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供给理论
一 价格与供给数量:供给(Supply)
一种商品的供给指的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由此定义可知,供给必须是指生产者具有提供出售商品的欲望又有提供出售商品的能力的有效供给;供给描述的是价格与供给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二 供给的表现形式
(一)供给函数(Supply Function)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影响供给数量的各因素是自变量,供给数量是因变量。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是所有这些影响因素的函数。但是,如果我们对影响一种商品供给数量的所有因素同时进行分析,就会使问题变得复杂起来。在处理这种复杂的多变量的问题时,通常可以将问题简化,即一次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影响因素上,而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在这里,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决定供给数量的最基本的因素,所以,我们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对供给数量的影响,即把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仅仅看成是这种商品的价格的函数,于是,可以得到一个简化的供给函数:
其中,P为商品的价格;Qs为商品的供给数量。
(二)供给表(Supply Schedule)
供给描述的价格与供给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如表2-3所示。
表2-3 某生产者对某商品的供给
(三)供给曲线(Supply Curve)
图2-4 某商品的供给曲线
供给描述的价格与供给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还可以用图2-4的形式表现。
三 影响供给数量的因素
以上讨论供给的内容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只保留了影响供给量的最基本因素—价格。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价格以外,还有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它们各自对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影响如下。
第一,商品自身的价格。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供给数量就会越大;相反,价格越低,供给数量就会越小。这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也被称为供给定理或者供给规律,供给法则。
第二,生产成本。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生产者会减少商品的供给数量;相反,生产成本下降会增加利润,生产者会增加商品的供给数量。
第三,生产技术水平。一般来说,技术水平提高能够使同样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量,从而供给数量增加。
第四,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自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与它相关的其他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供给数量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在笔记本电脑的价格不变而台式电脑价格上升时,笔记本电脑的供给数量会减少。又比如,沥青价格不变而汽油价格上升,炼油厂为了增加汽油的供给量就会多炼油,从而连带着使沥青的供给数量增加。
第五,生产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看好,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上涨,往往会在短期内待价而沽,囤积居奇,从而减少商品供给数量。而在长期会扩大生产,增加供给数量。
四 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
在一个市场上,往往不止一个生产者。在每一个价格下,每个生产者都有一个相应的供给数量,我们把单个生产者的供给数量相加就可以得到市场的供给数量,不同价格下对应的市场供给数量就构成了市场的供给。假设某鸡蛋市场有3个生产者,他们的供给函数分别为:
则鸡蛋市场的供给函数为所有个人供给函数的水平加总:
表2-4 鸡蛋的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
五 沿着供给曲线移动与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
前文已述,商品的供给数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只考虑某商品的价格变化对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影响,那么,我们就可以用一条供给曲线来表示。但是,如果我们需要考虑除某商品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化对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影响,那就要用供给曲线的位置的移动来表示。
(一)价格导致的供给数量变动:沿着供给曲线移动
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仅由商品自身价格变化所导致的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化,被称为供给量的变动。在图像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移动。如图2-5所示,供给曲线上的A点沿着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供给量减少,向右上方移动,则供给量增加。
图2-5 供给量的变动:沿着供给曲线移动
(二)价格以外的因素导致的供给数量变动: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
在影响商品供给数量的诸多因素中,除了商品自身的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化所导致的供给数量的变化,被称为供给的变动。在图像上,表现为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
图2-6 供给的变动与供给曲线的移动
具体地说,在一个商品的市场上,如果在任何一个既定价格水平上其他因素的变动使得该商品的供给数量都增加了,则称为供给的增加。供给的增加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向右移动。相反,如果其他因素的变动使得在任何一个既定价格水平上该商品的供给数量都减少了,则称为供给的减少,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向左移动。例如,在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如P0,成本下降使得供给数量由S1曲线对应的Q1增加为与S2曲线对应的Q2;反之,成本增加使得供给数量由S1曲线对应的Q1减少为与S3曲线对应的Q3。