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国策
《国策》即《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有关记言史料的汇编。所记之事,上起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迄秦二世继位,记录了二百四十五年间各诸侯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西汉刘向系统地整理这些史料,依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共三十三篇。《战国策》主要体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策士说辞辩丽横肆,士人形象生动传神,寓言寓意深入浅出。
苏秦以连横说秦[1]国策
苏秦始将连横[2],说秦惠王曰[3]:“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4],北有胡貉、代马之用[5],南有巫山、黔中之限[6],东有殽、函之固[7]。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8],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9],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10],愿以异日[11]。”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12],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13],尧伐兜[14],舜伐三苗[15],禹伐共工[16],汤伐有夏[17],文王伐崇[18],武王伐纣[19],齐桓任战而霸天下[20]。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21]?古者使车毂击驰[22],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23],诸侯乱惑,万端俱起[24],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25],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26],明言章理[27],兵甲愈起。辩言伟服[28],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敝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29],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30],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霸[31],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32],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33],诎敌国[34],制海内,子元元[35],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36],忽于至道[37],皆惛于教[38],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39],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赢縢履[40],负书担囊[41],形容枯槁,面目黧黑[42],状有愧色[43]。归至家,妻不下纴[44],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45],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46]。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47],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48],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49],抵掌而谈[50],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51]。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52],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53]。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54];式于廊庙之内[55],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56],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57],使赵大重[58]。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59],伏轼撙衔[60],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伉[61]。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62],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63]?”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64]。”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65]?”
司马错论伐蜀[66]国策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67]。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68],塞辕、缑氏之口[69],当屯留之道[70],魏绝南阳[71],楚临南郑[72],秦攻新城、宜阳[73],以临二周之郊[74],诛周主之罪[75],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76],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长也[77]。敝兵劳众[78],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79],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下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80]。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81],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四海[82],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83],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84],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85]: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86]。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87],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88]。”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89]。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范雎说秦王[90]国策
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91],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92]?”范雎曰:“唯唯[93]。”有间[94],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95]:“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96]:“非敢然也。臣闻昔者吕尚之遇文王也[97],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98]。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99],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100],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羇旅之臣也[101],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102],处人骨肉之间[103]。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104],被发而为狂[105],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106],三王之仁而死[107],五霸之贤而死[108],乌获之力而死[109],奔、育之勇而死[110]。死者,人之所必不免,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111],夜行而昼伏,至于菱夫[112],无以其口,膝行蒲伏[113],乞食于吴市[114],卒兴吴国,阖闾为霸。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
箕子、接舆[115],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
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116],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向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117],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118],终身暗惑,无与昭奸[119],大者宗庙灭覆[120],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跪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121],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122]。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邹忌讽齐王纳谏[123]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124],而形貌昳丽[125]。朝服衣冠窥镜[126],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127],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128]:“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129],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130],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31]。
颜斶说齐王[132]国策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133],王前为趋士[134],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135]:“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136],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137]!’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138]。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139],食必太牢[140],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141]。”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142]。士生乎鄙野[143],推选则禄焉,非不尊遂也[144],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145],安步以当车[146],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147]。”则再拜而辞去也。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反璞[148],则终身不辱。”
冯谖客孟尝君[149]国策
齐人有冯谖者[150],贫乏不能自存[151],使人属孟尝君[152],愿寄食门下[153]。孟尝君曰:“客何好[154]?”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155]。”
左右以君贱之也[156],食以草具[157]。居有顷[158],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159],食无鱼!”左右以告[160]。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161]。”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162],比门下之车客[163]。”于是乘其车,揭其剑[164],过其友曰[165]:“孟尝君客我[166]!”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167]!”左右皆恶之[168],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169],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170],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171],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172]?”冯谖署曰[173]:“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174]。”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175],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176]:“文倦于是[177],愦于忧[178],而性愚[179],沉于国家之事[180],开罪于先生[181]。先生不羞[182],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183]?”冯谖曰:“愿之[184]。”于是约车治装[185],载券契而行[186]。辞曰:“责毕收[187],以何市而反[188]?”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189],使吏召诸民当偿者[190],悉来合券[191]。券遍合赴[192],矫命以责赐诸民[193],因烧其券[194],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195],晨而求见[196]。孟尝君怪其疾也[197],衣冠而见之[198],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199],狗马实外厩[200],美人充下陈[201],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202]。窃以为君市义[203]。”孟尝君曰:“市义奈何[204]?”曰:“今君有区区之薛[205],不拊爱子其民[206],因而贾利之[207]。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208]。”孟尝君不说[209],曰:“诺。先生休矣[210]!”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211]:“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212]!”孟尝君就国于薛[213]。未至百里[214],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终日[215]。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216]!”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217];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218]。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219],金五百斤,西游于梁[220],谓梁王曰[221]:“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222],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223],以故相为上将军[224],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225]。冯谖先驱[226],诫孟尝君曰[227]:“千金,重币也[228];百乘,显使也[229]。齐其闻之矣[230]。”梁使三反[231],孟尝君固辞不往也[232]。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233],文车二驷[234],服剑一[235]。封书谢孟尝君曰[236]:“寡人不祥[237],被于宗庙之祟[238],沉于谄谀之臣[239],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240];愿君顾先王之宗庙[241],姑反国统万人乎[242]!”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243]!”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244],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245],冯谖之计也。
赵威后问齐使[246]国策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247],书未发[248],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249]?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250],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251]?”威后曰:“不然[252]。苟无岁[253],何有民[254]?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255]?”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256],无恙耶?是其为人也[257],有粮者亦食[258],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259],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260],何以至今不业也[261]?叶阳子无恙乎[262]?是其为人,哀鳏寡[263],恤孤独[264],振困穷[265],补不足[266]。是助王息其民者也[267],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268]?撤其环瑱[269],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270],胡为至今不朝也[271]?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272]?於陵子仲尚存乎[273]?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274],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275]。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276],何为至今不杀乎?”
庄辛论幸臣[277]国策
臣闻鄙语曰[278]:“见兔而顾犬[279],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280],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281],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282],犹以数千里[283],岂特百里哉[284]?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285]?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286],仰承甘露而饮之[287]。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288],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289]。
夫蜻蛉其小者也[290],黄雀因是以[291]。俯噣白粒[292],仰栖茂树[293],鼓翅奋翼[294]。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295],左挟弹[296],右摄丸[297],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298]。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299]。倏忽之间[300],坠于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301]。游乎江海,淹乎大沼[302],俯噣鳝鲤[303],仰啮菱衡[304],奋其六翮[305],而凌清风[306],飘摇乎高翔[307],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308],治其矰缴[309],将加己乎百仞之上,被磻[310],引微缴[311],折清风而抎矣[312]。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313]。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314]。南游乎高陂[315],北陵乎巫山[316],饮茹溪流[317],食湘波之鱼[318],左抱幼妾,右拥嬖女[319],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320],而不以国家为事;而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灵王[321],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322]。
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323],而载方府之金[324],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325],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而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326],填黾塞之内[327],而投己乎黾塞之外[328]。
触龙说赵太后[329]国策
赵太后新用事[330],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331],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332]。太后盛气而揖之[333]。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334],故愿望见。”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335]。”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336],和于身。”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337],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补黑衣之数[338],以卫王宫[339]。没死以闻[340]。”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341]。”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342]。”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343],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344]!’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345],至于赵之为赵[346],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347],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348]。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349],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350]。”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351]:“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以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鲁仲连义不帝秦[352]国策
秦围赵之邯郸[353]。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354],畏秦,止于荡阴[355],不进。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356],因平原君谓赵王曰[357]:“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358],已而复归帝,以齐故[359];今齐闵王益弱[360],方今唯秦雄天下[361],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362],秦必喜,罢兵去[363]。”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364],会秦围赵[365],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366]?”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百万之众折于外[367],今又内围邯郸而不去[368]。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369]。胜也何敢言事?”鲁连曰[370]:“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371],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372]。梁客辛垣衍安在[373]?吾请为君责而归之[374]!”平原君曰:“胜请为召而见之于先生[375]”。
平原君遂见辛垣衍曰:“东国有鲁连先生[376],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将军。”辛垣衍曰:“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377]。衍,人臣也,使事有职[378],吾不愿见鲁连先生也。”平原君曰:“胜已泄之矣[379]。”辛垣衍许诺[380]。
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381]?”鲁连曰:“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382]。今众人不知,则为一身[383]。彼秦[384],弃礼义,上首功之国也[385],权使其士[386],虏使其民[387];彼则肆然而为帝[388],过而遂正于天下[389],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390],吾不忍为之民也[391]!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392]。”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鲁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固助之矣[393]。”辛垣衍曰:“燕,则吾请以从矣[394];若乃梁[395],则吾乃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396]?”鲁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397];使梁睹秦称帝之害[398],则必助赵矣。”辛垣衍曰:“秦称帝之害将奈何?”鲁仲连曰:“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399],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400],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余[401],周烈王崩[402],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403]:‘天崩地坼[404],天子下席[405],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406],则斮之[407]!’威王勃然怒曰[408]:‘叱嗟[409]!而母,婢也[410]!’卒为天下笑[411]。故生则朝周[412],死则叱之[413],诚不忍其求也[414]。彼天子固然[415],其无足怪[416]。”
辛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417]?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418]?畏之也”。鲁仲连曰:“然梁之比于秦[419],若仆邪[420]?”辛垣衍曰:“然[421]”。鲁仲连曰:“然则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422]!”辛垣衍怏然不悦[423],曰:“嘻[424]!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425]!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
鲁仲连曰:“固也[426]!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427],纣之三公也[428]。鬼侯有子而好[429],故入之于纣[430]。纣以为恶[431],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辨之疾[432],故脯鄂侯[433]。文王闻之,喟然而叹[434],故拘之于牖里之库百日[435],而欲令之死。曷为与人俱称王,卒就脯醢之地也[436]?
