城市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全民阅读服务供给能力。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研究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求。
二、2021年深圳全民阅读展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全面实施的开局之年。对于深圳而言,“十四五”时期是深圳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的第一个五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全面铺开和纵深推进,深圳文化发展也将迎来新的起点,围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20—2025)》《深圳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深圳的全民阅读工作将以打造城市文明典范、构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新目标和新使命,不断因应日趋多元化、个性化、高端化的城市阅读文化需求,进一步完善阅读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深化探索全民阅读模式创新,丰富全民阅读活动内容,完善阅读文化公共服务体系,以长效机制提升全民阅读效能,为建设先行示范区提供良好的阅读文化环境,以优异成绩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致意献礼。
(一)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全面促进全民阅读工作
作为100年来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的领导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在艰苦卓绝、筚路蓝缕的百年征途中,引领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落后国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国家主权的完全独立自主,再到改革开放后一跃而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转变,实现了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此之际,党和国家将迎来一个纪念党的百年历史、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的热潮。作为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经济特区和新兴城市,深圳40年来取得了惊人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仅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更是印证了党和国家改革开放国策的正确和伟大。时至今日,深圳经济特区在新的时代起点上将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中央要求,需要深圳在未来推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在如上领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为未来国家发展作出新的示范性贡献。其中,作为深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阅读文化已成为深圳的一张名片,“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的获得,既是国际层面对深圳全民阅读工作的高度认可,也是深圳代表国家获得的城市荣光。2021年,深圳全民阅读将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核心主题,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推动全民阅读再上新台阶。
一方面,在党和国家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和新起点的历史节点,依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良好平台,借助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时机,深圳在推动经济社会更好发展的同时,始终重视文化建设,深入推动全民阅读发展,建设学习型城市和书香社会,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阅读文化经验,结合大湾区规划和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要求,统筹谋划未来5至10年包括“图书馆之城”建设在内的全民阅读发展规划,高起点描绘全民阅读先行示范的全新蓝图,指引全民阅读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要精心进行主题组织策划,积极开展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致意献礼活动。全民阅读是深圳40年来城市文化发展成就的重要体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过程中,要以全民阅读成果展示、探索党建书吧等方式,围绕相关主题举办系列重大出版阅读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阅读氛围,激发广大市民投身国家和城市建设的热情。立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施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出版计划和原创精品图书扶持计划,策划举办系列展示宣讲,特别是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暨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6月1日“国际儿童节”、7月1日的建党日、9月9日“国家图书馆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组织策划开展相关主题演讲、经典诵读、读书征文、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多读书、读好书。完善深圳市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工作机制,增强其统筹协调功能,研究制定《深圳市书香社会建设测评体系》,推动高质量书香社会建设工作,扩大全民阅读的影响,营造良好的书香社会氛围。
