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奥集:中古中国共同研究班十周年纪念论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东汉时期中山国疆域变迁

北庄汉墓墓石题铭所记录的地名,除去梁国、东平国、鲁国、山阳郡辖县,均在中山国境内,我们据此可以大致复原出中山简王时代的中山国疆域范围。

根据史书记载,中山简王刘焉于永平二年(59)就国中山,永元二年(90)薨,北庄汉墓墓石题铭所反映的地名信息应当是这一时段内的情形。另外,《续汉书·郡国志》中山国蒲阴县自注“本曲逆,章帝更名”,安憙县自注“本安险,章帝更名”,汉昌县自注“本苦陉,章帝更名”。在北庄汉墓墓石题铭中,安险、苦陉、曲逆皆未更名,整理者由此推定北庄汉墓的时代下限为汉章帝章和末年(88)。其实,对于这次更改地名,《水经注》有更为详细的记载。《水经·滱水注》曰:“汉章帝元和三年,行巡北岳,以曲逆名不善,因山水之名,改曰蒲阴焉。”[1]安险、苦陉、曲逆三县应同在元和三年(86)汉章帝北巡时,因“名不善”而被更名。北庄汉墓墓石题铭所反映的行政建制下限可进一步上推至元和三年。墓石题铭还多次出现“梁国”,梁国乃章帝建初四年(79)设置。不过,我们还不能据此认定题铭所反映的行政建制上限为建初四年,因为题铭中还多次出现“梁郡”,特别是工匠丁圣所凿刻的石料分别刻有“北平梁郡丁圣石”(6号)和“北平石梁国□郭丁圣”(99号),说明中山简王墓在建初四年以前已经开始营建,营建年代跨越了建初四年。[2]综合以上几点,北庄汉墓墓石题铭所反映地名信息的时代应在公元59年至86年之间。

通过梳理北庄汉墓墓石题铭所记录的县名,公元59年至86年的中山国辖有北平、望都、上曲阳、新市、卢奴、安国、曲逆、北新城、安险、苦陉、唐、毋极十二县。[3](见附图)

《汉书·地理志》记录的中山国疆域是汉成帝元延三年(前10)的情形,《续汉书·郡国志》所记录的中山国疆域是汉顺帝永和五年(140)的情形。现在我们根据北庄汉墓题铭复原出公元59年至86年之间的中山国疆域,便可以此为契机来探讨东汉时期中山国的疆域变迁情况。

为方便讨论,现将《汉书·地理志》、北庄汉墓墓石题铭、《续汉书·郡国志》所记录的中山国辖县编制成表(表2),以便于稍后作进一步的分析。

附图 中山简王在位时期中山国疆域范围

表2 中山国疆域变化表(前10—140)

根据表2,我们可以对公元前10年至140年的中山国疆域变迁情况进行探讨。通过对比《汉书·地理志》和北庄汉墓墓石题铭所反映的中山国疆域,可以看到《汉书·地理志》中山国所辖深泽、新处、陆成三县没有出现在北庄汉墓墓石题铭中,说明三县在中山简王在位时期已经撤销。李晓杰先生推测深泽、新处、陆成三县在建武六年(30)六月光武帝“并省四百余县”时被撤销,[4]现在看来这一观点是可以成立的。

北庄汉墓题铭中多次出现的上曲阳,为陵墓石料和工匠的主要来源地,辅之以元和三年汉章帝巡幸中山国时派使者前往上曲阳祭祀北岳之事,可以明确至迟86年上曲阳县已经由常山郡转属中山国管辖。李晓杰先生认为上曲阳县于建初四年改属中山国,现在看来是有可能的,但也不能排除上曲阳县于建初四年以前改属中山国的可能性。

通过对比北庄汉墓墓石题铭和《续汉书·郡国志》所反映的中山国疆域,可以考察86年至140年中山国疆域变迁情况。

在《续汉书·郡国志》中,北新城为涿郡辖县,李晓杰先生推测北新城由中山国转属涿郡在建武三十年(54)以前。而北庄汉墓墓石题铭仍有北新城,则说明中山简王在位时期北新城属中山国管辖,北新城转属涿郡当在86年至105年之间。[5]