“齐闵王将之鲁[437],夷维子执策而从[438],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439]?’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440]。’夷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441]?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442],诸侯避舍[443],纳筦键[444],摄衽抱几[445],视膳于堂下[446],天子已食,而听退朝也[447]。’鲁人投其籥[448],不果纳[449],不得入于鲁。将之薛[450],假涂于邹[451]。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452]:‘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453],设北面于南方[454],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455],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之臣,不果纳。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456],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457],是使三晋之大臣[458],不如邹、鲁之仆妾也!且秦无已而帝[459],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460]。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461],夺其所憎而予其所爱[462]。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463],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464]?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465]?”
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466]。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467]。适会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468],秦军引而去[469]。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470],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471],酒酣[472],起,前[473],以千金为鲁连寿[474]。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475];即有所取者[476],是商贾之人也[477]。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478]。
鲁共公择言[479]国策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480],酒酣,请鲁君举觞[481]。鲁君兴[482],避席择言曰[483]:“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484],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485],绝旨酒[486],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嗛[487],易牙乃煎、熬、燔、炙[488],和调五味而进之[489]。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490],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491],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492],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493],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494],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495],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496]。
唐雎说信陵君[497]国策
信陵君杀晋鄙[498],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499]。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500];人之有德于我也[501],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502],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503]。”
唐雎不辱使命[504]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505]:“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506]!”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507],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508]。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509]。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510],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51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51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513]?”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514]?”
秦王怫然怒[515],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516]?”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517],以头抢地耳[518]。”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519],彗星袭月[520];聂政之刺韩傀也[521],白虹贯日[522];要离之刺庆忌也[523],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524],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525],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526],长跪而谢之曰[527]:“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528]。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529]。”
乐毅报燕王书[530]国策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531],下七十余城[532],尽郡县之以属燕[533]。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534]。惠王即位[535],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536]。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537]。齐田单欺诈骑劫[538],卒败燕军,复收下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承燕之敝以伐燕[539]。燕王乃使人让乐毅[540],且谢之曰[541]:“先王举国而委将军[542],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543],天下莫不振动[544],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545],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546],故召将军且休计事[547]。将军过听[548],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549]。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550]?”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
