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未来CEO:给孩子的领导力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未被滋养的不自信感

我花了如此大的篇幅来描述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是因为曾经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小事引发了我的思考。有一年,我们在洛杉矶的家中来了客人,是一家三口。爸爸是国内一名小有成就的企业家,他与妻子带着已经15岁上初三的儿子来我家做客,希望了解一下孩子留学的事。

我们按美国待客的惯例邀请他们在我家里用餐,这位企业家彬彬有礼,精明能干,一看便知是那种在商场阅历无数的人;他的妻子虽打扮精致,眼神中却有种未被家庭关系滋养的不自信感,对话时总会躲开他人的目光;他们的儿子比较瘦,个子已经比妈妈高出很多,但不爱说话,在我家做客期间没有跟我们有过任何交谈。用餐期间,爸爸与我们交流,妈妈则一直在招呼着儿子吃菜,儿子厌烦母亲,把腰放软倚靠在椅子上,一副青少年独有的无病呻吟的叛逆姿态。而爸爸即便在吃饭,眼光也常常斜向儿子和妻子,一副厌恶的表情。儿子感觉如坐针毡,扒拉了几口饭就坐到沙发上去玩游戏了。

为缓和气氛,饭后我给大家端上一盘西瓜。那位妈妈拿起一块西瓜走到儿子旁边,用各种方法劝说儿子吃一块西瓜,甚至要喂到孩子嘴里。儿子用极度厌恶的表情看着妈妈,又不好在别人家里发作,轻轻咬了一口西瓜便厌烦地走开了。而他含在嘴里的那口西瓜,用了很长时间才吞咽下去。

我们还没有聊到教育问题,但这一家三口的相处模式却尽显无遗。那一刻我就想到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看到的是一个只在物质方面被满足了的妻子,她没有安全感,没有得到家庭关系的滋养,因此更无法谈及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位妻子或许是因为害怕丈夫的责怪,一心只希望把儿子养好以获取更多需求的实现,只是她本身的各种高层次需求未被满足,因此无法用自我各层次需求的满足感去滋养孩子,而只能停留在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上。她希望能更努力一把,让太瘦的孩子吃得更多,养胖一点,以此来证明她在这条供养链上还有存在的价值。

只可惜事与愿违,一个在各个需求层次中没有得到满足的母亲,所能投射给孩子的,只能是精神的匮乏与空虚。

重新去审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我们会发现,除了第一层次是关于物质需求的,其他四个层次都是关于精神需求的。纵观人的一生,除了半岁以前的婴儿只有生理需求外,从半岁以后开始,婴儿认识到自己与母亲并非一体,于是开始认生并产生对母亲的依赖,这便是安全需求的开端。而三岁前孩子希望与母亲形影不离的欲望,便是情感需求的最大体验;在确认母亲不会离开自己后,孩子开始走进同龄小伙伴的世界,以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进入小学阶段,孩子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开始追求独立处理问题,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尊重和包容,以满足他们的尊重需求。而青少年阶段,孩子在前面几个层次的需求都得到满足后,会开始追求个性,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同时反抗父母的权威,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他们在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然后,孩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在各种需求仍然并列存在的同时,自我实现的需求终其一生都会存在。直至离开世界的那一刻,仍然在为自己这一辈子是否得到了自我实现或感恩或哀叹,却很少有人会在那一刻谈及自己这辈子是否吃好,够不够高,够不够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