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她千百度之国师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9章 168.四夷馆教谕

对冬至大宴感到失望的不止珍姐儿一人,还有光熹帝,更有各国使臣。因为在参加完宴会之后,鸿胪寺的官员就向各国使臣表达了以下意思:各位的事情已经办完了,可以回家洗洗睡啦!

什么?!不要啊!

不要也不成,大月国威不容践踏,每个使臣都给了价值相当的礼物,而且还是按照原产地的价格算的。也就是说,这帮人一点儿都没占到便宜。

阿瓦人提出要留一些人在大月学习,因为他们太仰慕天朝上国的文化了。鸿胪寺的官员嘿嘿一笑,一人送了一套四书五经,乖,回家慢慢读去吧,这可是我大月文化的精髓啊精髓。

李海宝大方地派了一艘船,把这些使臣从太仓运到了交趾,剩下的事情他们就不管了。李大人说了,回去的时候顺便巡查一番刚占领不久的地盘儿,要是上头的木牌子歪了,还要扶正了呢。

玉锦兮当日在君前奏对说的话,早就如大风一般迅速地席卷了整个官场,听者无不哭笑不得,这位上林苑的官员,怎么就这么一副性子呢?基本的君前奏对都不会么?

郭明兴捶胸顿足:“早知道你不懂,我就好好教你了啊啊啊!这么大好的机会,就这么白白错过了啊啊啊!”

郭明生缩着头,给玉锦兮一个你自求多福的眼色。

玉锦兮立刻做出一副后悔莫及的样子来:“是,是,都怪小弟太过大意,谁知道鸿胪寺的那些通译这般不讲官德,遇到事儿就把我推出去,这哪里是我的活儿啊?我就是个养鸡鸭的。”

郭明生暗暗翘了个大拇指给她。

郭明兴捂着胸口,为玉锦兮失去的这次机会惋惜了好几天,搞得玉锦兮十分愧疚,但若是把实话说出来,又怕郭明兴更加难过,干脆就装聋作哑,躲到蕃育署去了。

不过还是偷偷地把郭明生叫出来,跟他说自己有现成的玻璃制造技术,若是郭明兴不想去户部,可以去工部找个实缺看看。

郭明生佩服得五体投地:“牧哲兄,这世间事儿还有什么是你不懂的么?”

玉锦兮认真地道:“有,我不会君前奏对!”

二人对视着哈哈大笑,各自散了。

郭明生太熟悉玉锦兮的风格和志向了,自然不难猜出她在冬至大宴上的表现是故意的。同样猜出的还有李海宝,但是玉锦兮打死也不承认。

开玩笑,李海宝跟郭明生那个不讲规矩的纨绔可不一样,这位对下可以不讲规矩,可对上,也就是光熹帝,那是把规矩都刻到骨头里的那种。

玉锦兮这样的表现,在李海宝那里是妥妥的欺君之罪,她傻了才会承认。不但不会承认,还在李海宝表示怀疑的时候表现得十分后悔,后悔得肠子都青了的那种。

李海宝眯着眼睛看她指天指地地说了半天自己悔不当初的话,无趣地摆摆手:“罢了,你就别在我面前装了,你放心,我是不会给你捅出去的。”

这么好?玉锦兮不太相信。

李海宝突然一笑:“这是因为根本不用我捅出去,你的新差事已经来了。”

玉锦兮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不会吧?她一直做善事,运气一向不错的啊!不就是小小地坑了一把皇帝吗?他还一点儿都没吃亏。

李海宝慢吞吞地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来:“呶,我今儿正好去了一趟吏部,顺道给你带来了。”

小样儿,教你装!

玉锦兮怀疑地接过来,怎么感觉对方的表情有些幸灾乐祸呢?吏部?吏部又给她出什么幺蛾子了?

低头一看,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吏部这是见不得她过舒坦日子吧?四夷馆教谕是个什么鬼?

还有啊,这个教谕有官职么?几品?

细细看了半天也没发现,只好询问李海宝。

李海宝十分慷慨地给她解惑:“跟国子监教授一个等级,从九品!”

玉锦兮以你在开玩笑的目光看向李海宝,对方忍着笑又重复了一遍。

玉锦兮:“……也就是说,我帮了你一个忙,然后就从正七品变成了从九品?”