“臣不佞[551],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552],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553],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554]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555],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556]。故察能而授官者[557],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558]。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559],有高世之心[560],故假节于魏王[561],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562],擢之乎宾客之中[563],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564],而使臣为亚卿[565]。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566],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567],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也,而骤胜之遗事也[568],闲于甲兵[569],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570]。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571]。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572]。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573]。’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574],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575]。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576]。齐王逃遁走莒[577],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578]。蓟丘之植植于汶篁[579]。自五伯以来[580],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顺于其志[581],以臣为不顿命[582],故裂地而封之[583],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584]。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585];蚤知之士[586],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587],收八百岁之蓄积[588],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余义[589],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590],施及萌隶[591],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592],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593];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594]。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595],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596]。夫免身全功[597],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598],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599];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600]。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601]。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602],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1] 本篇选自《秦策一》。记载了苏秦始以连横之策游说秦王,而其说不行,于是发愤读书、终于相赵的故事。
[2] 苏秦:战国时洛阳人,著名策士。连横:战国时代,秦与六国中任何一国联合以打击别的国家,称为连横;合六国抗秦,称为合纵。
[3] 说(shuì税):劝说,游说。秦惠王:公元前336至前311年在位。
[4] 巴:今四川省东部。蜀:今四川省西部。汉中:今陕西省秦岭以南一带。
[5] 胡:指匈奴族所居地区。貉(hé河):一种形似狐狸的动物,毛皮可作裘。代:今河北、山西省北部,以产良马闻世。
[6] 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黔中:在今湖南省沅陵县西。限:屏障。
[7] 殽:殽山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一本“殽”作“肴”。函: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南。
[8] 奋击:奋勇进击的武士。
[9] 天府:自然界的宝库。
[10] 俨然:郑重其事地。
[11] 愿以异日:愿改在其他时间。于此为婉言谢绝之意。
[12] 神农:传说中发明农业和医药的远古帝王。补遂:古国名。
[13] 涿鹿:在今河北省涿州市南。禽:通“擒”。蚩尤:传说为东方九黎族的首领。
[14] (huān欢)兜:尧的大臣,传说曾与共工一起作乱,后被流放。
[15] 三苗:古代少数民族,亦称有苗,其地在今长江中游以南一带。
[16] 共工:尧的大臣,作乱叛尧,后被流放。
[17] 有夏:即夏桀,“有”字无义。
[18] 崇:古国名,在今陕西省户县东。
[19] 纣:商朝末代君主,统治残暴,被西周所灭。
[20] 霸:称霸。
[21] 恶:同“乌”,疑问代词,相当于“哪有”。
[22] 毂(ɡǔ谷):车轮中央安放车轴的圆眼,这里代指车乘。
[23] 饬:通“饰”,修饰文词,即巧为游说。
[24] 万端俱起:群议纷起。
[25] 稠浊:多而乱。
[26] 聊:依靠。
[27] 章:同“彰”,明显。
[28] 伟服:华丽的服饰。
[29] 厉:通“砺”,磨砺。
[30] 徒处:白白地等待。
[31] 五霸:即春秋五霸。指春秋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有多种不同说法,一般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2] 杖:持着。
[33] 凌:凌驾于上。万乘:兵车万辆,指大国。
[34] 诎:同“屈”,屈服。
[35] 元元:百姓。
[36] 嗣主:继位的君王。
[37] 至道:指用兵之道。
[38] 惛:不明。
[39] 说不行:游说没有成功,连横的主张没被采纳。
[40] 赢:一作“羸(léi雷)”,缠绕。縢(ténɡ病):绑腿布。(jué决):草鞋。
[41] 囊:盛物的口袋。
[42] 黧(lí梨)黑:黄黑色。
[43] 愧:羞愧。
[44] 纴(rèn认):纺织机。
[45] 太公《阴符》:一种兵书。托名姜太公吕尚所作,故冠以太公之名。
[46] 简:选择。练:熟习。
[47] 足:应作“踵”,足跟。
[48] 摩:靠近。燕乌集:宫阙名。
[49] 华屋:指宫殿。
[50] 抵(zhǐ纸):通“抵”,拍击。
[51] 武安:今属河北省。
[52] 镒:计量单位,一镒二十四两。
[53] 关:此指函谷关,为六国通秦要塞。
[54] 式:用。
[55] 廊庙:谓朝廷。
[56] 隆:显赫。
[57] 山东:指殽山,函谷关以东地区。
[58] 使赵大重:使赵国在诸侯中的地位变得重要。
[59] 掘门:同“窟门”,窑门。桑户:桑木为板的门。棬(quān圈)枢:树枝做成的门枢。
[60] 轼:车前横木。撙(zǔn尊上声):节制。
[61] 伉:通“抗”,抗衡,并立。
[62] 张:设置。
[63] 倨:傲慢。
[64] 季子:苏秦的字。
[65] 盖:同“盍”,何。
[66] 本文选自《秦策一》,记载了秦国向外扩张过程中一场关于“伐蜀”与“伐韩”的争论。司马错,战国时秦将。蜀,夏周时古国,在今成都一带,后被秦所灭。
