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公安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打造平安江苏升级版,必须契路合径,夯实“五大平安”

第一,要实现“四大提振”,力保面上平安。一是提振社会矛盾处置的应变能力。创新经济从紧形势下的矛盾纠纷排查应对理念,不断优化社会维稳队伍结构、工作方式和体制机制。在应对发展性矛盾方面,重点突出经济涉稳领域,及时发现不稳定事端和因素,完善涉众维稳型案件研判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党委、政府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应对常态化矛盾方面,积极构建社会大调解网络,在医疗卫生、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设立行业性调解组织,做到有场地、有队伍、有制度、有经费保障,设立矛盾纠纷化解救助基金,实施基础矛盾纠纷化解奖补政策,推动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三调对接”,有效解决基层一线矛盾纠纷和疑难信访。二是提振公共安全动态监管能力。在覆盖范围上,在始终狠抓消防、危化品管理、企业生产等传统安全基础上,逐步将公共监管触角向食品卫生、药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新生领域延伸拓展;在监管模式上,严格落实道路安全“九大流程”和“三长”负责制,健全完善“网格化”“户籍化”消防监管模式,规范自我纠错整改和责任倒查机制,打造平安海港区、安全工业园等品牌,确保公共安全监管推陈出新、成效凸显;在整体统筹上,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密切联系职能部门,通过广辟线索渠道、跟踪隐患整改、整合优势资源、优化合成机制等,从源头堵控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三是提振交通管理应急对抗能力。围绕高温、严寒、冰雪等恶劣气候环境,以110、119、122三台联动为基础,建立由政府应急办、医疗救护、消防救援、路政施救、高速公路业主、新闻媒体、气象和公安交警等部门参加的恶劣天气联合指挥机制,制定出台恶劣天气各项应急处置预案,实行24小时联合值班、一体化运作、扁平化指挥,最大限度整合行政管理资源,提高应急交通快速反应水平。四是提振虚拟网络整体管控能力。在虚拟社会管控中删帖、禁言、辟谣等传统方式基础上,按照以法管网、以人管网、以技管网的要求,树立“全警参与、全警触网”的理念,聚焦社会热点焦点,积极组建专业网评员、新闻发言人、网络正面推手“三支队伍”,努力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建立健全虚拟互联网接入、自主预审、全天候立体监测、网络舆情分析研判、重大网情快速处置“五大机制”,确保事关江苏的重大负面舆情第一时间快速平息。

第二,要实现“四化并举”,维护治安平安。一是实体化管控。深刻把握基层基础这一基点难点,围绕社区警务、巡防盘查、现场勘查、治安检查、交通管理等日常实体化警务,扎实开展标准化信息采集、社会化数据录入、情报“小平台”建设和阵地信息化管控等,打造出线索途径更广、阵地管控更实、压降案件更多、群众基础更强的实体化警务品牌,逐步推动基层基础工作由传统型向信息化、技术化、集成化“三化”融合型过渡。二是信息化打击。坚持“命案必破、黑恶必除、两抢必打、在逃必追”的工作思路,以专业刑侦力量为主力军,基层派出所为子单位,治安、巡警、特警、法制、户政等部门和警种联动,做大做强做精现代化信息研判队伍,建立涵盖社会水、电、气、金融、通信等基础信息,公民衣、食、住、行、工作等生活信息,指纹、DNA、车辆轨迹、旅馆住宿、航空出港等警务信息的综合数据库,按照层级、角色、权限等实现最大限度共享,落实多警种综合查控处置模式,大打“信息战”“合成战”“整体战”,切实保障信息化打击始终抢占先机、精准制导、引领实战。三是快速化反应。以情报信息研判分析为龙头,以智能指挥调度平台应用为重点,以派出所勤务指挥室为依托,积极整合各警种部门警力,及时预警、指令、查控,全面落实巡逻堵控力量灵活调度,完善“关城门”应急机制,切实提高突发警情快速化反应处置能力。四是立体化防范。按照人技结合、专群结合、打防一体、城乡一体的思路,全面升级社区村庄防控网、街面路面巡防网、现代科技防控网、虚拟社会防控网和区域警务协作网,积极整合社会化群防力量,综合开展社区防控、街面巡防、视频巡逻、卡口堵控、区域协作、防范宣传等,构建网上网下无缝对接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为推动平安江苏升级版建设提供条件和可能。

