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2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经验及未来趋势研判

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及2019年8月《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是随着文化和旅游体制性障碍的打通,关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不仅明确了全域旅游发展的国家战略地位,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重大意义,也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增强城市文化旅游发展的活力提供了重要支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努力使我国文化和旅游消费设施更加完善,消费结构更加合理,消费环境更加优化,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供给更加丰富。推动全国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一)制定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找准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着力点

发达国家的城市面对转型的挑战,选择“文化城市”的战略,由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的转变,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发达国家城市的发展历程以及一系列调整城市发展战略的举措,突出以文化为中心的发展之路,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哈尔滨有较强的启示借鉴意义。

1.强化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驱动力

城市综合竞争实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主导要素也在不断变化,已经进入以文化和创造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这种主导要素的变迁逐渐改变了原有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式和城市发展模式。全国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一个城市的繁荣也必然以文化为支撑,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城市市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城市特色文化,城市特色文化对城市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每个城市要科学对待城市历史文化,努力实现城市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努力展示城市独特魅力,使城市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2.引导城市转型和发展

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时代所要求的文化艺术的创造性就是竞争力的源泉,将知识、科技和文化作为当代城市调整发展战略的思路是正确的选择,要建立以文化为中心的社会。2000年初,大伦敦市就提出了文化战略规划--《伦敦计划》,其目标是构建“文化多样性的世界创意都市”;提出了政策发展方向,规定了文化政策的实施范围,包括艺术、旅游和体育运动历史古迹和考古,博物馆、画廊和图书馆,自然珍宝和古物,广播、电影和其他媒体等。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在2000年初制定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文化发展战略,确立了城市的文化战略目标,要成为“文化和知识城市的发动机”。明确提出巴塞罗那将开始第三次城市转型,发展重点在文化内容和知识创造上,开启了建设由内容产业和科技产业引领发展的知识型文化城市的进程。哈尔滨市在制定《“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突出文化创意城市发展战略,发挥城市文化创城与创新的作用,实现全方位振兴。

3.加强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提高城市文化认同

西班牙巴塞罗那创造性地提出了“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以及文化是城市凝聚力形成的关键因素等观点;强调动态地保护城市文化遗产是缔造非凡的大都市文化空间的重要举措。新加坡于2000年发布了《文艺复兴城市》报告书,明确提出其文化战略定位是21世纪的“亚洲文艺复兴城市”。该战略的核心精神是促使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精神和充满求知欲的发明时代再现于21世纪,希望新加坡成为“以保存民族文化传统和体现文化多元性为特色的文艺复兴城市”,并实现“世界级环球艺术城市”的梦想。积极实施保护城市和国家文化遗产、发展文化艺术经济、进军国际文化舞台、提供良好的文化基础设施、培养高等级艺术公司、培育本地文化艺术人才等战略,构成实现“亚洲文艺复兴城市”理想的有效途径。哈尔滨市在制定《“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把保护城市文化遗产、保存民族文化传统和体现文化多元性作为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支撑。

(二)推动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注重文化产业内容创意

城市是历史、文化、传统的集结处。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它的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城市中各个时代的文化遗存是这个城市历史上不同传统和精神成就的载体和见证,构成了城市风貌和特点的基本要素,并作为文化资源源远流长。哈尔滨市的各种文化资源丰富,无论从历史的纵向坐标看它的特色文化,还是从品种的纵向坐标看它的多样性,还是从城市的国内外影响力看它的文化竞争力,哈尔滨市的文化资源都是可以充分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利用。

1.从文化资源向创意IP转化

有效整合哈尔滨市文化资源,系统梳理哈尔滨市城市文化的要素构成和优势特征,建立冰雪文化、欧陆文化、建筑文化、音乐文化、革命文化、北方历史与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素材库、题材库,支持社会资本开发优质IP并进行版权转化,畅通文化资源-创意产品-创意商品的转化路径。加强特色文化资源的创意IP转化,开发以特色文化资源为主的街区、文化景区、特色演出、文化产业基地及龙头企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加强特色文化品牌培育

对重点文化内容进行开发培育,整合文化资源,利用哈尔滨市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形成的文化消费中心优势,注重发挥品牌效应和地区特色。主要包括: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打造成世界冰雪迪斯尼品牌,“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打造成主要承载“音乐之城”的音乐文化品牌,“哈尔滨国际时装周”打造成新锐时装设计品牌,“哈尔滨啤酒节”打造成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饮食文化品牌,《COOL•哈尔滨》打造成国内文化旅游常态演出的知名品牌,中国(哈尔滨)青少年动漫周打造成国内青少年动漫体验品牌,“哈尔滨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打造成北方黑土文化艺术特色品牌。以创意手段为支撑,创建个性鲜明、联想丰富、易于传播的哈尔滨市文化品牌系统,集聚高辨识度、高知名度、高认同度的品牌资产。重点扶持具有哈尔滨市地域特色的冰雪文化、艺术展览、动画片、网络游戏、出版物、交响乐、儿童剧等产品出口服务。