[67] 张仪:战国时魏人,著名纵横家。曾任秦相,以连横政策游说各国,有功于秦,封武信君。秦惠王:即秦惠文王嬴驷。
[68] 下兵:出兵。三川:指在今河南洛阳一带,因有黄河、伊河、洛河三水流经,故称“三川”,地属韩国。
[69] (huán桓)辕:山名,在今河南偃师东南。缑(ɡōu勾)氏:山名,在今河南偃师。
[70] 屯留:地名,在今山西屯留南,太行山的羊肠坂道通过此地。
[71] 绝:隔断。南阳:地名,在今河南焦作、博爱一带,地属韩国。
[72] 临:进攻。南郑:地名,在今河南新郑。
[73] 新城:地名,在今河南伊川西南。宜阳:地名,在今河南宜阳西。
[74] 二周:西周、东周,战国时周室分裂而成的两个小国。
[75] 周主:指西周、东周两国国君。
[76] 图籍:地图和户籍。
[77] 戎狄: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通称。长(zhǎnɡ涨):列首位者。
[78] 敝:疲困。兵:原作名,据《战国策》改。
[79] 顾:反而。
[80] 桀纣之乱:指蜀王兄弟间的战争。桀纣,夏商两朝的末代暴君。
[81] 缮:整治。
[82] 四海:当是“西海”之误,指蜀国,这句意思是尽取蜀国的财富。
[83] 名:指上文所说的“不以为贪”“不以为暴”。实:指拨国得地。附:归属。
[84] 劫:胁迫。
[85] 谒:说明。
[86] 与国:友好之国。
[87] 因:依靠。
[88] 完:万全。
[89] 陈庄:秦臣,公元前314年任蜀相。
[90] 本文选自《秦策三》,记述了范雎到秦国后初次受到秦昭王接见时的情景。范雎(jū居),字叔,魏国人,因成功游说秦昭王而拜为相,封应侯。秦王,指秦昭襄王,名则,一名稷,公元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
[91] 屏(bǐnɡ饼):使退避。左右:指秦王身边的人。
[92] 幸:表示尊敬对方的用语。寡人: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93] 唯唯:应答词,顺应而不表示可否。
[94] 有间:片刻,有一会儿。
[95] 跽(jì寄):古人席地而坐,姿势是双膝着地,臀部坐在自己脚跟上,臀部不贴脚跟为跪,长跪而挺身直腰为跽。跽是一种表示恭敬,有所请求的姿势。
[96] 谢:道歉。
[97] 吕尚:即姜太公。文王:即周文王,周武王之父。商纣时为西伯,武王灭商建周后追谥文王。
[98] 渭阳:渭水北岸。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99] 已:已而,片刻之间。太师:商周军队的最高统帅。
[100] 擅天下:拥有天下。文王生前未及“擅天下”,也未“身立为帝王”。这里是合文王、武王二人笼统言之。
[101] 羇(jī基)旅:长久寄居他乡。
[102] 匡:纠正。
[103] 骨肉:这里指秦昭王与其母宣太后的母子关系。
[104] “漆身”句:浑身涂漆,遍体生癞。厉,通“癞”,癞疮。
[105] 被:通“披”,散。
[106] 五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kù库)、唐尧、虞舜。
[107]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开创者夏禹、商汤、周文王与武王。
[108] 五霸:即春秋五霸,有不同说法,本文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109] 乌获:秦国力士,传说能举千钧之重。秦武王爱好举重,所以重用乌获。
[110] 奔、育:即孟贲和夏育,均为卫国勇士。相传孟贲能生拔牛角,夏育能力举千钧,都为秦武王所用。
[111] 橐(tuó鸵):口袋。昭关:春秋时楚、吴两国交通要冲,在今安徽含山县北。
[112] 菱夫:《战国策》作“蔆水”,即今之溧水,源出今江苏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山,北流入秦淮河。
[113] 蒲伏:同“匍匐”,爬行。
[114] 吴市:今江苏溧阳。
[115] 箕子:商纣王的叔父,封于箕(今山西太谷东北)。因谏纣王不听,披发佯狂。接舆:春秋楚隐士,姓陆名通,躬耕以食,佯狂不仕,人称楚狂,曾唱《凤兮》歌讽劝孔子避世隐居。
[116] 蹶:跌倒。这里是死亡的意思。
[117] 太后:指秦昭王之母宣太后。
[118] 保傅:古代辅导天子及诸侯子弟的官员。这里泛指辅佐国王的大臣。
[119] 昭奸:揭发奸邪。
[120] 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等祭祀祖宗的处所,这里借指王室、国家。
[121] 慁(hùn混):打扰,烦劳。
[122] 幸:宠幸。
[123] 本篇选自《齐策一》,写齐相邹忌用切身体会劝谏齐威王的故事。讽,指用委婉的语言来进行劝告。
[124] 邹忌:《史记》作“驺忌”,齐人,生活于齐威王、宣王前后,曾任齐国相国,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号成侯。修:长。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在今十八至二十三厘米之间。
[125] 昳(yì义):通“佚”,美。
[126] 朝(zhāo招)服衣冠:早上穿戴衣帽。窥镜:照着镜子看看。
[127] 孰视:注目细看。孰,通“熟”。
[128] 威王:齐威王婴齐(?—前320),齐桓公田午之子,在位三十七年,知人善任,改革政治,是个较有作为的国君。
[129] 市朝:指人众会集的地方。
[130] 期(jī基)年:一整年。
[131] 战胜于朝廷:指经过内部的改革,不用出兵就使他国臣服。
[132] 本文选自《齐策四》,记载了齐国隐士颜斶和齐王之间的一番对话。颜斶(chù触),齐国隐士。齐王,指齐宣王,田氏,名辟疆,公元前319年至前301年在位。
[133] 慕势:趋附权势。
[134] 趋士:接近士人,这里指礼贤下士。趋,跑,疾走。
[135] 忿(fèn愤)然作色:生气得变了脸色。忿,忿怒。
[136] 去:距离。柳下季:却展禽。垄:指坟墓。樵采:打柴。
[137] 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
[138] 自取病:即自取羞辱。病,羞辱。
[139] 游:交往。
[140] 太牢: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社稷时,供品中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这里指食品丰盛。
[141] 丽都:华美。
[142] 太璞:未雕琢加工的璞玉。这里指天然的本性。
[143] 鄙野:郊外边远之地。
[144] 尊遂:尊贵显达。
[145] 晚食:晚一点吃饭。感到饥饿,才吃得香。
[146] 安步:从容不迫地步行。
[147] 贞:正。自虞:即自娱,自得其乐。虞,通“娱”,乐。
[148] 归真反璞:归于自然,返于纯朴。指颜斶恢复了自己本来的隐士面目。反,同“返”,回归。
[149] 本篇选自《齐策四》,写冯谖为孟尝君出谋划策之事。孟尝君(?—前279),妫姓,田氏,名文,齐国宗室,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之子,齐宣王异母弟。因封于薛(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又称薛公,号孟尝君。以养客著称,是战国著名四公子之一。
[150] 者,语气词,表提顿。
[151] 存:存在,这里指生活。
[152] 属(zhǔ嘱):通“嘱”,嘱托。
[153] 寄食:就是依靠别人吃饭,这里指到孟尝君门下作食客。
[154] 何好(hào浩):爱好什么。
[155] 诺:答应的声音。
[156] 左右:指在孟尝君左右为他办事的人。以:因为。贱:以……为贱、看不起。
[157] 食(sì饲):给……吃,这里指招待。草具:粗劣的餐具,这里指不好的饭菜。
[158] 居有顷:以为没过多久。
[159] “长铗”句: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铗(jiá戛),剑把,这里指剑。
[160] 以告:把冯谖唱歌的事告诉孟尝君。宾语“之”省略了。
[161] “比门下”句:比照一般门客。
[162] 为之驾:给他准备车马。
[163] 车客:可以坐车的客。
[164] 揭:高举。
[165] 过:指拜访。
[166] 客我:以客礼待我。客,以……为客。
[167] 无以为家:没有用来养家的东西,等于说没法养家。
[168] 恶(wù勿):厌恶。
[169] 给:供应,使足。
[170] 记:告示。
[171] 习:熟习。计会(kuài快):就是会计。
[172] 责(zhài寨):通“债”,债务,债款。
[173] 署:签名。
[174] “乃歌夫”句: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啊。乃,就是。夫,那。
[175] 吾负之:我对不住他。
[176] 谢:道歉。
[177] 文倦于是:我被国事搞得疲劳。于,介词,表被动。是,指国事。
[178] 愦于忧:被忧虑搞得心烦意乱。愦(kuì愧),心乱。
[179] (nuò懦):同“懦”,懦弱。
[180] 沉:沉溺。
[181] 开罪:等于说得罪。
[182] 不羞:不以为羞。
[183] 乃:却,竟。
[184] 之:代词,指“为收责于薛”。
[185] 约车:套车。约,束。治装:整理行装。
[186] 券契:契约,借条。借贷双方各持一份书牍(竹木做成的),刻齿其旁,以便合齿验证,所以下文说“合券”。
