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就是找对方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部分 学习方法

第5章 效率:管理时间,高效学习

镜头七:“勤奋”的学生

小敏是班里最勤奋的学生,同学和老师都这么评价。课外活动时间,别人都到外边打球、跑步,而小敏从不离开教室,仍坐在那里埋头看书。回到家里,也是放下碗筷就到自己的书房里去看书。他的父母为有这样自觉学习的孩子而感到高兴,但他们更为小敏的学习成绩而担忧。看着自己的孩子这么用功而成绩总不提高,当母亲的着了急。是自己的孩子有智力问题吗?领着他到心理咨询中心一测,智商120,比一般人还要高。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知子莫如母,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敏的妈妈发现,他坐在那里半天没翻一页书,一连观察了几天都是这样,终于看清“庐山真面目”。小敏看着很勤奋,其实他并没有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

像小敏这样的学生,在中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尤其是那些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整天看着好像很勤奋,其实,心早已“飞”走了。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是在学习上,如果浅尝辄止地耕耘,或根本反了方向,是无法获得效果的。只有深耕细作,把时间用到刀刃上,注重学习的效率,成绩才能显著提高。

优等生经验谈——黄铃——考入北京大学

“我一直认为良好的态度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我相信大家身边都有那种在我们看来智商超群的人,他们表面上对学习不那么上心,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但是成绩永远排在前列,显得特别引人注目,然而他们认真学习起来又有谁注意过。认认真真地学一个小时,也许比漫不经心地学一上午效果好很多。保持高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当我觉得没心情学习的时候我就会到教室外的走廊极目远眺或者和同学聊聊天开开玩笑什么的。”

■ 三个问题让你的目标更明确

成功始于目标,想要高效学习,先给自己定一个具体明确的目标。具体怎么做?下面三个问题让你的目标更明确。

第一个问题:你对你现在的成绩满意吗?

A.满意

B.不满意

如果你的回答是不满意,请继续往下看,如果回答是满意你就可以不用往下看了。

第二个问题:你希望下次考试考班上第几名或者考多少分?

我希望下次考试考班上第________名

我希望下次考试考________分

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问题。如果你的答案是前几名,说明你的目标不明确,请继续往下看。

第三个问题:第几名对你最有吸引力而且有可能性?

我最有可能考班上第________名

我最有可能考________分

这个问题是帮助你确定一个具体的名次或分数。要反复揣摩,问自己第5名吸引力大不大?可能性怎么样?第6名?第7名?确定一个最有吸引力而且有可能性的目标。

到此你的目标应该很明确了,如果你在内心有了一种想要去实现这个目标的冲动,恭喜你,你的目标够明确了,也就是说你的目标开始发挥作用了。

■ 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

针对自己的目标,通过设定子目标的方式设计出一个一个简单的小计划,并针对每一个子目标设计出具体实施步骤,在实施过程中再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和相关子项目的实施步骤做出修正,这种设计是帮助目标最终达成的有效手段。建议计划设计中子目标的设定粗犷一些,相应子项目的实施步骤也设计得变通一些,换句话中,对于目标实施的设计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一个框架,甚至只是一些单纯的目标即可。虽然粗犷,但有些设计原则我们还是需要注意的,下面重点强调一些设计目标实施步骤的基本原则:

(1)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目标是你的一个“顶层设计”,是你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成星空),但无论她多高、多美,要想最终实现都要从现在脚踏实地地做起(我们可以把现在可做的事情比喻成实地),因此在你设计实施路线图的时候,首先需要把你的目标是什么想清楚,同时还需要设计好要想最终达成目标,现在可以做什么事情,至于“星空”与“实地”的链接过程,可以想一想,也可以不想,因为只要你把现在可做的事情设计好,随着努力的不断深入,只要“星空”的方向不错,我们可以把通向“星空”的每一个环节都看做不同时期的“实地”,因此关于实施步骤的设计,我们重点的关注放在目标和现实这两个点上。