虽然她一直没把升官发财那个选择性的主线任务放在心上,可也不能越做官越小吧?

李海宝乐呵呵地解释:“别看官职降了,可名声不一样啊!不信你问问那些书香门第出身的,看看他们愿意选择哪一个?”

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养鸡鸭的,能一样么?

玉锦兮敬谢不敏:“罢了,我就是个俗人。”

这位俗人还在研究那张任命书,然后就得意地笑了:“这也没说不让我接着当这个典署啊,看来我还可以继续干的嘛!”

呃?李海宝都傻了,还可以这样?!

他把任命书拿过来细看,可不,只说让玉锦兮去当四夷馆教谕,可没说不让她继续当蕃育署典署。可这不是惯例么?她怎么会得出这么个结论的?

可玉锦兮就认准了吏部没有免去她典署的职位,准备耍赖到底。

李海宝看出来了,认真地道:“你是真不想当这个教谕啊?”

玉锦兮纠正他:“不是不想,是想继续当典署。”

“为什么啊?你又不缺钱,又看不上蕃育署这点儿油水,怎么就这么喜欢这个位子的?就是因为官职高?你不是不想当官儿的么?官职高低你不是不在乎的么?”一连串疑问抛出,李海宝是真的弄不明白。

玉锦兮只用一句话来解释:“可我能帮着农户种地啊!”

李海宝呆愣了半天,怎么也不敢相信居然是这个原因。就为了能帮着农户种地?!这也太儿戏了些!

李海宝恨铁不成钢地指着玉锦兮:“你,你,让我说你什么好?不过就是种地而已,你在哪儿种不得?自己买个庄子随便种!干嘛非得这一棵树上吊死?!”

玉锦兮眼睛一亮:“李兄,你能买到庄子啊?我实话跟你说,我踅摸了好久了,一个庄子都没买到。京郊的庄子太难买了!”

要不是买不到庄子,她也就不在这个典署的位子上死磕了。只要她能提高亩产量,就不用担心没人上门求。庄稼这种东西可瞒不了别人,只要有点儿经验的人就能看出好坏来。

李海宝:“你不是跟郭家关系好么?怎么没托他们买庄子?”

玉锦兮一摆手:“他们家以前不是有事儿么?再说谁都知道庄子好,光德自己还想买呢。”

李海宝大包大揽了下来:“得了,这事儿哥哥给你办了,不就是个庄子么!你还是赶紧收拾收拾东西走吧,别赖在这里丢人现眼了,没听说对吏部的任命书还这般抵赖的。”

玉锦兮笑呵呵地应了,看那任命书上所说的报道日期就在后日,便让岸阔拿了银钱出去,让饭堂的人好好做了一顿丰盛宴席,说是要和大家辞行。

蕃育署的人大惊,个个愁眉苦脸地过来挽留她。玉大人多好啊,虽然在蕃育署的时间不是很久,但却是给他们带来不少实实在在的好处啊!

然而看大人一脸满足的样子,又觉得好像也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利就阻碍了大人的仕途发展,便又打起精神来恭贺。想想也不知道又要来一个什么样的,心里就突如其来一股子担忧。

蕃育署众人这边百感交集地吃了散伙饭,凑在一起商议着明儿凑钱回请大人一回,结果到了第二天早上派人去请的时候,才发现早已人去院空,不由面面相觑,大人是什么时候走的?

玉锦兮却正在家里优哉游哉地享受自己难得的半日闲暇,还有闲心指点一下岸阔的疑惑。

岸阔的疑惑跟其他人一样:“大人,为什么明明是个小官儿,李大人和郭大人他们都觉得这是个好差事?”

郭明兴听到她当了四夷馆的教谕,高兴得还喝了两杯。

玉锦兮正在品尝岸阔刚熬好的咖啡,先赞了一句:“这回味道不错,以后就照着这个火候熬。”

放下杯子才道:“四夷馆吧,如今属于翰林院管,是个官家办的学校,专门教通译生的。不用理会朝争,也没有乱七八糟的公务,只要把课上好,就什么杂事都没有了,最是个清闲不过的清流职位。”

岸阔接着问:“这么清闲,怎么还算个好差事?当官儿的不是都想挣钱的吗?”

