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IMF关于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操作原则
操作原则一:从长期来看,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是提高经济发展潜力,抵御外部冲击的根本举措。结构性政策属于长期性政策,各国可根据经济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和薄弱环节,有选择性地稳步推进结构改革,夯实经济发展的根基。
操作原则二:从短期来看,解决跨境资本周期波动,需要依靠宏观经济政策、MPMs等价格和数量工具组合。IMF表示采取何种政策组合来解决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须视各国情况而定,在处理跨境资本流动引起的不同风险时要有针对性地优先使用相应的政策工具。
操作原则三:当资本流动主要引起的是宏观经济风险时,应优先使用宏观经济政策。IMF的报告展示了不同经济状态下应对资本异常流入时的政策组合(如图1-2所示),三个圆圈表示的经济状态依次为汇率非低估、外汇储备充足、经济过热。三种状态组合共衍生出7种不同的情况。以汇率非低估、经济非过热、外汇储备非充足的经济状态为例(图1-2中最上方扇形部分),由于经济并非过热,可通过降低利率政策抑制资本流入;由于外汇储备并不充足,汇率非低估,也可通过积累外汇储备应对资本流入,但应采取非冲销式干预,在防止汇率升值的同时刺激经济增长。
图1-2 资本流入时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
操作原则四:当资本流动主要引起的是金融稳定风险时,应优先使用MPMs。跨境资本可以通过金融机构(银行)和非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两个渠道影响金融稳定,当经济体面临的外债和外币借款压力较大进而影响金融稳定时,需要使用MPMs加以管理。
对于跨境资本通过银行体系流入的情形,须关注银行负债风险和资产风险,实施针对银行部门的审慎工具。其中,针对银行负债风险的工具有本外币差别存款准备金要求、对金融机构非存款类负债征税等;针对银行资产风险的工具有调整外币贷款风险权重、外币敞口限制等。
对于跨境资本绕过银行体系进入的情形(比如企业直接在境外发债融资),须关注非金融机构的负债风险和货币错配风险,实施针对非金融机构的资本管制手段。由于这类流入资金处在审慎政策监管之外,针对其引起的金融稳定风险须使用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手段。
操作原则五:当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审慎措施无法对冲资本流动引致的经济金融风险时,可以启用CFMs。在特定条件下(如汇率和外汇储备接近均衡水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操作空间有限,或MPMs无法有效应对金融风险),运用CFMs可以防止跨境资本流动风险进一步蔓延,为其他政策赢得宝贵时间。
CFMs不应取代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IMF不反对使用CFMs,但强调CFMs的使用要遵循透明性、临时性和非歧视性原则。透明性即政策目标沟通应该透明,避免过分扰乱市场和公众预期,价格型政策优于数量型政策;临时性指当资本流入或流出压力减小时,应削减和退出CFMs,以降低对经济造成的扭曲;非歧视性是指通常情况下CFMs不应区分居民与非居民,对非歧视性措施应优先考虑。
综上所述,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是一个庞大的政策框架体系,包含不同的政策工具和操作原则。图1-3为IMF提出的应对资本流入时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政策框架(资本流出时反向操作同样适用)。
图1-3 资本流入时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政策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