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科学现象:古诗词里的博物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白露与秋

露水的形成需要天空晴朗,少风甚至无风。晴朗少云,则夜晚大地的热量容易流失到更高的高空,空气和植物表面的温度降到露点以下,而不是被云层阻隔保温。少风无风,空气中的水蒸气才不至于扩散得到处都是,才可以直达植物的茎叶。所以,秋天里露水经常出现。

相反地,秋季观察到清晨有露水,往往预兆着这天的天气晴朗。清晨过后,白昼气温升高,露水很快就散尽了,所以古代的诗人经常写“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命危于晨露”这种句子。露水多了,也往往意味着昼夜温差加大,太阳下山要添衣服。这段时间的代表性节气是白露,太阳到达黄经165度,在公历9月7日至9日交节。在我国的东北、内蒙古等高纬度地带,白露节气通常能见到霜。

不过我们观察到的植物表面的水分,有的是水蒸气冷凝成的露水,有的是植物自发的“吐水”,两者经常被混淆。植物会吐水是因为空气和土壤湿度大,由于白天的高温,叶面气孔张开,水分可以及时排出;而到了晚上,叶面气孔关闭,但根系还在土壤里吸水,导致内部水压太大,只能从叶片边缘排出来了。了解露水与吐水的区别,可以判断作物是不是生长健壮、吞吐水的能力是否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