[187] 毕收:完全收了。
[188] 以何市而反:用收回的债款买什么东西回来?市,买。
[189] 驱:本为赶马,这里指驾车。之:往。
[190] 当偿者:应当还债的人。
[191] 悉:尽,都。
[192] 遍合:普遍地合过了。遍,普遍。赴:赶赴。此句指债款合验完毕后,让人来听命令。
[193] 矫命:假托命令。以责赐诸民:把债款赐给老百姓。
[194] 因:于是。
[195] 长驱:一直赶着车,指毫不停留。
[196] 晨而求见:清晨就求见孟尝君。
[197] 疾:快。
[198] “衣冠”句: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来接见他,以表示恭敬。衣、冠,都是名词用如动词。
[199] 窃:私自,谦词。计:考虑。
[200] 实:和下句的“充”是同义词,意为充满、充实。厩(jiù就):马房。
[201] 下陈:等于说后列。
[202] 以:疑是衍文。
[203] “窃以”句:我用债款替你买了义。以,介词,用。
[204] 奈何:怎么样。
[205] 区区:小小的。
[206] 拊(fǔ府):通“抚”,安抚,抚慰。子其民:以其民为子,就是把薛地的百姓看成自己的子女。子,用如动词。
[207] 贾(ɡǔ古)利之:用商贾之道从百姓那儿谋利。贾,藏货待卖叫做贾。
[208] “乃臣”句:这就是我用来替你买义的方式啊。所以,用来……的方式。
[209] 说(yuè月):通“悦”,喜悦,高兴。
[210] 休:停止。
[211] 齐王:指齐闵(mǐn敏)王。
[212] “寡人”句:意为我不敢把先王的臣作为我的臣。这是委婉语,实际上是撤孟尝君的职。先王,指齐宣王。
[213] 就国:前往自己的封邑。就,前往。
[214] 未至百里:距封地百里。
[215] 君:指孟尝君。
[216] “先生所为”二句:意为先生替我田文买义的道理,今天才懂得。乃,副词,才。
[217] 仅:才。耳:句尾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罢了”。
[218] 高枕而卧:把枕头垫得高高的躺着,比喻没有忧虑。
[219] 予:给。
[220] 梁:就是魏国。魏原都安邑,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所以也叫梁。
[221] 梁王:因梁惠王卒于齐威王死后的次年,孟尝君和齐愍王同为齐威王之孙,故此时梁王,当指梁惠王之子或孙。
[222] “齐放其大臣”句:齐国放逐他的大臣孟尝君到各诸侯国去。放,放逐。
[223] 虚上位:就是把上位(指相位)空出来。虚,使……虚。
[224] “以故相”句:把原来的宰相调为上将军。故,原来。
[225] 聘:迎接。
[226] 先驱:先赶车回去。
[227] 诫:告诫。
[228] 千金:等于说金千斤。币:这里指聘币,是古代聘请人时送的礼物。
[229] 显使:显贵的使臣。
[230] 齐其闻之矣:齐国大概听说了。其,句中语气词,表示推测语气。
[231] 梁使三反:梁国的使臣往返三次。
[232] 固辞:坚决推辞。
[233] 太傅:官名。赍(jī机):拿东西送人。
[234] 文车二驷:绘有文彩的四马车两辆。驷,这里指四马拉的车。
[235] 服剑:佩带的剑。
[236] 封书:封好了书信。谢孟尝君:向孟尝君道歉。
[237] 不祥:不善。
[238] “被于”句:遭受祖宗降下的灾祸。被,遭受。宗庙,这里借指祖宗。祟,神祸。
[239] 谄谀:巴结逢迎。
[240] “寡人”句:我是不值得您帮助的。这里是齐王谦卑客套之词。为,指帮助。
[241] 顾:顾念。
[242] 姑:副词,暂且。统:治理。万人:指全国百姓。
[243] “愿请”二句:意为希望您向齐王请求,将先王传下来的祭器移至薛地,在薛建立宗庙。按:古人重视宗庙祭祀,迁祭器于薛,也就使孟尝君的地位更加重要。
[244] 就:完成。
[245] 纤介:细小。
[246] 本篇选自《齐策四》。赵威后(前300?—前265),又称孝威太后,据说是齐闵王之女,赵惠文王王后,赵孝成王之母,姓名不详。本文主要记述了她接见齐国使臣时的对话,展示了其卓越的政治见解。
[247] 齐王:指襄王的儿子,名建。使者:奉使命的人。问:聘问,是当时诸侯之间的一种礼节。
[248] 书:指齐王给赵威后的书信。发:启封。
[249] 岁:收成。恙(yànɡ样):忧患,灾害。耶:表疑问的语气词。
[250] 使使:第一个“使”是名词,使命;第二个“使”是动词,出使。
[251] “岂先贱”句:难道把卑贱的搁在前头,把尊贵的搁在后头吗?贱,指地位低下的民众。
[252] 不然:不是这样。
[253] 苟:假如。
[254] 何:靠什么。
[255] “故有问”二句:有问话不问根本而问末节的吗?本,指岁与民。末,指君。
[256] 处士:有才能却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锺离:复姓。
[257] 是:指示代词,这个人,指锺离子。
[258] 食:给食物吃。下句的“食”同。
[259] “有衣”句:本句第一个“衣”是名词,衣服;第二个“衣”(yì意)用如动词,给衣服穿。下句的两个“衣”字分别同此。
[260] 是:指以上的行为。
[261] 何以:因为什么。不业:没有让他成就功业(意思是不用他)。业,用如动词,成就功业、建功立业。
[262] 叶阳子:也是齐国的一位隐士。叶阳,复姓。
[263] 哀:怜悯。鳏(ɡuān官):年老无妻。寡:寡妇。
[264] 恤(xù叙):顾念。孤:年少无父。独:年老无子。
[265] 振:救济。
[266] 不足:指缺少衣食。
[267] 息:蕃殖。鳏寡孤独穷困的人得到救济,不至于死亡,就是使民蕃殖。
[268] 北宫:复姓。婴儿子:姓北宫的女子的名字。
[269] 撤其环瑱:此句指不修饰打扮自己。撤,拿掉。环,指耳环。瑱(tiàn天去声),做耳饰的玉。
[270] 率:率领,引导。孝情:孝心。
[271] 胡为:为什么。“胡”,疑问代词。不朝:不上朝。古代妇女有封号的才能上朝,所以这里的“不朝”实际上是指不加封号。
[272] 王齐国:为齐国之王。王(wànɡ旺),用如动词,称王。子万民:把百姓看成自己的子女。
[273] 於(wū乌)陵:齐邑名,在今山东长山县西南。子仲:齐国的隐士。
[274] 不臣于王:不向王称臣,就是不做官。臣,用如动词,向……称臣。
[275] 索:求。
[276] “此率民”句:意为这是给人们做榜样,要人们做一个不与统治者合作的人。无用,没有作用,意为不跟统治者合作。
[277] 本文选自《楚策四》。楚国从楚怀王时开始,国势由盛转衰,楚襄王即位后,怯于改革,终致秦兵攻破郢都,被迫迁都于陈。本文就是写这次大失败前后庄辛的两次谏诤。庄辛以生动的譬喻说明强敌当前,必须励精图治;若犹一味贪图享乐,日与幸臣为伍,必将遭到国破身亡之祸。庄辛,楚人,楚庄王之后,因而以“庄”为姓。幸臣,宠臣。
[278] 鄙语:俗语。
[279] 顾:回头看。
[280] 亡:失掉,丢了。牢:此指羊圈。
[281] 汤:商代开国之君。武:武王,周代开国之君。以:介词,用,凭借。昌:兴盛。
[282] 绝长续短:等于说截长补短。绝,截。
[283] 犹:尚,还。
[284] 岂特:岂但,岂止。
[285] 独:反问语气词,相当于“难道”。夫(fú符):指示代词,那。下文“不知夫”的“夫”同。蜻蛉(línɡ玲):蜻蜓。
[286] 俛(fǔ府):同“俯”,向下。啄(zhuó浊):用嘴咬。虻(mánɡ忙):小蚊子。
[287] 承:接。
[288] 方将:正要。调饴(yí仪)胶丝:调和糖浆,黏在丝上,绑在竿头,用来黏取飞虫。饴,糖浆。胶,黏。
[289] 蝼:蝼蛄。
[290] “夫蜻蛉”句:蜻蛉(的事)是其中的小事啊。其,此指只图享乐、丧失警惕以致遭遇不幸的事。
[291] 因是以:如同这样呢。因,犹,如同。以,通“已”,句末语气词。
[292] 噣:通“啄”。白粒,此指米粒。
[293] 栖:止息。
[294] 鼓:鼓动。奋,振动。
[295] 公子:最初用来称诸侯的子女,后来用以称官宦人家的儿子。王孙,贵族的子孙。
[296] 左挟弹:左手拿着弹弓。
[297] 右摄丸:右手拿着弹丸。
[298] 以其类为招:把黄雀的颈作为弹射的靶子。类,疑为“颈”字之误。招,弹射的靶子。
[299] 酸咸:指调味的作料。
[300] 倏(shū 疏)忽:顷刻,极言时间的迅速短暂。
[301] 黄鹄(hú 湖):天鹅。
[302] 沼:池塘。
[303] 鳝:鳝鱼。
[304] 啮(niè聂):咬。衡:通“蘅”。
[305] 六翮,指翅膀。翮(hé河),羽毛的茎,此指鸟的打羽毛,鸟翅一般有六根大羽毛,故曰六翮。
[306] 凌:驾,乘。
[307] 乎:词尾语气词。
[308] 修:整治。碆(bō波):石制的箭头。卢:黑弓。
[309] 治:制作。矰缴(zēnɡ zhuó曾浊):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
[310] 被:遭受。磻(jiàn bō建波):锐利的箭头。磻,同“碆”。
[311] 引:拖着。微:轻细。
[312] 折:像折断了一样。抎:通“陨”,坠落。
[313] 鼎鼐(nài耐):都是古代烹煮的器具。鼐,大鼎。
[314] 蔡灵侯:蔡国的国君,名般,弑父景侯,自立为君。一本作“蔡圣侯”。
[315] 高陂(bēi悲):高丘。
[316] 陵:升,登。巫山,在今重庆巫山县。
[317] 茹溪:水名,在巫山县北。
[318] 湘波:湘江之水。
[319] 嬖(bì币):宠爱。
[320] 高蔡:今河南上蔡县。
[321] 子发:楚大夫。据《左传》昭公十一年所载,公子弃疾受灵王之命围蔡,非子发,与本文不同。
[322] “系己以朱丝”句:用红绳绑上蔡灵侯来见楚王。己,指蔡灵侯。朱丝,红绳。见(xiàn现),使……见。这里指解送去见楚灵王。之,代词,指蔡灵侯。
[323] 饭:享用。封禄之粟:指以封地赋税作俸给的谷物。