(二)进一步完善公共阅读空间网络,提升“图书馆之城”建设和服务水平
2021年,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加强与市司法局、深圳市人大的沟通协调,加快推进《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试行)》修订进程,为进一步完善深圳的公共阅读空间网络、提升“图书馆之城”建设和服务水平奠定新的法治根基。编制出台《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21—2025)》,为全面达成“图书馆之城”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抓手。以实施《深圳市加快推进重大文体设施建设规划》为契机,加快推进深圳第二图书馆建设,2021年在完成该馆专业设备中立库、分拣、调阅等系统设备功能招标需求修改,配合工务署实施招标采购;推进该馆信息化工程功能设计和申报;推动该馆开办费的编制工作,稳步推动该馆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支持新设立行政区和新区建设区级图书馆,推进基层图书馆建设改造和资源整合,合理规划建设街道、社区图书馆;稳定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规模,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功能,继续开展自助图书馆管理创新与志愿服务工作,切实提高利用率;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加强特色资源建设总体布局与协作协调,积极建设各类特色图书馆,在目前146所学校加盟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常青藤”馆校合作计划,完善图书馆服务网络。
深化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区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全面推进区级图书馆总分馆人财物垂直管理,完成“十四五”时期重点项目实施方案——“城市图书馆一体化”“垂直型总分馆模式”“基层图书馆提升工程”,为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提供研究支撑,力争实行图书馆总分馆垂直管理的区达到4个以上。在全市381家公共图书馆、235台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和67台书香亭实现“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加快推进资源更新,完善全市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协调采购与合理利用机制,发挥存量文献效能。针对东部地区17个城市基层图书馆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梳理分析,提出未来基层图书馆发展策略,搭建以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为特征的社区阅读中心建设试点。以“图书馆之城”云平台建设为契机,构建多元化、高科技化的图书馆服务平台;加强大数据技术应用开发,完善“图书馆之城”数据分析平台,全面推进图书馆服务数据可视化。加强读者数据分析研究,及时跟进阅读需求变化,推进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三)直面实体书店的困境和书城模式面临的挑战,探索书城、书店、书吧的书业经营与公共服务新形式
作为全国实体书店的一大创举,深圳的书城模式是突破传统书业经营模式,将书业、文化、商业、设计、创意、展览等在书城空间进行融合,充分发挥平台聚合效应,形成体验式书城业态和书业跨界融合的商业模式。放眼全国乃至全球,深圳的书城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运营方式,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但与此同时,由于数字阅读对纸质图书市场份额的挤压之势不可逆转,线上渠道分蚀带来实体书店销售下滑之势不可逆转,而商业地产纷纷在文化转向上持续探索,其带来的高效化、时尚化、品质化体验,提高消费者期望值,书城过去所具有的强文化属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受到挑战。在2021年,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的空间布局,另一方面要改变新建书城、书吧尚未形成有效盈利模式、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的局面。加快推进书城书吧建设,推动湾区书城早日立项建设,高标准规划湾区书城及民俗馆项目,打造“人文湾区”新地标。积极推动光明书城、大鹏书城尽快明确投资运营模式,科学规划盐田书城、坪山数字出版总部基地和深汕书城的建设定位,争取陆续明确选址意向。加快公共书吧建设,在各街道、公园、高校等布局街道书店、社区书吧,争取2021年新增书吧3至5家,落地智能书栈5个。深度挖掘书城平台价值,开拓书城+会展、书城+博物馆等多元发展模式,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构建“智慧书城”“智慧书业”,促进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打造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运营的智慧书业和智慧书城样板。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着力推动空间场景数字化的研发与运用,构建消费新模式、数字化新体验。持续完善掌上书城平台,深耕垂直产业领域,尝试跨界合作创新,发展特色电商业务,构建数字化产业生态。与出版社加强战略合作,建立名家资源库,探索成立“全国新书首发中心”,打造全国书业风向标。
与作为国有文化企业的书城相类似,民营实体书店同样受到因数字阅读对纸质图书市场份额的挤压和线上渠道分蚀带来实体书店销售下滑的深刻影响,其经营的举步维艰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实体书店不仅关系到企业本身的经营盈亏,更是关系到城市文化生态的好坏,要推动实体书店创新发展,就要探索出台深圳实体书店发展扶持办法,继续开展“实体书店赋能计划”,为实体书店提供相应支持,帮助书店应对经营成本上升、盈利水平下降甚至持续亏损、走向倒闭的不利态势。通过持续举行最美书店评选,加强对入选书店的宣传推广力度,引导实体书店立足自身发展实际,突出发展特色,向特色化、精品化、专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打造社区文化生活中心和城市文化符号。鼓励和支持民营实体书店策划各类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举办讲座、论坛、读书交流等活动,形成书业经营和公共服务的新模式。
