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序
后魏孝明帝太和年间,达摩大师自梁适魏,面壁于少林寺。一日谓其徒众曰:“盍各言所知?将以占乃诣。”众因各陈其进修。师曰:某得吾皮,某得吾肉,某得吾骨。惟于慧可曰“尔得吾髓”云云。后人漫解之,以为入道之浅深耳,盖不知其实有所指,非漫语也。迨九年,功毕示化,葬熊耳山[1]脚,乃遗只履而去。
后面壁处碑砌坏于风雨,少林僧修葺之,得一铁函,无封锁,有际会,百计不能开。一僧悟曰:此必胶之固也,宜以火。函遂开,乃熔蜡满注而四着故也。得所藏经二帖,一曰《洗髓经》,一曰《易筋经》。
《洗髓经》者,谓人之生,感于爱欲,一落有形,悉皆滓秽。欲修佛谛,动障真如。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必先一一洗涤净尽,纯见清虚,方可进修,入佛智地。不由此经,进修无基,无有是处。读至此,然后知向者所谓“得髓者”非譬喻也。
易筋者,谓髓骨之外,皮肉之内,莫非筋。连络周身,通行血气,凡属后天,皆其提挈;借假修真[2],非所赞勷,立见颓靡。视作泛常,曷臻极至。舍是不为,进修不力,无有是处!读至此,然后知所谓皮、肉、骨者,非譬喻,亦非漫语也。
《洗髓经》帙[3]归于慧可,附衣钵,共作秘传,后世罕见。惟《易筋经》留镇少林,以永师德。第其经字,皆天竺[4]文,少林诸僧,不能遍译。间亦译得十之一二,复无至人口传密秘,遂各逞己意,演而习之,竟趋旁径,落于枝叶,遂失作佛真正法门。至今少林僧众,谨以角艺擅场,是得此经之一斑也。
众中一僧,具超绝识,念惟达摩大师,既留圣经,岂惟小技?今不能译,当有译者。乃怀经远访,遍历山岳。一日抵蜀,登峨眉山,得晤西竺圣僧般剌密谛[5],言及此经,并陈来意。圣僧曰:佛祖心传,基先于此,然此经文不可译,佛语渊奥也;经义可译,通凡达圣也。乃一一指陈,详译其义。且止僧于山场,挈进修,百日而凝固,再百日而充周,再百日而畅达,得所谓金刚坚固地,驯此入佛智地,洵为有基筋矣。僧志坚精,不落世务,乃随圣僧化行海岳,不知所之。
徐鸿客[6]遇之海外,得其秘谛。既授于虬髯客[7],虬髯客复授于予。尝试之,辄奇验。始信语真不虚,惜乎未得《洗髓》之秘,观游佛境。又惜立志不坚,不能如僧不落世务,乃仅借六花小技,以勋伐终,中怀愧歉也。
然则此经妙义,世所未闻,仅序其由,俾知颠末。企望学者,务期作佛,切勿要区区作人间事业也。若各能作佛,乃不负达摩大师留经之意。若曰勇足以名世,则古之以力闻者多矣,奚足录哉?
时 唐贞观二载春三月三日李靖[8]药师甫序
[1] 熊耳山:达摩禅师圆寂后葬熊耳山,在今河南宜阳,立塔于定林寺,在今河南陕县。
[2] 借假修真:佛教名相,以人身为众缘假合而有之身,要借假合之身修真。
[3] 《洗髓经》帙:即包装好的一部《洗髓经》,帙即古代用于装套线装书的套子。
[4] 天竺:华夏称古印度为天竺国,天竺国又分为东天竺、南天竺、西天竺、北天竺和中天竺,故又称五竺。
[5] 般剌密谛:中天竺人,一说西天竺人,唐代译经僧,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于广州制旨道场译出《大佛顶首楞严经》十卷。
[6] 徐鸿客:隋朝的修道之士,曾向李密进献《经天纬地策》,后隐居山林。
[7] 虬髯客;虬髯是指颊须卷曲,虬髯客即唐代侠士张仲坚,与李靖同时代人,《神仙感遇传》载有《虬髯客传》。
[8] 李靖(公元571—649):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唐初军事家,精通兵法,著《天老神光经》一卷,被收入《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