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城乡融合排位小幅波动省份
2006—2017年城乡融合排位小幅波动省份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其排位主要在前10位波动,我们将其称为中高水平小幅波动省份;第二类是其排位主要在中间10位波动,将其称为中等水平小幅波动省份;第三类是其排位主要在后10位波动,将其称为中低水平小幅波动省份。
城乡融合排位中高水平波动省份包括福建和重庆。福建和重庆长期以来也是我国城乡融合建设的强省(市),长期处于排名前列。具体来看,重庆一直以来坚持较为全面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近年来相继出台了空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融合5个维度的融合发展政策。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深入科学发展主体,坚持产业城市融合、特色鲜明的城镇规划理念,在建设成渝城市群同时,培育发展特色小镇,通过以城带乡拉动新农村建设。同时,重庆市统筹城乡经济、城乡社会与城乡生态协同发展,以特色农业发展、文化设施建设和小镇环境整治为主要方向,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协同进行,积极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农村环境,有效统筹城乡发展和助推城乡融合建设。福建同样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从整体来看,近些年重庆和福建在融合各方面都保持中高位稳定的状态,2017年,这两个省份城乡融合指数排名分别位列全国第7、第8位,2006—2017年,城乡融合水平波动幅度不超过9个位次。具体分析,2006年福建城乡融合水平排名为第10位,2007年上升到第8位,2008年上升到第5位,之后略有下降,到2011年上升到第4位,之后保持相对稳定,2016年和2017年排名出现小幅滑落稳定在第7位。2006年重庆城乡融合水平排名处于第13位,之后一直在第15位和第8位之间波动,最终在2014—2017年稳定在第8位(见图2-4)。
图2-4 2006—2017年城乡融合排位中高水平小幅波动省份
城乡融合排位中等水平小幅波动省份包括江西、安徽、河北、宁夏、河南和海南6个省份。在经济方面,江西、安徽、河南和河北是近几年我国产业转移的承接大省,经济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宁夏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政策,经济也在稳定发展,而海南省受地理条件制约经济增速相对较低,这也成为海南地区排名长期呈现小幅度下降的原因。其他方面各省份都在积极推进城乡社会、生态、文化融合的发展。例如,2017年河北进行义务教育改革,针对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着力对解决义务教育“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提出相关意见,2017年宁夏积极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教育经费保障及助学制度、农村产权制度,全面推进社会融合的发展。其他各省份也在多个维度积极推进城乡融合进程。
2017年这6个省份的城乡融合排名分别列全国第11、第12、第13、第16、第17、第19位。2006—2017年,波动幅度均在10个位次之内。具体来说,江西城乡融合排名在第10位至第16位波动,安徽城乡融合水平排名在第11位至第21位之间波动,河北城乡融合水平排名在第9位至第16位之间波动,宁夏城乡融合水平排名在第16位至第26位之间波动,河南城乡融合水平排名在第12位至第19位之间波动,海南城乡融合水平排名在第9位至第19位之间波动(见图2-5)。
图2-5 2006—2017年城乡融合排位中等水平小幅波动省份
城乡融合排位中低水平小幅波动省份包括湖南、内蒙古、黑龙江、广西和青海5个省份。总体来讲,上述5省融合水平较为稳定,在经济发展方面增长速度相对放缓,广西、青海、内蒙古的经济体量相对较低。社会文化方面,上述5省长期稳定推进社会、文化以及生态融合的发展。重视城乡一般居民就医、教育、文化节目参与等方面的协调发展。2016年以来,湖南大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提升完善城市功能,积极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黑龙江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其他各省份也在融合道路上积极稳步推进,长期来看排名较为稳定。
2017年,这5个省份的城乡融合排名分别列全国第22、第24、第25、第20、第30位。2006—2017年,波动幅度均在10个位次之内。具体来说,湖南城乡融合排名在第15位至第22位之间波动,内蒙古城乡融合排名在第18位至第26位之间波动,黑龙江城乡融合排名在第18位至第26位之间波动,广西城乡融合排名在第22位至第29之间波动,青海城乡融合排名在第24位至第30位之间波动(见图2-6)。
图2-6 2006—2017年城乡融合排位中低水平小幅波动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