(四)推陈出新,继往开来,创新举办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
深圳读书月开展20年来,有效激发了深圳市民的阅读热情,引领了全国全民阅读风潮,为学习型城市建设和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正因为这一高贵的坚持,让这座年轻的城市因阅读而受人尊重,崇尚读书、热爱读书成为当今深圳人的新风尚。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了深圳建设城市文明典范的战略定位,要求深圳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成为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引领者。在此背景下,应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要求与中宣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实施《深圳读书月发展规划(2021—2030)》,进一步提升读书月的影响力,打造引领全国、对标国际、先行示范的城市文化名片,而举办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将是迈出中长期发展重要的第一步。
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应提前做好策划工作,紧扣时代和年度主题,贴近市民阅读需求变化,突出活动质量和实效,大力营造文化氛围,调动广泛参与。深入实施读书月品牌提升计划,加强宣传阅读领域的“深圳观念”,不断创新活动策划思路,积极探索活动召集人机制,实现品牌跨界联合,发挥“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示范作用,为我国全民阅读促进工作提供“深圳方案”,打造全民阅读的“深圳样本”,努力将读书月构建成国际一流的城市读书文化品牌。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阅读“平台”,以读书月为平台强化阅读科技赋能,丰富数字阅读产品的内容、载体和形式,大力推广优质电子书、有声读物、多媒体阅读、可视化阅读产品,通过“深圳读书月”微信小程序等线上平台提升活动知晓度和参与率,推动深圳读书月突破时空界限,打造永不落幕的深圳读书月。
(五)全力办好第三届深圳书展,形塑城市书展新势力
一个好的书展是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许多知名城市都有自己知名的书展,国内如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香港书展、上海书展、羊城书展(南国书香节),国外如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纽约书展、波隆纳书展等,均已成为各自城市的文化品牌。作为深圳书展的承办者,深圳出版集团应充分利用深圳会展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以书城为平台,以文化为纽带,积极承接广告策展业务,延伸展会服务链条,增强业务盈利能力。立足文化创意及文化消费业态,致力于将深圳书展打造为集专业会展、创意市集、市民嘉年华为一体的阅读狂欢节,通过商业化运作的方式,拉动销售增长,带旺书展人气,提升文化符号价值,扩大品牌市场影响力。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第二届深圳书展通过节展结合、室内与户外结合,创新探索夜间经济等方式,实现各类新书发布、名家分享活动与温馨阅读夜、读书论坛、经典诗文朗诵会等读书月品牌活动同步开展,提升了深圳书展的影响力,积累了在非常时期办展的宝贵经验。
2021年,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完全消除,深圳书展依然有可能延续上一届的办展时间和办展方式。但出于加强书展的品牌培育计划,第三届深圳书展应固定办展时间、办展形式,有助于受众形成品牌记忆。此外,要提前开展统筹策划,除了在展陈方式上继续充分利用展销空间规划“美学生活馆”“阅读绽放区”“书画艺术展”“创意书生活”等文创区域,引入茶艺、花艺、瓷艺等生活精品,提供多元化全景式的文化消费体验之外,还要进一步强化书展选品能力,结合大数据分析督促相关出版单位组织精品读物参展,通过“年度十大好书”“深圳书城选书”等榜单,以及论坛讲座、评书荐书、名家签售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书展打造为连接读书人、写书人、出书人、评书人的全民阅读盛会,树立全国书业风向标,将一年一度的深圳书展打造为“全国新书首发中心”。与此相应,在平台建设上,深圳书展除了要积极引进全国优质出版资源,加强市场营销,促进图书展示与销售有机统一,进一步扩大图书销量,还应积极搭建版权交易平台,努力使其成为中国重要的图书版权交易中心之一。
进一步提供智能化服务,以大数据为依托办出便捷高效、体验良好的智慧书展。借助大数据AI中台实现各业务子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形成精准触达、顾客分层、精细化营运的信息系统,实时掌握分析人流情况、热点区域与展销效果,为书展现场的人员分布、图书调配与重点宣导提供强有力的智能化支撑,形成更加科学高效的书展组织体系。推出“深圳书展”小程序,搭建集资讯阅览、图书查询、书单推荐、在线购书、直播互动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线上平台。通过小程序,市民读者足不出户便可选购图书、参与活动,随时随地共享云上书展。而在线下,通过自助查书、自助购书等自助化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线下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为读者创造更便捷的逛展体验。
(六)以校园、家庭阅读为中心,发挥社会阅读组织的作用,夯实全民阅读的社会根基
在校园阅读方面,继续实施深圳市中小学图书馆“常青藤”行动计划,在已有的146所学校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全市更多中小学加盟该项目,争取更多资源投入,促进藏书较少、基础较弱的学校图书馆升级改造。依托遍布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进一步发挥“图书馆阅读推广联盟”作用,积极开展基层业务辅导,开展更多阅读推广人/作家进校园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课外多阅读、勤阅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学写作赛事,实现读写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倡导老师阅读,启动“教师阅读工程”,配备教师阅读推广人,提高教师群体的阅读专业素养与指导水平。