(2)让每一个子目标都变得可以实现,让每一个步骤都具有可操作性。我们一直在强调,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可以实现的子目标对于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举一个假设例子加以说明。

某同学把考上某大学作为目标看待(假设考上这所大学需要达到年级前30名),而这位同学目前的年级排名是300名,我们可以假设一下,这个同学想要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如何设计会比较有效呢,我们认为,设定一次考试直接从300名进步到30名以内显然是不合理的,比较好的做法是根据达成这一目标的时间(假设1年)将这个目标的实施分为4个子目标,即希望通过努力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从300名进步到150名左右,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从150名左右进步到100名左右,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从100名左右进步到50名左右,最后高考从50名左右进步到30名以内,从而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个过程的做法就是运用了通过将目标分解成多个可实现的子目标来进行的原则;同样地,针对每一个子目标(比如从300名进步到150左右这个子目标),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设计实施步骤进行实施(比如这个同学重点需要加强什么科目,每一个科目具体学习的方案,每天学习的时间分配等等具体的措施),通过这些可操作的步骤的实施,最终实现相应的子目标的过程运用了让每一个步骤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

(3)每一个子目标的设计都要给自己提供动力,并使自己可以主动地为之而努力。目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就是可以为我们提供持久充足的动力,使我们主动地为之而努力,因此在设定子目标的时候,每一个子目标的设定至少可以保证为自己提供从开始实施一直到目标达成阶段的动力,使自己会主动地为了子目标而努力。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因为有了目标的存在,再加上子目标设定的可实现性的预期,这些都会给自己足够的信心而保障有动力完成实施过程,当然如果你在设计过程中还能够发挥更多的聪明才智,更加提升自己在实施中的乐趣和动力感那是再好不过的了。(比如有人在设计实施过程中会为自己设计一些奖励机制,如某次小测得了一个自己满意的分数,就奖励给自己一个冰激凌,这样,会使得自己下一次的努力更加有期待)

■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行都有着自己的“节奏”,学习自然也不例外。由于不同人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的不同,会造成不同的人或不同时期的学习节奏具有很大的差异(有些人或有些学习任务适合具有规律性作息时间地进行学习,如技能型知识的学习;有些人或有些任务则适合突击式地进行学习,如完全应试型的学习),因此找到自己适合的学习节奏对于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重点讨论讨论寻找适合自己学习节奏的方法。首先需要声明一点,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耐下心来,从多个角度进行尝试、判断、调整、适应,最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角度和“标准”,希望对大家的自我实践有所帮助。

第一,先从心情、时间、效率角度进行寻找尝试。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的过程中,“心情”、“时间”、“效率”这几个关键因素是你首先要考虑的角度,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往往是心情舒畅的,完成任务用时在预期中,处理问题效率高的状态。

判断自己的学习节奏是否处于一个心情、时间、效率比较合适的状态中的标准首先是“高兴”,所谓高兴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点都不烦躁,遇到难解决的问题也不会退缩,而是会积极努力地去解决,整个学习过程都不是别人逼着完成,而是自己自愿去进行的;

其次的标准是“时间预期准确”,所谓时间预期是指自我评估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时间长度,针对相应的学习任务,我们往往会有一个完成时间的预期,如果每次真正完成的时间都在你的预期之内,说明你的学习节奏是合适的。

另外的一个标准是“保证自己可以接受的学习效率”,适合你的学习节奏一定是一种相对高效的学习状态,不同的人理解的“效率”可能是不同的,但无论你如何理解,在适合你的节奏中进行学习一定是可以保证在你预期的学习时长中完成足够量的学习任务,如果能够达到自我的这个要求,说明你的学习效率达到了合理节奏的要求。下面给大家讲几个故事,在故事中大家可以体会一下什么是“心情舒畅、做事高效”的学习节奏,也希望下面的故事能够帮助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故事一:

第一个故事来自于我的一次判断失误,我曾有一个必须戴着耳机听着歌才能学习的学生,每天高高兴兴地学习,学习效率很高,成绩很好,就是有一个“毛病”—— 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带着耳机听歌。我当时的判断是,如果她能够摘下耳机,静心学习的话,效率一定会更高,为此,我让她配合我做了一个试验,来证明我判断的“正确性”。我让数学老师帮忙出了两份50分的题目,这两份题目考查的是同一个知识内容,但题目不相同,出题时,数学老师告诉我,这两份题目正常情况下,我要试验的这个学生都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做完,并且一定会得满分。

带着数学老师的预测,我们开始了测试:第一份题目,我让她带着耳机,像平时一样进行;第二份题目,我让她摘掉耳机,安安静静地完成。我的预期是即使两份题目都得满分,第二份题目完成的时间一定会比第一份题目快。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第一份题目,她悠哉闲哉地用了19分30秒完成,成绩是50分;第二份题目,她做的时候明显带有痛苦状,结果用了27分钟14秒完成,成绩也是50分。看到这个测试结果我意识到我判断失误了,从学习节奏的角度分析,适合这个同学的,可以让她“高兴”“高效”进行学习的节奏与我的想象相差甚远……

故事二:

第二个故事来自于我另外一个“另类”的学生,这个学生学习效率奇高,一般他认真努力学习半个小时的学习量相当于别人一个小时左右的学习量,但他却有一个让我无法理解的“毛病”,用他的话说“我只能学习半小时,半个小时后,无论学习任务完成到什么程度都必须休息一段时间,才能再继续学习,如果学习超过半小时而不休息,就会很痛苦,就会怎么也学不进去了,延长的这点学习时间纯属浪费时间”。我当时完全不能理解他的话,认为他是在给自己找借口,在我看来,他那么高效的学习过程中间被打断太可惜了,不如一直进行下去,这样他的成绩一定会更加有保障。

为了说服他,我也和他做了一个试验:我再次请求数学老师帮忙出了100道题目,并将100道题目分成两份试卷(每份试卷都有50题),试卷中每一个题目的难度都是相当的,并且所考内容据数学老师的判断他都可以处理,每一份50题处理完毕至少需要三个小时时间。试验做了两次,第一次试验连续进行一个小时,前半小时算一个阶段,后半小时算一个阶段,分别对两个阶段完成的题目进行计数和判断正答情况;第二次试验也是进行一个小时,只不过前半小时与后半小时之间加了15分钟的放松休息时间。实验的结果还是出乎我的意料,第一次试验前半小时他完成了13道题目,全部正确;而连续进行的后半个小时他完成了1道题目,也是全部正确。第二次试验前半个小时他完成了12道题目,全部正确;休息后再进行的后半个小时他完成了14道题目,也是全部正确。结果说明他对自己学习节奏的把握是正确的。

我心目中“理想的学习节奏”是:踏下心来,安静认真地学习,学习过程中心情舒畅,整个学习过程一鼓作气,直到将自我预期的学习任务完成为止,中间不间断。之所以有这么一个心目中理想的学习节奏,是源于更多学生的启示,对于大部分我的学生而言,上面我描述的学习节奏是更加适合的学习节奏。

第二,让自己感觉自信满满而学有余力。适合你的学习节奏一定是会给你带来自信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中你始终又应该有一种学有余力的感觉。

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曾对我说过这样的话:好好学习,但一定要把玩的时间腾出来,如果小学你都没有时间玩,那么你怎么上初中?!等我上了初中,父亲又对我说了类似的话:除了学习,一定要留玩的时间,如果初中你都没有时间玩了,那么怎么上高中?不用我多说,大家也应该猜到了,到了高中我又听到了父亲说了同样的话:高中都没有玩的时间,那么大学就没法上了!父亲的话帮我找到了一种学习的标准,找到了一种“高兴”而又“高效”的状态,找到了一种“自信满满、学有余力”的节奏!

因此,请不要着急,请积极尝试,记住没有必要跟风学别人,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最重要,加油吧!

超哥说:

我心目中“理想的学习节奏”是:踏下心来,安静认真地学习,学习过程中心情舒畅,整个学习过程一鼓作气,直到将自我预期的学习任务完成为止,中间不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