[324] 载:用车装载。方府之金:国库里的钱财。
[325] 云梦:云梦泽,楚王的苑囿参见《王孙圉论楚宝》注〔14〕。
[326] 穰(ránɡ瓤)侯:秦昭王母宣太后之弟,姓魏,名冉,封于穰(今河南邓县东南)。秦王:指秦昭王。
[327] 填:指布满军队。黾(ménɡ蒙)塞:即平靖关,在今河南信阳市南。内:秦将白起攻破鄢郢,在黾塞之南,所以说“内”。
[328] 投:抛掷。外:楚王被迫出奔城阳,在黾塞之北,所以说“外”。
[329] 本篇选自《赵策四》。写触龙在太后盛怒、坚决拒谏的情况下,委婉劝谏,指出太后对幼子的爱,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爱。由于说理透彻,赵太后最后改变固执态度,采纳了触龙的谏言。触龙对“王孙”、“公子”“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必将导致“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的精辟之见,至今仍有鉴戒作用。触龙,原作“触詟”,《史记·赵世家》作“触龙”,《汉书·古今人表》也作“左师触龙”。今本《战国策》误合“龙言”二字,遂成“詟”。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战国纵横家帛书》,中有《触龙见赵太后》章,正作《触龙》。现据以改正。
[330] 赵太后:赵惠文王威后,赵孝成王之母。用事:执政、当权。
[331] 长安君:赵太后幼子的封号。质:古代诸侯国求助于别国时,多以王子作人质抵押。
[332] 左师:《资治通鉴》胡三省注,谓“左师”是“冗散之官,以优老臣者也”。
[333] 揖:辞让。
[334] 郄(xì戏):同“隙”,此指身体不舒服的委婉说法。
[335] 鬻:“粥”的本字。
[336] 嗜(shì试):嗜好。
[337] 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息,子女。
[338] 黑衣:赵国侍卫所服,用以指代宫廷卫士。
[339] 宫:原作“官”,从《史记·赵世家》改。
[340] 没死:冒死。臣对君的谦卑用语。
[341] 填沟壑:死去的委婉说法,自比为贱民奴隶,野死弃尸于溪谷沟壑。
[342] 燕后:赵太后之女,远嫁燕国为后。
[343] 踵:足跟。女子出嫁,将上车离开,母亲因伤心在车下抱其足而哭。
[344] 反:同“返”。古代诸侯嫁女于他国为后,若非失宠被废、夫死无子或亡国失位,是不回本国的。
[345] 三世以前:指赵武灵王。孝成王之父为惠文王,惠文王之父为武灵王。
[346] 赵之为赵:前“赵”指赵氏,周穆王赐造父以赵城,始有赵氏;后“赵”指赵国。公元前376年,魏、韩、赵三家灭晋分其地。赵国有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河北西南部等地。经赵武灵王至惠文王时,疆域又有所扩大。
[347] 微:非,非但。
[348] 重器:指金玉珍宝。
[349] 山陵:喻帝王,此处指赵太后。崩:喻帝王死。
[350] 恣:任凭。
[351] 子义:赵国贤人。
[352] 本文选自《赵策三》,事在赵孝成王八年(前258),记叙了秦围邯郸后,魏国使者辛垣衍消极助赵,并劝赵国“尊秦为帝”,齐国高士鲁仲连听说后,与辛垣衍论辩,指出“尊秦为帝”的危害,表现了其高超的智慧。在帮助赵国脱离危险后,毅然谢绝平原君的赏金,飘然而去,体现了鲁仲连高迈洒脱的人格魅力。鲁仲连,齐国人,经常帮助处于困境中的国家排难解纷。
[353] 邯郸(hán dān寒丹):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
[354] 魏安釐(xī西)王:魏昭王的儿子,名圉(yǔ雨)。釐,通“僖”。晋鄙:魏国的大将。
[355] 荡阴:地名,在今河南汤阴,是赵、魏两国交界之地。
[356] 客将军:别国人在魏做将军,所以称客将军。辛垣:复姓,“衍”是名。间(jiàn见)入:指秘密地进入。
[357] 因:靠,通过。平原君:赵孝成王的叔父,名胜,封平原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当时为赵相。赵王:指孝成王,名丹。
[358] 齐闵王争强为帝:周赧王二十七年(前288),齐闵王自称“东帝”,秦昭王自称“西帝”。齐闵王,一作“齐湣王”、“齐愍王”。齐国国君,名遂,在位十七年(前300—前284)。
[359] 已而:不久。复:又。归帝:意即取消帝号。苏代劝齐闵王取消了帝号,秦昭王因之也取消了帝号,所以说“以齐故”。
[360] “今齐闵王”句:秦围邯郸时,齐闵王已死二十余年,此句疑有误。意思可能为,今天的齐国比闵王时更加衰弱。益,更加。
[361] 方今:现在。雄:称雄。
[362] 诚:这里含有假设的意思,果真。
[363] 去:指离开邯郸。
[364] 适:恰在这时。
[365] 会:正巧碰上。
[366] 奈何:怎么办。
[367] “百万之众”句:赵孝成王六年(前260),秦将白起大破赵兵于长平(在今山西高平西北),坑杀赵国降兵四十余万人。折,损失。
[368] 内:指深入国内。去:离开,指打败秦军使之离开。
[369] 其人:那个人。是:近指代词,这里。
[370] 鲁连:即鲁仲连。
[371] 始:当初。
[372] 乃:才。
[373] 梁:就是魏。安在:在哪里。安,表疑问。
[374] 归之:使之归,就是让他回去。
[375] 见(xiàn现)之:让他来拜见。
[376] 东国:指齐国。因齐在赵的东方,所以称东国。
[377] 高士:品行高尚而不做官的人。
[378] 使事有职:使臣的事,有一定的职守。
[379] 泄:泄露。之:指辛垣衍到赵国来这件事。
[380] 许诺:答应。
[381] 曷(hé何)为:为什么。曷,疑问代词,相当于“为何”。
[382] “世以鲍焦”二句:意为凡是认为鲍焦是由于心地狭隘而死去的那些人,都不对。换而言之,即鲍焦不是为个人利害而死的。以,以为。鲍焦,周时隐士,相传因不满当时政治,抱木饿死。从容,指心胸宽大。
[383] “今众人”二句:一般人不了解鲍焦,以为他是为个人打算。隐喻鲁仲连不是为个人打算。《史记》无“今”字。
[384] 彼:指示代词,那个。者:语气词,表提顿。
[385] 上:通“尚”,崇尚。首功:斩首之功,即战功。按:秦制爵二十级,作战时斩得敌人的首级越多,爵位越高。这就是奖励作战时多杀敌。
[386] 权使其士:以权诈之术来使用他的士人。权,诈术。
[387] 虏使其民:把他的人民当作奴隶来使用。虏,这里当奴隶讲。古人把俘虏作为奴隶,故有此称。
[388] “彼则”句:秦国假如毫无忌惮地自称为帝。则,假设连词,假如。《史记》作“即”。肆然,放肆地,毫无忌惮地。
[389] “过而”句:此句不易理解,疑有误字。《史记》作“过而为政于天下”。司马贞索隐:“谓以过恶而为政也。”意指秦王肆无忌惮自称为帝,而控制天下。
[390] 有:此处意为只有。赴:奔向。耳:原作“矣”,今从《史记》。
[391] “吾不忍”句:意为我不愿意做秦国的百姓。
[392] “所为”二句:我见你的原因,就是想藉此帮助赵国。所为,表示原因。
[393] 固:本来。
[394] 请:谦辞,有请求允许的意思。以:以为,认为。
[395] 若乃:至于。
[396] 恶(wū乌):怎么。
[397] 睹:看见。
[398] 使:假如。
[399] 齐威王:名婴齐,宣王的父亲。为仁义:推行仁义之政。
[400] 微:弱小。
[401] 居岁余:过了一年多。
[402] 周烈王:名喜。崩:天子去世称崩。
[403] 赴:使人奔告丧事,即报丧。后代写作“讣”。
[404] 天崩地坼(chè撤):比喻天子之死。坼,裂开。
[405] 天子:这里指继承周烈王的周显王。下席:指孝子离开原来的宫室,跪坐在苫(shān珊)上守丧。
[406] 东藩:指齐国。藩的本义是篱笆,引申为屏蔽的意思。古代封建诸侯,为的是屏藩王室,所以称诸侯为藩国。齐国在东方,故称东藩。
[407] 斮(zhuō桌):斩杀。
[408] 勃然:生气愤怒的样子。
[409] 叱嗟:怒斥的声音。
[410] “而母”二句:此为辱骂周王之词,意为你母亲不过是个婢女。而,代词,你。
[411] 卒:终于,最后。
[412] 生:指周烈王活着的时候。
[413] 死:指周烈王死后。叱:大声斥骂。
[414] 忍:忍受。求:苛求。
[415] 固然:本来这样,指凭自己是天子,随便作威作福。
[416] 其无足怪:不值得奇怪。其,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
[417] 仆:奴仆。
[418] 宁:难道。不若:比不上。
[419] 比于秦:与秦相比。
[420] 若:像。
[421] 然:应答之词,表示同意,相当于“是的”。
[422]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烹醢(hǎi海):古代的酷刑。烹,煮。醢,剁成肉酱。
[423] 怏然:不高兴的样子。
[424] 嘻:表示惊叹的语气词。
[425] 甚:过分。
[426] 固:当然。
[427] 鬼侯、鄂侯、文王:三者皆为商纣王时的诸侯。鬼侯,其封地在今河北临漳一带;鄂侯,其封地在今山西宁乡一带;文王,即周文王姬昌,其封底在近陕西岐山一带。
[428] 公:此处指诸侯。
[429] 子:此处指女儿。上古时期,子本为儿子、女儿的通称。好:貌美。
[430] 入:进献。
[431] 恶(è饿):丑陋。
[432] 辨:通“辩”。
[433] 脯(fǔ府):肉干,这里用如动词,做成肉干。指被杀,尸体做成肉干。
[434] 喟(kuì窥)然:叹气的样子。
[435] 牗(yǒu有)里:地名,在今河南汤阴县北,一作“羑里”。库:监狱。
[436] “曷为”二句:为什么(魏国)与他人(指秦国)都称王,(魏国)却终于走向被宰割的境地呢?