在家庭阅读方面,以亲子阅读为重点,开展“亲蓓蕾”早期阅读培养计划,含“红姐姐讲故事”“智慧宝宝手工”“卡通乐园”“放飞梦想小舞台”“Fun Party”等系列幼儿阶段性阅读活动;开展2021“我最喜爱的童书”阅读推广等,通过以评促阅方式,推动少儿阅读,评选并推荐优秀的中文少儿图书,促进中文少儿图书的创作、出版和阅读推广。探索未成年人分龄分级阅读推广机制,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孩子们从幼儿开始就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开展名著名家说书模仿秀、名著新编短剧大赛、科普阅读我最牛等赛事,向少年儿童传播经典名著,推动中小学的经典阅读和戏剧普及。邀请国内著名阅读推广人、儿童文学专家、省特级教师、专科医生、心理学家等专家给广大家长普及家庭教育、儿童心理、科学育儿等知识,开展系列家庭教育讲座。
在校园、家庭之外,推动全民阅读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活动,开展“书香家庭”“书香企业”“书香机关”的创建,使阅读活动更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关注并满足老人、残障人士和劳务工等特殊群体的阅读需求,有针对性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大力发展“青工书屋”和劳务工图书馆,优化24小时街区图书馆在工业区的布局。针对来深建设者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主题活动,办好来深青工文体节,在来深建设者中倡导读书学习与提升知识素养、追求心灵和谐、实现人生价值相结合。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充分发挥社会阅读组织的作用。支持成立各类阅读推广组织,积极推动设立“深圳市全民阅读公益基金”,加大阅读推广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服务的资助力度,促进阅读组织的健康发展。发挥深圳市阅读联合会沟通政府和民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培育和聚合民间阅读力量,为全市各类民间阅读组织发展搭建平台。公共文化场馆、中小学校等公益机构应创造条件为社会组织开展阅读推广和公益阅读服务提供便利,为阅读组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七)加强图书报刊出版、新媒体内容生产,推动数字化转型
实施“深圳出版物质量提升计划”,推出一批高质量的主题出版物和精品出版物,对原创现实题材图书、儿童读物、有声读物的重点选题出版进行扶持。依托海天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扎实推进主题出版和精品出版,全面提升两社的市场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立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点推出《潮卷南海——深圳风雨一百年》《大地上的英雄》《拓荒群英谱》《虎胆神枪刘黑仔》等建党100周年主题出版物,策划出版《海外藏中国古籍插图艺术研究》《中国荷文化史》《一座城的高贵坚持》以及“我们深圳”“走读自然”“传统文化”“深圳本土作家作品”等系列图书,聚焦产品的差异化竞争,集中资源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国家级图书项目和畅销书项目,形成拳头产品系列,力争获得国家大奖。创新出版工作机制,推进海天成立教育分社,整合教材教辅相关资源,促进业务扩张发展。强化编辑队伍建设,实施名家精品工程,做优国产品牌童书,构建精品图书体系,提升本版图书竞争力。积极争取中央、广东省下放数字出版省级管理权限,做好承接省级管理权限下放准备。启动组建混改制数字出版集团的可行性研究。研究制定《深圳市数字出版发展计划(2021—2025)》及相关配套政策,推动传统出版资源数字化和创新发展,促进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平台、渠道、机制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实现从传统图书出版机构向内容知识服务商转型。开展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园区)论证工作,吸纳孵化优质数字出版项目,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新闻出版与公共阅读水平,关注和重视深圳本土出版创作的差距和短板,促进深圳完善本土创作出版扶持引导机制,奖励和扶持优秀的内容生产企业和创作人才。探索筹建中国网络文学大数据中心。开发电子书、电子刊及优质数字阅读产品、数字阅读资源,打造更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新媒体,形成本土报纸、期刊、图书等出版主体创新内容生产、激励和保障机制,提高出版原创能力,为广大市民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本土原创出版产品。
(八)开展更多对外阅读交流与合作,打造对外文化名片
加强区域联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阅读推广领域的交流合作,汇聚优质资源,发挥协同规模效应。继续实现广东图书馆学会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专业委员会、深圳市阅读推广人协会、福田区图书馆的良好合作,开展2021广东省阅读推广人培训。开展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湾区行”,推动“湾区共读”,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阅读文化合作。组织在深外国人士开展阅读活动。开展与青岛、杭州等城市的城际阅读文化交流。加强与国内兄弟省市的联动,举办第六届“共读半小时”。加强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的国际机构合作,拓展与国际先进阅读城市、友好城市、出版之都、文学之都的交流,联合国际知名读书活动品牌,举办“阅读双城记”活动,将阅读文化交流合作打造成为深圳对外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杨立青,深圳市社科院文化所研究员
熊德昌,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化产业发展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