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语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 “格义”

尝谓自北宋以后援儒入释之理学,皆“格义”之流也。佛藏之此方撰述中有所谓融通一类者,亦莫非“格义”之流也。即华严宗如圭峰大师宗密之疏《盂兰盆经》,以阐扬行孝之义,作《原人论》而兼采儒道二家之说,恐又“格义”之变相也。然则“格义”之为物,其名虽罕见于旧籍,其实则盛行于后世,独关于其原起及流别,就予所知,尚未有确切言之者。以其为我民族与他民族二种不同思想初次之混合品,在吾国哲学史上尤不可不纪。

《支愍度学说考》,《初编》

(附)

基公《大乘法苑义林章》一所引菩提流支法师别传破刘虬五时判教之说,皆略同《大乘义章》之说,盖同出一源也。可知天台宗五时判教之义,本非创自天台诸祖,不过袭用旧说,而稍变易之耳。然与诸祖先后同时诸大师中,亦有不以五时之说为然者。就吾人今日佛教智识论,则五时判教之说,绝无历史事实之根据。其不可信,岂待详辨?然自中国哲学史方面论,凡南北朝五时四宗之说,皆中国人思想整理之一表现,亦此土自创佛教成绩之一,殆未可厚非也。尝谓世间往往有一类学说,以历史语言学论,固为谬妄,而以哲学思想论,未始非进步者。如《易》非(按:“非”似当为“本”之讹)卜筮象数之书,王辅嗣程伊川之注《传》(按:当指《易传》),虽与《易》之本义不符,然为一种哲学思想之书,或竟胜于正确之训诂。以此推论,则徐健庵成容若之经解,亦未必不于阮伯元王益吾之经解外别具优点,要在从何方面观察评论之耳。

《大乘义章书后》,《二编》

寅恪谓熊十力之新唯识派,乃以Bergson(按:柏格森)之创化论解佛学。欧阳竟无先生之唯识学,则以印度之烦琐哲学解佛学,如欧洲中世耶教之有Scholasticism(按:经院哲学),似觉劳而少功,然比之熊君所说尤为正途确解也云云。

吴宓日记1937年6月22日

若十力翁之《乾坤衍》犹未免比附阿时,无异康有为之说孔子托古改制以赞戊戌维新耳。

吴宓日记1961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