[437] “齐闵王”句: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率五国之师攻齐,闵王出奔到卫国,因态度傲慢,“卫人侵之”。又“去奔邹、鲁,有骄色,邹、鲁弗内(不让入境),遂走营”。按:齐闵王曾称东帝,在逃难途中,犹且意气骄人。鲁仲连引此说明帝秦之害。
[438] 夷维子:齐臣。夷维,邑名,在今山东高密。此以邑为姓。策:马鞭。
[439] 子:您,这里指鲁人。
[440] 十太牢:牛、羊、猪各十(牛、羊、猪各一称太牢)。按:十太牢是待诸侯之礼。
[441] 安取礼:意即根据什么样的礼仪标准。由于鲁人未以天子礼来接待湣王,故提出质问。
[442] 巡狩:古时天子巡行、视察诸侯之地,称巡狩。按:以下几句,讲的是诸侯接待天子之礼,示意鲁人应照此办理。
[443] 避(bì毕)舍:把自己的宫室让给天子,自己避居在外。
[444] 纳筦(ɡuǎn管)键:把钥匙上交给天子。纳,上缴。筦键,与下文之“籥”同义,即钥匙。按:诸侯“避舍”、“纳籥”,表示臣服天子,不敢擅有自己的封国。
[445] 摄衽抱几:诸侯提起衣襟,侍立于几案之侧。摄,提。衽,衣襟。抱,此处指环绕。
[446] 视膳:伺候尊长(此处指天子)进餐。
[447] “天子”二句:等到天子吃完了,诸侯才退回自己朝堂处理政事。
[448] 投其籥(yuè月):扔下钥匙(指不开都门)。
[449] 不果纳:最后没有接纳。
[450] 薛:古国名,在今山东枣庄市。
[451] 假涂于邹:向邹国借路通行。
[452] 1〕 孤:指已故邹君之子。
[453] 2〕 倍殡(bìn鬓)柩:把灵柩移到相反的方位(从北面移到南面)。倍,同“背”。殡,停放灵柩。柩,已装尸体的棺材。
[454] 3〕 “设北面”句:在南边设立朝北的灵堂。
[455] “生则”二句:国君生时不能侍奉供养,死后也不能以礼装殓(无饭含之物)。饭含,古代丧礼,以珠、玉、贝、米等物纳于死者之口。
[456] 交:互相。
[457] 睹:看到。帝之:尊之(秦)为帝。
[458] 三晋:赵、韩、魏三国。春秋时皆为晋国大夫,后瓜分晋国。成为诸侯,合称“三晋”。
[459] 无已而帝:如果逞欲不止,终于称帝。
[460] 变易:更换。
[461] “彼将”句:他(秦王)就会剥夺他认为不称职的人的权位,授予他认为称职的人。
[462] 1〕 “夺其”句:剥夺它所厌恶的人的利益,给予它所偏爱的人。
[463] 子女谗妾:此指妇女。谗妾,惯于谗毁他人的妾妇。
[464] 3〕 晏然:平安无事。
[465] 故宠:原来的宠幸地位。
[466] 天下之士:当世少有的人物。
[467] 却军:退兵。
[468] 公子无忌:就是信陵君,魏昭王的少子,安釐王的异母弟,也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托魏王的爱姬如姬盗出兵符,假传魏王的命令夺得晋鄙的部队去救赵。事详《史记·魏公子列传》。
[469] 引:退后。
[470] 三:此表示多次。
[471] 置酒:设置酒宴。
[472] 1〕 酒酣: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
[473] 2〕 前:指走到鲁仲连面前。
[474] 3〕 为鲁连寿:为鲁连祝福。寿,以金帛赠人并为之祝福。
[475] 排:排除。释:消除。解:解开,也有“除去”的意思。这三个词在这里为同义复词。
[476] 即:假如。
[477] 是:近指代词,这种人。商贾(ɡǔ古):商人的统称。古代以贩卖货物者为商,藏货待卖者为贾。
[478] “终身”句:终身不再来见平原君。
[479]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二》,记述了鲁共公在梁王宴会上的一段祝酒词,他引述历史,劝谏梁王不可贪图美酒、美味、美女、美景,以免导致亡国。文字不长,但事例生动,足以收到巨大的说服效果。鲁共公,鲁国国君,姓姬名奋,公元前375年至前353年在位。共,通“恭”。择言,择善而言。
[480] 梁王魏婴:即梁惠王,公元前369年至前319年在位。因魏国国都在惠王时由安邑迁到大梁,所以魏又称梁。觞:酒樽,这里指饮宴。诸侯:指梁惠王十四年(前356)来朝见惠王的鲁共公、宋桓侯、卫成侯和郑釐侯。范台:梁国台观名,又称繁台、吹台,在今河南开封东南。
[481] 鲁君:即鲁共公。举觞:行酒,举杯祝酒。
[482] 兴:起身。
[483]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为表示敬意,离座起立,叫避席。避席多为表示郑重其事、尊重对方的态度。
[484] 帝女:传说是夏禹的女儿,一说是尧或舜的女儿。仪狄:人名,相传夏禹时的酿酒人。
[485] 疏:疏远。
[486] 旨:味美。
[487] 嗛(qiè妾):通“慊”,满足。
[488] 易牙:名雍巫,字易牙,因善烹调而受到齐桓公宠幸。煎、熬、燔(fán凡)、炙:几种烹饪方法。燔,烧。炙,烤。
[489] 五味:甜、酸、苦、辣、咸。这里泛指各种调味品。
[490] 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南之威:美女名,也称“南威”。
[491] 楚王:即楚庄王,公元前613年至前591年在位。强台:即章华台,在今湖北潜江西南。崩山:一作“京山”、“崇山”、“猎山”、“料山”,在今湖北省境内。
[492] 盟:起誓。
[493] 主君:指梁惠王。尊:同“樽”,酒器。
[494] 白台、闾须:都是美女名。
[495] 夹林:当是梁国园林。兰台:梁国台观名。
[496] 相属(zhǔ主):相连,指接连不断。
[497] 本文选自《魏策四》。长平之战后,秦军继续向赵都邯郸进攻,赵向魏求救。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救赵,但晋鄙因畏惧秦军,而逡巡不前。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打败秦兵,解了邯郸之围。赵王亲自到城郊迎接信陵君。这个时候,信陵君流露出自以为有功劳的神色。唐雎劝说公子不能居功自傲,而要忘记自己的功劳。话虽不多,但富于人生处世哲理。唐雎(jū居),战国时有好几个唐雎,本文之唐雎是魏国人,信陵君门客。信陵君,即魏公子无忌,魏昭王之子。
[498] 晋鄙:魏国大将。秦国围赵,魏派晋鄙率兵救赵。
[499] 赵王:指赵孝成王,公元前265年至前245年在位。自:亲自。郊迎:在郊外迎接。
[500] 不可得而知:不可以使别人知道。
[501] 德:恩德,好处。
[502] 卒(cù促):通“猝”,急促,匆忙的样子。
[503] 谨:郑重,恭敬。受教:接受教诲。
[504] 本文选自《魏策四》。秦王在灭韩亡魏之后,提出以五百里土地换安陵,企图以诈骗手段轻易地夺取安陵,不料却遭到安陵君的拒绝。唐雎出使秦国,在面对骄横不可一世的秦王时,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坚持正义,最终使秦王长跪致歉,承认安陵虽小而不可辱,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的任务。
[505] 秦王:即秦始皇嬴政。当时尚未称皇帝。安陵君:战国时魏襄王曾封其弟为安陵君,这里的安陵君是他的后裔。安陵,魏的附庸小国,在今河南鄢(yān烟)陵西北。此时魏已被秦所灭。
[506] 其:语助词,表推测、希望。
[507] 虽然:即使这样。
[508] 说:同“悦”,高兴。
[509] 使:前“使”字为派遣,后“使”字为出使。
[510] 灭韩亡魏:秦王政十七年(前230)灭韩国,二十二年(前225)灭魏国。
[511] 错意:放在心上。错,通“措”,安放,安置。
[512] 请广于君: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扩大。
[513] 与:通“欤”,疑问语气词。
[514] 岂直:岂止,岂但。