《续汉书·郡国志》中山国广昌县自注“故属代郡”。关于广昌县由代郡改属中山国的时间,李晓杰先生推测在建武二十六年(50)。但在北庄汉墓墓石题铭中却不见“广昌”,可见中山简王在位时期广昌县不属中山国管辖,广昌县改属中山国当在86年以后。

《续汉书·郡国志》中山国辖有蠡吾侯国。《后汉书·河间孝王开传》载永建五年(130)“(刘开)上书,愿分蠡吾县以封翼(刘开之子——笔者注),顺帝从之”。据此,蠡吾县本河间国地,永建五年因分封河间王子侯国而别属中山国。北庄汉墓墓石题铭无蠡吾之名,可证史籍记载之可信。

由此,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公元前10年至140年中山国疆域沿革。汉成帝元延三年,中山国辖十四县。建武六年,汉廷省并深泽、新处、陆成三县。建初四年,上曲阳县由常山郡改属中山国管辖。故中山简王在位时期,中山国辖有十二县。汉和帝永元元年至汉顺帝永和五年之间,中山国北新城县改属涿郡,广昌、蠡吾两县分别由代郡、河间国来属。至永和五年,中山国辖有十三县。

附记:本文写作过程中,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刘瑞先生,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施谢捷先生、程少轩先生,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李晓杰先生提供宝贵修改意见。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何慕女士前往定县协助核查北庄汉墓墓石题铭。特此致谢。

补记:本文原刊发于《考古》2012年第10期。文章写作期间,笔者委托何慕女士代为调查北庄汉墓墓石情况,发现北庄汉墓题铭墓石全部收藏于定州市石刻博物院,数量为488块。遗憾的是,这些墓石迄今仍未完整公布。2018年定州市旅游文物局编著《中山王汉墓出土黄肠石题刻精拓百品》新公布了70块题铭墓石拓片。新公布的墓石题铭并未动摇本文的基本结论。此次借该文收录于《瞻奥集》之机,笔者将《中山王汉墓出土黄肠石题刻精拓百品》新公布的相关墓石资料录入,以完善相关论证,同时期待这批墓石资料全部公布。

附表 《中山王汉墓出土黄肠石题刻精拓百品》释文著录与发掘报告、何慕文章编号对照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说明:1. 发掘报告所附拓片在本表称为“原拓片”。2. 因何慕文章没有附墓石拓片,故《精拓》某些墓石题铭可以与何慕文章的多块墓石释文对应。对于此类墓石,笔者将何慕文章释文相同的墓石编号全部列出,以符号“/”加以区隔。3. 带有“北平石”“望都(石)”“上曲阳”题铭的墓石因数量过于庞大,故本表没有列出何慕文章对应的墓石编号。

[1]各本《水经注》皆作“章和二年”。今按,章帝北巡在元和三年,故《水经注》“章和二年”应为“元和三年”之误。杨守敬已作改正。见杨守敬、熊会贞疏《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081页。

[2]从墓葬的修建跨越了建初四年这一情况来看,原发掘者有关北庄汉墓墓主为中山简王刘焉的看法当无疑义。

[3]《后汉书·中山简王焉传》载:“(永平)十五年,焉姬韩序有过,焉缢杀之,国相举奏,坐削安险县。元和中,肃宗复以安险还中山。”则明帝永平十五年(72)至章帝元和元年(84)中山国不辖有安险县。

[4]本节所引述李晓杰先生观点,俱出自《东汉政区地理》,第91—93页。以下不再注明出处。

[5]《后汉书·孙程传》:“孙程字稚卿,涿郡新城人也。安帝时,为中黄门。”李晓杰先生称:“(孙程)生当在和帝时,故可知北新城至迟已在和帝时由中山别属涿郡。”据此,北新城由中山国转属涿郡的时代下限当在和帝元兴元年(105)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