第三,要实现“四抓四促”,打造经济平安。一是抓整治促发展。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经济发展新形势,依法严厉打击扰乱正常经济发展秩序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快侦快破和集中整治突出的强揽工程项目、强装强卸、强买强卖、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违法行为,适时挂牌督办经济大案要案,同步追缴赃款赃物,以最小的执法影响来最大限度地保障经济正常发展。二是抓延伸促服务。在积极打造优质经济发展环境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完善经济服务举措的延伸和创新,延伸触角开展“优质绿卡”、交通公开幕墙等主动式服务,拓宽渠道积极开展“网上公安”服务,转变方式推行窗口服务错时延时工作制等,把“一站式”服务延伸至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地方。三是抓对接促保障。围绕服务“三重”工作要求,在密切警企协作对接上做文章,在当前受“银根”紧缩冲击大的企业和房地产行业等普遍建立联系人制度,通过定期“访企问计”,主动提供风险预警、消防审核、业务咨询及预约服务等措施,确保无缝对接,保障有力。四是抓机制促长效。按照党委、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和政治经济活动,扎实构建重大安保模式化机制、企业内部安保长效机制、区域性经济犯罪联动打击机制、港区园区综合整治机制等,全面消除经济发展的各类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努力营造出让企业群众满意、让投资者放心的良好治安环境。

第四,要实现“四位一体”,守护心灵平安。在深化平安江苏升级版建设的背景下,依托“文化强国战略”,推动平安与文化的联姻,用文化建设平安,积极推进平安文化建设,共同守护全社会心灵平安。一是思路上突出系统性。通过平安知识的宣传、平安理念的灌输、平安行为的养成和平安民俗的培育,把先进的平安价值理念、良好的平安安全行为习惯融入到人民群众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社会组织、岁时节日、人生礼仪、婚丧嫁娶和民间观念中,达到外化于形、内化于心、默化于行的效果。二是途径上突出规律性。平安文化建设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有形的手段由表及里、由外而内来感染和教育群众,使科学的平安理念、知识真正融入百姓血液里,并由内而外、由里及表转化为每个公民的行动,真正达到全社会自觉重视、创造、守护、共享平安的目的。三是措施上突出交融性。广泛汲取传统与现代文化、地方与外来文化、行业与企业文化中的平安元素和成分,通过与传统文化、广场文化、行业文化、休闲娱乐文化、媒体文化等大众文化的深入融合,增强平安文化的凝聚力、引导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四是保障上突出社会性。平安文化是全社会共享的大众文化之一,长效的发展推进需要人、财、物等强有力的保障支撑。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规模化经营为龙头,通过市场化运作,搭建平安文化产业链和利益联盟,全力推动平安文化产业化,最终实现反哺平安文化建设的效果。

第五,要实现“四个融合”,保障警务平安。一是执法规范与公信执法融合。以江苏新一轮执法规范化建设为契机,紧盯执法规范三年十个“100%”目标,着力在执法公信力建设和公安形象危机管控上下功夫,用信息化助推执法源头管理、执法流程监督、执法硬件建设、执法能力提升和执法服务水平,努力破解执法不规范、不作为、不安全、不公正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巩固江苏公安执法规范化“全国领头羊”的地位。二是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融合。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公安部“五条禁令”等,积极建立纪律作风分析评估、风险预警和重点帮教等长效机制,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打造廉洁型警队;按照“有为才有位”理念,不断优化选人用人机制,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全面落实职务序列套改、超时工作补助和基层经费保障,建立完善民警维权法律援助、大抚恤补助和心理健康保护等保障机制。三是优化素质与激发活力融合。围绕公安队伍“无增长改善”的要求,根据形势需要、警种特点和执法要求,有针对性地建立民警职业化、实战化、信息化“三化”轮训模式,搭建符合民警精神文化和实战需要的载体平台,综合开展网上学法、远程教学、实战模拟、名师讲坛、文体会演等,持续总结推广警务技战法和实战经验,切实找准队伍素质优化和活力激发的最佳契点。四是公安效能与品牌塑造融合。紧紧围绕“实战更高效、服务更人本、警民更和谐”的要求,坚持传统与科技相结合,找准公安效能与品牌的坐标支点,充分利用警务信息化手段,扎实开展机关“效能革命”、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努力推动公安优质作风体系的形成,塑造出一批注入公安新元素的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