3.加强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开发

运用数字记录与处理、数字再现和虚拟展示、数字修复和保存等技术,实现哈尔滨市文化资源的高效采集、存储、检索和管理。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创产品研发、创制、传播、消费中的运用,让世界感受到更加立体、鲜活,蕴含历史底蕴又与时俱进的哈尔滨城市文化,实现文化审美技术形式的替代演进。通过VR、AR技术,体感互动及沉浸式影院技术等多种前沿展示技术,全方位感受哈尔滨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

4.强化“网红城市”营销手段

《2018抖音大数据报告》显示,成都、杭州、重庆、西安等城市相关短视频点赞量超十亿,北京更是以28.3亿的点赞量位居榜首。网红城市的火爆是地方城市形象营销的成功探索,通过对城市内文化、旅游、美食等各类资源的系统整合,能够有效梳理城市品牌,借助互联网传播,迅速推广,提高影响力。哈尔滨市具备成为网红城市的潜质,特别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创意营销,展示哈尔滨市独特魅力。充分运用新媒体和自媒体,通过短视频、微信、微博等媒介以自媒体和公众号等多渠道传播城市形象、文化旅游产品。利用新浪微博、哈尔滨旅游微信及新华网客户端等线上渠道发送各类话题、资讯,增加曝光量。

(三)注重城市文化空间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以文化产业、文化经济和创意经济为主的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和产业形态,也越来越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城市已经形成了新的文化场景和文化景观,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注入城市文化空间再造过程中,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1.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基础上,要把市民休闲和高档次生活质量的文化需求反映到市政方针上,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一是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积极推进市级大型标志性重大文化场馆和设施建设,推进区县(市)、街道(乡镇)和社区(村)文化场馆和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标准化建设。二是高标准市级文化场馆建设。市级文化场馆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也是人民群众参与高品位的文化体验场所。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支持,加快市级文化场馆建设进程。市级规划建设哈尔滨市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档案馆等重点文化设施。9区9县(市)规划建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建设综合文化站,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三是配套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增加城市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利用有条件的地铁站、车站、医院、公园、街道等场所布局建设便民公共文化设施。

2.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产品使用

政府带头使用优秀的文化资源创意作品,设计和装饰城市景观,建设文化政府。推动“文化社区”“文化街区”建设,将艺术、文化、设计、商业、技术等整合到社区和街区的发展规划中,满足市民休闲和高档次生活质量的文化需求,把改善城市生存环境与彰显城市文化特色有机结合。在完成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上,要把市民休闲和高档次生活质量的文化需求反映到城市建设与规划中。

3.做好文化空间布局

芝加哥大学特里•克拉克教授提出了很有影响的城市研究的新范式场景理论,认为:“城市市民的生活、购物、休闲、娱乐都需要有个场景。大都市的休闲娱乐设施与各种市民组织的不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都市场景,从而形成特定的文化价值取向。这种文化价值取向吸引着不同的群体前来进行文化实践,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8)文化空间与城市功能优化结合,与哈尔滨市城市发展空间拓展衔接,找到文化空间与城市功能优化的内在联系和结合点,发挥文化消费的集聚效应,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哈尔滨市道里、道外、南岗、香坊4个主城区依托现已形成的文化消费聚集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休闲娱乐业、老字号餐饮业、演艺业、民间民俗艺术业等。平房、松北、阿城、呼兰4个非主城区依托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重点发展数字出版和动漫产业、工业旅游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娱乐休闲业、工艺美术业。加快哈尔滨所属9(市)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突出县域文化特色,在规划哈尔滨市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县域文化产业发展。

(刘轶梅,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


(1) 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哈尔滨市统计局.2019哈尔滨文化产业统计概览.2019-11.

(2) 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哈尔滨市统计局.2019哈尔滨文化产业统计概览.2019-11.

(3) 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哈尔滨市统计局.2019哈尔滨文化产业统计概览.2019-11.

(4) 2018年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04.

(5) 2018年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04.

(6) 2018年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04.

(7) 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哈尔滨市统计局.2019哈尔滨文化产业统计概览.2019-11.

(8) 场景理论与文化艺术遗产的传承与创新--金元浦对话劳伦斯教授[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