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中的冥想:奥哈拉诗精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译者序

弗兰克·奥哈拉(Frank O’Hara,1926—1966),美国作家、诗人、艺术评论家,他曾担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1]副馆长,在纽约艺术界声望卓著。奥哈拉被认为是纽约派的领军人物,这是一个由艺术家、作家和音乐家组成的非正式团体,活跃于20世纪50、60年代,他们从爵士乐、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行动绘画和当代前卫艺术运动中汲取灵感。

1926年3月27日,奥哈拉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在马萨诸塞州长大,是他父母的非婚生子。1941年至1944年,奥哈拉在波士顿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奥哈拉一生都是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在会见新伙伴时,他常常会突然弹奏大段的拉赫玛尼诺夫,令他们感到震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哈拉在南太平洋和日本服役,是“尼古拉斯”号驱逐舰上的一名海军声呐兵。二战结束后,奥哈拉入读哈佛大学,主修作曲,深受当代音乐、视觉艺术的影响。艺术家兼作家爱德华·戈里(Edward Gorey)是他的室友,也是他的初恋。这期间他也写诗,并阅读兰波、马拉美、帕斯捷尔纳克、马雅可夫斯基以及勒韦尔迪(Pierre Reverdy)的作品,这些都是他最喜爱的诗人。在哈佛,奥哈拉遇到了约翰·阿什贝利(John Ashbery),并开始在《哈佛倡导者》(The Harvard Advocate)上发表诗歌。尽管奥哈拉热爱音乐,他还是换了专业,于1950年以英语学位从哈佛毕业,之后在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读研究生,1951年获硕士学位。那年秋天,奥哈拉搬进纽约的一套公寓。不久他便在MOMA前台工作。事实上,他一生都在MOMA供职,策划展览,为展览和巡展撰写介绍和目录。1966年7月24日凌晨,奥哈拉在火岛度假时,被一辆沙地越野车撞倒,第二天因肝脏破裂离世,终年四十岁。

奥哈拉早期的作品被认为既挑逗又富有挑衅意味。1952年,他的第一部诗集《一个城市的冬天及其他诗》(A City Winter,and Other Poems)在诗歌界引起关注;他关于绘画和雕塑的文章,以及他为《艺术新闻》(ARTnews)撰写的评论都被认为才华横溢。奥哈拉成为纽约派最耀眼的成员之一,其他重要成员包括约翰·阿什贝利、詹姆斯·斯凯勒(James Schuyler)和肯尼斯·科克(Kenneth Koch)。奥哈拉与画家拉里·里弗斯(Larry Rivers)、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和贾斯珀·约翰斯(Jasper Johns)等人的交往,也成为他极富独创性的诗歌的灵感来源。这些人都是纽约派的倡导者。奥哈拉以极强的社交能力、激情和热情而闻名,他一生中拥有众多朋友和情人,其中许多来自纽约艺术界和诗歌界,因此被称为“画家中的诗人”[2]

奥哈拉在艺术界很活跃,曾担任《艺术新闻》的评论员,1960年担任MOMA绘画和雕塑展览副馆长。他也是艺术家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诺曼·布鲁姆(Norman Bluhm)和琼恩·米切尔(Joan Mitchell)的朋友。奥哈拉试图用文字来表现这些艺术家在画布上创造的效果。有些时候他甚至与画家们合作创作“诗—画”,即带有文字的绘画。本书所选《忧郁的早餐》一诗即是如此。作为纽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哈拉的诗歌一定程度上也概括了纽约派画家们的构图哲学。

奥哈拉的诗歌在语气和内容上都非常个人化,诗人、评论家马克·多蒂(Mark Doty)说奥哈拉的诗歌“很都市化,具有讽刺意味,时而为由衷的快乐,大多极其有趣……取材和联想与学院式诗歌格格不入”。奥哈拉的朋友们都知道奥哈拉对待诗歌的态度是不屑的,认为诗歌只是在当下完成的东西。他在MOMA的办公室里,在午餐时间的街上,甚至在一个挤满了人的房间里,偶尔匆匆写下这些诗,然后将它们放进抽屉和纸盒里,大多数时候都被他遗忘了。

他的诗歌显示出抽象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俄罗斯诗歌及法国象征主义对他的影响。奥哈拉也受到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的影响。马乔里·佩洛夫(Marjorie Perloff)在她的《弗兰克·奥哈拉:画家中间的诗人》(Frank O’HaraPoet among Painters)一书中写道,他和威廉斯都使用日常语言,简单的语句以不规则的间隔分割(本书也收录威廉斯的两首代表作)。个别诗亦可见湖畔诗人对他的影响,如仿柯勒律治的诗作《给简,仿柯勒律治》一首(后附有柯氏的原作《爱》)。

奥哈拉生前出版的诗集有《一个城市的冬天及其他诗》(1951)、《橙色:田园12首》(1953)、《紧急中的冥想》(1957)、《第二大道》(1960)、《颂歌》(1960)、《午餐诗》(1964)和《情诗》(1965)。其中《紧急中的冥想》和《午餐诗》是奥哈拉最具独创性的两部诗集,是即兴的歌词、诙谐的谈话、新闻模仿和超现实主义意象的混融(本诗选包含这两部诗集的大部分篇目)。

翻译这本奥哈拉诗选,前后历时半年多,过程可说是愉快的,却又颇为不易。奥哈拉诗中特有的迷人的魅力,真情、艺术、诙谐、幽默……一种天生的“洋气”,聪明又好玩,令人时有与他交友结伴的幻想。奥哈拉不是经典型诗人,读他的诗,无须追寻深刻的意义或思想性,他不是、想必也不屑做一个形而上的诗人;但翻译他的诗,实在是信息量太大,人名地名、典故事件、俚语俗语、外语词句、拼贴式的节奏、扑朔迷离的意象、隐晦的表达……很多时候都是在浩如烟海的资料里摘取到一点所需的资料。在这里要特别感谢翻译家范静哗老师、青年汉学家梁道本老师,在翻译期间给予我的无私帮助,使我如期完成这本书。也感谢法语翻译家树才老师和日语翻译家陆沉老师提供的帮助。译事艰险,疏误或不当在所难免,望大家批评指正。


李晖

2019年8月于苏州

注解:

[1] 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是一座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现代艺术收藏地之一,简称为MOMA。(本书注释均为译者注)

[2] “画家中的诗人”是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和诗歌评论家马乔里·佩洛夫对弗兰克·奥哈拉的评价。马乔里·佩洛夫的著作《弗兰克·奥哈拉:画家中的诗人》论述了奥哈拉诗歌、绘画、音乐完美融合的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