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实用版)(2017年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理解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于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一部法律,该法从1994年开始起草,历时12年,经过多次修改,两年三次审议最终得以通过。

与旧破产法相比,《企业破产法》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修改了关于破产原因的规定。新法打破了旧法对于不同性质的企业法人适用不同破产原因的格局,对所有的企业法人适用统一的破产原因。

第二,新增了关于金融机构破产的原则性规定。即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可以根据情况向人民法院提出金融机构破产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中止金融机构的破产程序。

第三,新增了关于域外效力的规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依照我国《企业破产法》开始的破产程序,效力及于债务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财产;(2)对外国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破产案件的判决、裁定,涉及债务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财产,申请或者请求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的,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进行审查,认为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基本原则,不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不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的,裁定承认和执行。

第四,新增了管理人制度。旧法没有设立管理人制度,管理人的职权由清算组承担,这种规定造成了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到作出破产宣告之前这段时间债务人财产处于无人管理的空白状态,不利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为了弥补上述不足,新法增设了管理人制度,详细规定了管理人的各项内容。

第五,区别规定了破产申请受理前债务人行为的撤销制度和无效制度,将债务人的撤销行为从旧法的无效行为中独立出来。旧法没有区分破产申请受理前债务人行为的无效和撤销制度,同时对于破产程序中行为无效(撤销)的期间规定得太短,不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第六,新增了债权人委员会制度。旧法仅规定了债权人会议是破产程序债权人的自治机关,没有规定债权人委员会制度。债权人会议是通过会议的召集、召开和与会债权人的表决来实现其决策和监督的职能,然而,由于债权人会议成员人数众多、分布广泛,难以甚至不能对破产程序过程进行事无巨细地监督和参与。因此,在债权人会议之外设置债权人委员会这样的常设性机构,以代行债权人会议的部分职能便成为必要。

第七,新增了重整制度。随着世界各国破产法的理念从以前的破产清算到现在的破产清算和破产预防并存的转化,旧法的整顿制度已经与我国现代破产法理念的形成相背离。为此,《企业破产法》专章设立了适用于所有企业法人的重整制度,并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破产预防程序。

第八,厘清了劳动债权和担保债权的关系,采取“新老划断”的立法安排。《企业破产法》实施后,破产人在该法公布之日前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破产人无担保财产不足清偿上述劳动债权的,应当从有担保的财产中清偿;破产人在新法公布后所欠的上述劳动债权,则不能优先于破产人的担保债权,只能从破产人的无担保财产中清偿。新法的这一规定,既解决了历史遗留难题,又统一了立法指导思想,凸显了该法的立法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