玉锦兮又拈起一块点心来嚼了两口:“这种差事吧,对于一门心思想捞钱的肯定不是什么好选择,可对于那些家里不缺钱的,或者是有大志的人来说,那就很好了。咱们这大月朝吧,非翰林不入阁,可这翰林呢,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这个四夷馆教谕,就是个不错的踏板。”

岸阔大约想通了:“就是说,这个四夷馆教谕虽然官职小,可是前途很好。”

玉锦兮点头:“没错,不是很好,是非常好。”

拍拍手上的点心渣儿:“就算是不会一路青云地升上去,可能到四夷馆学习的都是国子监的监生,这些学生出身都不错,至少也是书读得不错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有了师生的名分,也免不了多方受益。”

岸阔这回是彻底明白了,欢喜地道:“那咱们家是不是要庆祝一下?”

玉锦兮白了他一眼:“庆祝什么庆祝?都说了是个小官儿了,有什么好庆祝的?”

岸阔却开开心心地找巫二家的去了,家里吃什么大人说了可不算,是当厨娘的巫二家的说了算。

家里的下人们如今在京城待的时间久了,又因为玉锦兮是个官身,所以对于官场上的事情了解得也不少,听说她换了个职位,再等岸阔把其中的关窍一说,个个欢喜不已。

潮平最是欢喜,直问道:“那小姐是不是就不用住在大长公主府了?”

他妹妹绿水跟着小姐一直在大长公主府住着,好久都不回来一回。

岸阔挠挠头:“这个却是不知,等一会儿找大人问问。”

玉锦兮也不知道,珍姐儿之所以住在大长公主府是因为她不想让孩子早起,若是去了四夷馆,应该就不会卯正上班了吧?那她就有时间接送孩子了,回家住自然最好。

到了第二天直接去了四夷馆报道,然后就有了一个意外之喜,因为这个四夷馆如今所开设的专业不多,只有寥寥几种。至于玉锦兮要管的那几个专业,如今还没有学生呢!

四夷馆的最高负责人便是翰林院的最高负责人,因为四夷馆的教舍不多,便直接设置在翰林院里的一个院子里。玉锦兮进去溜达了一圈儿,发现只有鞑靼和西番两个馆,连交趾馆都没有,原来只有三四个人学习交趾语,就干脆拿教谕的屋子直接当了教舍。

真可怜!

按照李海宝的说法,四夷馆是要新开设几个馆来系统学习暹罗、阿瓦等国的语言的,玉锦兮便是这几个馆的教谕。如今别说教舍了,就连学生都还没有,只有她一个孤零零的教谕到位。

翰林院学士挺大方,跟她说既然如此,那就让她在家先待着,然后等学生招上来之后她再上班就成。

也就是说,玉锦兮如今虽然还挂了一个四夷馆教谕的名头,可实际上是处于半失业状态。

她头一回觉得自己好像有些玩儿大了。不过嘛,她也不后悔就是了。

随遇而安本来就是她的优点,尤其是她如今新添的人生目标,也不是非占着那个蕃育署典署的职位不可。

她想开了,整个玉宅的氛围自然也不坏,尤其是客路和青山简直高兴坏了,冬季本来就是玉萃斋的销售旺季,大人如今闲下来,可实在是太好了。

珍姐儿也高兴得很,因为她可以搬回家住了。

玉锦兮奇怪地问她:“你不是喜欢和你的那些哥哥姐姐们一处的么?”

珍姐儿认真地答:“可那里不是咱们的家啊!行舟和绿水姐姐平常都不怎么出门的,就怕给别人添麻烦。”

玉锦兮有些愧疚,觉得自己如今太过忽略家里人的感受了。

绿水却道:“瞧小姐说的,那是因为人家大长公主府里的下人们也不出门的,我们自然也不好大咧咧地随意出入。”

玉锦兮笑:“咱们家不讲究那个,想出门就出门,老窝在家里做什么?好好的把人闷坏了。对了,家学里什么时候放假?”

珍姐儿道:“先生说了,我们前些日子耽误了课业,要到腊月里才放假的。”

玉锦兮:“那也没多少日子了,等放了假,爹爹带你出去玩儿去。”

珍姐儿欢喜不尽,抱着她的胳膊说了许多好话,把玉锦兮高兴坏了,还是小棉袄好啊,跟爹爹多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