[515] 怫(fú服)然:愤怒的样子。
[516]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粗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517] 徒跣(xiǎn显):光着脚。
[518] 抢(qiānɡ枪):撞。
[519] 专诸之刺王僚:公元前514年,吴国公子光和吴王僚争夺王位,派专诸将短剑藏在鱼腹中,借献食的机会,刺死王僚,专诸也被杀。专诸,春秋时吴国勇士。
[520] 彗星袭月:相传专诸刺王僚的行为惊动了上天,使得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彗星,俗称扫帚星,拖着长长的光尾。
[521] 聂政之刺韩傀(ɡuī归):韩国大夫严仲子和韩傀有仇,聂政便替严仲子刺杀韩傀,成功后自己毁容自杀。聂政,战国时魏国勇士。
[522] 白虹贯日:一道白光直冲太阳。贯,穿过。
[523] 要离之刺庆忌:吴王阖闾杀死吴王僚后,僚的儿子庆忌逃至卫国。要离便假装得罪吴王,逃归庆忌,并取得信任,最后将庆忌杀死,自己也伏剑自尽。要离,春秋时吴国勇士。
[524] 休祲(jìn尽):吉凶的征兆。休,美善,指吉兆。祲,阴阳之气相侵形成象征不祥的妖气,指凶兆。
[525] 缟(ɡǎo搞)素:白色丝织品。这里指穿孝服,暗示唐雎将刺杀秦王。
[526] 色挠:因受挫折而神色沮丧。挠,屈服。
[527] 长跪: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跪时则耸身挺腰,身体就显得高了一些,所以叫长跪。谢:道歉。
[528] 谕:通“喻”,明白。
[529] 徒以:只因为。徒,只,仅仅。
[530] 本篇选自《燕策二》。乐毅为魏昭王出使燕国,燕昭王以客礼相待,遂留燕,昭王用为亚卿。公元前284年,燕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联合五国的军队攻破齐国,仅余莒、即墨未下。乐毅以功封昌国君。燕昭王死后,燕惠王即位,受齐人离间,派骑劫代乐毅,乐毅奔赵。齐人大破燕军,杀骑劫。燕惠王责备乐毅,乐毅写此信来回答。信中措辞极为婉转得体,又恰到好处地显示出乐毅的善于谋划,善于用兵,以及善于全身保名的能力,所以这封信成为历代所传诵的名篇。乐毅,赵国灵寿(今属河北)人。燕王, 指燕惠王。
[531] 昌国君:乐毅破齐有功,燕昭王封其为昌国君。昌国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南。五国,据《史记·乐毅列传》,指赵、楚、韩、魏、燕五国之兵。
[532] 下:攻克。
[533] 尽郡县:把攻占的齐地全部变为燕国的郡县。郡县,变为郡和县。
[534] 三城:指莒(jǔ举)、即墨和聊城。但据《战国策·燕策一》及《史记·乐毅列传》应为二城,无聊城。
[535] 惠王:燕昭王子,公元前278至前272年在位。
[536] 用:因。齐人:即指齐将田单。骑劫:燕将。
[537] 望诸:故沼泽名,在今河南商丘、虞城交界。
[538] 欺诈骑劫:指田单以火牛阵,猛冲燕军,燕军溃败,骑劫被杀。
[539] 承:乘着。敝:疲敝。
[540] 让:责备。
[541] 谢:道歉,表示歉意。
[542] 先王:指燕昭王。委:托付。
[543] 先王之仇:指燕王哙三年(前318),齐乘燕内乱伐燕一事。
[544] 振:同“震”。
[545] 会:适逢。弃群臣:指燕昭王去世。
[546] 暴(pù曝)露于外:指长期在外行军打仗,风餐露宿。暴,通“曝”。
[547] 且休计事:暂且休息,商讨国事。
[548] 过听:误听,错听。
[549] 捐:抛弃。
[550] “将军”二句:意为将军为自己打算倒也罢了,但如何报答先王对你的厚意呢?
[551] 臣:乐毅自称。不佞:不才,自谦之辞。
[552] 先王:指昭王。抵:触犯。斧质之罪:死罪。质,通“锧”,腰斩时用的砧板。
[553] 侍御者:犹左右,借指惠王。畜:养。幸:亲爱。
[554] 不白:不明白。
[555] 禄:俸禄。私:偏私。
[556] “不以官”二句:不随便拿官职送给喜欢的人,能力胜任者才给予。随,随便,随意。当,足以胜任。处,居其职位。
[557] 察能而授官:考察其才能再授予官职。
[558] “论行”二句:考察其德行才结交朋友,才是能建立功名的人。论行,考察德行。
[559] 举错:措施。错,同“措”。
[560] 高世之心:高于一般君主的见识。
[561] 假节于魏王:借用魏昭王的使臣节到燕国。乐毅是以魏国使臣身份入燕的。
[562] 过举:过分抬举,指破格任用。
[563] 擢(zhuó浊):提拔。
[564] 父兄:指同姓大臣。
[565] 亚卿:次卿,地位仅次于上卿。
[566] 幸:侥幸。
[567] 积怨:指公元前314年齐国乘燕国内乱攻破燕国,杀死燕王哙之事。
[568] “夫齐”三句:指齐国至今还保留霸主的余教和战胜国的余威。霸国之余教,春秋时齐桓公建立霸业,到战国时齐国还继承霸业的教导。骤胜之遗事,屡次战胜的事迹。骤,屡次。
[569] 闲:通“娴”,熟习。
[570] 举天下:此指联合其他诸侯国。
[571] 径:快,速。
[572] “且又”二句:指淮北宋地,楚、魏两国都想得到它。鲍彪注:“楚欲得淮北,魏欲得宋,时皆属齐。”
[573] “赵若许”四句:意为赵国如同意结盟,燕再约楚、赵、宋三国,四国一起进攻,齐国必败。第二个“赵”,《战国策》其他版本作“魏”。
[574] 顾反命:刚回来复命,言神速。顾,及、待。反,同“返”。
[575] 济上:济水之上,指山东北部。济水发源于今河南济源县的王屋山,东流至今山东定陶入齐境,经济南北、济阳南入渤海。
[576] 国:齐国都城临淄。
[577] 齐王:齐闵王。莒(jǔ举),在今山东莒县。
[578] “大吕”三句:指齐国之珍宝重器皆为燕国所有。大吕,齐国大钟名。元英、历室,皆燕宫名,在宁台下。故鼎,燕国大鼎,燕王哙时被齐国掠去,今回归燕国。宁台,燕国台名,在今北京市。
[579] 蓟丘:在今北京市。植:种植。汶篁:齐国汶水上的竹田。
[580] 五伯(bà爸):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国阖闾,越王勾践。
[581] 顺于其志:感到很满意。
[582] 顿:犹“坠”,不辱使命。
[583] 裂地而封之:封乐毅为昌国君。
[584] “使之”句:意为自己被封为昌国君,可以和诸侯小国相比了。
[585] 《春秋》:记载春秋时代鲁国历史的编年体著作,此泛指史书。
[586] 蚤知之士:有先见之明之人。蚤,同“早”。
[587] 夷:平定。万乘:能出一万辆兵车,指大国。
[588] 八百岁:从姜尚开始建立齐国,到齐闵王,历时约八百年。此举成数而言。
[589] “遗令”句:此句疑有脱文。《史记·乐毅列传》作“余教未衰”。遗令,遗教。
[590] 庶孽:非嫡妻所生之子。庶孽容易作乱,应使之顺从。
[591] 施及萌隶:教令推行到百姓和徒隶。萌,通“氓”,百姓。
[592] 作:指开创。成:指结果。
[593] 远迹:足迹可以到达很远,此指吴军打到远方。
[594] “夫差弗是”二句:指吴王夫差击败越国,越王请和,子胥劝谏吴王灭越,吴王不听。伍子胥被迫自杀,吴王将其尸体盛在袋子里投入江中。鸱夷,革囊、袋子。
[595] 悟:明白。先论:指伍子胥灭掉越国的主张。
[596] 不同量:指阖闾和夫差器量不同。不改:指伍子胥至死不改变主张。
[597] 免身全功:使身免除祸害,成全功业。
[598] 离:通“罹”,遭遇。非:非难。
[599] 交绝不出恶声:张守节正义曰:“言君子之人,交绝不说己长而谈彼短。”意为即使交情断绝,也不会口出恶声骂人。
[600] 不洁其名:指不会为了自洁其名而诋毁其君。
[601] 数奉教于君子:多次受教于有道之人。
[602] “恐侍御者”二句:担心您听信左右人的话,而不了解我这个被疏远的人的行为。侍御者,实指燕惠王本人,委婉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