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公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1章 救徐福进阳翟城(求收藏 求推推荐票啦!!)

敢问是何人?”徐福问道。

“徐庶徐元直,或者徐福徐元直,不知道你认不认识这个人。”陶商回答。

徐福有些惊慌失措的叫道:“你到底是谁,为何知道我的名字?”

原来徐福杀完人后,想要逃离颍川,前往荆州隐姓埋名,连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徐庶。

此事他并未和任何人说,不知道陶商为何知道他改名这件事,非常惊讶的问道。

陶商本想着试探性的问问他认不认识徐庶,因为在他印象里徐庶就是颍川长社附近之人,若是这么侠客不知道就把他抓起来报官。

但得知此人就是徐庶,陶商刹那间改变了想法。语气平和的说道:“你就是徐福?我乃徐州陶商陶仲明,我很欣赏你替友报仇的举动,不知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你不抓我报官?”徐福问道。

陶商坚定的点了点头,开口道:“我说了,不杀你,自然也不会报官。”

随后徐福将自己今后的打算说了出来。今日之事,在徐庶思想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他认识到仅靠自己的力量,不足以铲除人间不平事,诛尽天下害人虫。

他决定前往荆州拜师水镜先生司马徽,决心弃武从文,掌握一身治国用兵的本领,造福于天下苍生。

这就对了,这才是我认识的徐庶徐元直,陶商想到。

于是大呼一声:“好,有志气。我父亲与司马先生乃是旧识,我可为你写一封推荐信,相信司马先生看过后,会收下你的。”

这便是世家子弟的好处,人缘广,认识的人多,这司马徽和认识自己的父亲陶谦,而且四年前陶商也到荆州寻找贤才,在此期间也到过司马徽的学馆,结识了黄承彦、庞德公等人,若是有自己的书信相信徐庶这趟荆州行不会太难。

徐福有些惊讶的看着陶商,不敢相信的问道:“你刚刚说什么,你到底是谁?”

陶商又将之前的话复述了一边:“我叫陶商字仲明,我父亲是现在的徐州刺史陶谦,与荆州的司马先生是旧识,我会为你写封信推荐你成为他的弟子。不过这也是有条件的,就是你学成之后,要来我徐州为我做事,我徐州刚刚平定大乱,正是用人之际,等你学业有成,来徐州帮我。”

这次陶商把自己的目的说的一清二楚,就是想要徐庶(从现在开始都叫徐庶了,不叫徐福了)学成之后为自己做事。

徐福思索半天,最终决定答应下来,拜跪陶商:“拜见主公。”

说明日便躲藏在陶商的马车上,等出城后,就动身前往荆州。

不过陶商却又想到一件事,开口问道:“今后你叫我大公子就行了,不过你就这样走了,你母亲怎么办?”

陶商可是想到了,历史上徐庶为刘备效力,但是他的母亲也不幸被曹军掳获,并被曹操派人伪造其母书信召其去许都,徐庶得知此讯,痛不欲生,含泪向刘备辞行。这就发生了我们熟知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陶商可不想徐庶在徐州干得很好,突然被别人给威胁走,于是先下手为强,准备接徐庶的母亲去徐州。

一提到母亲,徐庶顿了顿,徐庶是个大孝子,历史上官府对徐庶进行了严酷审讯,怕因此株连母亲,尽管受尽酷刑,也不肯说出自己的姓名身份。要不然也不会因为一封书信就离开刘备全去许昌。

徐庶有些不知所措,他不想把自己杀人的事情告诉他的母亲,于是开口问道:“大公子,可有好办法?“

陶商却是一笑说:”办法肯定有的,明日我们去你家见你母亲,和他说你在我手下办事。不过你要去荆州先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再回来。我派人送你母亲回徐州,安置好,你也可安心在荆州学习。”

听完后,徐庶一想尚可,便再次拜谢道。

之后,陶商等人在长社县令的安排下,住了下来,期间也没人敢查张奉、陶商等人,毕竟是钦差,若是冒犯到,可能自己的官位不保。

次日,陶商在徐庶的带领下,来到他家,见过他的母亲。

徐母得知自己的儿子要为徐州刺史做事,非常支持,后知道徐庶要去荆州学习一段时间,眼里含着泪光,叮嘱他,孤身在外注意安全,一定要认真学习,早日学成归来,为陶商做事。

说完抱着徐庶痛哭了起来。

陶商也深有体会,想起了自己母亲甘氏何尝不是如此,眼里弥漫出了雾气,最后强忍着,转过头不看这一幕。

随后在徐母的再三叮嘱下,徐庶与母亲分别。此次陶商又派出十名丹阳精兵护送徐母回徐州,又派遣孙观和十名丹阳精兵护送徐庶去荆州。

再加上先前护送典韦妻儿去徐州的十名丹阳精兵,陶商带出的一百二十三人,就剩下九十三人。

陶商与张奉等人,也开始往阳翟方向前行。

到了颍川境内,陶商便能感觉到一股浓浓的文风。不管是路上行人,还是田里的男女老幼,皆有礼数。不亏是三国文风最盛之地。

长社到阳翟距离倒是不远,用时半日,陶商等人便看见了阳翟。

进入城内,不亏是除洛阳外最为繁华的地方,随处可见的街头小贩,两边爆满的酒楼,路上行人来来往往,甚是热闹。

陶商来此有些要事,便请求张奉在阳翟休息一日,张奉也答应了下来。

众人前去拜见颍川太守史祈,让其为众人安排住处,等一切安排妥当后,陶商便带着典韦往城外一座山走去。

颍川书院是倚山而建的,书院坐落在城郊。它原本是颍川豪门荀氏的一座别庄,书院成立后就被捐出来做学堂。

颍川荀家,可是大有来头。追其源头,乃是战国时期,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荀子,现在荀家的家主乃是其第十二世孙,荀爽有七个兄弟,他们八人八人俱有才名,有“荀氏八龙“之称。

颍川书院的院长,名叫荀爽,有着“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官至司空。

荀彧、荀悦等人是他侄子,荀攸是他的孙子辈。

上次来带颍川书院时,众人皆以为陶商是来休学的,并未理会,这次陶商前来定要带几名良才走。

行至山腰,一所学院出现在了眼前,没有高大的围墙,没有烫金的匾额,没有黄铜的兽面门环,有的只是刷的雪白的低矮围墙,一扉显然年深日久的木门,木门上挂着一块黑漆红字木匾,上面书着大大的四个字:颍川书院,落款:水镜先生。字体遒劲有力,红与黑相映,红如鲜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沉稳而凝重。

敲了敲门,立马出来一小孩,得知是来拜访书院的,便带着陶商等人向里走,陶商让典韦在门口等着,自己跟随着小孩往里走。

进入大门,走过青石板路,正对着的是一间大屋,屋宇方正,青砖砌就,上有雕花瓦当,屋中央是一个大大的香案,香案后悬着孔夫子的画像,黄铜香炉中插着几枝香,袅袅香烟缓缓上升,浙浙散开,穿过旁门,就是读书的地方,矮几上满满都是书卷,坐垫分散四周,造型精美的古琴摆放一边,一青年轻轻拨弄着琴弦,音色圆润清脆。

这是前方带路的小孩说道:“先生来的真是不巧,院长前几日前去京师了,其他师兄都前往别处游学,只有忠师兄还在书院。”说完指了指正在拨弄古琴的青年。

这时青年男子听见声音,抬头看了一眼,放下古琴,抱拳问候道:“我名戏志才,有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