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魏延疑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魏延传之关羽和魏延

我们都说《三国演义》既然为演义,只能说这本书是七分假,三分实。如果推论三国演义全部是假的那也不可能,整个三国时期包括前半部分的东汉末年。这么大的一个人物梳理线,和时间,地点,矛盾冲突,如果没有三国志的辅佐。罗贯中不可能写出中国的古典名著!我们不能因为貂蝉是不存在的而认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是假的。我们不能认为因为关羽抢了孙坚的功劳,而来否定《三国演义》这个是没有道理的,那还有记载是文丑斩的,不能因为袁绍说可惜颜良文丑不在我们就否定这两个将军当时究竟在不在场?况且袁绍都亲自讨伐董卓了,身为袁绍的爱将,颜良和文丑居然不跟着?这没道理,再紧急的事情能有主公亲自出征紧急?所以历史本身就是如沙漠伴随龙卷风一样扑向我们。我们睁不开眼只能用手去探索着向前走,所以抬杠就没必要了。

有的时候历史真的就是那么一回事,但是我们不能接受,因为我们认为的是怎么样,历史就必须是怎么样。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演义中说是误杀,因为杀完才看到后面绑了一头猪,原来这些人是要杀猪啊!那问题来了,你都能听到别人嘀嘀咕咕的说放血,为什么听不到猪叫呢?

陈寿的《三国志》原文描述:宁我负人,休要人负我。意思就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或者说错杀了曹操懊悔了,但是自己找这么一个安慰自己的话来安慰自己。

到了《三国演义》里就变成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休让天下人负我。加了天下两个字就变成了曹操是一个有野心的阴谋家。

中华5000年文明,文字意义博大精深。随便加个字就变成了两种或者更多种意思了。你说,历史又有几分真几分假?

回到本篇主线,魏延和关羽的命运线很奇怪。

魏延第一次想投刘备,关羽不在场,魏延与刘备也失之交臂;

魏延第二次想投刘备,正好遇到了关羽,在关羽的引荐下完成心愿。

魏延与关羽相识没多久,就随刘备西征,从此再未见过面。

刘备本准备安排关羽和魏延各领东西两线,共同伐魏,魏延刚当上汉中太守,关羽就身首异处……

他们不像雄狮,更似猛虎,注定无法群居,而要独立山头,各自为王,你荣我损,命运交叠。

二人的死也极其相似,关羽命丧盟友之手,魏延死于自家内斗,后人秉烛读史,震怒之余,不免伤感嗟叹。

史学家说:三国是“前表曹操,后表孔明”;

说书人说:三国是“前表吕布,后表马超”;

作者认为:蜀国则是“前表关羽,后表魏延”。

魏延绝对可以看作是关羽性格和命运的延续,魏延真正发威也正是从关羽死后开始。关羽和魏延这两个个性十足的武将,使平淡和谐的蜀汉内部多了一些矛盾和冲突,加深了文学作品的戏剧性,也给后人研究三国人物的复杂性格提供了很多素材。

虽然关、魏二人如此相似,他们在后世的评价却截然相反:

关羽威震天下,虽身首异处,却得到了千秋万代的敬仰和崇拜;

魏延一生悲苦,死前还被污蔑谋反,直到当代才得以平诬,待遇何其不公也!

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物一样,都是复杂多变的。

后人在将关羽拉下神坛的同时,不要忘了关羽仍是一位神勇盖世、义薄云天的大英雄;

而我们在为魏延伸冤平反的时候,也要知道魏延命运的悲剧其实是他自己的性格造成的。

更不要因为喜欢关羽、魏延这两位英雄,就将与他们相性不和的诸葛亮看成小人。

诸葛亮有其独特的用人方法和大局意识,他不喜欢关羽、魏延有政治和战略上的考虑,还涉及星象、性格、命运等神秘因素,不要简单地归咎于人品。

只有从人性的正反两面去看待历史人物,这个人物才真的是一个人,否则只是脸谱符号而已。

而且这里需要注意一点:我们很多人的思维走向或者受到影视小说影响,许多人看《三国演义》入了迷,觉得诸葛亮一直在制约魏延。

实则非也。

刘备在时,魏延是镇北将军。刘备死后,诸葛亮在汉中,让魏延总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实际上,诸葛亮一直让魏延总督前部。

你说诸葛亮不让魏延独立领兵么?

答:诸葛亮让魏延入羌中,于是: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诸葛亮让魏延做前部;让魏延独立领军;让魏延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还假节。位高权重,不过如此。

诸葛亮唯一没让魏延做的事,就是偷袭子午谷。但这事儿有原因,看这里:诸葛亮为什么不兵出子午谷,袭击(取)长安呢?

看前篇有解释,除了子午谷之外,诸葛亮是很重用,也很对得起魏延的。

那关羽和魏延比也是同样的相似,关羽镇守荆州。而最终因为自己的自负和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两个人都是蜀汉重用的人才,关羽就不用说了,战功累累!名声威震天下!而且当时史料记载关羽善用水兵,毕竟刘备集团是从北方来的,虽然联吴抗曹,但是水兵对刘备来说可是宝贝,这关系着荆州能否守好的关键,更何况是刘备的结拜兄弟!而再看魏延,魏延则是实打实的靠自己一步一步的走上来的!

那如果诸葛亮有意打压魏延,魏延不可能爬到那么高的地位!兵权本身就是两极化,要么由总负责人管理,用兵之时,再给你权利。不用兵时,你和文臣是一样的。

那有些地方则不一样,武将全权掌管兵符,尤其是在那个乱世年代,不可能让一个人军政独揽。而是权衡分权,使得在政治和军事上相互制约。

比如我们再说关羽和魏延,关羽就是独揽荆州大权,军政都管!所以他可以任意攻打!而不受诸葛亮制约,刘备更不用说了!在汉中称王,关羽打曹仁。一方面是回应刘备汉中王的地位,让你们这些益州集团的人看看荆州集团(也就是刘备集团)是维护刘备的!有那么一种敲山震虎的感觉!

而另一方面,也是看着哥哥称王开心,在荆州关羽和刘备遥相呼应,趁着军心大振!直取襄阳。这样益州和荆州就全部都是刘备集团的了,对此可以与北方曹魏势力,东吴势力形成对抗态势。

想的挺好,但是历史的规律是不允许你逆向而行的。

我们反过来再看魏延,魏延也是蜀国里典型的鹰派代表,并且坚持主张北伐,这点观念和诸葛亮是一致的。

那为什么坚持北伐?必须扩大地盘,扩大势力,然后名满天下。魏延不是一个没有想法的人,益州多大?北方多大?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一个前比不上北方曹魏势力,后比不上东吴孙权势力的这么一个小小川蜀,要么缴械投降,要么就靠自己来北伐曹魏,割据曹魏地盘,从而形成自己在军中的实权,最后再破吴统一天下。那魏延首当其中是第一功臣,不管你诸葛亮多么多么了不起,孙权多么多么了不起,还是你曹操司马懿多么多么了不起,只要统一江山,统一中国。所有的功绩加起来和这个功绩比就如同浩瀚星空中的沙粒而已。

所以,魏延是坚定的北伐主张者,他甚至比诸葛亮更加的迫切。

那随如果魏延北伐成功了,他还会是那个匡扶汉室的正义者吗?他的野心会随着权利,功绩的名利越来越大而不会改变吗?

请看下期:野心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